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580321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周易》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易》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易》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周易》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周易论文周易古经与生态观的关系 摘要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民族智慧的著作。它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1、把天地万物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的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释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2、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3、描绘了理想的社会生态蓝图,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生态和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生态忧患意识 周易由“古经”和“十翼”两部分组成。“古经”即64卦卦爻辞,据研究表明“大抵成于周初”,而“十翼”即十篇易传则作为注解“古经”的作品,成书较晚,其各篇的问世时间已不可考,大致在

2、战国后期至汉初才最后定形。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阐释天人合一的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开山之作。 一、周易古经中的生态道德观 周易古经小畜卦上九爻提出了一个与生态伦理相关的命题“既雨既处,尚德载。”即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该停雨的时候就停雨,这是因为人们有至高无上的道德能够载物的缘故。句中“雨”为“下雨”,“处”为“停止”,“载”,按周易象的解释是“德积载也”,也就是人类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之“载”义,指人们积蓄了高尚的道德,可以容纳天下万物。这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传世文献中最早提出的一种生态伦理思想,说明在西周初期我国先民已经将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

3、现象与人类自身拥有的高尚道德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这种文明的出现和长久不衰,当然与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景观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如何保持“既雨既处”的理想生态平衡景观,就成为我国古代先民现实生活中最关注的重大问题。西周初期的学者思考周兴商败的哲理,发现“德”这个因素十分重要,统治者有道德,能顺应民心,就能取得天下;而一旦失去“德”就会天下大乱。所以周人提出“天命”取代商人的“帝命”,用敬天重德的伦理政治取代商人重帝神、轻德性的神权政治,这无疑是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的。这种伦理政治观用到农业生产上去,就出现了“既雨既处,尚德载”的生态伦理思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商人的神权政治下

4、是不可能产生这种重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这种思想第一次见诸于西周初期和文献周易古经中,决不是偶然的。 “尚德载”的生态道德观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中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资源是密不可分。由此农业文明智慧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在西周初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周的创立者们提出了“天”这个概念,使“天人合一”的最初形态观念有了可以明确表达的方式。周易作为西周统治者们推广其敬天重德政治伦理的一本著作,第一次用适当的方式阐述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周易古经乾卦九二爻辞和九五爻辞分别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两句皆是十分明显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述文字。可以说,

5、整部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就是按照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写成的。西周初期的先民们一方面看到了“敬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凸显“重德之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敬天”与“重德”不能分开。只有发挥“重德”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敬天”,得到“天”的佑助;不是“重德之人”,“天”是不会给他带来好运的。周易古经大有上九爻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这种思想,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西周初期的先民们已经相当自觉地把人的命运与如何对待上天结合起来,认为只有从上天得到了佑助,出现“既雨既处”的自然景观,生产、生活才会吉祥。正是“天”这个自然界,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所以西周初期的先民们才如此“敬天重德”。 “天人合德”

6、的命题是在易传乾文言中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原话是这样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句话是解释周易古经“乾”卦九五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天”与“人”之间存在“合其德”的关系,即“天人合德”,这样才把天人关系有机统一起来,出现“乾”卦九五爻的“天人合一”景象。这种“天人合德”关系包括了四种相“合”关系:与天地同德,厚德载物;与日月同辉,普照一切;与四时同律,井然有序;与鬼神同心,毫无偏私。这实际上将君子、大丈夫的个人品格及其为人处事的高尚行为作了全面的概括。只有具备这四种德行

7、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大丈夫。这种思想与战国中期杰出的儒学思想家孟子的高尚君子人格论和以德治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处。易传乾文言与孟子都是同时代的儒家文献,因为受周易古经“尚德”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才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天人合德”观,这是周易古经对儒家思想影响的证据。 “君子之光有孚吉”明确给西周初期先民们的“重德”思想作了最好注释,因为只有讲诚信,老天爷才会佑助,否则就会失去天助,出现“羞辱”之事。恒卦九三爻辞说:“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即不能永久地自守德行,就会有羞辱之事发生。这句话曾被孔子引用过。论语子路记载道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

8、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可见,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也很看重周易古经这句重视“恒德”之言。由此可见,孔子儒学受到周易古经之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周易古经讲了“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后紧接着例举了一件“羞辱”之事,即“九四:田无禽。”因为不能恒守德行,所以打猎一无所获,得到了天的报应。周易古经作者这种“重德”观,把人之德与天之德紧密相连,体现了“天人合一”最初形态观念的德性价值取向,这是周易古经最为突出的一大特征。从中,可体会出周易在汉代地位突出,成为“六经之首”的深层原因所在。 二、周易古经中的生态爱护观 周易古经的作者看到了风调雨顺对农业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主张通过“尚德载”达到“既雨既处

9、”的生态平衡目的。但是自然界并不总是风调雨顺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也是经常会遇到的。周易古经就描绘了诸多灾害现象:离卦九四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一场大火灾,不仅烧毁了森林,也烧毁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井卦初六爻:“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严重干旱,连古井都变成了废井,井里只剩下干巴巴的泥土,再也不见鸟儿光顾。既济卦上六爻:“濡其首,厉。”洪水泛滥,人头在洪水中挣扎,多么危险呀!正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火灾、旱灾、水灾等的危害对人们的生存带来的可怕情形,周易古经的作者才充满了生态忧患意识,提出了生态爱护的思想。例如,桑叶是喂养蚕的基础,一旦桑树死亡,蚕也会因失去食物而死亡,所以蚕农们小心

10、翼翼地精心种植桑树,时时刻刻心系着苞桑树。这种“心系苞桑”的生态忧患意识是华夏农业文明得以开创和发展不衰的原动力。否卦九五爻记载了中华民族养蚕业是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兴起的。正是由于有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农民们注意保护生态资源,确保资源不枯竭,生产生活有保障,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为了爱护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周易古经提倡一种节俭消费观。大有卦九四爻辞讲:“匪其彭,无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奢侈就不会有过失。这个“彭”有两层含义:既指饮食穿着太奢侈,也指居住豪华、大兴土木。饮食穿着太奢侈势必过多消费粮食和布匹,而居住太豪华,大兴土木则势必耗费过多的土地空间和建筑材料,这都是要追究过错

11、的。周易古经借助天人合一的力量,通过讲解“有咎、无咎”来推行自己的节俭消费观。 三、周易古经中的生态和谐观 周易古经作者倡导生态资源的爱护与节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源枯竭,危害人类的生存。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周易古经还看到了“生态之乐”,提出了自己的生态和谐观。 中孚卦九二爻描绘了一种将动物拟人化的“生态之乐”“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大意为:一只鹤鸟在树下阴凉的地方鸣叫,它的好伙伴声声应和:我有好酒,想与你共同受用。这是一幅生态和谐的美景图,大树为鸣鹤提供乘凉的栖息地,大自然为人提供了舒心的场所,它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实际上这是作者借鸣鹤抒发自己的生态社会理想。

12、 从履卦的有关卦爻辞可以看出。履卦生动地描绘出了这种生态社会理想“履虎尾不咥人,亨。”意思是:面对老虎这样凶猛吃人的动物时,只要踩着它的尾巴,它就不会不伤害到人。履卦提出了四种不伤人的原因,即“初九:素履往,无咎。”“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这四种不伤人的情形都与人的德行有直接关联。首先看“素履往,无咎。”这句是讲与老虎保持和平的,没有非份之想的往来,所以“无咎”;再看“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这句是讲与老虎交往,保持诚信坦然的胸怀,独守正道就可以“贞吉”;其次看“履虎尾,愬愬终吉”。这句话讲与老虎交往是持恭敬之心,所以踩着虎尾也是“

13、终吉”的;最后看“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这句是讲看着老虎就想到自己要态度祥和,一举一动都相当圆满,所以是“元吉”的。周易古经作者大胆地提出这种“履虎尾不咥人,亨”的生态社会理想,并一再强调人们只要真正用和平、诚信、恭敬和祥和的一颗心去与老虎这类猛兽交往都会平安无事的。“老虎不伤人”,这在三千年前的中国社会是决不可能出现的社会景象,所以我们称之为“生态社会理想”,仅仅是一种“理想”而已。这种理想的太平盛世,与统治者、老百姓讲究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周易古经“生态社会理想”的提出一方面当然与其追求“鸣鹤在阴”的生态和谐观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与其安邦治国、推行德治和共同富裕的政治道德观息息相关的。周

14、易古经政治上重“君子”,看不起“小人”。师卦上六爻辞明确提出:“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主张“大君”应该远离“小人”。遁卦九四爻辞说:“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好的无为而治的国度,因为用了“君子”才吉利,而“小人”就不行了。因为“君子”讲诚信之德,而“小人”则不讲道德,这样“君子”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而“小人”不能与天沟通,当然得不到天的佑助了。解六五爻辞赞扬“君子”的“有孚”之德,不仅用之于个人自身修养,而且用于与“小人”关系的处理上:“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君子胸怀大度,即便对小人也能用诚信之心去化解矛盾,这是高尚的人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到了儒家“以德报怨”思想的源头。 总之, 周易古经详尽而且细致地阐述了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它为人类日后建立和谐的可持续生态模式提供了最原始的参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