第3课古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592112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94.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课古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3课古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课古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第3课古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古代选官制度用官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山东文综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题目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汉到元中国专制【解析】题目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汉到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

2、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排除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排除B,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废除,排除相才被废除,排除C,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排除排除D,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时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时期对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期对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

3、效管理,所以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A正确。正确。【答案】【答案】A第一环节第一环节:读书读书思考:从汉到唐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思考:从汉到唐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析析(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17)(2014海南单科海南单科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先秦: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先秦:世卿世禄制(世官制)2.秦朝:军功爵制秦朝:军功爵制;捐纳捐纳。3.西汉:军功爵制;捐纳;恩西汉:军功爵制;捐纳;恩荫(荫任制荫(荫任制);征召;察举征召;察举制(主要)制(主要)察举制:历程:初步形成于汉高祖,鼎盛于汉武帝、衰察举制:历程:初步形成于汉高祖,鼎盛于汉武帝、

4、衰落于东汉落于东汉。标准:孝廉和才方式:自下而上(公车由标准:孝廉和才方式:自下而上(公车由来?)来?)4.曹魏:九品中正制历程:产生于曹魏,终止于隋朝。曹魏:九品中正制历程:产生于曹魏,终止于隋朝。标准:门第衰落:根本原因是士族的腐朽。其次是标准:门第衰落:根本原因是士族的腐朽。其次是近亲结婚导致先天素质下降,近亲结婚导致先天素质下降,等等。5.科举制:科举制: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析析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说:“天下天下英雄英雄,入吾毂,入吾毂(音同古)中。音同古)中。”明代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八股之害之

5、害,等于焚书,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四百六十余人也。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析析简述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历程。据此概括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历程。据此概括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和实质。发展演变的趋势和实质。历程:世官制历程: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 趋势:趋势:标准:标准:权利:权利:方式:方式:选选拔范围:有贵族扩大到平民拔范围:有贵族扩大到平民 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了公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客观

6、原因。开、公正和客观原因。实质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到皇帝的控制之中。:将知识分子纳入到皇帝的控制之中。家世门第家世门第-才能才能地方地方-中央中央荐举荐举-考试考试第二环节第二环节:析析第第三三环节环节:训练训练(2014海南单科海南单科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考点】汉到元政治制

7、度的演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唐代科举制【解析】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解析】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项错误;分科考试、差额录取没有突出君主分科考试、差额录取没有突出君主集权得到强化集权得到强化,故故B B项项错误;材料中错误;材料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项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项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故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C(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

8、溥记述:)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反映

9、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材料是对有的学子一直坚持科考的原因的分析。【解析】材料是对有的学子一直坚持科考的原因的分析。D选选项表述错误;项表述错误;A选项选项“功名利禄功名利禄”在材料中是作者否定原因,在材料中是作者否定原因,并没有对其批判;并没有对其批判;B选项把学子的坚持等于愚昧无知错误,因此选项把学子的坚持等于愚昧无知错误,因此选选C。【答案】【答案】C2、(、(2011年江苏历史)右图所年江苏历史)右图所示为示为唐书唐书所载所载830名进士的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科举制 A为选

10、拔士族子弟而设立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全国新课标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材料一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

11、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功、能者,功、能者优先,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12、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材料二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最

13、”。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为下下。”“”“善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所体现的“德德”、“才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分)材料材料三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

14、且设立学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

15、、行动、作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

16、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年)(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德”、“才才”的新认识。(的新认识。(10分)分)【答案】(【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

17、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分)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分)(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

18、有利于新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式人才的培养。第第三三环节环节:记忆记忆 荫荫任制,汉代一般称之为任制,汉代一般称之为“任子任子”制,就是高级官员可制,就是高级官员可以保任其子弟为官。是先秦世官制度的孑遗,是贵族特权制度以保任其子弟为官。是先秦世官制度的孑遗,是贵族特权制度在秦汉时期的变异形态。荫任制在秦朝可能已经产生,汉文帝在秦汉时期的变异形态。荫任制在秦朝可能已经产生,汉文帝时成为定制,后来日益发展。保任对象除了子、弟、孙外,还时成为定制,后来日益发展。保任对象除了子、弟、孙外,还扩大到宗族、门从等,人数由扩大到宗族、门从等,人数由1人扩大到人扩大到2

19、至至3人。人。清清制,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制,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俱准送一子入监读书,称恩荫。此外,因遇庆典而给予入监待俱准送一子入监读书,称恩荫。此外,因遇庆典而给予入监待遇的,亦属恩荫。遇的,亦属恩荫。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促织促织 捐资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捐资纳粟以得官爵。秦始皇捐资纳粟以得官爵。秦始皇四年(前四年(前243年),因蝗灾大疫,许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年),因蝗灾大疫,许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历代多沿袭,清中期后尤盛。历代多沿袭,清中期后尤盛

20、。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治也较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治也较清明。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清明。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察孝廉父别居察孝廉父别居”的大的大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反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选人制度映的是哪个时期的选人制度()A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两宋时期 九品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

21、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东汉东汉220年,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年,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中正”,查访评定州,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小

22、中正之别。但是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九品中正制: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创立之初创立之初评议人物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的标准是家世道德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才能三者并重。后来门阀世族完全把持来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家世是家世(门第门第)则越来越则越来越重要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的标准到西晋时形到西晋时形成成“上品无寒门上品无寒门下下品无世族品无世族”的局面。的局面。差额差额录取就是录取就是 实行复试淘汰制。我举个例子,一个实行复试淘汰制。我举个例子,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招学校的一个专业招100人,学校在初试结束后把分数线定人,学校在初试结束后把分数线定下来后,允许下来后,允许120个人参加复试,从里面录取个人参加复试,从里面录取100个人。个人。这种这种形式就叫做差额录取,简单点说就是参加复试形式就叫做差额录取,简单点说就是参加复试的人和最后被录取的人数比例大于的人和最后被录取的人数比例大于1:1就是差额录取就是差额录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