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80640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解释名词: 古代神话:神话是上古时代人们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这些故事以幻想的形式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上古时期人们集体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学。神话产生于远古蒙昧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没有科学认识,因而凭借想象,创造出各种神异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表达他们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以其诗篇的约数称诗三百,汉代儒者尊之为经典,始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价值最高,形象地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多为四言体,普遍运用赋比兴表现手法,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我国古代

2、文学有深远影响。 诗六义:诗六义是指诗经中的风雅颂和赋比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是古人对诗经的作品分类及表现手法的认识。其中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作品的分类,赋比兴是对诗经三种基本表现手法的概括。 风雅颂:风雅颂是指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对诗经作品的三种分类。“风”是不同诸侯国及地区的地方乐曲,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包括大雅、小雅。“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兴是起兴或发端,通过描写一种景象,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

3、象;兴还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的作用。 楚辞:楚辞是产生在战国后期楚国的一种新诗体,由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而成,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西汉时期,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一些汉代作者的仿作,编成楚辞一书,“楚辞”又作为书名流传于世。 历史散文:历史散文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产生的一批历史著作,如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经历了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历史著作,叙事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或简洁或恣肆,艺术成就很高,已是成熟的叙事散文。 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学派的著作,如论语、墨子、孟子、

4、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产生了儒、墨、道、法等各学派的著作。其中孟子、庄子等作品,大量运用寓言故事,善用比喻等修辞手段,叙事说理精采生动,是文学价值很高的论说散文。 春秋三传:是指与左传相关的三部著作,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传本是自成一家的编年体史书,汉代儒者把它认定为是解释春秋的著作,认为它与另外两部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性质相同,因此将这三部著作合称春秋三传。 汉赋:赋是一种兼有诗歌和散文性质的特殊文体。汉赋主要是指汉代流行的散体大赋,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

5、。汉赋的特点是体制宏伟,结构严密,气象壮阔,文辞繁富。汉赋形式上多采用问答体,写景状物铺张扬厉,堆砌词藻,生涩古奥。后人把汉赋看作历代赋体文学的正宗。 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的初期形式,是由楚辞向汉大赋演变的一种过渡文体。骚体赋在体制上模仿骚体楚辞,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兮”字调,讲究铺陈但篇幅不长。内容多抒写作者的政治情怀和身世感慨。代表作家是汉初的贾谊。 汉大赋:汉大赋是汉代盛行的散体大赋。它的篇幅长,规模大,句式参差,韵散相间,“兮”字调基本消失,散文意味较浓。汉大赋常以主客问答方式展开体物状景,描叙之中极尽铺排夸张,选字用语繁富宏丽,雕琢堆砌。汉大赋内容多写汉帝国的声威,物产的富饶,宫

6、苑的广阔,田猎的壮观,歌舞的华丽,都市的繁荣等盛大景象。汉大赋是汉赋的主干,后世所说的“汉赋”一般指的就是汉代散体大赋。 抒情小赋:抒情小赋是汉赋后期发展阶段的一种形式。这种赋的篇幅较短,通篇押韵,一般不用主客问答形式,不用韵散相间句式,基本不带“兮”字调,语言也较为平易。内容上多为抒情言志,讥讽时世,抒写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怀。 史记: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二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以写人物为主,成功塑造了一批历史人物形象,是优秀的传记文

7、学作品,这种纪传体的历史记载是司马迁对历史学和文学的开创性贡献。 汉书: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它记载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的西汉一代史实,成为“包举一代”的断代史新型史书。全书共一百篇,由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体例基本沿袭史记而又有创新。汉书比较客观地记载了西汉社会历史情况,记史风格稳重,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汉书的一些篇章学术文献价值很高。 汉乐府:乐府的本义是指官方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能是为诗歌制谱配乐及采集民间歌辞。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编制、采集的“歌诗”也叫“乐府”,即“乐府诗”。汉乐府是汉代乐府机关编制、收集的歌辞,包括文人制作和从民间采

8、集的两部分作品,其中民间歌辞是汉乐府诗的精华。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一组无名氏的文人五言诗。这组诗歌的专称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年间,其作者为当时中下层文人。这组作品抒情技巧高超,语言浅近自然,是文学史上最早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在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 建安风骨:风指文意,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骨指言辞,是对作品语言的要求。风骨即指文学作品具有充沛的内容和精约的言辞,具有清峻刚劲的风貌。建安诗人身处乱世,他们的作品一方面真切反映当时的社会苦难,一方面努力抒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特色,这种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

9、三曹七子:是指建安文学的一批代表作家。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曹植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王粲是七子中最优秀的诗人。三曹七子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他们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动乱时代的社会生活,风格刚健有力,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安风骨。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专门谈玄说理的诗歌,内容主要涉及老庄哲学玄理,以韵语形式演述玄理,抽象玄虚,平淡寡味,缺乏诗的形象性和抒情性。玄言诗产生于西晋末,流行于东晋时期。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有孙绰、许询等。 永明体:永明体诗又叫新体诗,是产生于南朝的一种讲究声律和对偶的诗体。南朝齐代永明年间,诗人沈约将

10、前人研究的四声规则运用到诗歌创作中,要求诗句中声、韵、调互相配合,避免八种声病,还要求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这样就形成了具有初步格律的新体诗。南朝新体诗人的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等。 宫体诗:宫体诗是南朝梁代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轻艳的诗歌。由梁简文帝萧纲倡导创作,大臣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等人群起响应。作品大都描写女子容貌姿态及其梳妆打扮、服饰用具,抒写闺情室思、男女之爱,有时流于轻佻低俗。宫体诗讲求声律,语言较自然清丽,圆转流利。也有不少作品雕辞琢句,与内容上注重声色之美相一致。 骈文:骈文是一种区别于散体古文的特殊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和盛行于南朝。骈文具有对偶工整、声律和谐

11、、讲究用典、讲究藻饰的特点。因其句式多为骈四俪六的对偶形式,故又称“四六文”。骈文用韵就成为骈赋。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要种类之一,因内容多记叙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而得名。这个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其中一些篇章已有较完整的情节,已开始注意刻划人物性格。从整体看,志怪小说还处于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期发展阶段。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又叫轶事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要种类之一,因内容多记述名士的言谈举止、轶闻逸事而得名。这个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往往通过记述人物的只言片语或一二举止,突出人物的一定性格特征;小说语言高

12、度凝练简约,含蓄传神。 上官体:初唐前期,诗坛流行应诏、奉和之作,这时期的诗人多是由陈、隋入唐的,他们“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造成诗坛盛行浮艳的宫廷诗风。其中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他的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多有仿效者,时谓“上官体”。而上官仪归纳的“六对”、“八对”等名目和法式,对律诗规范的确立起了促进作用。 大历十才子:中唐大历年间,卢纶、钱起等一批诗人刻意模仿盛唐之音,后人称他 们为“大历十才子”。他们有一定艺术修养,擅长律诗,追求声律和对仗的整饬,但缺乏艺术创造力。诗歌多为唱和、应制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其中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是优秀的边塞诗。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也是传诵的名篇。

13、新乐府:“新乐府”是与魏晋以来的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李绅首创“新题乐府”,白居易改名为“新乐府”,还明确提出新乐府的诗歌理论,于是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白居易等人创作的新乐府诗歌,揭露社会弊端,抨击时政痼疾,广泛反映民众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易懂,因此这批新乐府诗人又被称为“通俗诗派”。 古文运动:古文即指散文,以单行散句、不讲骈偶音律为基本特征,是与骈文对立的概念。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李翱、皇甫湜等人积极参与,发起了一场散文革新运动。韩愈等人提倡儒学,反对佛老;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主张文从字顺,务去陈言。创作方面,他们继承并发展先秦两汉古文,取得了卓越成就。 唐传奇:唐

14、传奇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来源于唐代裴铏的一部小说集传奇。唐传奇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唐传奇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叙事曲折,形象鲜明,讲究文采,是作家有意识创作的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短篇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李娃传、霍小玉传、枕中记等是唐传奇的优秀代表作品。 变文:变文是唐代的说唱文学,又称敦煌变文,或简称“变”。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变文的内容,有的讲述佛经故事,有的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变文想象丰富,语言活泼,形式多为韵文、散文相间,声情并茂地演述故

15、事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俗讲:俗讲是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艺术。流行于唐代。以佛教经义为根据,并增加故事化的成分,以吸引听众。佛徒俗讲所用的底本,称“讲经文”,今存维摩诘经讲经文、妙法莲花经讲经文等。这些作品善于描绘、抒情,把深奥教义转化为生活展示,情节新奇,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引人入胜。 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后代又称诗余、乐府、长短句。词即歌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词和诗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上。词有许多调子,每调有一个名称,如菩萨蛮、念奴娇等。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二阕,每调的句数、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特定格式。 花间派:花间词派是晚唐及五代十国时的

16、一个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推温庭筠为鼻祖,作品题材狭窄,大多专写妇女的容妆及相思,词风浓艳香软,后世称他们为“花间词人”或“花间派”。 四、简答: 1、我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征: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如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不论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的艺术规则

17、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这主要表现在神话为人生的主题和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先秦楚辞、庄子,明清西游记、封神演义等,都与神话有紧密联系。 3、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散文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纷纷面世,其繁荣的原因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从直接原因看,“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产生了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等诸子代表作;社会的急剧变化及空前动荡,需要总结历史,汲取史鉴,于是出现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形

18、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4、国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国语的内容倾向主要是重民、尚礼、崇德。国语的艺术特色是: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重在记言,也长于记事。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 5、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贪求富贵的苏秦,阴险狡诈的张仪、慷慨慕义的鲁仲连、沉着坚毅的荆轲等。语言辩丽横肆,精妙奇伟。如许多谋臣策士的说辞,大都明快犀利,又灵活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文采焕发。大量运用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等,形象性强,增强了说服力。 6、楚辞的文体特点:第一,从诗风看,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作品的共同特征

19、,如离骚、招魂。第二,从体式看,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第三,从语言看,多用楚语楚声,方言俗语,频繁使用“兮”字,成为楚辞的鲜明标志。 7、九歌的艺术特点:想象丰富而优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如湘君、湘夫人,既有神的缥缈,又有人的感情,写得奇幻而美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意境清新隽永。如山鬼,写得清新凄艳,幽渺情深。语言清丽华美,辞采动人。 8、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爱国主义是屈原思想行为及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表现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崇高精神,这是屈原作品的主旋律,对后世爱国文学有深远影响。屈原以离骚为代表的诗篇,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这突出表现为驰骋想象、塑造幻想

20、境界和使用夸张手法,如神游天国等描写,迷离瑰丽,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9、九辩的艺术特点:宋玉的九辩富于艺术创新。首先,善于借景抒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悲秋”的描写,尽情渲染环境的气氛,把肃杀萧瑟的自然秋景与悲凉凄怆的诗人心情融为一体,情与景互相映衬,大大拓展了诗的意境。其次,刻画描写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再次,语言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富有文字美和韵律美。 10、贾谊、晁错散文的特点:贾谊、晁错是汉初杰出的政论散文家。贾谊文章具有气盛情浓的特点,如论积贮疏;贾谊文章还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如过秦论。晁错散文擅长分析,切实中肯,如论贵粟疏;晁错散文还有战国策

21、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 11、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和心态:司马迁著史,意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深厚的家族荣誉感所激发出的强烈的著史愿望,成为司马迁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有力支柱之一。孔子著史名世的事迹,使司马迁思想中有一种“圣人”情结,升华为完成史学巨著的使命感。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非常痛苦和怨愤,也激发了他“发愤著书”,这种“发愤”情绪促成了司马迁最终完成了史记。 12、汉代辞赋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汉赋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是: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的蜀都、甘泉、校猎

22、、长杨、河东;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 13、汉大赋的基本特点:汉大赋是汉代盛行的散体大赋。它的篇幅长,规模大,句式参差,韵散相间,“兮”字调基本消失,散文意味较浓。汉大赋常以主客问答方式展开体物状景,描叙极尽铺排夸张,选字用语繁富宏丽,雕琢堆砌。汉大赋内容多写汉帝国的声威,物产的富饶,宫苑的广阔,田猎的壮观,歌舞的华丽,都市的繁荣等盛大景象。 14、曹操和曹丕诗歌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时代苦难及理想抱负,如蒿里行、短歌行,风格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曹丕诗歌以描写相思离情的作品

23、最有特色。如燕歌行写女主人对远行他乡的亲人的怀想,缠绵悱恻,抒情委婉,语言清丽。 15、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大动乱,被誉为“诗史”,如蒿里行;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抱负,如短歌行。艺术特色:曹操诗歌不论是四言诗,还是五言诗,全都用乐府古题来抒写时事,语言质朴无华,苍劲有力,形成了慷慨悲凉的基本风格特征。 16、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在艺术表现上,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组诗以深刻的哲理思索关照人生,多用比兴手法,有时以自然事物进行象征,有时以历史典故进行暗示,将哲理、意象融为一体,意蕴深沉,隐幽曲折,形成了清逸玄远的艺术风格。咏怀组诗对后世的同类诗作起了先导作用,如陶

24、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显然都受到阮籍的咏怀的影响。 17、太康诗风的特色:一、太康诗风在内容的特点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没有胸怀天下的抱负,转而在男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如张华、潘岳的诗作,缠绵婉转,情思脉脉。二、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描写细腻入微。 18、左思咏史组诗的思想内容:左思是西晋时期最优秀的诗人,其代表作是咏史八首。这组政治抒情诗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与不平。咏史八首表现寒门文士的自尊自傲及对豪门世族的蔑视,充满反抗精神,气势高昂,笔力矫健,其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的情调在精神实质上与建安风骨相一

25、致,被称为“左思风力”。 19、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生平:陶渊明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自然。二十几岁入仕,几仕几隐,至四十一岁彻底辞官归隐,以耕读自娱。创作: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最优秀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这个新的创作领域,名篇有归园田居等。他的咏怀、咏史诗则表现了他的性格的另一侧面,如咏荆轲写得慷慨悲壮。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也很有建树,名篇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20、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成就:谢灵运是南朝刘宋时以大量创作山水诗而著称的诗人。他的山水诗描写江南的自然景色美,对景物的层次远近、色泽浓淡、光线明暗等,都有细致刻画,追求画境的逼真和巧似。但谢灵运的山水诗也有语言繁

26、冗、结构单调的缺陷,没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古代山水诗的繁荣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 21、鲍照乐府诗的创作成就:鲍照创作了大量的七言乐府诗,代表作是一组十八首的七言及杂言乐府诗拟行路难。鲍照以充实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改造了七言诗,将以前七言诗的逐句用韵改为隔句用韵,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极大推动了七言诗走向成熟。 22、庾信前后期诗风的差异:庾信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为宫体诗人,多创作绮艳之作,辞藻华丽,字句工巧,如奉和山池。后期入北,羁旅他乡,身仕异国,乡关故国之思时时涌现诗中,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代表作是拟咏怀二十七首。 23、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特色:

27、南朝乐府民歌“吴歌”、“西曲”绝大多数是情歌,这些情歌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内容主要是吟咏男女之情。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是:一般篇制短小,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双关隐语,曲折表达缠绵之情,造成委婉含蓄的抒情效果。 24、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特色: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是,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企喻歌;表现百姓穷困生活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如幽州马客吟;描写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枝歌;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如敕勒歌。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是: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主,同时创造了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豪迈刚健。 25、南朝骈文骈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8、南朝时期骈文骈赋畸形繁荣,其中大量的是形式主义的内容空洞之作,但也有少数作家摆脱了宫廷贵族浮艳文风的影响,写出了一些内容较为充实、艺术成就较高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刘宋鲍照的芜城赋、齐代孔稚珪的北山移文,梁代江淹的恨赋、别赋,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等。 26、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北朝散文成就较高,其中以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代表。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山川景物的描写生动传神,精炼简洁。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主要记载洛阳的佛寺情况,却也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量材料。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借史实和见闻印证道理,娓娓而谈,恳

29、切动人。 27、魏晋南北朝小说繁荣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其兴盛原因各不相同。此时期志怪小说繁盛的原因,是受佛教中佛经故事的影响及受巫和方士的影响;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士大夫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说理而不谈政事,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 28、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基本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繁盛,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这个时期的小说按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有很多纯粹宣扬宗教迷信,但也有一些作品曲折反映了社会矛盾,代表作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们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

30、,语言高度凝练简约,隽永传神。 29、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论著:建安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论;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创作论的文章;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完整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结构宏大严密,内容丰富深厚;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30、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扩大了诗歌题材范围。初唐“四杰”在诗 歌内容上突破齐梁诗的狭小范围,歌咏边塞生活、市井风情、山川景物、友情乡思等,表现了积极进取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为诗歌创作打开了新局面,显示了唐诗发展的健康方向。促进了七言古诗、五言律诗的发展。“四杰”

31、之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他们的歌行完成了宫体诗的改造。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完成了五律的初步定型,对律诗发展贡献较大。 3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创作成就: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诗歌主张,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陈子昂以复古相号召,实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反映现实,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陈子昂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对理想的热切追求及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不平,不少诗还直陈时政,如感遇二十八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自己的诗歌革新主张。 32、王维诗歌的写作特色

32、:以山水田园诗为主的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是:王维的山水诗注重神似,力求勾勒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并在山水形象中融入自己的性格,如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王维善于从总体上把握捕捉形象,然后利用色彩、声音、动态,有层次地加以细致的刻画、烘托,如过香积寺、春园即事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高度凝练优美,清新朴素而又润泽华采。五律及五、七言绝句是他运用较多的形式。 33、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点:一、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贴近诗人自己的生活。孟浩然山水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即发、不假雕琢的特点,如春晓、过故人庄。二、平淡自然是孟浩然山水诗的特点。尽管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刻

33、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对偶,但无刻画之迹,而妙在自然闲淡,不求精工而自然精工。 34、高适、岑参诗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高适、岑参诗歌内容的相同处是,都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不同处是高适边塞诗多以政论笔调深刻揭示当代边防政策的弊病,岑参的边塞诗多描写西北边塞的自然风光和风情习俗。高适、岑参边塞诗艺术上的相同处是,都擅长七言歌行体,作品都具有悲壮慷慨的特点。不同处是,高适诗写景不多,主要是叙事和议论,显示出雄浑古朴的风貌特征,而岑参边塞诗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感情炽热,想象丰富,色彩绚烂,充满了奇情异采。 35、韦应物、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韦应物、刘

34、长卿是唐代大历时期的优秀诗人。一、韦应物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向,如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等,传达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二、刘长卿的诗歌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及 一部文学理论著作,结构宏大严密,内容丰富深厚;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30、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扩大了诗歌题材范围。初唐“四杰”在诗歌内容上突破齐梁诗的狭小范围,歌咏边塞生活、市井风情、山川景物、友情乡思等,表现了积极进取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为诗歌创作打开了新局面,显示了唐诗发展的健康方向。促进了七言古诗、五言律诗的发展。“四杰

35、”之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他们的歌行完成了宫体诗的改造。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完成了五律的初步定型,对律诗发展贡献较大。 3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创作成就: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诗歌主张,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陈子昂以复古相号召,实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反映现实,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陈子昂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对理想的热切追求及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不平,不少诗还直陈时政,如感遇二十八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自己的诗歌革新主张。 32、王维诗歌的写作特

36、色:以山水田园诗为主的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是:王维的山水诗注重神似,力求勾勒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并在山水形象中融入自己的性格,如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王维善于从总体上把握捕捉形象,然后利用色彩、声音、动态,有层次地加以细致的刻画、烘托,如过香积寺、春园即事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高度凝练优美,清新朴素而又润泽华采。五律及五、七言绝句是他运用较多的形式。 33、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点:一、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贴近诗人自己的生活。孟浩然山水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即发、不假雕琢的特点,如春晓、过故人庄。二、平淡自然是孟浩然山水诗的特点。尽管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

37、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对偶,但无刻画之迹,而妙在自然闲淡,不求精工而自然精工。 34、高适、岑参诗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高适、岑参诗歌内容的相同处是,都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不同处是高适边塞诗多以政论笔调深刻揭示当代边防政策的弊病,岑参的边塞诗多描写西北边塞的自然风光和风情习俗。高适、岑参边塞诗艺术上的相同处是,都擅长七言歌行体,作品都具有悲壮慷慨的特点。不同处是,高适诗写景不多,主要是叙事和议论,显示出雄浑古朴的风貌特征,而岑参边塞诗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感情炽热,想象丰富,色彩绚烂,充满了奇情异采。 35、韦应物、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韦应物、

38、刘长卿是唐代大历时期的优秀诗人。一、韦应物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向,如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等,传达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二、刘长卿的诗歌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及描绘山水景物,诗境清幽冷寂,饶有澹逸闲雅之趣,其五言诗尤为出色,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曾自许“五言长城”。 36、元白诗派的创作倾向: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为骨干,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白居易等人创作的新乐府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揭露社会弊端,抨击时政痼疾,广泛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因此这批新乐府诗人又被称为“通俗诗派”。 37、韩孟诗派

39、的艺术创新:韩孟诗派是中唐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成员还有贾岛、卢仝、刘叉等人。韩孟等人不满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努力加以矫正,在诗歌艺术上力求创新。他们的作品意象怪奇,语言生新,如韩愈的山石、调张籍,孟郊的秋怀十五首,显示了奇崛险怪的独特风格。 38、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贺诗歌以奇幻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华艳的语言,及 富有创意的比喻、象征、拟人手法,创造出光怪陆离、幽清凄恻的艺术境界,形成奇幽冷艳的独特诗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想象奇特,出人意表。又如雁门太守行描述边塞战争画面,色彩浓艳,词语华丽,五彩斑斓,独有艺术感染力。 39、杜牧七

40、绝诗歌的创作成就: 咏史、怀古之作。诗人善于选取最典型的历 史事件,加以简练而形象的刻画,讽刺指责的意味深寓其中。如过华清宫三绝句其一,内容深刻而富于艺术技巧。赤壁、题乌江亭评议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事件,提出独到见解,带有史论色彩。写景、抒情之作。杜牧的写景、抒情七绝诗极有特色。如江南春、清明、山行,画面鲜明,辞采清丽,富有情韵,具有爽朗俊逸的特点,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40、中唐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基本内容: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政治改革的需要。一部分文人欲以儒家学说重新统一全国思想。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一味追求形式美的骈文妨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初唐到盛唐已有萧颖士、柳冕等人为古文的复兴呐喊

41、奔走,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有了好的领袖人物。韩愈、柳宗元有明确的理论、典范的作品,又都奖掖后进,使古文运动很快酿成气候。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儒学,反对佛老。提倡单行散句的秦汉式散文,反对骈文。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主张文体革新,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41、韩愈散文的创作成就:韩愈的各体散文都有杰出成就。韩愈的论说文多是“因事陈辞”的有现实针对性的作品,如师说、论佛骨表、杂说等;韩愈的叙事文颇多名篇,如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韩愈的抒情散文别具特色。如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文章感情色彩强烈,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结构宏大,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善于创造新词,语言鲜活生

42、动;多数文章写得明快有力,气势充沛,后世许多散文家都喜爱韩愈雄放纵恣的独特文风。 42、柳宗元的散文创新:柳宗元的论说文之外的散文大多极富文学性,善于艺术创 新,如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处处以山水自喻,把自己的个性、感情完全融化在山水景物中;寓言小品三戒等,使寓言从史学、哲学著作的附庸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人物传记童区寄传等,取材多为社会小人物。柳宗元散文表现作者的现实感受,常常带有明显的讽谕性、象征性,染上了凄幽冷峻的色彩。 43、韩柳散文在写作上的不同特点:韩愈散文众体兼长,无论说理、叙事,还是抒情,都写得理直气壮,大胆直率;感情色彩强烈,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结构宏大,波澜起伏;善于创

43、造新词,语言鲜活生动;多数文章写得明快有力,气势充沛,形成了雄放纵恣的独特文风。柳宗元散文总体风格是冷峻而工丽。他的论说文之外的散文大都极富文学性,注重章法、技巧,行文严密精细;语言明净简练而精美清丽,有很强的表现力。 44、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及作品内容:唐传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盛唐过渡期,作品带有志怪色彩,如古镜记、游仙窟。第二个阶段为中唐繁盛期,爱情类作品最出色,如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其次还有政治讽刺类作品较好,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第三个阶段为晚唐衰落期,剑侠类作品最有特色,如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传等。 45、唐传奇的艺术成就:一、唐传奇的虚构和想象标志着文言

44、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唐传奇实现了情节的传奇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叙事艺术融为一体,在处理小说创作虚实关系上,达到了质的飞跃。二、唐传奇标志着文言小说这种文体的完全独立。唐传奇将描写对象对准较低社会层面的奇人奇事,获得了丰富多彩的题材;唐传奇将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创造出有声有色的小说世界。三、唐传奇的文采十分瑰丽绚烂。唐传奇的叙述语言雅俗兼采,简洁、准确、优美,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四、唐传奇运用了大量诗赋进入作品。唐传奇在作品中穿插诗歌、辞赋,使作品文笔优美可观,增加了行文的艺术气息,如游仙窟、莺莺传等。 46、李煜前后期词作的差异:李煜的生活与创作以南唐亡国为界分为

45、前后两期。前期的李煜苟安于小王国的豪华宫廷中,词作大都反映宫廷享乐生活,或抒写离愁别恨的哀伤,如菩萨蛮。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和深悲巨痛,如浪淘沙、虞美人。李煜的词作虽然抒发的人生愁绪只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却是用血泪写成的真情之作,表现了悲天悯人的深厚情怀,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47、温庭筠与韦庄的词作差异:温庭筠和韦庄都是晚唐五代著名词人,并称“温韦”。温庭筠和韦庄各有所长,各自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温庭筠开辟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浓艳见长,如菩萨蛮;韦庄则是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和提高,多兴会酣畅之作,以疏淡为美,如菩萨蛮

46、。从温庭筠到韦庄,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 五、论述: 1、诗经的基本内容:婚姻爱情诗。这类作品在诗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 例。如关雎、静女、谷风、氓。人生感慨诗。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如巷伯、黍离等。政治怨刺诗。揭露政治弊端,反映阶级对立,指斥权贵荒淫的作品,如硕鼠、相鼠、新台。也表现了苛严的兵役、徭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如采薇、东山等。周部族的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伐商的传说和史迹。农事劳作诗。反映了人们从事艰辛劳动的情景,如芣苢、七月等。 2、诗经的艺术成就:抒情与写

47、实相统一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很少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带有很强的写实性。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如豳风七月。比,就是打比喻,如魏风硕鼠。兴,即是起兴或发端,如周南关雎。四言的诗歌形式。诗经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主要的诗歌样式。叠章结构和丰富语汇。结构章节回环复沓,如蒹葭。语汇极其丰富,双声叠韵叠字大量运用,极富表现力。 3、左传的文学特色: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如郑伯克段于鄢,把一个严酷复杂的历史事件写得简洁生动,趣味横生。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尤其是擅长战争描写,作者不拘泥于正

48、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对战斗过程的叙述,也写得曲折起伏,有声有色。如晋楚城濮之战。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曹刿、弦高、重耳,都是写得很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说辞。 4、诸子散文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到战国初散文,基本属于语录体作品, 篇幅不长,较为简约。代表作有老子、论语、墨子。战国中期散文,基本属于对话体作品,说理畅达,文辞富赡,譬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文学色彩很浓。代表作是庄子、孟子。战国后期散文,基本属于长篇理论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是说理文的高峰。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总

49、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5、孟子的文学特色:长于论辩。作者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方法,在论辩中注重掌握主动,引对方入圈套,层层追问,步步进逼,迫使对方就范。如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多用譬喻、寓言。全书使用譬喻达一千多处,大大发展了譬喻手法。大量运用寓言故事及生活现象进行说理,使全书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齐人有一妻一妾、五十步笑百步等。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孟子文章极富鼓动性,咄咄逼人,具有一种居高临下、压倒对手的精神力量。如天时不如地利、齐桓晋文之事章等。 6、庄子的文学特色: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一书,讲述了众多的精彩故事,如鲲鹏变化、庄周梦蝶、庖丁解牛、濠梁观鱼、西

50、施捧心等等。奇幻诡谲的艺术想象。庄子运用出人意表的想象和夸张,描绘出众多光怪陆离的超现实艺术形象,天地万物在作品中神奇莫测地驰骋变幻。空灵飘忽的文风。庄子行文不受常情常理的限制,故事之间常常是跳跃式的承接,形成空灵飘忽的独特文风。谐趣横生的语言艺术。庄子文章语言俏皮,充满机趣,行文诡谲,形成了辛辣、幽默的语言风格。精湛传神的文笔。庄子往往用很少笔墨,就写出了人物和事物的鲜明特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7、离骚的思想内涵:美政理想和爱国情感。离骚通过诗人一生殚精竭虑的不懈斗争和心怀祖国、以身殉志的坚贞行为,表现了诗人为“存君兴国”而主张“举贤授能”的美政理想,表现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沉

51、执著的爱国感情。坚韧品格和批判精神。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坚持崇高理想而锤炼自己的品德情操,不屈不悔、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表现了诗人憎恶黑暗现实、蔑视奸邪小人而与之坚决抗争,疾恶如仇、放言无畏的批判精神。 8、离骚的艺术特色: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作品以丰富的幻想和夸张手法,创造出浪漫主义神奇境界,从而表现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奔腾的激情。塑造了峻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作品着力展示主人公崇高理想、独立人格,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拓展了传统的比兴象征手法。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出极富象征意义的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艺术。改造、创新了诗歌体裁及语言。作者创立了参差错落的骚体诗,并且大量采用

52、了楚国方言,使作品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9、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精巧的剪裁和安排。史记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迹加以记述,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把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作为大事突出描写。故事化的形式。史记善于将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故事化,在紧张曲折的情节变化中,表现人物的命运变迁,揭示人物的独特性格。如项羽本纪对“鸿门宴”事件的描述。生动的细节及心理描写。史记常常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及心理刻画,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而发出的感叹等。个性化语言。史记描述人物对话、独白,能扣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因素,写出表现其个性的独特话语。如魏其

53、武安侯列传“东朝廷辩”中武安侯的巧言诡辩。 10、汉乐府民歌的基本内容:反映战争徭役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如战城南揭露战争的残酷性和穷兵黩武者的罪恶;十五从军征展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造成百姓无家可归的悲剧。表现人民穷困无助、生存艰难的境况。如东门行描写一个贫苦家庭的男主人公被迫铤而走险的反抗;妇病行展现一个贫病交加的妇女跟家人生离死别的惨状。描写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如有所思写一个女子在遭受爱情波折时的复杂心情;上山采蘼芜表现了夫权制下妇女的不幸命运。 1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精采生动的叙事艺术。汉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叙事诗,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刻画了性格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十五从军征表现了精妙的叙事

54、技巧。现实主义的艺术概括手法。汉乐府民歌通常采用典型化的概括手法来浓缩再现社会生活,如东门行等。五言为主的诗歌句式。汉乐府民歌一般多是五言句式为主的杂言体作品,并且产生了不少完整的五言体诗。汉乐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带动并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1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如行行重行行 抒写思妇对丈夫久别不归的思念和怨情;明月何皎皎表现久行在外的游子彷徨无依的乡愁。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前途迷茫的悲哀。如今日良宴会写作者不甘贫贱而又富贵无望的牢骚;生年不满百表现了因前途渺茫而纵情享乐的消极颓废情绪。 1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含蕴丰富。涵咏不尽,意蕴丰厚,形成了言有尽而意无

55、穷的表现风格。如行行重行行,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长于抒情。它们往往借助描绘某种生活场景来揭示出人生的体验与感受,如今日良宴会;或通过刻划自然景物来烘托作者的主观情绪,如明月何皎皎。达到了情思和景物、情境的融合。语言自然。古诗十九首以经过提炼的生活语言抒情述怀,如随口道出,浅近但又含蓄,形成了自然淡远的风格,如迢迢牵牛星用许多叠字抒写主人公的绵绵情思,耐人回味。 14、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积极奋发,诗歌主要抒写他的理想和抱负。如白马篇塑造一位游侠形象,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后期受曹丕打击、压制,精神上充满忧惧,诗歌主要抒写抱负不

56、得施展的悲愤,对受迫害的不平与反抗。如赠白马王彪揭露家族内部骨肉相残的情形,对曹丕的迫害表示了怨愤和抗议。 15、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大力创作五言乐府诗。曹植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倾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作家,使五言诗成为诗歌主要体裁,使来源于乐府民歌的五言诗具有了文人诗歌的独特面貌。讲究修辞技巧,追求华美风格。曹植改变了汉乐府的古朴风貌,他的诗篇讲究对偶,巧设比喻,注重锤炼字句,铸造警句,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形成了精美雕饰的诗风。 16、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陶渊明的诗歌按题材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 诗两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表现农村恬静优美的风光和自己

57、悠然自得的心情,如归园田居其一等;有的表现自己的劳动生活和劳动感受,如归园田居其二;有的反映自己的贫困生活状况,如乞食等。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表达了作者理想落空的苦闷、悲愤,还展示了作者敢怒敢争的精神侧面。如咏荆轲等。 17、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淡泊的境界,隽永的情韵。陶渊明以田园诗为主的诗作创造出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诗人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表现于诗中,形成一种宁静平淡的新意境。如饮酒其五、归园田居等作品的意境,启人联想,情韵深长。白描的手法,自然的语言。陶渊明惯用疏淡的笔调直接勾画生活景象,不作夸饰铺张,着力展示生活图景的本色美。语言朴实无华,是一种经过提炼的,表面平淡而深有韵味的艺术语

58、言,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8、李白诗歌的基本内容:抒写自己宏伟不凡的抱负,及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如上李邕、梁甫吟、行路难等。表现自己蔑视权贵,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叛逆精神。如将进酒、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抨击统治集团的腐败昏庸,反映危机四伏的现实政治,如古风第八、战城南等。描绘江山胜景,记述行旅游踪,如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等。抒写爱情、友情、亲情,及对下层民众的同情关怀。如长干行、赠汪伦、静夜思、丁都护歌等。 19、李白的各体诗作:李白的乐府。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如丁都护歌、将进酒。李白的乐府

59、诗创作,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李白的歌行。李白的歌行,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李白的绝句。李白的绝句以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为突出特征,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他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他的五绝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自然而含蓄。 20、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诗歌高度个性化,情绪

60、化。不论抒情、叙事或写景,作品都直接表露诗人的强烈情感,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想象的变幻莫测。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境界神奇。诗人运用夸张、想象、历史传说、神话幻景来张扬自己的情感,焕发着浪漫主义的奇采。如蜀道难。李白诗歌意绪大起大落,极富跳跃性,如行路难之一。丰富的意象类型。李白诗歌中颇多壮美的意象,如大鹏、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李白诗歌也不乏清新的优美意象,如清溪、明月、白露等。李白诗歌的意象,包含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明快的语言风格。李白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明快流畅。李白诗歌以气运辞,用典较少,明白如话,是经过艺术提炼后的返朴归真。 21、杜甫诗歌的基

61、本内容:描写时事政治。概括社会贫富分化对立的事实,揭露富贵者穷奢极欲,指斥统治者贪婪凶暴,反映安史之乱灾难等。如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描写百姓疾苦。真诚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描写日常生活。抒写了对家人、朋友的真挚感情,如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等。描写山水、艺术。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绘画等艺术的鉴赏。如旅夜书怀、漫成二首其二等。 22、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杜诗的这种风格表现为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及波澜起伏的抒情效果。杜诗的沉郁是忧郁悲怆的时代社会心理在作品中的反映,如登楼;杜诗的顿挫是指深沉的情感在心中回环往复,潜气

62、内转,曲折起伏地表达出来,带给人波澜老成的感觉,如秋兴八首。语言精工凝练,显示出诗人炼字炼句的深厚艺术功力。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兼长各种诗歌形式,五律七律兼擅。杜甫对五律的把握已到了非常纯熟的程度,如春夜喜雨。杜甫的七律讲究错综变化的巧妙手法,对格律的运用已达到从心所欲的化境地步,如登高。杜甫还以组诗的形式,将律诗用来表现十分宽泛的题材内容,如秋兴八首,大大提高了律诗的表现力。 23、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一、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不用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同时,杜甫以时事入诗却又饱含深情,作品具有令人心动的感染

63、力,如兵车行、丽人行等。由于记事以抒情,杜诗获得了“诗史”的性质。二、尖锐细密的观察力与惊人的写实手腕。杜诗的写实手法,体现在他的家事诗、纪行诗等各类诗作中,如羌村、月夜忆舍弟、旅夜书怀等。以叙事手法细微真实地描述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用纪行方式精确传神地描写山川风物,极大丰富和拓展了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 24、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特点:一、杜诗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诗歌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于无辜者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如登楼。杜诗沉郁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反映。二、杜诗的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杜甫所处的社会现实十分严酷,他的作品充满了感伤情绪,但诗人情感的回环是在心中进行的,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如秋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