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19579718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4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解读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痤疮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很高痤疮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很高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全科医师治疗痤疮的比例增多全科医师治疗痤疮的比例增多专科医生的治疗方案也不规范专科医生的治疗方案也不规范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物不断涌现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物不断涌现治疗指南需不断更新治疗指南需不断更新2青春期发病有自限性皮疹好发于头面、前胸、后背、臀部等多油多形性皮疹 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3遗传:家族聚集倾向 细胞色素P450-1A1酶、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 XYY karyotype内分泌:雄性激素作用使皮脂分泌亢进 无睾酮,无痤疮(no hormone,no ac

2、ne)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药物: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药(碘、溴剂)其他:情绪、饮食等41)皮脂过度分泌;2)毛囊上皮的异常角化;3)痤疮杆菌的增殖;4)炎症和免疫反应5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微粉刺炎性皮损炎性皮损闭合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开放性粉刺 毛囊皮脂腺1.皮脂增加2.脂肪酸刺激3.过度角化 皮脂聚集 毛囊扩大 角化物聚集无油,无痤疮(no sebum,no acne)67年龄年龄皮损特点皮损特点皮损部位皮损部位伴随情况(如多油)伴随情况(如多油)其他(如月经、药物等)其他(如月经、药物等)必要时进行化验必要时进行化验8 分级是痤疮合理治疗的基础 分级应当易于临床

3、医生掌握 最简单的分级方法是根据主要损害的类型,而不考虑损害的数目:I级:只有粉刺;II级:粉刺及炎症性丘疹;III级: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IV级:除上述外,还有结节、囊肿、聚合性损害或溃疡9Grade IGrade IGrade I10Grade IIGrade II11Grade IIIGrade III12Grade IVGrade IV13Grade IVGrade IV14清洁清洁外用治疗外用治疗系统治疗(抗生素系统治疗(抗生素 维甲酸维甲酸 激素激素 中药)中药)皮损内注射皮损内注射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治疗(挑治、切开等)外科治疗(挑治、切开等)15痤疮的治疗环节痤疮的治疗环节

4、 维甲酸类维甲酸类:降低角化细胞增殖降低角化细胞增殖,促进分化和凋亡促进分化和凋亡抗生素抗生素:杀死微生物杀死微生物,减少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反应激素激素,口服异维口服异维A A酸酸:减少皮脂产生减少皮脂产生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杀死微生物杀死微生物维甲酸类维甲酸类:减少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抑制多形核白细胞游走多形核白细胞游走)16分级治疗分级治疗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维持治疗维持治疗17正确认识痤疮 痤疮最基本的病生理致病因素痤疮最基本的病生理致病因素:毛囊口角化异常毛囊口角化异常 皮脂分泌过多皮脂分泌过多 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治疗应该针对尽量多的致病

5、因素治疗应该针对尽量多的致病因素18起居:尽可能规律起居:尽可能规律饮食:少食辛辣、油腻食品饮食:少食辛辣、油腻食品局部清洗:认真洗脸,每次须用香皂或洗面乳,局部清洗:认真洗脸,每次须用香皂或洗面乳,每日洗每日洗2-32-3次次护肤品:水性为主,不应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护肤品:水性为主,不应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注意:忌挤压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注意:忌挤压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19维甲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菌素硫磺制剂水杨酸制剂其他20l治疗轻度痤疮的首选方案治疗轻度痤疮的首选方案l中度痤疮的基础治疗中度痤疮的基础治疗l复发时的首选治疗方案复发时的首选治疗方案l在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持治疗和

6、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局部治疗的意义局部治疗的意义21理想的痤疮外用治疗药物高效能透入毛囊皮脂腺内高效能透入毛囊皮脂腺内局部不被代谢局部不被代谢最少进入真皮被机体吸收最少进入真皮被机体吸收高效能地作用痤疮发病的四个因素高效能地作用痤疮发病的四个因素最少的局部副作用最少的局部副作用最好的病人依从性最好的病人依从性22 如何选择外用药 痤疮的类型痤疮的类型 痤疮的病情痤疮的病情 患者皮肤的耐受能力患者皮肤的耐受能力 病程病程 有无治疗史、治疗反应如何有无治疗史、治疗反应如何 强调用药的个性化强调用药的个性化23外用药使用的一般原则 并非仅在患处使用,而是整个发病部位并非仅在患处使用,而是整个发病部

7、位 指导患者应用,避免局部刺激作用指导患者应用,避免局部刺激作用 一般需要用药一般需要用药6 68 8周才能判断疗效周才能判断疗效 局部治疗可以作为有效的维持疗法局部治疗可以作为有效的维持疗法24COOHCH3O第一代非芳香维甲酸(最早用于痤疮的治疗)第二代单芳香维甲酸(主要用于银屑病的治疗)第三代多芳香维甲酸视黄醇CH2OH全反式维甲酸异维甲酸维胺脂COOHCOOC2H5CH3O阿维A酯COOHCH3O阿维A酸COOHCOOC2H5CNH25l 抑制/减少微粉刺的数量l 减少成熟粉刺l 减少炎性皮损l 促进毛囊上皮正常脱屑l 增强其它药物的渗透26l 为治疗大多数寻常型痤疮的基本方法为治疗大

8、多数寻常型痤疮的基本方法l 早期使用,中重度痤疮应联合用药早期使用,中重度痤疮应联合用药l 应在整个受累部位使用应在整个受累部位使用l 维持治疗的基本手段维持治疗的基本手段l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l全反式维甲酸全反式维甲酸l1313顺维甲酸顺维甲酸l阿达帕林阿达帕林l他扎罗汀他扎罗汀27 机制:抑制或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对炎症性痤疮有肯定疗效 多用联合疗法 常用药物 1%氯霉素 0.1%克林霉素 1%红霉素 剂型:醑剂(酊剂)原则:阶段性用药,疗程不宜过长28Benzoyl peroxideBenzoyl peroxide 是一种强氧化剂是一种强氧化剂 杀菌:通过释放活性氧而起到抑制和杀死厌氧的痤疮

9、丙酸杆菌,并杀菌:通过释放活性氧而起到抑制和杀死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并且无耐药形成且无耐药形成 抑制皮脂分泌,可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产生抑制皮脂分泌,可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产生 溶解角质作用溶解角质作用 浓度:浓度:2.5%2.5%、5%5%、10%10%副作用:刺激性较大副作用:刺激性较大 优点:无耐药性产生优点:无耐药性产生29过氧苯甲酰(过氧苯甲酰(BPOBPO)上世纪上世纪50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被公认为最经济有效的抗痤产品被公认为最经济有效的抗痤产品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被强烈推荐联合使用的产品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被强烈推荐联合使用的产品30 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

10、皮脂腺内的菌群 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 对各型轻型痤疮均有效 浓度:1520霜剂 副作用:局部红斑与刺痛 31 作用机制 抑制真菌 抑制寄生虫 抑制细菌 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浓度:浓度:2.5%2.5%用法: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用法: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明显的部位,脂溢明显的部位,2020分钟后用清水洗涤分钟后用清水洗涤325%-10%硫磺洗剂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2%水杨酸酒精溶液具有溶解皮脂的作用 33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溶解粉刺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抑制皮脂分泌泌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

11、炎作用抗炎作用耐药性的发耐药性的发生生 (P.acnes)红霉素高高克林霉素高高四环素高高过氧苯甲酰/无无全反式维甲酸N/A阿达帕林N/A他扎罗丁N/A:无:无;:弱;:中等;:强:弱;:中等;:强N/A:Not Available34 抗生素 维甲酸 抗雄性激素药物 雌激素 糖皮质激素 中医中药35是痤疮治疗中最常使用的药物可以局部和系统使用,系统使用更有效最常用:四环素类,特别是多烯环素、米诺环素以及老一代的四环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也可以使用青霉素类一般无效。36 在所有抗菌素中,四环素类应用最为广泛 机制:抗菌作用和非抗菌作用 在痤疮治疗中,抗菌作用最为重要 非抗菌作用 抑制细菌脂酶、抗

12、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抑制细胞因子分泌、降低金属蛋白酶活性 和抑制淋巴细胞有丝分裂。37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过去25年中显著增加。目前对痤疮杆菌的耐药,红霉素为82%,强力霉素为30-40%多种因素可引起耐药,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和疗程过长 不适当的局部使用抗生素 外用药物的边缘抗生素的浓度过低,导致耐药细菌生长 耐药通常在12-24周发生38l 用于中重度的炎症性痤疮l 多烯环素和米诺环素可作为首选,剂量一般 100-200mg/d,第一代四环素可作为次选l 红霉素可用于12岁以下儿童或妊娠期妇女l 部分病人可使用复方新诺明l 甲硝唑也可使用 l 疗程:周-12周 小剂量抗

13、菌素虽然有效,但可诱导细菌耐药;因此推荐大剂量和足疗程,目的是增加疗效果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39如何选择抗生素 是否耐药?是否耐药?能否有效到达毛囊(脂溶性)能否有效到达毛囊(脂溶性)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抑制抑制P P.acne.acne分泌的酯酶分泌的酯酶 抗白细胞趋化和活性氧集团的作用抗白细胞趋化和活性氧集团的作用 ;是否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否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保护常用于系统性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的抗生素保护常用于系统性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的抗生素 40痤疮丙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 放线菌目、丙酸杆菌科、痤疮丙酸杆菌种放线菌目

14、、丙酸杆菌科、痤疮丙酸杆菌种 主要定植于人皮肤粘膜中主要定植于人皮肤粘膜中 通常存在于毛囊皮脂腺、眼睑、口腔、肠道、泪管和结通常存在于毛囊皮脂腺、眼睑、口腔、肠道、泪管和结膜囊内膜囊内 条件性致病菌条件性致病菌41抗生素对P.acne分泌酯酶的抑制作用 P.acne分泌的酯酶在痤疮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泌的酯酶在痤疮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抗生素对酯酶的抑制作用有差别不同的抗生素对酯酶的抑制作用有差别四环素类药物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红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红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等无抑制作用青霉素类药物、链霉素等无抑制作用米诺环素对所有的生物型米诺环素对所有的生物型P.a

15、cne均有抑制作用均有抑制作用42抗生素治疗痤疮药物的分子量及亲脂性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在毛药物的分子量及亲脂性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在毛囊、皮脂腺分布浓度也有差别囊、皮脂腺分布浓度也有差别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很难渗透到毛囊、皮脂腺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很难渗透到毛囊、皮脂腺即使体外显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显著抑制即使体外显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显著抑制P.acne的生长,的生长,青霉素类包括头孢菌素类治疗痤疮无效青霉素类包括头孢菌素类治疗痤疮无效米诺环素在毛囊、皮脂腺中分布浓度最高,其次米诺环素在毛囊、皮脂腺中分布浓度最高,其次是多西环素和红霉素是多西环素和红霉素43抗生素选择的依据 抗菌效应是保证疗效的

16、关键 有效到达毛囊、皮脂腺部位是保证抗菌效应的条件 抗生素对P.acne分泌的酯酶的抑制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44米诺环素 半衰期长,药效持久米诺环素口服用药 12小时后的血浆浓度仍高于重要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米诺环素半衰期长达米诺环素半衰期长达15.5小时,小时,用药用药12小时后仍能保持有效的抗菌活性小时后仍能保持有效的抗菌活性1.0脆弱类杆菌1.0金黄色葡萄球菌0.25痤疮杆菌0.20肺炎链球菌0.02沙眼衣原体 12 15.5 24给药后时间(小时)药物浓度g/ml米诺环素100mg给药后的血浆浓度曲线各病原体MIC90 值(g/ml)32130Data on

17、File,Lederle Laboratories.Pearl River,NY45米诺环素米诺环素 有效抑制痤疮病原菌有效抑制痤疮病原菌Jonas M,Cunha BA:Minocycline.Ther Drug Monit 1982;4:137-145Goldstein EJC,Citron DM,Vagvolgyi AE,et al:Susceptibility of bite wound bacteria to seven oral antimicrobial agents,including RU-985,a new erythromycin:Considerations in ch

18、oosing empiric therapy,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6;29:556-559 主要病原菌的MIC90(g/ml)米诺环素在皮肤组织中浓度超过常见病原菌的MIC90值*46低剂量成为诱发P.acne耐药的第一因素!低剂量可以促进耐药的P.ance过度繁殖,并广泛引起正常菌群的耐药。47国际痤疮治疗共识()疗程Acne Guideline 2005 UpdateAcne Guideline 2005 UpdateNovember 2005,Vol.95,No.11 SAMJSAMJ中国痤疮治疗共识:612周48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评论米诺环素

19、是治疗寻常痤疮最有效的口服抗生素;一旦细菌对四环素耐药,对多西环素也会耐药,米诺环素是最好的替代治疗;在密切接触者中如果存在细菌耐药,可以相互传播;鼓励在重复治疗中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避免同时口服异维A酸;对不能耐受米诺环素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红霉素;服药时可以夜间单剂量服用,减少眩晕发生。p244-24549米诺环素治疗寻常痤疮:抑制细菌脂肪酶,减少皮肤表面游离脂肪酸降低角质素产生,防止皮肤异常角质化有效抗菌,抑制毛囊发炎、化脓具有高度亲脂性,易渗透入皮肤皮脂达到高而持久的有效药物浓度50米诺环素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少见的反应较少见的反应前庭症状前庭症状

20、良性颅内压增高(假性脑瘤)良性颅内压增高(假性脑瘤)肝毒性肝毒性色素沉着色素沉着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罕见:狼疮样综合征罕见:狼疮样综合征51l 是严重痤疮的标准治疗是严重痤疮的标准治疗l 针对所有的病理生理学因素针对所有的病理生理学因素l 常用于其他疗法无效的中重度痤疮常用于其他疗法无效的中重度痤疮l 不良反应(粘膜干燥、致畸、抑郁等)不良反应(粘膜干燥、致畸、抑郁等)l 复发率不等,如果严重复发,需要重复治疗复发率不等,如果严重复发,需要重复治疗l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l 充分的医患沟通(疗效充分的医患沟通(疗效/风险评估)风险评估)52l 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及其变异型l

21、疤痕明显的痤疮l 对一般治疗抵抗或反复发作的痤疮l 伴有严重心理压力的患者 l 有G-菌毛囊炎患者l 剂量不应超过0.5mg/kg/d,10-20mg/d 2-6月疗程多可较快清除皮疹 l 注意:勿四环素类药物同时应用 53l用于女性l临床上有高雄激素症状的女性患者(PCOS)(评估脱氢表雄酮(DHEAS),睾酮,LH/FSH)l 有如下表现时可考虑用于血清雄激素水平正常的女性:-面部下方存在持久的炎性丘疹,结节-在月经期间痤疮发作或加重-女性迟发性痤疮l 主要药物:达英-35(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ug),螺内酯(安体舒通),西咪替叮,丹参酮 54 迟发性痤疮 大于25岁后的痤疮 两

22、种临床类型:25岁后发病或青春期发病持续至25岁之后 患者往往伴有面部皮脂过多,皮肤粗糙、毛孔粗大 分布以面正中部位、口周、下颌周围多见 月经前明显加重 少数女性具有高雄血症,可能有潜在的卵巢、肾上腺异常,或者局部雄激素代谢异常55雌孕激素治疗痤疮适应症选择 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同时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雄激素活动旺盛的表现 SAHA 皮脂溢出痤疮多毛雄激素源性脱发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迟发型痤疮及在月经期前痤疮显著加重的女性患者 常规治疗效果不好者美国美国FDA批准避孕药用于治疗批准避孕药用于治疗15岁以上女性痤疮。岁以上女性痤疮。56达英-35(Diane 35)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

23、+炔雌醇35ug 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粒,连用21天,停药7天,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天,连用2-3个月后有效,疗程3-6月。对于出油特别多的患者,可以在服达英-35的基础上,在月经周期的5-14天额外服用25-100mg/d的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疗效可以明显提高。连续使用6个月,可以减少70%的粉刺和50%左右的炎症性皮损。57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 少量子宫出血 乳房胀痛 上腹部不适 头疼 面部皮肤发红 体重增加 深静脉血栓 黄褐斑58l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雄激素分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l适应症:暴发性痤疮、聚合性痤疮、项部瘢痕疙瘩性痤疮、面部脓皮病等l注意:短期用药,联合

24、用药l推荐剂量和方案:l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46周,之后逐渐减量,并开始口服维甲酸l聚合性痤疮或暴发性痤疮在口服维甲酸治疗的时出现病情加重,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之后6周内逐渐减量 59l 激素类药物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l 防止长期应用l 严密监测和防治副作用60 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PDT)(PDT):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P.acne代谢的卟啉,促进皮损自愈,主要有单纯蓝光(415nm)、蓝光与红光(630nm)联合疗法及红光+5-ALA疗法 果酸(羟基乙酸)疗法果酸(羟基乙酸)疗法: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

25、增强保湿功能。应用浓度20%、35%、50%、70%的果酸治疗 激光疗法激光疗法:1450nm激光、强脉冲光(IPL)、脉冲染料激光和点阵激光是目前治疗痤疮及痤疮疤痕的有效方法之一。1450nm激光是FDA批准用于痤疮治疗的激光。61l1级 纠正角化药物为主:外用维甲酸l2、3级 抗菌药物为主,联合维甲酸l4级 系统维甲酸为主,可合并抗炎、抗菌 药物 严重时可合并激素类药物62 联合治疗可针对痤疮发病的不同环节联合治疗可针对痤疮发病的不同环节 疗效优于单一疗法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联合治疗可相互协同联合治疗可相互协同 联合治疗要求配伍的药物无禁忌或疗效降低联合治疗要求配伍的药物无禁忌或疗效降低 不

26、必同时停药不必同时停药 口服抗生素不应与外用抗生素联合使用(会增加细菌耐口服抗生素不应与外用抗生素联合使用(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而不增加疗效)药的风险而不增加疗效)63l中度痤疮,合并丘疹脓疱-维甲酸 外用抗菌素-维甲酸 外用BP-维甲酸 口服抗菌素-女性激素 外用药物(抗菌素、BP)l重度痤疮-口服维甲酸+口服抗菌素+外用抗菌素-口服维甲酸+口服抗菌素+类固醇激素64l 微粉刺是所有痤疮皮损的基础性皮损l 在痤疮清除后,微粉刺仍然有形成l 防止微粉刺形成对痤疮有预防作用l 微粉刺是外用维A酸制剂的主要治疗靶点65l急性期痤疮治疗(改善90%)后,应常规考虑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l外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首选l维持治疗的推荐疗程为6-12个月l过氧化苯甲酰可与外用维A酸合用,以降低抗生素治疗后产生的细菌耐药l壬二酸和水杨酸是维持治疗的次选666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