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论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9580955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826.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论(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n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n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n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总量的增加。n地区地区GDPGDP和人均和人均GDPGDP的增加。的增加。n不论采取何种办法,只要一不论采取何种办法,只要一个国家的商品产量和劳务量个国家的商品产量和劳务量提高了,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提高了,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是经济增长。做是经济增长。-【美】帕金【美】帕金斯。斯。n通过技术创新、产

2、业结构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发展质量的提高。n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民福利提高在内的更为宽人民福利提高在内的更为宽泛、深刻的过程。泛、深刻的过程。4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n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GDP来衡量)来衡量)n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n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经区域经济发展济发展三个内三个内涵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n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含数量增长(即经济增长)又包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含数量增长(即经济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即结构优化),突出体现在结构变化。含质量变化(即结构优化),突出体现在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n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要避免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的结局。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要避免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的结局。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对所有社会成员的意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对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义。如果经济增长只让少数人受益,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发

4、展。如果经济增长只让少数人受益,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传传统统社社会会工工业业化化初初期期 现现代代化化社社会会工工业业化化后后期期 后后工工业业化化社社会会 工工业业化化中中期期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钱纳里钱纳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 6个阶段,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来推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变

5、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第一阶段:传统社会l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l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7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l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主的工业化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结构转变(食品、

6、烟草、采掘、建材等)。l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业为主,利用区域内的廉价劳动力经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利用区域内的廉价劳动力经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力。的竞争力。8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l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工业的迅速增长重工业的迅速增长,非,非农业劳动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农业劳动开

7、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的重化工业重化工业阶段。阶段。l以以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对资金需求量大(机械工业、电子(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工业)。l工业劳动力开始占据主体,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劳动力开始占据主体,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l区域经济进入区域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也是,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展的关键阶段。9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l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由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发展

8、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等。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等。l第三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第三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l第二、三、四阶段合称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区域由传统社会第二、三、四阶段合称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区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10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l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技术密集型产业业为主导转换,同时

9、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大群众中推广普及。l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l本阶段生产的专业化及社会分工已广泛发展。同阶段的国家本阶段生产的专业化及社会分工已广泛发展。同阶段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协作的需要,相互投资占很大比例。和地区为了协作的需要,相互投资占很大比例。11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

10、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l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l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12l两者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两者密切相关。

11、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的必要手段。l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域,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特征。13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的关系按按2013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19326.1932计算,计算,20132013年年中国中国GDPGDP约合约合91849.9391849.93亿美元,人均亿美元,人均GDPGDP约为约为676767

12、67美元。美元。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l人均人均GDPGDP:沿海地区:沿海地区20002000年年1072210722元,比工业化中期阶段元,比工业化中期阶段88328832元的标准高出元的标准高出21.4%21.4%。l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沿海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沿海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4.7%44.7%,已低于,已低于50%50%。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88%,农业比重仅为,农业比重仅为12%12%。l制造业结构:制造业结构:20002000年沿海地区重工业占年沿海地区重工业占56.9%56.9%,轻工业占,轻工业占4

13、3.1%43.1%。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中,深加工工业又占。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中,深加工工业又占74.1%74.1%,基本,基本上建立了上建立了以深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深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l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16东部地区东部地区l人均人均GDPGDP:中西部地区分别为:中西部地区分别为59745974元和元和45674567元,低于工业化中元,低于工业化中期期88328832元的水平,而高于工业化前期元的水平,而高于工业化前期44164416元的水平。元的水平。l就业结构就业结构: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中西部地区

14、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43.3%43.3%和和37.9%37.9%,未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未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50%50%比重,但是高于比重,但是高于35%35%的工业的工业化前期门槛标准。化前期门槛标准。l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19.5%19.5%和和21.3%21.3%,远高于工业化中期远高于工业化中期9%9%的指标,但是已经达到的指标,但是已经达到21%21%的进入工业化的进入工业化前期条件。前期条件。l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 。其中,。其中,中部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后期中部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后期,西部则基本上完成了由农业社会

15、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刚刚进西部则基本上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刚刚进入到入到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传统社会传统社会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平均全国平均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n区域产业结构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以下有以下常见分类常见分类:q 两大类结构两大类结构 (生产

16、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q 农轻重结构农轻重结构 (农业、(农业、轻工业、轻工业、重工业)重工业)q 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q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q 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q n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合理选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合理选择和发展择和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实现劳动区域分工的基本途径。

17、是实现劳动区域分工的基本途径。20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n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展的主要标志。21(一)(一)三次产业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n克拉克的划分克拉克的划分n中国的划分中国的划分nColin G.Colin G.ClarkClark,英国,英国,1940,1940,经济进步的条件。首次提出。经济进步的条件。首次提出。n第一次产业: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第一次产业:一切直接取自

18、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的农业和矿业矿业;n第二次产业: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第二次产业: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的工业和建筑业;n第三次产业: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提第三次产业: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n一些边缘性产业,习惯上划为第二产业,如矿业、电力、供排一些边缘性产业,习惯上划为第二产业,如矿业、电力、供排水等。水等。23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

19、牧业和渔业)l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l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24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邮电通讯业、商业、商业、饮食饮食业、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第二层次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公用事业、地地质勘探业、质勘探业、咨询服务业、咨询服务业

20、、居民和农业服务居民和农业服务业、业、水利业、水利业、公路及航道养护等;公路及航道养护等;第三层次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素质服务的部门门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科研、科研、卫生、卫生、体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警察等警察等 。(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1.1.配第配第-克拉克定律克拉克定律n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随着经济发展,以

21、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n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趋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趋势。势。25配第配第-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克拉克主要总结了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出其克拉克主要总结了劳动力在产业间分

22、布变化的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出其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不同产业收入的差距。但是研究演进规律,不仅需要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不同产业收入的差距。但是研究演进规律,不仅需要知道各产业吸收劳动力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知道各产业吸收劳动力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的各自贡献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的各自贡献及其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262.2.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各国的经济增长中从库兹涅茨在各国的经济增长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动力两个

23、方面进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就表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吸收就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就表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吸收就业的份额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业的份额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在工业化中前期,第二产业成为财,第二产业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第三产业则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富的主要创造者,第三产业则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工业化中后工业化中后期以后期以后,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开始下降,三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开始下降,三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既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既是财富的

24、主要创造者,也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l日本国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用近日本国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用近100100年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年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l工业革命始于明治维新工业革命始于明治维新(1868)(1868)后,采用欧美技术建立装备制造工厂;后,采用欧美技术建立装备制造工厂;l1919世纪后期世纪后期(1880)(1880),发展资本主义,推进私有化,棉纺织工业得大力发,发展资本主义,推进私有化,棉纺织工业得大力发展;展;l进入进入2020世纪,通过掠夺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世纪,通过掠夺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电气、钢电气、钢铁、机械、造

25、船铁、机械、造船);l二战后,经济遭受重创,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二战后,经济遭受重创,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重新发展加工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重新发展加工业;l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汽车、电子、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汽车、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行业重新占据优势。计算机、集成电路等行业重新占据优势。l2020世界世界9090年代,结束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年代,结束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27日本工业化进程日本工业化进程l从从1919世纪世纪202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

26、,工业化进程历时近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历时近200200年,现已进入后年,现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l独立前后是农业大国,首先发展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逐步实现向机独立前后是农业大国,首先发展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逐步实现向机械加工业转变,南北战争前基本建立起近代机器制造业;械加工业转变,南北战争前基本建立起近代机器制造业;l战争后,机器制造、钢铁、煤炭、汽车等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重工业战争后,机器制造、钢铁、煤炭、汽车等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重工业逐渐代替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逐渐代替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l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后,年代后,微

27、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极大促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极大促进美国工业向高加工工业发展,并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进美国工业向高加工工业发展,并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28美国工业化进程美国工业化进程(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第二因素: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第二因素: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29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n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增加率/人均人均GDPGDP的增加率。

28、的增加率。n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n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的较大差异及其变化关系。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的较大差异及其变化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31l 温饱解决前:购买食品的支出大,第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温饱解决前:购买食品的支出大,第一产业产

29、品的收入弹性高;性高;l 温饱解决后:购买基本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温饱解决后:购买基本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产品收入弹性下降。需求转向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产品收入弹性下降。需求转向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上升,拉动第二产电等),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上升,拉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业迅速增长;l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第三产业的收入弹性提高,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第三产业的收入弹性提高,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力。l 结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结

30、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GDPGDP在产业间比重分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入弹性转向二、三产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入弹性转向二、三产业业?n一般认为,一般认为,进入温饱型生活后进入温饱型生活后,二、三产业收入弹性将大,二、三产业收入弹性将大幅上升。幅上升。n可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温饱型社会。可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温饱型社会。n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食物支出金额/消费品支出总金额。消费品支出总金额。n该系数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该系数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

31、的提高而下降。n恩格尔系数分级(联合国颁布)恩格尔系数分级(联合国颁布)极其富裕:极其富裕:20%20%以下以下 富裕:富裕:20%-30%20%-30%相对富裕:相对富裕:30%-40%30%-40%小康:小康:40%-50%40%-50%温饱:温饱:50%-59%50%-59%贫困:贫困:60%60%以上以上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国国 家家年份年份食品食品酒精饮料酒精饮料及烟草等及烟草等衣着衣着居住居住家庭设备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品及服务医疗医疗保健保健交通交通通讯通讯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娱乐服务杂项商品杂项商品与服务与服务韩国韩国200420

32、0415.6915.692.432.434.274.2717.2317.233.973.974.734.7316.5816.5813.3513.3521.7421.74日本日本2003200314.3914.393.073.074.754.7526.9126.914.054.053.973.9713.2213.2211.8711.8717.7717.77美国美国200320036.996.992.162.164.544.5417.7817.784.754.7518.6918.6913.3313.3311.5811.5820.1920.19法国法国2004200414.2414.243.283.

33、284.954.9524.1724.175.795.793.323.3217.4217.4210.0110.0116.8216.82英国英国200420049.199.193.923.926.016.0118.6818.685.785.781.751.7516.5216.5213.8513.8524.3024.30加拿大加拿大200320039.889.884.204.205.095.0923.7323.736.736.734.784.7816.8916.8912.1312.1316.5716.57中国中国20052005 城镇城镇34.7434.741.951.9510.0810.0810.

34、1810.185.625.627.567.5612.5512.5513.8213.823.503.50 农村农村40.8340.834.654.655.815.8114.4914.494.364.366.586.589.599.5911.5611.562.132.13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34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n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特征不同,在生产: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特征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感应也不同。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感应也不同。n主要表现主要

35、表现: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实、实现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变化。和地位变化。农业农业n农业经济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农业经济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困难;困难;n农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农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和能力较弱;和能力较弱;n农业投资存在农业投资存在“报酬递减报酬递减”规律,在规律,在GDPGDP中比重不断下降;

36、中比重不断下降;n技术进步对农业的作用始终存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技术进步对农业的作用始终存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地的有限性,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地的有限性,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工业工业n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因此,技术进步对第二创新,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因此,技术进步对第二产业影响巨大,产业影响巨大,使工业品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使工业品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高,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GDPGDP贡献最大的部门。

37、贡献最大的部门。n莫尔:莫尔:“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18个月翻一番。个月翻一番。”n19831983年,年,IBM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推出的个人计算机1010硬盘售价为硬盘售价为30003000美元,美元,约约3030万美元万美元/;19951995年,年,IBM1.2IBM1.2硬盘售价为硬盘售价为250250美元,美元,约约208208美元美元/;现在京东商城三星移动硬盘;现在京东商城三星移动硬盘1TB 500CNY1TB 500CNY,约约0.5CNY/0.5CNY/。第三产业第三产业n服务业不能实行大机器生产,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服务业不能实行大机器生产,

38、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不如对第二产业明显;的影响不如对第二产业明显;n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对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对GDPGDP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n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n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n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筑业和矿业性质单一,主要阐

39、述制造业内部的筑业和矿业性质单一,主要阐述制造业内部的演化规律。演化规律。391.重工业化过程重工业化过程n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转换。n重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有色冶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等。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等。2000-2007年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指数(年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指数(2000年年=100)重工业化程度的衡量重工业化程度的衡量-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n霍夫曼系数

40、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值q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主要是消费资料。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主要是消费资料。q重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既生产生产资料也生产生活资料重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既生产生产资料也生产生活资料(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n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一指数不断下降。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一指数不断下降。n库兹涅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霍夫曼系数基本保持库兹涅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霍夫曼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重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不变,而重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霍夫曼把工

41、业化过程分为四阶段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阶段42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有压倒优势。消费品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有压倒优势。霍霍夫曼系数夫曼系数=5=5左右。左右。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消费品工业的主导地位趋于削弱,资本品工消费品工业的主导地位趋于削弱,资本品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业逐渐发展起来。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2.52.5左右。左右。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两类工业的净产值大致相当。两类工业的净产值大致相当。第四阶段第四阶段消费品工业远不及资本品工业增长迅速,后消费品工业远不及资本品工业增长迅速,后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2.2.深加工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n即深加工工业比

42、重不断提高,制造业结构由以原材料工业即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制造业结构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主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为主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n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反映了工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依赖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反映了工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逐步下降的趋势,工业发展越来越多依赖于资本和技程度逐步下降的趋势,工业发展越来越多依赖于资本和技术投入。术投入。战后日本工业化过程战后日本工业化过程3.3.技术集约化技术集约化n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出现高技术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出现高技术化的趋势。化的趋势。n技术集约化不仅表现为所有制造业部门都采用更技术集约化

43、不仅表现为所有制造业部门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并实现,并实现自动化自动化,而且表现为,而且表现为大批以大批以技术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得以兴起和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并逐步成为工业的主体。发展,并逐步成为工业的主体。n该过程标志着工业社会将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该过程标志着工业社会将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过渡。会过渡。劳动力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集型产业资金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型产业技术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型产业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三个过程中,制造业发展所依赖的资在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三个过程中

44、,制造业发展所依赖的资源的转化的主要表现源的转化的主要表现农业、农业、渔业、渔业、林业林业纺织、服装纺织、服装食品、造纸食品、造纸钢铁、石油钢铁、石油煤炭、石化煤炭、石化机械工机械工业业信息产信息产业业中国重新重工业化之争中国重新重工业化之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n先轻工业化(初期)先轻工业化(初期)n后重工业化(中期)后重工业化(中期)n发达工业化(后期)发达工业化(后期)中国工业化的特殊历程中国工业化的特殊历程:n重工业优先发展(改革前)重工业优先发展(改革前)n轻工业发展(改革以来)轻工业发展(改革以来)n重新重工业化(新世纪重新重工业化(新世纪)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

45、构升级、国际制造业转移、国际制造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进城镇化进程加快、程加快、轻工业优化轻工业优化争论起源l从从9999年开始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在产值、投资、比重、年开始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在产值、投资、比重、利润增长上重工业都超过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利润增长上重工业都超过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l重工业的比重重工业的比重 1997 1997年年53.853.8 2003 2003年年64.364.3 20042004年年67.667.6 20052005年年69.069.0l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

46、记录:66.666.6(19601960年)年)l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煤荒、电荒、油荒、气荒、运荒,资源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煤荒、电荒、油荒、气荒、运荒,资源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47争论起源争论起源n从从9999年开始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在产值、投资、比重、利年开始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在产值、投资、比重、利润增长上重工业都超过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润增长上重工业都超过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n重工业的比重:重工业的比重:19971997年年53.853.8 2003 2

47、003年年64.364.3 2004 2004年年67.667.6 20052005年年69.069.0n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66.666.6(19601960年)年)n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煤荒、电荒、油荒、气荒、运荒,资源短缺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煤荒、电荒、油荒、气荒、运荒,资源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q就业弹性系数是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就业弹性系数是就业人数增长率与GDPGDP增长率的比值。即增长率的比值。即GDPGDP增长增长1 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

48、收劳动力的能力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就越强,反之则越弱。n从从20042004年开始,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中国是否应重新重工业化的讨年开始,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中国是否应重新重工业化的讨论论争论主题:中国是否应该重新重工业化争论主题:中国是否应该重新重工业化赞成派代表人物赞成派代表人物刘世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世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1955年年1 1月出生于陕西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省西安市。19821982年年2 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以

49、学学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19511951年考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提出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

50、论,并对“转型转型”进行理论探进行理论探讨。讨。李克强、李源潮都是厉以宁的弟子李克强、李源潮都是厉以宁的弟子 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学术专长是理论经济学,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主要学术专长是理论经济学,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20152015年年0606月月1515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樊纲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樊纲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委员

51、。反对派代表人物反对派代表人物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现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现代公司治理。代公司治理。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北京大学国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

52、合会副主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20082008年年2 2月,被任命为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长。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济学。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国家“十三五十三五”规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研究主编。主要研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究领域包括: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口经济学、中国

53、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等困等。赞成派观点赞成派观点51不同点不同点前一轮重工业化前一轮重工业化此轮重工业化此轮重工业化1.1.动因不同动因不同国际环境、政治因素、主观国际环境、政治因素、主观意愿意愿消费结构升级、轻工业优化、消费结构升级、轻工业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制造业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制造业转移等转移等2.2.资本来源资本来源不同不同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民间资本进入民间资本进入3.3.实现机制实现机制不同不同国家计划推进国家计划推进市场推动市场推动4.4.性质不同性质不同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市场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市场需求;违背工业化发展一般需求;违背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主观

54、强制性重工业化。规律;主观强制性重工业化。自动出现的重工业化自动出现的重工业化5.5.成效不同成效不同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造成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造成畸形的产业结构和短缺。畸形的产业结构和短缺。完成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使命完成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反对派观点反对派观点l1.1.中国可以跨越或绕过传统重化工业极大化阶段;中国可以跨越或绕过传统重化工业极大化阶段;l2.2.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资源消耗型、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增长;环境污染型增长;l3.3.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只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只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

55、;l4.4.以以“重化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不利于就业,会给中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不利于就业,会给中国带来危险。国带来危险。52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l地区主导产业: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地区主导产业: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l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54一、地区生产专业化一、地区生产专业化n地区生产专业化地区生产专业化n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产品)生产

56、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发展某个行业(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n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n指一个地区内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部门。指一个地区内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部门。n地区专业化部门具有特定的地区专业化部门具有特定的区域属性区域属性,一个县的专业化产品对于一个,一个县的专业化产品对于一个省来说不一定是专业化产品,甚至还需要输入。对于一个省、一个大省来说不一定是专业化产品,甚至还需要输入。对于一个省、一个大区来说,也是一样。

57、区来说,也是一样。55l通常用区位商(熵)通常用区位商(熵)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是地区专业化部门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是地区专业化部门。l区位商: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区位商: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重,与全国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56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判断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判断区位商计算公式区位商计算公式57nq qijij:i:i地区地区j j部门的区位商;部门的区位商;ne eijij:i:i地区地区j j部门的产值;部门的产值;e ei i:i:i地区工业

58、总产值;地区工业总产值;nE Ej j:全国全国j j部门的总产值;部门的总产值;E E:全国工业总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n当当q qij ij 1 1,认为,认为j j产业是产业是i i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地区的专业化部门,q qijij 越大,专业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化水平越高;n当当q qijij 1 1,认为,认为j j产业是产业是i i地区的自给性部门。地区的自给性部门。EEeeqjiijij/对区位商的解释对区位商的解释l用区位商判断产业的生产专业化状况,实际上是以全国产业用区位商判断产业的生产专业化状况,实际上是以全国产业结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结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l当一个地区某产

59、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时,其产品在满当一个地区某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时,其产品在满足了本地区消费需求后,还有剩余用于输出,成为专业化部足了本地区消费需求后,还有剩余用于输出,成为专业化部门。门。l其比重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越多,可用于输出的产品也越多,其比重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越多,可用于输出的产品也越多,专业化水平越高。专业化水平越高。58l一个地区某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是以该部门可以用于一个地区某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是以该部门可以用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l如果以如果以x xijij 表示表示i i地区地区j j部门的专

60、业化系数,则有: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则有:l当当qijqij1,xij1,xij0,0,代表代表 i i 地区地区 j j 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低,反之,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低,反之,则高。则高。59iijjiijijeeEEeex)(ijjiijijijqEEeeeeEE/11)/(11*1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断断l 20072007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486.016486.01亿元,其中汽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为车产业产值为2107.492107.49亿元,占吉林省工业总产值的亿元,占吉林省工业总产值的32.49%32

61、.49%;同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同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05177.13405177.13亿元,其中汽车产亿元,其中汽车产业总产值为业总产值为22392.3122392.3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53%5.53%。6088.5%53.5%49.32/区位商:ijiiijijEEeeq83.088.51111ijijqx专业化系数:二、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二、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1.1.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3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4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1 1

62、)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q2(q2或或x0.5)x0.5)2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61所有的专业化部门在地区经济中都起重要作用,但只有主导所有的专业化部门在地区经济中都起重要作用,但只有主导专业化部门也即主导产业才能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专业化部门也即主导产业才能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n一般而言,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地区范围越大,对区位商一般而言,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地区范围越大,对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较低;反之亦然。因为范围愈大,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较低;反之亦然。因

63、为范围愈大,综合性俞强。综合性俞强。n根据专业化水平的不同,将区位商根据专业化水平的不同,将区位商 2 2(专业化系数(专业化系数0.50.5)、产值比重)、产值比重15%15%的部门成为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的部门成为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将区位商将区位商1.5 1.5(专业化系数(专业化系数0.330.33)、产值比重)、产值比重10%10%的的部门称为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部门称为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n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64、。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n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n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n主导产业是在较长时间内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是在较

65、长时间内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方向的产业。q第一,根据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第一,根据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q第二,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第二,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q第三,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高收入弹第三,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高收入弹性的产业性的产业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2.2.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 n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无非如下两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主导

66、产业的实现形式无非如下两种:q市场自发调节。市场自发调节。q政府积极干预。政府积极干预。3.3.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群体或综合体第一阶段棉纺工业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二阶段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机器制造、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及其他工业第三阶段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四阶段汽车、石油、钢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宇航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合成材料工业,以及第三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五阶段信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宇航工业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3.3.1823.3.18Saturday,March 18,2023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02:4020:02:4020:023/18/2023 8:02:40 PM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3.3.1820:02:4020:02Mar-2318-Mar-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