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卫生城市管理标准流程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9569277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704.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建卫生城市管理标准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创建卫生城市管理标准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创建卫生城市管理标准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资源描述:

《创建卫生城市管理标准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卫生城市管理标准流程(9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创建卫生城市标准创建卫生城市标准 传染病防治部分介绍11、条款的含义:介绍各条款的主要含义 2、制订标准的依据:制订标准的法律法规依据3、标准释义内容:按照手册规定对条款进行解释4、条款应准备的基本资料5、检查考核方法2(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1 1、含义:、含义:一是创建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这是传染病防治应当遵循的总则;二是在传染病防治法中确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法定职责,而履行其义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必须达到规定要求。3 2

2、、依据:、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职责和任务 规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规定了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4 (2)第十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

3、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5 (3 3)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定,共六章38条,对机构设置与职责,人员管理,保障措施,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自2002年9月至2005年底,总投资105亿元,全国2416个以各级疾控中心基本建设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

4、项目已基本完成 (4)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2004年下达的省、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见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装备和检验项目。如市中心要求装备设备A类114件,B类246件,C类62件,检验项目A类226项,B类133项。6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一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1 1)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职责,依法行政 A、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B、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完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医疗卫

5、生机构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C、健全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指挥能力;D、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7 (2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A、应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疾控体系的总体服务力。B、改革人事管理制度,配备能够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实验室检验等相关技能的工作人员。C、加强人员培训,重点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检验等能力。D、在疫情暴发和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E、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规模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执行。84 4、检查资料:、检查资料:(1)人大或政府制定和下达传染病防治规划;政府下达关于加强疾控体系建设规定(2)政府成立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召开传染病防治的有关会议记录资料(3)市卫生局有年度传染病防治计划;有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报告、监测网络资料(4)疾控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文件、房屋建设布局、科室设置资料(5)疾控中心年度经费预、决算

7、表、年度财务分析资料9(6)实验室设备装备、检验项目清单及同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对照资料(7)疾控中心人员名册;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资料;人才培养计划和近两年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等人才培养实施情况资料(8)疾控中心开展肠道、呼吸道、自然疫源性等传染病监测,有监测方案、监测现场记录、总结(9)疾控中心开展健康危害因素、消毒质量、地方病等监测资料,有监测方案、监测记录、总结10 (二)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二)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记和报告制度,

8、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分诊点。1 1、含义:、含义:一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要健全组织、制定制度;二是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预检分诊点。112 2、依据:依据:(1)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

9、医疗废物处置工作。12(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00张床位以上设感染管理部门,100张以下指定管理部门。(3)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05年卫生部发布,二级以上医院设感染科,负责预检分诊,其它设预检分诊点。(5)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13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具体要求;二是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立、布局及人员服务能力的提高.;三是建立传染病分诊点的要求。(1 1)

10、、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设有相应的机构(如处室、科、组等)并配有专职专业人员;B、有机构成立、运行资料;C、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D、有与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E、健全的制度:院感控制、疫情登记、报告、门诊日志等。14(2 2)、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A、职责:是临床业务科室,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B、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C、卫生局和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管理的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将发热门诊、肠

11、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将其建设纳入当地医疗救治体系。D、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和传染病处置的演练。E、肠道门诊建设和管理:规范设置、登记、采样、检测、管理。15(3 3)、传染病分诊点)、传染病分诊点 A、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B、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C、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标准防护措施;D、按照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医疗废物;E、应急时特殊的隔离、控制措施。164 4、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料、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料 (1).建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有文件。(2)建立预防保健科、院感科

12、、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感染性疾病科,有文件,有人员配备、办公设备清单和经费预算。(3)各科有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总结资料。(4)制定控制院内感染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等,有实施情况记录资料。(5)有健全的门诊日志,各日志项目登记齐全、清楚;报告卡收集齐全,保管良好;近三年疫情网络直报和分析资料齐全;开展院内疫情报告检查、漏报检查、工作考核、奖惩资料。17 (6)肠道门诊设置有文件、有制度、计划、总结;合理布局,卫生设施齐全;门诊日志登记完整、清楚、详细;采样、培养检验资料、疫情报告资料齐全;(7)其它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设立预检分诊点,有开设预检分诊点文件、制度、

13、规范;设置和布局有明显标志、流程合理;有详细登记,资料完整 (8)发热门诊等其它传染病专科门诊按要求设立,有人员、设施清单;有管理制度、流程图、有明显标志;各种门诊登记、工作记录齐全、详细4 4、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料、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料18(三)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三)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有关要求。1 1、含义:、含义:一是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二是医源性污水的排放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2 2、依据:、依据:(1)医疗卫生活动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却可能对公众的身体医疗卫生活动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却可能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存环境造

14、成潜在危害。健康、生存环境造成潜在危害。以往,由于人们对这种危害认识不够,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或将其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再利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2000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6名儿童被诊断患有轻微天花,原因是玩了被丢弃在垃圾堆里的装有过期天花疫苗的玻璃安瓿。2001年,某省某村将大量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简单加工清洗后售出,导致多名病人因使用注射器发生感染、死亡。19 (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一些医疗废物危害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严格医疗废物管理,安全、合理处置医疗废物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WHOWHO于1980年发出

15、了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的倡议,美国于1988年通过了医疗废弃物管理法案,日本于1991年颁布了医疗废弃物处理法。由100多个国家签署的巴塞尔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必要措施,将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20 (3)我国于2003年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之后,又陆续出台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范等一系列

16、配套规章、规范,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1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医疗废弃物具体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的有关规定;二是医源性污水处理,医疗机构应建造污水处理站,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污水消毒工艺及污水监测符合有关规定.(1 1)、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置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涉及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

17、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等有关法规、规章及规范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22 A、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人员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人员:包括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有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B、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进行收集,同时按照不同类别分别放置于符合医疗废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

18、物、容器内。C、医疗废弃物的运送医疗废弃物的运送: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由运送人员用专车将其从产生地点送至暂时贮存的场所,并进行登记。医疗废弃物专用周转箱(桶)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要求,运送车辆应当符合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的规定。23 D、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场所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场所:应当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有警示标识,有防雨淋的装置,有防鼠、防虫、防盗和清洗消毒设施。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周转箱(桶)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

19、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要求。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E、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应当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为切实落实和达到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政府应当建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对无条件集中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地区,应购置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焚烧装置。24 (2 2)、医源性污水的处理)、医源性污水的处理 医源性污水的处理应当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GB184

20、66-2001)的有关要求,严禁医疗机构将污水排入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内,严格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具体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医疗机构应建造污水处理站医疗机构应建造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需要污水处理的小型医院建消毒池即可。25 B、医疗机构对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医疗机构对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C、医疗机构污水消毒工艺符合消毒技消毒技术规范术规范的要求,选用的消毒剂安全有效。D、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开展污水中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致病菌

21、等有关指标的监测工作。264 4、医疗废弃物、污水的处理排放资料、医疗废弃物、污水的处理排放资料(1)有领导分工负责,专人处理和管理资料,有处理流程,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2)有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制度和规定,处理人员经业务培训,有培训资料和上岗证。(3)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理有记录。(4)有污水处理站建设和处理工艺流程资料。(5)污水处理记录齐全,定期进行总余氯、粪大肠杆菌、致病菌监测,资料齐全,有市疾控中心或市环保站每季度抽样监测资料,有不合格的调查处理记录。27 (四)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四)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

22、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报率2%。1 1、含义:、含义:一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实行疫情网络直报;二是疫情报告要及时;三是疫情处理规范;四是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2 2、依据:、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37号令)、国家突发号令)、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23、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等对其作出规定。28 (2)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9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

24、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案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信息范围与标准.如发现鼠疫、霍乱、SARS(包括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包括疑似)、肺炭疽病1例,就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信息报告。但不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分级判定标准.30 从20

25、04年1月起,全国正式启动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目前,全国内地31个省正式启动了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66%的乡镇卫生院和93%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31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要求;二是疫情报告时限的规定;传染病漏报 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32(1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应)、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应符合以下要求:符合以下

26、要求:A、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等。B、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了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C、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D、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能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顺利进行,网络直报覆盖率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达到国家要求。33(2 2)、疫情报告应做到:)、疫情报告应做到:A、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时限及时

27、上报;B、无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发生。(3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是指能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平时能做好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34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 漏报率调查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 门诊漏报调查:门诊漏报调查:分别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某月份门诊日志(80-100份),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并进行登记。35 住院部漏报

28、调查:住院部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内(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传染病科某月份的出入院登记簿或HIS系统住院病人信息库(各科室调查的月份可不相同),共50-60份,或随机抽查上述各科室的总计50-60份大病历,查出传染病病人后进行登记,判断是否报告的方法同门诊漏报调查。此外,调查内科(主要是呼吸内科)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的登记情况。化验室漏报调查:化验室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化验室某月份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抽查30-50份,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36

29、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拒绝隔离

30、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突发事件:平时工作,报告、现场调查处理、总结评价374 4、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报告资料、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报告资料 (1)有全市网络直报管理规定或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2)有全市网络直报各报告点的基础资料齐全,有人员、设备配备清单 (3)每年有网络直报情况分析,有各单位的

31、报告覆盖率、报告及时率,及时审核率资料 (4)全市每年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城区每季度开展一次网络直报和疫情漏报情况检查,有检查方案、记录、总结,对不符合要求或出现漏报情况有整改措施资料。(5)有月、季、年度疫情资料分析,对重点疾病有专题分析资料,疫情资料备份清单。38 (6)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处理应急预案或技术方案,有疫情处理应急队伍名册和培训计划。(7)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应急培训,有培训资料。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应急模拟演练,有方案、记录、小结。(8)近两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处理案卷规范,有报告和调查处理审批单;有初始、进程、结案报告;有现场调查处理记录和

32、分析资料;有工作总结、技术总结、评价报告。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处理工作检查,有方案、检查记录、总结。(9)消杀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贮备充足,有清单。4 4、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报告规范资料、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报告规范资料39(五)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五)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接种率9

33、5%。1 1、含义:含义:一是建立预防接种服务门诊的要求;二是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的要求 三是实现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接种率的目标40 2 2、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关于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意见的意见。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

34、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4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是国家从制度上保证对人群普遍实行预防接种,并通过主动手段达到控制和消除对人群,尤其是对儿童危害较严重的传染病的目的。这是国家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预防接种工作管理的重点。规划目标:到2010年,儿童国家免疫

35、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保持无脊灰状态,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以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为重点,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落实。逐步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范围。42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四个方面,一是预防接种门诊要求;二是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免疫规划)管理;三是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四是实现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评估 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规定,科学、规

36、范地实施预防接种,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避免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实现国家规定的接种率。43 (1 1)、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预防接种门诊要求:A、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适龄人群数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进行预防接种。B、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遵守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C、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接种单位在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作好记录。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

37、作。44 D、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E、接种单位实施接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注射率100%。F、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接到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儿童的报告后,应在托幼机构、学校配合下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带儿童接种单位补种。45 (2 2)、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免疫规划)管理:)、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免疫规划)

38、管理:A、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能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样的接种服务。应对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建卡,建卡率95%。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制定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工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C、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D、接种单位应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情况。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并及时接种。E、接种单位应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工作,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对长期外出

39、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46(3 3)、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A、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开展定期检查;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积极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D、托幼机构和学校应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意见要求,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必须如实填写并登记造册。47(4)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A、要求

40、单苗、五苗全程接种率(“五苗”全程覆盖率)95%。B、依照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有关参考资料,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C、评估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484 4、免疫规划资料、免疫规划资料(1)免疫规划有中长期规划、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2)接种门诊为规范化门诊,有卫生局批文,从业人员经培训,有上岗证。(3)有接种门诊管理制度或规范,实行周(日)接种制。一类疫苗接种品种、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公示,有文字告知资料。(4)儿童接种卡、册齐全,登记完整清楚,保存完好。实行接种反应监测,接种反应报告、调查、处理、随访资料齐全。494 4、免疫规划资料、免疫规划资料(5)有疫苗

41、管理制度,疫苗领用、消耗帐册完整正确;有冷链管理制度,有冷链登记册,冷链测温记录完整、规范。(6)有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调查,主动搜索适龄儿童,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有方案、记录、工作小结;接种卡、册、转卡记录齐全,接种率达到规定要求。(7)有接种证查验制度或规定,有查验工作方案、记录、小结,对查验中发现的问题有整改措施和督查资料。504 4、免疫规划资料、免疫规划资料(8)五苗单苗接种率、五苗全程接种率:查近三年接种资料,单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在95%以上。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全市接种率调查,城市建成区接种率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有方案、记录、总结等资料。(9)规范开展AFP、疫苗

42、免疫成功率、针对性疾病等免疫监测,有方案、监测记录、总结资料。(10)报告的免疫针对性疾病有个案调查、血清学诊断和疫情分析资料。51 (六六)临床用血临床用血100%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献血90%90%。无有偿献血。无有偿献血。1 1、含义:、含义:一是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二是自愿无偿献血90%;三是无有偿献血 2 2、依据:、依据:(1)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评估约65万人,其中 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和/或使用血制品人群中感染者和病人约6.9万人,占10.7%;52 内蒙清河县医院内蒙清河县医院违反献血法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医疗

43、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自1999年11月27日至2003年11月11日期间,在不具备检验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条件下,先后为29名患者自采、供血,11名患者因输血并经HIV检测,被确认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还有2名配偶为二次性性传播感染HIV。法院认定清河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依法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触犯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扬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53 (2)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4例HIV感染者是浙江省的血友病病人,因使用美国进口第因子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现已全部死亡。还从19批进口的人

44、血丙种球蛋白中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条例第六十条规定,血站、单采血浆站、医血站、单采血浆站、医疗卫生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疗卫生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造成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54 (3 3)我国现有的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我国现有的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主要有:和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站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站管理办法(暂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法(暂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站基本标准、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医站基本标准、单采血浆站

45、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范、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等。据调查据调查,到到20052005年全国无偿献血率为年全国无偿献血率为956%956%。据无偿献血率为据无偿献血率为100%100%还有差距。还有差距。55 (4 4)WHO WHO提出了血液安全的四大战略:提出了血液安全的四大战略:建立统一的受国家调控的采供血机构;对所有的血液进行严格的筛查;从低危人群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56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要制定落实采供

46、血机构设置规划;二是要规范血液的采集、检测和供应,强化质量控制三是加强监管 (1 1)、)、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加强采供血机构全面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使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2 2)、规范血液的采集、检测和供应)、规范血液的采集、检测和供应 规范血液的采集、检测和供应,杜绝有偿献血和医疗机构非法自采自供行为。A、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B、对采集的血液必须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的有关规定。采集检验标本、血液和成分血分离时,必须使用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和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采

47、血器材,用后必须按规定及时销毁并作记录。57 C、使用国家检定合格的诊断试剂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验。加强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传染病的检测。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D、制定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采供血预案,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上保证预案的实施,满足应急用血的需要。E、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建立临床医师合理用血培训制度,着力提高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血水平。(3 3)、加大对采供血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加大对采供血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管力度监管力度 A、加强对采供血单位的监督 B、加强对采供血的监测 C

48、、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管理584 4、临床用血资料、临床用血资料(1)采供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文件资料。(2)采供血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有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实施过程资料、检查评比资料、实施总结。(3)有临床用血计划、实施情况、无尝献血资料,采供血应急预案。(4)有采血人员资质证明,人员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小结。59(5)有献血者健康体检规定,体检结果资料。(6)采血器具、血液监测试剂每批证件齐全,有用后收集、处理记录。(7)血液监测结果记录详细、清楚、完整,有监测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处理规定、处理记录资料。(8)有各医院血液领用记录;监督、检查、宣传资料。60(七)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

49、国家规划要求,(七)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1 1、含义:含义:一是要求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二是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三是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612、依据、依据:(1 1)20052005年疫情回顾:年疫情回顾:全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3508114例,死亡13185人,发病率为268.31/10万,死亡率为1.01/10万,病死率为0.38%。与2004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9.77%,死亡率上升

50、了83.31%。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5.66%。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89.40%。2005年,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0例,死亡3人,发病数比去年同期少12例;霍乱报告发病973例,死亡4人,发病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98.77%。62(2 2)、重大传染病防治法规和有关文件)、重大传染病防治法规和有关文件A A、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B B、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C C、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D D、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

51、中长期规划、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E E、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F F、鼠疫防治方案和文件、鼠疫防治方案和文件G G、禽流感防治有关文件、禽流感防治有关文件H H、霍乱防治有关文件、霍乱防治有关文件I I、乙型肝炎防治规划等、乙型肝炎防治规划等63 3 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重大疾病防治: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鼠疫、霍乱、禽流感、非典等,重大疾病控制完成国家规划;二是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三是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死亡事故。64 一是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一是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防治艾滋病防治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国

52、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2006-2010年年)到到20072007年底要实现以下目标年底要实现以下目标:(1)、建成覆盖县(市)级的国家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县(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2)、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0%,农村居民达到65%,流动人口达到70%,校内青少年达到85%,校外青少年达到65%。(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国家和各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

53、宣讲覆盖县(市)达到90%。65 (4)、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各省、市(地)和艾滋病性病疫情严重的县(市)级疾控机构,设置独立的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科室,配备适宜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5)、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乡镇卫生工作人员8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6)、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6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5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7)、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

54、资格制度,上岗人员实行100%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培训。66 到到20102010年底要实现以下目标年底要实现以下目标:(1)、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健全市(地)以上确证实验室网络。以县(市)为单位,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HIV初筛检测咨询服务。(2)、90%的机场、一等以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口岸等公共场所,设置艾滋病防治与关爱的大型公益广告或宣传栏;80%的候机(车、船)区域,摆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5%,农村居民达到75%,流动人口达到80%,校内青少年达到95%,校外青少年达到75%。(3

5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培训,宣讲覆盖县(市)达到95%。67 (4)、有效干预措施覆盖95%以上的娱乐场所和90%以上的流动人口。城市社区和登记在册吸毒500人以上的县(市),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80%以上的吸食阿片类毒品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地区为50%以上的农村社区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5)、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6.8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和中医治疗;90%有治疗需求的患者

56、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艾滋病致孤儿童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率达到100%。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市)的覆盖率达到90%,90%以上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68 (7)、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每县(市)建立一个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点。(8)、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乡镇卫生工作的人员9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的人员90%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9)、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8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80%接受

57、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69 结核病防治结核病防治 (1)遏制结核病策略的主要内容:通过强化实施和扩展DOTSDOTS策略策略,实现结核病千年发展目标(MDG)A、提高DOTS扩展和DOTS质量;B、应对TB/HIV,MDR-TB和其他挑战;C、致力于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D、吸纳所有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参与结核病防治;E、动员病人和社区的力量;F、促进科学研究。70 (2 2)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001-2010)2006-20102006-2010年实施计划主要工作指标:年实施计划主要工作指标:A、全国以县(市)为单位,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58、DOTS)覆盖率100%;B、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至少在70%及以上;C、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及以上;D、到2010年,医疗机构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达100%;E、到2010年,项目地区发现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接受治疗率达90%;F、到2010年,项目地区符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病人,其治疗率达80%以上;G、到2010年,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接受治疗率达90%以上;H、到2010年,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90%;I、到2010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71(3 3)主要措施:)主要措施:A、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

59、原则,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B、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C、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D、实行肺结核病治疗费用“收、减、免”政策,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E、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重视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F、强化宣传教育,增进群众结核病防治意识。72 G、要在重点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立查痰点,对报告结核病病人及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并进行网络直报和专报。H、落实肺结核患者的归口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肺结核病病人的转诊工作,提高转诊率和转

60、诊到位率。I、对医疗机构转诊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提高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J、县区要成立结核病诊断专家组,提高涂阴肺结核的诊断质量。73血吸虫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2004-2015年)年)总目标:总目标:(1)、到2008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不发生或极少发生暴发疫情。云南、四川省以及其他省以山丘型为主的或水系相对独立的流行县(市、区)要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已经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或传播阻断标准但2003年底前出现疫情回升的流行县(市、区),重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或传播阻断标准。(2

61、)、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市、区)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0年以上的县(市、区)全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其他历史流行区和有潜在传播危险的地区(如三峡水库区)通过加强监测,落实防治措施,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防治工作机制。74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1 1).降低人畜感染率。降低人畜感染率。A、到2008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市、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居民粪检阳性率降至5%以下,家畜粪检阳性率降至3%以下,重复感染得到有效控制。B、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市、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居民粪检阳性率和家畜粪检阳性率均降至1%以

62、下。(2 2).压缩钉螺面积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降低钉螺密度。A、到2008年底,云南、四川省以及其他省以山丘型为主的或水系相对独立的流行县(市、区),钉螺面积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湖沼型地区所有尚未控制传播的县(市、区),垸内钉螺面积较2003年有显著下降,其中易感地带钉螺面积下降30%以上,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50%以上。B、到2015年底,湖沼型地区所有流行县(市、区),垸内钉螺面积和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75(3 3).压缩疫区范围。压缩疫区范围。A、到2008年底,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3.川、云南7个省43个2003年底前尚未控制传播的县(市、区)达到

63、传播控制标准。38个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或传播阻断标准但在2003年底前出现疫情回升的县(市、区),重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或传播阻断标准。B、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在2008年前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的县(市、区)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所有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0年以上的县(市、区)力争达到传播阻断标准。(4 4).普及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A、到2008年底,全国尚未控制传播的县(市、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农村沼气式或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70%。B、到2015年底,全国流行县(市、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沼气式或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

64、到90%。76 (5 5).提高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防病意识。提高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防病意识。A、到2008年底,全国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B、到2015年底,全国流行县(市、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6 6).加大家畜传染源管理力度。加大家畜传染源管理力度。A、到2008年底,全国以家畜为主要传染源的尚未控制传播的县(市、区),家畜圈养普及率达到50%以上。B、到2015年底,全国以家畜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县(市、区),家畜圈养普及率力

65、争达到100%。77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贯彻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贯彻实施:条例于2006年5月1日起放行,共七章54条,明确了血吸虫病的预防、疫情控制、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了血吸虫病坚持防治结合、公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畜同步防治,重点加强传染源的管理的防治方针。78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1)我国于1979年和1992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全国乙肝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国乙肝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

66、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据此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有现患慢性乙肝病人2,000万人。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多年来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79 (2 2)200620062010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划 工作指标到工作指标到20102010年:年:1、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2、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3、3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2%;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4、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5、建立健全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和考核制度,并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6、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7、实行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80 加强对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加强对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