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家长须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580679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前家长须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前家长须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前家长须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考前家长须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前家长须知(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前家长须知中考家长必须牢记的注意事项 中考即将来临,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着厚望,都希望孩子在中考中能够发挥出高水平,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不少家长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甚至请假全程监督孩子学习。 平心而论,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这样的态度和情绪也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考生甚至因此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反而会对孩子的复习和考试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家有即将迎考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四心” 一、同理心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对中考的担忧,理解孩子为了学习而付出的努力,理解孩子的苦和累。当孩子因疲劳听听音乐,看一会儿电视,或

2、是出去散散步,给同学打一个电话等,家长都要给予理解,因为这都是孩子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不要一看到孩子休息就感到紧张,唠叨个不停。对于学习感到过于紧张的孩子,家长也不要硬性否定孩子的紧张情绪,要以同理心去支持孩子。 二、平常心 越是临近中考,家长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家长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中考,因为中考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必然遇到的一件事,必须要有的一个经历。也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人的才能不仅有水平的差异,还有种类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所以不要让中考过分地干扰自己和孩子的心境。平时生活起居怎么样,现在还怎样,适当注意一点,只要不影响孩子学习就行了。家长的这一份平常心还

3、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在中考中能正常发挥。 三、宽容心 临近中考,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初中生因为年龄小,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较弱,所以家长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能触犯了他,就会让他爆发。遇到这种时候,家长要多理解、宽容孩子,不要计较,不要责备,要更多地给予孩子接纳关心。当孩子感觉疲惫烦躁时,提醒孩子做一些运动来休息大脑,减轻疲劳,发泄情绪;也可放上一段轻松的音乐来帮助孩子舒缓紧张的情绪。 四、仁爱心 临近中考,孩子的学习节奏加快,压力加大,大脑活动处于高紧张状态。这时让孩子吃好、休息好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家长可选择一些既清淡又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食品,

4、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同时可让孩子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品,也可以熬些薏米粥、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营养,又清热祛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饮食起居的照顾还是以自然为好,不要过于小心。 “ 对策 ” 学习中有两个不等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效率是关键因素;知识掌握考试成绩,答题技巧、考试心态、身体状况等起到重要影响作用。考前,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给初三的学习注入激情 问题一 “距中考还有几天,成绩还能提高吗?这几天该干什么呀?” 对策:“还能提高吗”,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自己。如果在做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注定失败,我怎么也不行”,那结果会如你所料。如果不放弃努力,即使明天就中

5、考也有可能提高。临考了,提高十几分不易,但丢掉几十分却很容易,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说NO。 “临考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大体思路是“抓基础+抓漏洞抓重点”。这个时候不宜再做偏题、难题、怪题,应注重基础。在此给大家三点建议,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合理规划这几天的学习:一看以前做过的卷子,重点看错题,找出漏洞,不仅是知识点的漏洞,还有在考试心态、答题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再进行弥补;二看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三做一些典型题目,注意练手。 问题二 “很用功地学,但感觉没进步。脑袋里一团浆糊,拿起书来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激情已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对策:复习

6、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化是正常的,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主要因为初三阶段重复性的、繁重过量的学习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疲劳。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点,反而是再提高的重要阶段,及时调整就会有一个飞跃。 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反使心态更糟,加重恶性循环。然后做个清楚的学习者。清楚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按重要性排列出来,即做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计划,再按步完成。做好短期计划和时间规划,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早省:今天要学什么?晚思:今天学到了什么。每节课课前或者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采取“四定法”:一定向,二定量,三定

7、时,四定法。也就是在反思和监控中学习,给自己一种“我时刻在提高”的感觉,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走出高原期。 另外注意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交叉学科学习、变化学习形式等。 问题三 “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时常烦躁不安,看不下去,越是这样就越心烦自责,就越学不进去了。” 对策:初三阶段的长期高负荷学习,使得身心疲惫,很容易出现心理饱和状态,一个小小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大的情绪波动。让弹起的皮球安定下来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如果拍打它只能使其跳得更高。烦躁的情绪就像弹起的皮球,对待消极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对目前状态接受了,心情就平和了。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障碍物、不平路段、车

8、流拥挤时会减速,我们的学习同样需要“缓行”。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作业,活动一下,散散步、聊聊天,分散一下紧张情绪,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一位高考状元说“有5个小时,我会用4小时学习1小时运动,而这4小时所学知识要比我用5小时学的多,因为4小时的全心投入大于5小时焦躁情绪下的学习效果”。 另外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那样会更苦的。可以跟父母朋友说说,或是听听音乐、玩会儿球、做做操、大喊几声等,来舒缓压力。总之,我们必须要学会解放自己,别让心灵超载! 问题四 “一遇到做不上的题或测验成绩差,就好自卑,感觉与别人差距那么大,万一中考再发挥不

9、好一点信心都没了。” 对策: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担心,请把所有担心的方面都写出来,然后问问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这种担心对改变现状有用吗?怎样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然后就具体地去做。另外给你几点建议: 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把精力放到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去,让每天有所收获,这是改善考前焦虑的最好途径。 关注成功,不要关注失败。静下心来想想:难道真的一点都不会吗?难道真的没有提高吗?是我们对成败太敏感了,而是人为夸大了失败,由一小点不顺利联想到中考失败。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学习中的

10、比较、竞争是很难免的,但比的目的不是比出自卑、气馁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而非他人成绩。我们可以就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和同学比较,获得提高方法;可以和自己比,和过去比,找出退步的原因和进步的经验。 家长点津 考前七避免 有人说中考不仅考学生,也在考家长,的确如此,家长的心态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考前心态。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全心全意为孩子忙里忙外的,但有的是帮倒忙,一片好心反引孩子逆反。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在此根据孩子的心理现状对考前的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避免叨唠尤其是当母亲的,总有过多的不放心,一句话恨不得说上八遍,“又考了吗?听懂了吗?”“怎么又看电视?这

11、样还能上重点?”本来孩子复习紧张,情绪不太稳定,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更容易诱发不良情绪。这种督促不但于事无补,还容易伤害感情。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少说多做。孩子不想听你讲话,不妨变换形式,比如写个纸条放到书桌上。 避免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 “考得好,给你买笔记本电脑”“考上重点班,带你到国外玩”,其实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促进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怕考不好受到惩罚。 避免威胁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而制造压力,“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诸如此类的话会使孩子产生对中考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避免比较有些家长

12、为了激发孩子奋进,总是树立很多榜样,“你看你表姐多争气,考好了,重点学校轮番到家里动员”,“某某多争气,一模又是全年级前名。”,这些看似激励的话对孩子都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伤害了自尊心。越拿孩子的不足跟别人比,他就越觉得高不可攀,越自卑气馁。正确的做法是,多过程比较,少成绩比较,多和自己比,和过去比,和同等水平的比。 避免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请假在家照顾孩子,把起居生活大包大揽起来,这反而会增加孩子的不安,一种到了中考如临大敌的感觉,还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中考。 避免过多干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抓紧学习就着急,特想帮助孩子提高,于是对孩

13、子的时间进行规划,不准这样做,必须那样做,可是效果适得其反。一位学生说,一举一动好似受监视,很压抑,爸爸的方法不适合我等,所以我们可以帮助但不要卷入太深。 避免期望过高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水平提出期望,不要给孩子规定必须考上什么学校,最好不要过多谈论。引导孩子把关注的焦点,从考试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来,告诉孩子只要踏实过完这一个月就行,这样孩子没有负担就能轻装上阵。 备考注意 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有的家长对我说“我一直宽慰孩子,考不上没什么,可他的压力怎么还那么大呢?”因为有时语言是苍白的,嘴上尽管说没什么,但那充满期待的目光、任劳任怨的身影都深深印在孩子的眼里心上,这是一种隐性的压力。把6月份平

14、常化,夫妻之间以及与孩子之间和平常一样轻松,以幽默做调味剂,让家里少些“备战”气氛,多些阳光和欢笑,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会对孩子的心态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一位学生对我说“我妈告诉我别紧张,可她一天到晚如临大敌,我一次考不好,她比我还焦虑,成天唉声叹气。”想想看,如果我们比孩子还焦虑,那孩子能轻松应考吗?如果孩子发现家长都心绪不宁六神无主,他能稳住阵脚吗?家是避风港,是安全岛,是加油站,做家长的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担忧放在心底,把笑容挂在脸上,把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尤其是一模、二模成绩不理想时,容易自卑,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责备

15、和道理,而是理解、鼓励,更需要心理支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丢分的原因,查漏补缺。另外由于长时间艰苦学习,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父母一定要一如既往地给予理解、鼓励和支持,做永远的后盾。 多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支持,在孩子烦躁时坐下来听他说说话,不要打断和评判,让他尽情宣泄心理垃圾,然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很多孩子担心考不好而对不起家长,针对这种心理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开导,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减轻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中医有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因此,与其让孩子服用药品或保健品,不如多给他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多一份自信和勇

16、气,这比改善饮食、加强营养还更重要。吃平常吃的,适当增加营养就行,不必特别改善。另外提醒孩子晚上复习不要熬夜,劳逸结合,调整好休息学习时间。 “备考” 衣 考试那几天的衣着要舒适、透气,最好是棉质类。不要给孩子穿太鲜艳的衣服,也不要穿新衣服,因为新衣服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会令孩子感觉不自在,在考场上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让孩子穿上平时最喜欢的衣服,或最喜欢的款式或颜色,这会使他们心情愉悦。 食 有些家长,在最后这段时间,变着花样换菜谱,其实没有必要。家长要注意,为孩子做一些事情时,要在不经意间,否则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 在饮食上,可以注意让考生吃得清淡些,最好不要让孩子吃太多。因为由于紧

17、张,孩子的消化能力有可能会下降,吃得太多也可能影响脑供血和供氧。 有些食物可以使人集中精神,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咀嚼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有一定帮助。维生素C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应多吃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考生在考前最好吃一块巧克力,可提神醒脑,补充能量,同时让人心情愉快。 同时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提醒孩子最后这段时间,不要喝冷饮,如果不小心造成拉肚子就不好了。最安全的做法,是喝矿泉水或白开水。 住 督促孩子将生物钟调整到考试状态。有些考生,想在中考前多看些书,多做点练习,最后这几天经常睡得很晚,夜越深,大脑越兴奋,第二天上午头脑昏昏沉沉,这种情况

18、,显然不利于考试。因为中考时间是在上午9时到11时左右,带着这样的状态,到了真正考试那天,就有可能精力不集中。家长应该督促孩子,按平时习惯的时间休息,不用刻意提早睡,但也不要睡太迟,尽量让大脑的兴奋期与中考时间同步。 在家营造一种宽松舒适的氛围。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中考临近,看电视都不敢开声音,就怕影响孩子。其实家长并不需要这样,生活一切如常就好,电视的声音稍稍关小声些就行了。 给孩子一些好的心理暗示,例如当孩子帮你做了一点小事时,可以适时夸奖孩子做得很好。在最后这段时期,千万不要羞辱和嘲笑孩子。 如果考前这段时间,孩子睡不着,家长不要跟着着急。可以告诉孩子,就算没有睡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在休息,

19、而且即使少睡几个小时,并不会影响考试发挥。 夏天来了,有些孩子习惯在空调房里睡,家长应注意好孩子的保暖御寒工作。家中最好准备一些常用药,但不要给孩子吃嗜睡的药。 行 考试那两天,家长要不要送考和陪考?由于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不同,家长不能看周围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可以和孩子先商量一下,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想家长送,那就不要去陪考。实在担心的家长,可以远远跟着去,但不要让孩子发现。 考试都是提前15分钟进考场。所以,对外宿的孩子来说,家长应算准时间,让孩子提前2030分钟到考点比较合适,去得太早,孩子会无所事事,反而胡思乱想,去得太晚,孩子看到其他考生都已经入场,容易紧张。 有些事请不要跟

20、孩子提 在最后这段时期,不要跟孩子谈学习、谈理想,不要讨论填报哪个学校的问题。有些家长把这当成激励孩子的手段,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有这些等到孩子考完所有科目以后再讨论。 还有些家长,喜欢说“以你平时的实力,只要发挥正常没问题”、“记住你的目标,成功在此一举”、“好好考,我们等你成功归来”等话激励孩子,却不知道这些话说得太多,也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有些事请帮孩子留意 考完回来,家长不要问孩子考试情况。但如果孩子某科出现大的失误,回家后情绪不稳定,家长应该劝导孩子“我难别人也难,考试有些丢分很正常”。而且在考场上,能发挥平时7080%是正常的,如果能发挥到平时的90%以上,已经属于超常发挥。让孩子考完一科就抛掉一科,后面还有很多科,把后面的几科考好,一样有希望取得好成绩。 家长在最后这段时间,要注意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如果孩子在考前或考试中,出现一些异常情绪波动,而家长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应及时打电话向班主任求助。 考试前一晚,家长要提醒孩子检查一下,准考证、考试用具等是否已经准备好。不要临进考场前,才匆匆忙忙准备,因为那样很可能由于紧张,落下一些东西。 总结:三方面入手 1、思想上鼓劲加压;相信孩子的能力,关键在于为与不为;不同分数上不同学校。 2、生活上贴心照顾; 3、心理上热情疏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