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9584638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提纲(铨) 绪 论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对于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2.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3.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1)新闻传播必须以采访作为它的基础,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道听途说。(2)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4.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在摄取素材方面的区别: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调

2、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其中一部分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所了解的人物或事件,只是形象塑造的依据或作品情节的部分。在素材的处理中,想象力发挥很大作用。5.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与党政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区别:首先,前者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其次,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最后,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

3、作品;后者可能并不形成正式的成果。6.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没有新闻写作。进而言之,没有新闻写作也就没有新闻传媒。7.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8.记者的采访与作家的采风的差别:首先,记者的新闻采访围绕事实和事实的变动而展开,作家的采风围绕故事和形象而展开。其次,记者的新闻采访刻意观察、了解、询问、记录真实的人、事、景、物,作家的采风并不着意真实记录是有的人、事、景、物。第三,记者的新闻采访所关注的是事实的新闻价值,作家的采风和体验生活注重的是可供他们进一步进行艺术创作的素材。9.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差别

4、:首先,新闻写作在于向受众真实地报道生活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者是真实地报道事实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变动;文学创作则是创作艺术作品,给欣赏者提供审美对象,为之带来审美愉悦。其次,新闻的写作方式是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而后者的写作方式,既可以是如实记录,又可以是驰骋想象,进行大胆的虚构。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掌握与客观对象有关的各种素材,特别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获得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2.新闻写作的目的是:依据采访所获得的素材,进一步挖掘其新闻价值,寻找独特的切入角度,在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向

5、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他们的新闻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新闻作品的价值。3.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2)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3)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4.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5.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总是和深入的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闻采访满足于浮光掠影。6.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7.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大致包括这样三层意思:一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材料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

6、的把握;三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之处、耐人寻味之处、意蕴丰富之处。第三节 新闻采写对记者的素质要求1. 新闻采写对记者的素质要求是:(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3)常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2.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3.生活中出现了某种有别于以往事物的事物(或现象),这是形成新闻的必备条件;但仅有生活中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事实还不足以形成新闻,还需要新闻记者或通讯员以慧眼去加以发展。4.在对新闻的价值判断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要注重于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7、同时具有社会价值。5.要做到关注异常但又不一味搜异猎奇,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统一,追求高品位的可读性。6.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新闻文体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但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却并不一概排斥联想和想象。7.记者与人沟通交流,常用的方式是“聊天”。他们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常常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能抓住这些线索进行深入采访,通过“穷追不舍”获得更多的发现。记者还应具备“问”的能力,通过“问”获得所需要的素材,并且与采访对象碰撞出思想火花。8.新闻文体中的叙述与文学文体中的叙述的不同:文学文体中的叙述,文字往往是比较舒展的,在叙述

8、中可以不必拘泥于生活中所实有的人和事,而且常常可以包含比较多的主观成分。新闻文体中的叙述,必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进行虚构,不能添加情节。新闻文体中的叙述,应当遵循客观性的原则,主观武断的推断,有违于新闻真实性要求的抒情,都是不许可的。新闻文体中的叙述,文字是极为简洁的,是一种概括的叙述。9.新闻语言的准确是指:(1)叙事准确无误,所交代的新闻五要素、统计数据、人物语言以及细节都确凿无疑,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符合其原貌。(2)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准确精当,没有失当之处。(3)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准确合度,分寸恰当。10.记者在报道中的叙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叙事,即由记者本身来叙述新闻

9、事件或新闻事实;二是间接叙述,即借用有关当事人的所说的话来叙事。11.新闻评论对语言的要求是: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涵义和特点1.新闻采访的定义可以分为三大类:“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2.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3.新闻采访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4.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平等的相互沟通。5.新闻采访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事实

10、的新闻价值。6.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7.中国学者倾向于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说,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8.美国学者倾向于新闻价值的“七要素”说,即读者、影响、接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异常性和冲突。9.新闻采访特别讲究时效性。10.新闻采访通常特别关注与目标受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事实,特别关注目标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事实。11.新闻必须认真对待报道对象的社会价值问题。 第二节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1.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新闻采访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内向传播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2.采访者

11、必须与受众进行互动。采访者站在受众的角度,抱着与受众互动的目的来考虑采访、写作是很重要的。3.从采访本身的人际传播过程来看,采访是由采访者和采访对象共同维系的,也是由双方共同建构的。4.找到正确的符号互动方式,对新闻采访来说极其重要。5.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要条件是: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与采访对象是否有共同语言,这对于采访来说非常重要。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社会对于采访者尤其是专业的新闻记者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期待。晕轮效应: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

12、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效应,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

13、验受访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对采访对象的生活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写出深刻和感人的新闻报道。6.社会交换理论最明显的特点是假设人际传播是建立在某种社会性的利益交换基础上的。7.社会交换就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8.从某种意义上说,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1.新闻采访是在双主体(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2.大众传播学的主要奠基者拉斯韦尔曾在他的经典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1)监视环境;(2)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作出反应时相互关联;(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3.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是(1)社会守

14、望者角色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首先必须代表公众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在社会或自然灾难来临之前,及时地发出警报。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反思。(2)信息传播者角色记者的报道成了人类感官的延伸,记者提供的信息成了人们科学看待世界必不可少的依据。人们把记者的报道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对自身行为产生直接的作用。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记者的信息采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不同阶层和职业间的信息流动,从而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记者在构建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图景的同时,也在构建着人们的知识结构。现代人的很多

15、知识来自于记者的新闻传播。记者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播者。4.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1)必须具备政治素养;新闻记者的政治素养,一方面表现为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为记者的政治敏感。(2)必须具备法律与道德素养;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三是有社会责任感;(3)必须具备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体现是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4)必须具备专业素养。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精神。5.采

16、访对象有以下特征:(1)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人口特征的角度来说,采访对象是十分复杂的。其次,从个体性格差异的角度来看,采访对象也是十分复杂的。再次,从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来看,采访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第四,从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采访对象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从对具体采访主题所持的不同立场的角度来说,才访对象也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采访对象往往是那些最了解情况的个性。采访对象往往也是那些具有较大发言权的人。(3)具有鲜明的目的性。6.采访对象的分类依据是:看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

17、的背景。7.采访对象的具体分类:(1)当事人。当事人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2)知情人。(3)目击者。(4)有关人士。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第一节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1.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寻找到新闻线索,这是新闻采访的开端。2.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3.新闻线索的特点:其一,相比于新闻事实(事件),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其二,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三,新闻线索稍纵即逝。其四,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最

18、后,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4.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第一个重要功用是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第二个重要共用是为记者的采访提供了方向。第三个重要功用是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5.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2)企事业单位;(3)重大文体活动;(4)社会网络;(5)其他媒体的报道;(6)日常的平凡生活。 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1.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2.对于记者而言,最具职业特征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专业精神就是新闻敏感。3.当记者面对某一新闻线索时,他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如下判断:一是判断该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

19、全貌从整体上说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是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那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三是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4.一个媒体真正出彩的地方,不是它一件不少地报道别人同样报道的新闻,而是它报道了别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闻,也就是独家新闻。5.一个具有比较强的新闻敏感的记者会表现出的特点是:一是能敏锐地从异常的情况中捕捉到新闻线索。二是能根据当时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三是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四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在捕捉新闻线索的过程中,优秀记者的敬业精神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旦发现新

20、闻线索就抓住不放,忘我地工作;二是不到山穷水尽,绝不轻言放弃。五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 第三节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1.报道策划的目的之一,是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2.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有以下内容组成: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源和媒体内外的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他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进行的空间;他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他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

21、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3.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首先,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其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最后,策划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1.访前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访前准备应该包括记者各种素质的培养;狭义的访前准备是指记者在明确采访任务之后所进行的特定的准备工作。2.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使采访更加深入。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

22、困难,在关键的时刻踢出精彩的问题。资料准备能够帮助记者在报道中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资料准备还能帮助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3.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记者的采访具有重要意义。多多了解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这包括新闻事实(事件)的历史背景与国际背景,也包括新闻事实(事件)的专业知识背景。记者还应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新闻事实(事件)。4.记者获得新闻背景知识的三个途径:其一是查阅相关资料。其二是检索相关传媒的报道。其三是进行预采访。5.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

23、钟。 第二节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1.一般说来,某一特定的采访对象的心理结构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层面;二是因事而异的社会心理层面。2.采访对象的个性大致可分成如下四种类型:其一,理性外向型。其二,感性外向型。其三,理性内向型。其四,感性内向型。3.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热情地配合记者的采访。二是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三是借故回避记者的采访。四是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 第三节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1.在确立采访意图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首先,采访意图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次,采访意图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最后,采访意图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

24、风格相一致。2.采访意图的确立不同于“主题先行”。3.一份完备的采访计划,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第二个部分是计划的主体。4.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一是确定采访地点。二是确定采访时间。三是确定自己的形象。四是确定采访的次数。五是确定采访的方式。(2)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3)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采访的主要内容。二是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三是确定提问的形式。四是确定提问的顺序。五是确定提问的态度。六是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5.采访计划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记者充满自信地进行采访。 第四节 想方设

25、法创造采访机会1.合适的采访场合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合适的采访环境,包括该地点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其二是合适的采访语境,主要是指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2.记者应努力营造的采访环境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注意不要在采访对象睡眠、吃饭或工作繁忙时打扰他们。其次,要注意营造比较温馨的采访气氛。3.记者常常采用的迂回战术:采访20到30位采访对象身边的亲人和挚友。在采访对象身边的秘书们身上做文章。4.记者与采访对象多次接触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在首次采访要求遭到拒绝后并不轻言放弃,明确表示几天后自己还将登门拜访。第二种方法,就是使用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进行采访,让采访对象的一些空闲时间得到充分

26、的利用。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1.提问,是记者运用对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2.采访提问的难题在于:第一,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第二,采访对象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情况极为复杂。第三,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3.记者应该怎样确定采访活动的目标?首先,正视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其次,正视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最后,正视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4.怎样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对于新闻采访来说,良好的对话环境不是指优越的物质环境,而是指方便记者和

27、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氛围。(1)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2)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之内。5.影响被采访者谈话心态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访题材。6.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1)采访题材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就可以了。(2)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要旁敲侧击或反面刺激。7.记者在采访提问时,怎样保持平等的心态?(1)平视强势群体;(2)尊重弱势群体;(3)直面一般群体。8.采访提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注意提问的逻辑性;(2)提问力求简洁明确;(3)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 (4)讲究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5)要

28、避免说外行话。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1.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1)了解事实真相;(2)发现新闻线索;(3)提供写作思路。2.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1)注意力高度集中;(2)全面地倾听;(3)耐心地倾听。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中观察方法1.采访中的几种观察方法(1)正视采访对象;(2)留意每一个细节;(3)进行紧张思考。 第四节 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1.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1)为整理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点奠定基础;(2)记录随时产生的灵感和思路;(3)记录观察所得;(4)记录非正式采访时的所见所闻。2.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1)快速有效地记录;(2)抓住要点进行记录;(3)适当的总结;(4)善

29、用录音设备。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第一节 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的采访。2.隐性采访一般可细分为体验式采访和伪装式采访两大类。3.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社会普通公众去获取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4.伪装式采访则是以隐去真实的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采访信息的采访方式。5.隐性采访的线索来自不同的消息源。其中最重要的消息源是新闻事实(事件)的知情者。6.近年来,不少地方媒体使出了“有奖征集新闻线索”这一招。在西方国家,此类新闻被称为“支票簿新

30、闻”。7.在采访前确立某种假设的意义:首先,它能为记者提供明确的思路,给将要进行的调查指出方向,减少无效劳动。其次,它对记者与编辑部门负责人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记者判断其新闻价值大小,以确定该不该花时间和花多少时间来进行调查。8.隐性采访应当周密地加以考虑的问题有:一是确定利害关系;二是安排采访的先后次序;三是资料搜集;四是确定调查的价值。9.按照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研究小组的分析,采访对象大致可分为七类:敌人、朋友、失败者、受害者、专家、警察、有麻烦者。10.怎样进行暗访?(1)要对被暗访者显示出不可抗拒的利益吸引力;(2)要表现自己是“业内人士”,对这一行很精通;(3)

31、要镇定自若,有的时候还要欲擒故纵。11.伪证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采访对象故意伪造的证言和证物;一种是采访对象无意中提供的失实证言和证物。12.造成采访对象伪造证言和证物的原因是:一事采访对象因与新闻事实(事件)有着利害关系而说谎;二是因害怕卷入麻烦之中而不惜歪曲事实真相;三是被人收买、利用,受到欺骗或威胁,因害怕遭受迫害或出于贪图私利的原因而做伪证。13隐性采访的弊端是:(1)容易导致记者伪造身份;(2)容易导致记者虚构事实。14.国际上的传媒从业者对于隐性采访达成的共识是:首先,在合法的目标下,新闻工作者可以不暴露其身份或职业,而作为一般公众成员在公开场合获取信息。其次,如果该信息很重要,

32、且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新闻从业人员也可以进入那些一般来说公众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隐性采访。 第二节 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1.随着网络成为“第四媒体”,在线采访开始成为记者们常用的采访方式。2.利用E-mail进行采访的优势:一是速度快捷;二是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三是电子邮件的费用更加低廉;四是电子邮件还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彩色图像和声音,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资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访意图。五是电子邮件不受地域限制。3. 使用E-mail进行采访的不便之处:首先,互动性逊于面谈和电话交谈;其次,记者可能会在采访对象的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最后,较难获得有效的证据。4.使用ICQ进行采访的特点:第一

33、,无须知晓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即可找到所需要的采访对象;第二,互动性更强。 第三节 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1.精确新闻的报道样式今天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的一个主要流派。即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而不是满足于记者的经验判断和偶然经历。2.精确新闻采访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量化分析统计、抽样调查、实地实验、民意测验以及横向定时调查、纵向追踪调查等。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第一节 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1. 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是:(1)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2)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3)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 第二节 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

34、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 第三节 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第一节 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1.新闻报道的对象要有价值,主要是说要有新闻价值。2.对于某些事实(事件)来说,新闻价值是其固有的,不能由人工去增减。但新闻记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致力于用慧眼去发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致力于凸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3.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都可以报道,还必须考虑到事实(事件)是否具备社会价值。

35、所谓事实(事件)的社会价值,是指它被披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上有利的功用。4.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5.能否发现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取决于报道这是否具有新闻敏感。6.在新闻写作中,对事实(事件)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显得十分重要。价值判断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而展开:事实(事件)有没有价值?事实(事件)有多大的价值?事实(事件)的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7.新闻评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评论对象的价值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和准确判断,又有多少高出于他人的见解。8.凸现事实的新闻价值,需要对此进行突出和放大。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一是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二是以相

36、应背景进行烘托。三是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第二节 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1.新闻真实性所衡量的,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原貌的吻合程度以及逼真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对事实所作的报道与事实的原貌相一致。2进行带有主观倾向的新闻选择是记者的权利。但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应当符合客观实际,与客观实际尽可能统一。3.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要具有采访的依据。4.从哪些方面确保新闻的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3)追求细节的真实;(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5.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最根本的办法是:深入采访,严格审视,严加核实。6.杜绝

37、虚假、失实的新闻,还应当尤其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消除隐性失实现象。 第三节 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1.对于受众来说,新闻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所包含的事实。2.完全用事实说话,并不表明记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倾向。 第四节 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实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 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第一节 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知识梳理】1.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这四种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表述新闻(编码)所使用的介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文字符号和视听符号。2.文字符号是以能够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

38、信息;视听符号是以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播信息。 第二节 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1.新闻语言的通俗化,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以现代汉语为行文标准,应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二是新闻语言应以普通话为行文标准,使用规范语言。三是新闻报道中应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汉语词汇、少用外文单词或字母。2.理趣:指文字语言在推论、推理时特有的逻辑思辨趣味。3.文趣:指在行文过程中语言文字生发的语言趣味。4.在报纸新闻中,图片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因为,图片本身就像视听符号中的其他种类一样,直接以客体的外部特征做表现对象,具有表意上的直接性。它直接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让人产生阅读愿望。5.报

39、刊上的图片种类多样,常见的种类有:照片、漫画、图示、装饰。6.新闻照片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凸现新闻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和事件代表性;(2)凸现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3)凸现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7.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1)白纸黑字背后蕴含事理、情趣;(2)将触角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3)利用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辑。 第三节 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1.广播电视与报纸媒体相比,其优势具体地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优势之一:在新闻事实(事件)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优势之二:在对新闻事实(事件)的展示中,生动传神、现场感强。优势之三: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0、2.以有声语言来表达与以文字语言来表达存在以下不同:首先,在真实事件的表述上。(略)其次,在表述重点的强调上。(略)再次,在作用于受众的心理感受上。(略)3.运用有声语言报道新闻的若干规则:有声语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独白语言,另一类是对话语言。在运用有声语言报道新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合乎规范。其二,为听而写。4.广播新闻写作必须努力做到:一是多用双音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词;二是多用口语中的语气词,少用书面语的关联词;三是应特别注意同音不同义的词,以避免误解;四是标点符号在有声语言中的体现。5.广播新闻中的音响报道形式有:第一种,现场直播。它是受众在新闻事实(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可以同步

41、接收到的新闻报道。它又分为:(1)现场直播;(2)现场报道。第二种,录音报道。这是将实况录音与语言叙述相结合的报道形式,其中既有新闻现场的真实音响,又有记者的报道和评述。第三种,配乐广播。这是依据文字稿件内容读播,同时配加音乐、音响效果的一种广播形式。6.报纸媒体的新闻报道一般要经过信息采集、写作构思、写作成文这样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7.电视新闻有着与单一文字报道不同的工作特征,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谋在先”和“断在现”两个方面。8.“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的筹划、判断。9.“谋在先”只是运用表现符号进行新闻报道时工作程序上的一个特征,它并不是要求“主题先行”,更不是要

42、求“新闻主题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前形成”,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10.“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如果说“谋在先”之“谋”是有关主题的,那么“断在现”之“断”就是关于表述、陈述的。11.“断”就是要在庞杂的信息场中立即找到并采集最能表述重点、最具表现特征的视听元素。具体地说,首先是选择拍摄手法,是长镜头拍摄,还是分切式拍摄;其次是选择拍摄重点,是采集声音,是拍摄特征画面,还是记录情景片段等;再次是选择采访对象,选择进行现场报道的位置等。12.采集制作电视新闻时“周密地考虑调动电视综合表现元素”的思维状态,被称为电视记者的场性思维状态。13.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广播新

43、闻之间,还有一个不同点:前者以连续图像符号和以声画组合方式表意。14.“声画合一”是指声音与画面内在一致。“声画并行”是指围绕统一的主题,声音与画面若即若离,“貌离而神合”。“声画对立”就是声音与画面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互为反衬,从而表现超出声画之外的思想内涵。15.电视新闻写作有这样两类:常见的一类是,以文字稿(播音员解说)为主传递新闻信息,而画面做配合、展示解说中的形象内容。另一类电视新闻以画面(场景)为主传递新闻信息,文字稿(记者现场解说)配合画面起引导、说明、解析作用。 第四节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1.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1)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最

44、快的速度。可以文字形式,音频和视频方式发布新闻,兼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可做到图文并茂,也可兼有生动传神的新闻现场。避免了广播电视的弱点:选择性好,保留性好。(2)网络的独特优势作为新媒体,互联网还在下列两方面的优势:在信息流程方面,除了拥有大众传播媒体的全部转载优势外,还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不仅包容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形式,还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达、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3)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网路媒体的弱点: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网络终端设备比收音机、电视机的价格昂贵。2.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一是多媒

45、体写作。网络上以文字新闻写作为主的报道方式,正在向着多媒体写作的方向转变。二是超文本链接。网络上文本的构成正在由单一的文字文本,向着文字文本中穿插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的方向转变。三是全方位互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信息,与所传播的信息互动;其二是指网络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互动;其三是指网络使用者之间互动。3.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1)网络新闻的写作和报纸新闻的写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通过网络传播的许多新闻作品,其实也就是报刊上所刊登的新闻作品。现在,许多报纸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络版,其内容基本上是本媒体所

46、刊登内容的电子文本。不同之处在于:报纸媒体的网络版,或者其他网站的新闻网页,其首页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各个区域所列的都是供点击用的新闻标题。网络新闻的标题,和电视新闻的标题相近,都用一句话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实在的意思。受众在网上根据提要式的新闻标题来确定是否点击阅读有关新闻。在报纸新闻中形态复杂的消息标题,在网络条件下受到了很大限制,哪怕报道的是再复杂的新闻事实(事件),标题也只能是一行字。(2)网络新闻标题写作,编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在网络新闻中,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的界限趋向于模糊。第九章 消息文体的写作(上) 第一节 消息

47、文体的分类和结构 1.消息因其篇幅短小、时效性强、信息密集,常以“快速反应部队”的面目出现。2.在各种新闻文体中,消息对新闻事实(事件)的报道是最为迅速、最为简洁的。3.消息是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最为快捷的、撮要式的报道。4.动态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报道。5.综合消息:是记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写成的消息。6.述评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7.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本结构。8.倒金字塔结构是19世纪电报时代的产物。9.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是:首先

48、,它是训练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其次,它可以保证读者迅速了解新闻事实(事件)的要点。第三,有利于编辑迅速和准确地进行删节,以使报道适合排版的要求。 第二节 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种关系1.消息文体精心选择报道角度的重要性首先,从事实方面说,存在着被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的可能性。其次,从受众方面说,报道者注重选择报道的角度,才可能给受众以新鲜感、新颖感。最后,从记者方面说,精心选择报道角度将能使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从而不断孕育创新之果。2.消息文体怎样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精选报道角度?(1)选择有利于突出焦点的角度;(2)选择有利于突出特点的角度;(3)选择有利于突出亮点的角度

49、。3.消息语言的要求(1)追求简洁与明晰的统一;(2)追求严谨与生动的统一;(3)追求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第三节 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1.改进会议报道,从新闻工作者的方面来说,应该实现的三大转变是:一是由对通稿进行研究向对会议本身进行研究转变。二是由一般地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转变。三是由模式化的会议报道向形式别致的会议报道转变。 第十章 消息文体的写作(下) 第一节 消息文本标题的撰制1.单一结构标题的特点是:在简短的文字之中触及新闻的主要事实,而且多数是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例:国家科技奖已设特等奖2.复合结构标题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引题、正题、副题构成。例:(引题)车辚辚,

50、马萧萧,凯歌贯云霄(正题)最可爱的人回来了(副题)安东举行盛大欢迎会和欢迎宴会二是由引题和正题构成。例:(引题)央视喜剧小品大赛颁奖晚会直播现场惊人一幕(正题)赵本山,当众发难央视三是由正题和副题构成。例:(正题)58名工程院新院士“水落石出”(副题)平均年龄62岁,外籍院士分别来自塞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上海新增4位院士3.消息文本标题撰制的规律是:首先,消息的一组标题可以有分工的不同,但都必须有相应的标题担当起展示、点明新闻事实(事件)的任务。其次,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洁明快,有利于受众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抓住和理解新闻事实。再次,复合结构标题的各个标题应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且应该形成一个有

51、机的整体。复次,消息标题有向精短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后,消息标题受到媒体特点的制约。 第二节 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1.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2.消息的导语,从形式上看,它是文本的第一个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它必须对新闻事实(事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加以概括;从功能上看,它必须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进行浓缩、提炼,展示其最新鲜、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对受众形成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力量。3.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特点(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3)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4.消息文本中导语的写作要求(1)概括内

52、容,提供有效信息;(2)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3)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4)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第三节 消息文本主体的写作1.主题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2.消息文本中主体的功用一是完成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的具体展示;二是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三是主体对于标题和导语的内容,既有所阐释又有所补充,是为阐释、补充合一型主体。3.消息文本主体写作的几个关节:(1)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和连接。 第四节 消息文本背景的

53、写作1.消息文本中背景的意义:背景从不同的侧面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烘托,使新闻事实(事件)获得可供比较的参照系;背景用于对新闻事实(事件)加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使受众得以排除阅读和接受的障碍;背景可以加深受众对新闻事实(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2.消息文本中背景的类型:(1)烘托性背景;(2)说明性背景;(3)揭示性背景。3.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2)简明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通俗性原则。 第五节 消息文本结尾的写作1.在一部分消息中,结尾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1)对新闻事实(事件)加以概括;(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蕴

54、含意义进行点化;(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予以补充。2.消息文本结尾的写作方法:(1)背景性结尾(2)描写性结尾(3)引语式结尾(4)评论式结尾 第十一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上) 第一节 通讯文体写作概述1. 通讯是一个很大的文体群,在新闻文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通讯是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3.通讯文体的延展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是内容的延展;其次是时间的延展;再次是空间的延展;最后是背景的延展。4.通讯文体的特点(1)内容的延展性(2)手法的多样性(3)效果的多层性5.在所有新闻文体中,通讯是摄取文学因子最多的一种文体。6.优秀的通

55、讯作品经传播以后,常常能形成多层次的效果。第一层次的效果:使人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第二层次的效果:使人受感动、受感染;第三层次的效果:使人进而得到理性启迪。7.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1)在采访中留意细节(2)在采访中发现问题(3)在采访中观察现场(4)重视对有关专家的采访(5)把握采访中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1.通讯文本主题的确立要:(1)体现人物和事件特色(2)体现时代精神和强音(3)体现作者新颖的理念2.通讯文本主题的提炼要:(1)通过提炼使主题体现深刻性(2)通过提炼使主题体现新颖性(3)通过提炼使主题体现独特性 第三节 通讯文本的表达方式1.通讯中的议论必须符合如下

56、要求:一是紧扣事实;二是体现睿智;三是切中肯綮。 第十二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中) 第一节 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1.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1)时间顺序式结构(2)空间顺序式结构(3)纵横交叉式结构(4)浓缩时空式结构(5)蒙太奇式结构(6)特殊结构方式 第二节 通讯文本各部分的写作1.通讯文体的几种导语形式(1)在导语中进行归纳(2)在导语中进行叙述(3)在导语中进行描绘(4)在导语中设置悬念(5)用其他形式写成导语2.通讯文体常见的结尾(1)评论式结尾(2)对比式结尾(3)引语式结尾(4)闲笔式结尾 第三节 通讯文体的语言运用1.在一些篇幅较长的通讯中,常常需要通过文中标题来概括地提示每一部分的

57、内容。2.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文中标题语言,应有一点形象性。3.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文中标题,可以在准确的基础上制作的富于情趣和理趣,使受众爱不释手,欲罢不能。4.通讯文本中的非标题语言要做到:(1)通讯语言的形象化(2)通讯语言的情感化(3)通讯语言的散文化 第十三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下) 第一节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1.新闻小故事是叙事记述型通讯的一个分支,较多地出现在报纸媒体上。2.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3.新闻小故事的特点是:首先,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其次,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最后,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4.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

58、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5.特写的分类:(1)人物特写;(2)事件特写;(3)场景特写;6.人物特写是一种真实再现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活动片断,集中透视其某一个性或某些方面的短通讯。7.新闻特写的写作要诀(1)对片断加以突出和放大(2)着力写富有特色的片断(3)着力写饶有情趣的片断(4)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8.大型人物通讯通常是指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篇幅较大的典型报道。9.大型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1)根据事实写人物(2)写活生生的人物(3)写出人物的特点 第二节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略) 第三节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略)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一节 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1.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