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587280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1 目的: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比照论证的办法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办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5.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比照和比喻论证的办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办法:串讲诵读练习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教学过程: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2.作者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加入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

3、百屡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3.写作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弛缓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涵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开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稳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

4、,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誉他。二.通读全文,初步预习。1.以下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C 盖在殷yin,深优D 虑壅yong,梗塞E 那么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2.自读课文,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用红、蓝、黑三色画横线。略3.画出以下句式,并解释:1斯亦也2虽而况乎3岂乎4何必哉三.分析第一段:1.补充注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2.必固其基本 基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3.欲

5、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巩固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基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

6、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办法?其作用何在?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比照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比照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表明的作用。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办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表明这样的特点吗?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

7、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背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四.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二、三段教学过程:一.齐读背诵第一段。二.分析第二段。1.补充注释: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略。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捍卫。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6.那

8、么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7.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10.貌恭而不心服 貌:外表。而:然而。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3.分析内容。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答: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基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

9、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办法?答:比照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4.板书内容:三.分析第三段。1.补充注释:1.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真的。2.那么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动用法。3.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斥危机。4.惧满溢 惧

10、:担忧。5.那么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6.乐盘游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7.那么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8.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9.惧谗邪 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10.那么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11.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动用法,使光大。13.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14.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倡议。15.那么智者尽其谋 尽:形作动,用尽。16.信者效其忠 效:献出。2.分析内容: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

11、政治境界是怎样的?答: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荡;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答: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决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3.板书内容:四.总结全文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办法进行论证?答: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办法比照论证,比喻论证。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答: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3.完成课后练习略五.诵读课文,当堂背诵。六.自出练习题一页教师提示包含的知识点。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