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578041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东盟贸易效用水平测度及优化评价刘妍吴远远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结构的角度,利用2005-2014年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优化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对策建议。关键词:中国-东盟 贸易结构 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 贸易效用 产业内贸易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资源和要素条件上具有相似的比较优势,不同行业的贸易呈现互补和竞争并存的局面。整体上,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呈现较高的互补性和较低的竞争性。具体来看,中国的出口贸易与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进口贸易存在较小的互补性,而中国的进口贸易与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

2、的出口贸易存在较明显的互补性。虽然双方在大多数行业并无明显竞争关系,但在某些资本/技术或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出口竞争性,如电子机械、办公器械、服装类等行业。随着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结构的逐步趋同,双方的竞争关系会越加显著,贸易结构的调整对双方贸易关系的长期发展举足轻重。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的调整需要建立在优化彼此贸易效用的基础上,然而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其贸易效用水平的评价。贸易流量对贸易效用水平的影响如何,是否利于双边贸易效用的提升,亟需运用经济学理论的支撑进行探讨。因此,对中国-东盟贸易结构调整的效用水平和失衡的偏差程度进行测算,进而提出双方贸易效用最优调整参数尤为重要,贸易效用优化方

3、案的提出可以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调整指明方向,对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意义重大。中国-东盟贸易效用优化的理论模型(一)模型构建1.基本假设。该模型的构建遵循以下基本假设:第一,中国和东盟是双边贸易,不涉及第三方国家;第二,中国和东盟可贸易产品分为第I类、第II类和第III类三大类,中国相对富裕第III类产品,东盟相对富裕第I类和第II类产品;第三,中国和东盟的三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均未饱和;第四,中国和东盟的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可自由流动,无任何交易费用。(二)数据来源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2005-2014年

4、间,四个国家商品进出口贸易占东盟总额的平均比重约83%,也是东盟国家中货物进出口贸易进入世界前30名的国家,因此选取这四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东盟贸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从中国商务部网站搜集整理了2005年-2014年中国-东盟四国的双边贸易HS编码数据,参照林桂军(2012)的产品分类标准,将第1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第2类植物产品,第4类食品、饮料和烟草及第5类矿产品,划分为第I类-资源密集型产品;将第7类塑料、橡胶,第8类皮革制品、箱包,第9类木及制品,第10类纤维素浆、纸张,第11类纺织品及原料,第12类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第13类陶瓷、玻璃,第14类贵金属及制品,第15类贱金属及制品,第1

5、8类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第20类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及第22类文物制品,划分为第II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将第6类化工产品、第16类机电产品和第17类运输设备,划分为第III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以2005年为基期,分别按照不同商品的价格指数进行折算,双方贸易额的变化即可反映贸易数量的变化程度。具体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三)实证结果本文运用Eviews7.2软件,将2005-2014年的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数据对贸易效用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 R2=0.9582,模型拟合较好;t检验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表明X和Y

6、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估算出(9)式中的参数关系 k/k=1.1847,当k=1时,k=1.1847。将k和k值以及处理过的中国-东盟双边进口贸易额代入公式(6),即可求得效用弹性参数 1=0.20、 2=0.32、 3=0.66、 1=0.04、 2=0.29、 3=0.67,则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Cobb-Douglas效用函数为:可见,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的最大贡献值均来自第III类产品贸易,其次是第II类产品。中国自东盟进口第I类产品的比重远大于东盟自中国进口的规模,中国进口第II类产品的规模也相对较大,东盟自中国进口第III类产品的规模相对较大,但是与出口至中国的差距很小,说

7、明中国和东盟在第III类产品领域存在产业内贸易,且东盟向中国出口该类产品的规模日渐扩大。将2005-2014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进口贸易额数据带入效用函数,可得中国东盟的贸易效用函数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将效用弹性参数代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最优方程组,可得:公式(11)即为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效用最优点。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实际数据分别代入方程组(11)中的x1y2/x2y1、x1y3/x3y1和x2y3/x3y2,然后将算出的数据分别与4.53、5.08和1.12比较,得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效用与最优点的差距变动率,越接近0则说明贸易效用越接近最优化。具体效用差距变动率

8、的演变见图3所示。可见,中国和东盟三类产品的贸易效用呈波动变化。总体上,2005-2008年双边贸易效用与最优目标值的差距较大,2009年之后向最优效用集中较为明显,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贸易效用相对更接近最优化目标。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基本结论。第一,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总体呈提升趋势。2005-2008年双边贸易效用与最优目标值的差距较大,2009年之后有所提升,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贸易效用最接近优化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CAFTA全面创建,带来了区域间贸易的便利化,为双边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区域内零关税覆盖范围的扩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促

9、使了区域外贸易向区域内贸易的转移,为双边贸易效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2013年中国提出与东南亚国家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进一步改善了双边贸易的整体环境,对提高双边贸易效率、降低成本、扩大规模,进而提升贸易效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第III类产品贸易对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效用的贡献程度最大。尤其是东盟效用的提升,相对于中国更加依赖第III类产品自中国的进口。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制造业日渐兴盛,面向东盟的出口结构变化很大,第I类产品的出口大幅下降,第II类产品出口有所上升,第III类产品的出口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中国与东盟在第III类产品贸易领域存在产业内贸易。通过比较

10、中国与东盟各自的贸易效用发现,中国自东盟进口资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效用弹性为0.66,出口该类产品至东盟的效用弹性为0.67,资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对两地的效用弹性相当。可见,该类产品领域存在很大的产业内贸易。随着东盟经济实力的提升,势必在技术生产领域对中国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政策含义。第一,增强竞争意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和东盟产业结构类似、竞争性日渐凸显的局势下,中国应提高竞争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上推进产业升级,从加工大国积极向制造大国、技术创新大国转型。第二,加深产业合作,实现贸易效用双赢

11、。中国和东盟在国际分工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在CAFTA和“一带一路”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双方应加深在农业、能源、运输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双方贸易效用的共同优化。参考文献:1.叶刘刚,白福臣,尹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变迁:1992-2012J.東南亚研究,2015 (1)2.侯铁珊,宋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3.沈国兵,张鑫.美元弱势调整会造成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偏转吗?J.南开经济研究,2015 (3).4.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5.史智宇.出口相似度与贸易竞争: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J. 财贸经济,2003(9)endprin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