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9587296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 与与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国际卫生公约国际卫生公约 单行法律单行法律 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法规 地方性医药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地方性医药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医药卫生行政规章医药卫生行政规章 地方政府卫生规章地方政府卫生规章 卫生标准、卫生技术和操作规范卫生标准、卫生技术和操作规范 宪法宪法 基本法基本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 19891989年年2 2月月2121日日通过通过,9,9月月1 1日起日起实施实施 20042004年年8 8月月2828日修日修正正

2、,12,12月月1 1日起施日起施行行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分为九章,共八十条分为九章,共八十条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二章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第四章 疫情控制疫情控制 第五章第五章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 第六章第六章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第八章第八章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第九章第九章 附则附则 对对37种种法定传染病的预防、疫情的法定传染病的预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以及法律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以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规定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明确规定了政

3、府、医疗卫生机构和一般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权一般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权利。利。传染病防治法 授课内容授课内容传染病的分类管理传染病的分类管理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 传染病疫情控制传染病疫情控制 传染病的医疗救治传染病的医疗救治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l 掌握:掌握:传染病分类管理及传染病分类管理及 传染病报告与时限的相关规定传染病报告与时限的相关规定l 了解:了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责任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责任法定传染病病种及分类管理法定传染病病种及分类管理 法定传染病共法定传染病共

4、3737种种 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法定传染病分为甲 乙乙 丙三类进行管理丙三类进行管理分类依据:对人类的分类依据: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危害程度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 传播速度传播速度甲类甲类2 2种,乙类种,乙类25+125+1种,丙类种,丙类10+110+1种种鼠疫霍乱l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两种)鼠疫、霍乱(两种)l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5、炭疽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肺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疟疾、甲型流感甲型流感(25251 1)l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

6、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手足口病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腹泻病 (10101 1)l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l经皮肤、粘膜和呼吸道都可感染;经皮肤、粘膜和呼吸道都可感染;l传染性极强、发病快;传染性极强、发病快;l病情重、死亡率高病情重、死亡率高.黑死黑死病病鼠疫l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l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l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 霍乱鼠疫霍乱l强制执行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强制

7、执行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 和治疗和治疗l强制执行可疑人员的留验,疫点、强制执行可疑人员的留验,疫点、疫区的处理疫区的处理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 p25+125+1种种 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脊髓灰质炎、肺结核、脊髓灰质炎、肺结核、新新A/H1H1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严格管理类传染病严格管理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肺炭疽肺炭疽 可以直接采取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预防、控制措施法律特

8、别授权法律特别授权 艾滋病艾滋病u降级管理降级管理u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u仍受到仍受到“重点关照重点关照”p10+110+1种种p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膜炎 p2008.5 2008.5 卫生部通知:卫生部通知: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染病管理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监督管理类传染病监督管理类传染病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1将预防措施向传染病发生前延伸将预防措施向传染病发生前延伸 l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l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进行

9、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l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l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l加强环境卫生建设加强环境卫生建设l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 知识技能培训知识技能培训群众性卫生运动群众性卫生运动卫生习惯养成卫生习惯养成 -洗手洗手保护水源保护水源 -水井消毒水井消毒加强预防接种等措施加强预防接种等措施 l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l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10、部门,根据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 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法律规定法律规定 p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 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法律规定法律规定 过期麻疹疫苗事件过期麻疹疫苗事件过期乙肝疫苗事件过期乙肝疫苗事件 20052005年年6 6月月1616号、号、1717号两天,安徽省泗县大庄镇的卫生防疫保健所,号两天,安徽省泗县大庄镇的卫生防疫保健所,给全镇范围内的给全镇范围内的1919所中小学的所中小学的24442444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甲肝疫苗预防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接种。在接种疫苗

11、之后,先后有在接种疫苗之后,先后有120120多名学生出现了头痛、胸闷、四肢麻木多名学生出现了头痛、胸闷、四肢麻木等不良反映等不良反映 2323号下午,一名号下午,一名6 6岁的小学生因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岁的小学生因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 组织调查:卫生部部长高强、国家药检局新组织调查:卫生部部长高强、国家药检局新任局长、安徽省厅长、局长一起参与了调查任局长、安徽省厅长、局长一起参与了调查 经济半小时、东方时空都做了跟踪报道经济半小时、东方时空都做了跟踪报道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l 甲肝疫苗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甲肝疫苗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l

12、疫苗:没有相关的资质证明疫苗:没有相关的资质证明l 是安徽滁州的药品经销商以一支是安徽滁州的药品经销商以一支6 6元的价格元的价格卖给镇防保所,镇防保所又以一支卖给镇防保所,镇防保所又以一支2525元的高元的高价卖给了学校价卖给了学校 l 操作人员:给学生们接种疫苗的操作人员:给学生们接种疫苗的2020多名乡村卫生员也是临时多名乡村卫生员也是临时召集的,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召集的,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n 国家规定:国家规定: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必须事先经过相应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必须事先经过相应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经过考核合格,颁发有效证书,有效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经过考核合格,颁发有

13、效证书,有效期三年期三年 l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 证制度证制度l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 接种实行免费接种实行免费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 疫苗流通和预防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接种管理条例p儿童注射疫苗有两种形式:儿童注射疫苗有两种形式:一类一类是免费的,即国家规定的必须接种项目是免费的,即国家规定的必须接种项目另一类是自费的,由家长自由选择。另一类是自费的,由家长自由选择。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为第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为第一类疫苗,目前包括五类:一类疫苗,目前包括五类:卡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麻

14、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 l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l强化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强化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救治救治 医疗机构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信息医疗机构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管理网络直报管理1 1 背景背景 p 20022002年年1111月以来,我国一些地区月以来,我国一些地区SARSSARS流行处置的早期,严

15、流行处置的早期,严重暴露了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重暴露了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准备不足等问题;p 20032003年年5 5月月9 9日,国务院出台的日,国务院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例,不仅为严格依法防治,不仅为严格依法防治SARSSARS工作提供了更具有可操作工作提供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也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的法律依据,也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应急处置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p 20032003年年1212月月7 7日,卫生部第日,卫生部第37

16、37号令关于号令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颁布。颁布。p 20042004年年6 6月,卫生部提出了不明原因肺炎和医院死亡监测。月,卫生部提出了不明原因肺炎和医院死亡监测。p 20042004年年8 8月月2828日,日,新的新的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颁布。颁布。1 1 背景背景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对医疗机构规定对医疗机构规定l第七条第七条 第二款规定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城市

17、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治工作。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控制以及责任区

18、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修改后的法律规定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染病疫情,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 和处理服务规范和处理服务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l机构职责机构职责l

19、报告要求报告要求 l管理要求管理要求l一些特殊情况的报告一些特殊情况的报告l报告管理中常见问题报告管理中常见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行)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l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

20、行政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为系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信息报告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

21、卫生行政部门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同时向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同时向毗邻的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毗邻的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22、规范,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和方案 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评价 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动态监

23、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督导、检查和评估,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督导、检查和评估,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

24、信息管理组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和制度 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动态监视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动态监视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及时分析报

25、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l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其他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其他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传染病诊断和建立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登记。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报告登记。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l 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

26、生院和城镇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收集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城镇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收集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信息,对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卡片代为网络报告疫情信息,对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卡片代为网络报告l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规定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规定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构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传染病信息的报告n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

27、单位及报告人n报告病种报告病种 n填报要求填报要求 n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程序与方式n n报告时限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l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构、采供血机构l 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报告病种报告病种l 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

28、)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l 列入乙、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列入乙、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等重点监测疾病重点监测疾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 l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乙类:甲型流感;丙类:手足口病)(乙类:甲型流感;丙类:手足口病)l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

29、因不明的传染病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报要求填报要求l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l病例分类与分型病例分类与分型 l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l 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用采用统一格式,用A4A4纸印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填报人应签名l 省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省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地方性传染病

30、和其它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l 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管理。格式为:年份(4 4位数字)位数字)+科室代码(科室代码(2 2位数字,自行编号)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顺序号(4 4位),如位),如“2007-01-0001”2007-01-00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自动生成l 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初次报告”。对

31、。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填报,标识“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但需按染病报告卡,但需按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试行)规定进行死亡报告规定进行死亡报告江苏省江苏省l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患者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HIV/

32、AIDS HIV/AIDS 报告采用实名制),报告采用实名制),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l 家长姓名:家长姓名:14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l 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HIV/AIDSHIV/AIDS要求填写本人或家长身份证号)要求填写本人或家长身份证号)l 性别:填写社会性别性别:填写社会性别l 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可不填写出生日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可不填写出生日期,但应填写实足年龄期,但应填写实足

33、年龄l 实足年龄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 1个月、不个月、不满满1 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月”;不满;不满1 1个月的只填写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日”l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

34、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者填写者填写“无无”。l 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p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在相应的类别前划“”。该项主要用于识别外地患者到本地是。该项主要用于识别外地患者到本地是专程就医(及作短暂停留)、还是打工(及作长时间停留)等情专程就医(及作短暂停留)、还是打工(及作长时间停留)等情况况p现住地址:为了便于患者的追踪、随访

35、,现住地址应按照报告卡现住地址:为了便于患者的追踪、随访,现住地址应按照报告卡的要求详细填写到村、门牌号,原则是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地的要求详细填写到村、门牌号,原则是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地址,不是户籍所在地。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址,不是户籍所在地。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该采供血机构地址。p 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病例如有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l职业: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职业:若病人

36、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原则是: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 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其他”项中。个体经营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

37、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病例分类与分型病例分类与分型 l 传染病报告分为传染病报告分为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五类。l HIV需选择实验室诊断病例需选择实验室诊断病例l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肺结核分型报告型报告l 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l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戊型、未分型l 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

38、性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病例分类与分型病例分类与分型 l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l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l乙型肝炎、血吸虫病: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急性、慢性l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霍乱、脊灰、艾滋病霍乱、脊灰、艾滋病卫生部规定报告的其他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报告的其他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病例分类与分型病例分类与分型 p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

39、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p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未痰检”订正为订正为“菌阳菌阳”时),填写时),填写确诊的日期;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期。p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

40、填写p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网络直报时,直接选择;网络直报时,直接选择报告卡的填写报告卡的填写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保存前,一定检查所填项目,尤其是卡片保存前,一定检查所填项目,尤其是 疾病名称疾病名称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关要求执行流感监测流感监测报告

41、程序与方式报告程序与方式 l 传染病疫情管理原则:传染病疫情管理原则:属地化管理属地化管理l 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l 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应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应该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该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报告方式报告方式p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

42、报的医疗机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及时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构,在规定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及时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为直报,同时,应对报出的报告卡进行登记,每月至构,由其代为直报,同时,应对报出的报告卡进行登记,每月至少与代报单位核对少与代报单位核对1 1次,并签字确认次,并签字确认p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和报告本区域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和报告本区域内卫生室、个体诊

43、所、个体开业医生传染病信息内卫生室、个体诊所、个体开业医生传染病信息p 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发现传染病疫情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时,应当按照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甲类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病u立即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所在的区级卫立即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所在的区级卫 生防疫机构生防疫机构u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到所在地的区级卫生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到所在地的区级卫生 防疫站防疫站u报告时限报告时限:发现发现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4、、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网络报告报告报告时限报告时限发现乙类发现乙类传染病传染病u非典、肺炭疽、禽流感病人、病原携带者非典、肺炭疽、禽流感病人、病原携带者 和疑似病人,按甲类传染病的方式报告和疑似病人,按甲类传染病的方式报告 u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其他乙类传染病病

45、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 者时,发出报告卡者时,发出报告卡u报告时限报告时限:对其它乙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对其它乙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小时内进行内进行网络报告网络报告发现丙类发现丙类传染病传染病u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 在在2424小时内小时内发出报告卡发出报告卡 报告时限流程报告时限流程各级医疗单位各级医疗单位(村(村.乡乡.区区.县县.厂矿事业单位)厂矿事业单位)县县.市卫生防疫站市卫生防疫站省省.市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自治区卫生防疫站中华人民共和

46、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传染病暴发流行或有可能暴发流行有可能暴发流行时时2 2小时小时1 1小时小时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l 除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报告除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报告携带携带者者的传染病以外,的传染病以外,其余病原携带者其余病原携带者原则上不进行网络直报,但原则上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l 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需报告的病种为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47、,需报告的病种为HIV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l 乙肝乙肝 病原携带者:可不报告病原携带者:可不报告 同一病例多次就诊,仅报告首次同一病例多次就诊,仅报告首次 前提:确认已经报告过、诊断不变更前提:确认已经报告过、诊断不变更 发病日期:无法判断时,填写首次因该病就诊日期发病日期:无法判断时,填写首次因该病就诊日期 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急性、慢性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急性、慢性l 其他慢性传染病:遵循相同原则其他慢性传染病:遵循相同原则l 狂犬病病例:网络报告要求填写死亡日期,如病狂犬病病例:网络报告要求填写死亡日期,

48、如病例未死亡,点击例未死亡,点击“确定确定”l 麻风病麻风病 乡镇卫生院仅需向县级麻风病防治机构提供病例线索,无诊断权乡镇卫生院仅需向县级麻风病防治机构提供病例线索,无诊断权 复发病例:按新病例处理,需再次报告复发病例:按新病例处理,需再次报告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几种特殊情况的报告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疫情报告疫情报告 报报告告人人l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个体医生l义务报告人:义务报告人:城乡居民、机关团体

49、、车站码头、城乡居民、机关团体、车站码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报告程序报告程序各级医疗单位各级医疗单位(村(村.乡乡.区区.县县.厂矿事业单位)厂矿事业单位)县县.市卫生防疫站市卫生防疫站省省.市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自治区卫生防疫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疫情公布疫情公布 在新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规范了传染在新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规范了传染病疫情公布制度病疫情公布制度如:卫生部每月公布一次全国法定报如:卫生部每月公布一次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告传染病疫情 20072007年年1010月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月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计表

50、 病病 名名发发 病病 数数死死 亡亡 数数合合 计计318612660鼠鼠 疫疫00霍霍 乱乱12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0艾艾 滋滋 病病57694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128680128 甲肝甲肝72802 乙肝乙肝106364102 丙肝丙肝795812 戊肝戊肝12214 肝炎(未分型)肝炎(未分型)58578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0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00 传染病的控制传染病的控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对疑似病人,确诊

51、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治疗。发现甲类传染病发现甲类传染病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医疗机构的措施医疗机构的措施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隔离治疗措施 发现甲类传染病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隔离有疫情隔离有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法律还规定:

52、法律还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由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人民政府实施隔离措施。实施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为被隔离人员提供为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工作报酬。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况采取必要的治疗应当根据病情况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和控制传播

53、措施 其他情况其他情况 修订案还特别规定:修订案还特别规定: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采取非常措施,如限制或者停止一级政府决定,可采取非常措施,如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停业、停课;封闭或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水源、食品封闭或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及相关物品;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等,以控制传染病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

54、场所等,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蔓延的传播、蔓延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在疫区内实施紧急措施在疫区内实施紧急措施宣布疫区宣布疫区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卫生检疫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甲、乙类传染病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发流行时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后立即火化后立即火化 治疗单位或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治疗单位或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消毒处理后火化消毒处理后火化尸体处理尸体处理甲类传染病、炭疽病甲类传染病、炭疽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伤寒或副伤寒伤寒或副伤寒.AIDS.白喉白喉.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法中传染病防治

55、法中严格医院救治义务,严格医院救治义务,提出要防止医院和实验室感染提出要防止医院和实验室感染 p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防治法规定:l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 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l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l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 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

56、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疗机构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

57、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l 医疗机

58、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 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 医院感染的要求医院感染的要求传染病医疗机构建设传染病医疗机构建设防止医院内感染防止医院内感染l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工作中,应当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工作中,应当 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疗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疗 机构内传播机构内传播 做好专业人做好专业人员防护员防护l 加强对实验室及传染病菌种、毒加强对实验室及传染病菌种、毒 种的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种的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 体的实验室感染和扩散体的实验室感染和扩散 l对于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对于未按照规定

59、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 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 绝接受转诊的,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绝接受转诊的,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l将根据情节给予通报批评、降级、撤职、开除将根据情节给予通报批评、降级、撤职、开除 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分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分处罚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院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院不得拒收传染病病人不得拒收传染病病人n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 管医学记录资料的管医学记录资料的行政、刑事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

60、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病医疗救治能力。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

61、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规定。p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 安徽受理全国首例安徽受理全国首例“乙肝歧视乙肝歧视”小结小结l 传染病的分类管理传染病的分类管理病种、分类病种、分类l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预防接种、监测预警宣传教育、预防接种、监测预警l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 责任报告人、报告程序及时限责任报告人、报告程序及时限l 传染病疫情控制传染病疫情控制隔离、治疗隔离、治疗l 传染病的医疗救治传染病的医疗救治l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