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567728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3亿。尽管我们积极开展了多项大规模防治工作,仍避免不了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的现状。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过渡区,高血压前期人群是高血压病的潜在危险人群,较理想血压者更易合并多种代谢异常和出现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高血压作为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学对高血压前期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高血压

2、前期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干预策略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精髓,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应,乃辨证核心所在。现就高血压前期的证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高血压前期中医命名研究中医古籍无高血压病的记载,历代医家从高血压病的症状出发,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对于高血压前期的中医命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血压前期属于治未病;范畴,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原因在于高血压前期是从正常血压到高血压的过渡阶段,高血压前期已有诸多亚临床改变,如:大动脉顺应性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储备受损,微量白蛋白尿,血尿酸水平升高等靶器官受损的细微征兆。这些改变正

3、切合治未病的第二阶段-欲病防病层次。还有学者基于高血压前期患者主观症状不明显,中医四诊诊断有限,将其归为隐证;范畴,即机体已存在病理改变,但按照中医四诊却无症可辨;的一类病证或状态。然而,大部分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已存在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聚集,甚至发生靶器官的损害,单纯无症状者;较少,有数据显示这一人群占35%左右。2 高血压前期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关于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相关记载,后世较有名的论点有朱丹溪无痰不作眩;之说,张景岳的因虚致眩;论及虞抟的血瘀致眩;之言。近现代医家结合临证经验,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使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目

4、前对高血压前期的发生发展机制认识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现有研究者多认为,血压升高是一个线性过程,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的早期阶段,故而认为其机理符合高血压早期特征。满秋珊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25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高血压前期以实证为主,也表现为阴虚。陆峰等采用证候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山东省平原县机关事业人群中年龄在18岁以上的194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显示,高血压前期以实证及虚实夹杂居多,机制与气机失调、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证有关。杨洁等基于高血压前期急躁易怒;面赤;夜尿频多;等症状较常见,提出情志因素在高血压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性。总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

5、与体质因素等是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前期发生要点在于风、火、痰、瘀、气、虚,机制以实为主,涉及肝、肾二脏。3 高血压前期证候研究关于高血压前期人群症候方面研究尚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现有结果表明高血压前期症状分布较广泛。杨洁对194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其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急躁易怒;、舌象;、健忘;、头晕;、夜尿频多;、口干;、面赤;等。杨川洲对3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高血压前期症状以反复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口干;、面赤;、耳鸣;、失眠;等较为常见。4 高血压前期辨证分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报道较少,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标准的不一

6、致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临床推广价值。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高血压前期分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虚湿阻、肺脾气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和痰热内扰八型。顾健霞等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分型对300例健康体检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高血压前期辨证分型多为肝郁脾虚,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型。沈丽对135例高血压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脾虚痰浊型、阴阳两虚型四型辨证治疗。官杰等认为老年人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比例较高,提出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进而论治高血压前期的重要性。满秋珊等主张辨证施膳、辨证用药发挥中医保健预防在高血压前期干预

7、中的特色,但对于如何辨证未做进一步说明。5 高血压前期方证结合研究方证的结合研究,是理法与方药的桥梁。目前方证结合作为现代化研究的热点已深入微观层面。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等技术手段为方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关于高血压病的方证结合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高血压前期相关研究正逐步展开。周宝宽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前期人群给予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与杞菊地黄汤组比较,总有效率达95%,从疗效上证明滋阴平肝潜阳汤与阴虚阳亢证的对应关系。陈素红等通过观察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大鼠的一般特征,得出天麻钩藤方、羚角降压方具有平肝潜阳之功效,能改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之面部烘热;、腰膝酸软;、狂

8、躁易怒;,降低收缩压,具有一定的方证相应性。胡小勤等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制作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细胞模型,找到某些差异蛋白可作为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的标志蛋白或补阳还五汤的作用靶点,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方证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一。6 高血压前期中医证本质研究证候研究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候标准化、客观化、微观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学者们试图从证本质的研究中找到突破点揭示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6.1 证候模型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动物模型。屈会化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宏观表征及行为学观察得出,14-18周龄的自发性高

9、血压大鼠基本符合高血压辨证分型的肝阳上亢证。江秀东等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长期激怒联合高质饮食法,成功建立了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熊新贵等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试图揭示不同模型证型间相同蛋白质及差异蛋白质的表达,为证候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证候模型的建立是深化证候物质基础认识的重要思路与方法。目前,高血压前期证候模型的研究尚属空白阶段,如何从已有的高血压证候模型中寻找构建思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6.2 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医证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某一阶段的综合表现和概括,近年来关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备受关注。蒋卫民等发现,PTP-1B基因IVS6+G

10、82A位点G突变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肝阳亢盛证候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廖慧玲等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中医实证、虚证与AGT基因M235T多态性存在相关关系。陆曙研究证明,RAAS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阴阳两虚证具有显著相关性。高血压前期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未见报道,但高血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无疑将成为高血压前期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基础。7 高血压前期体质研究7.1 高血压前期证候与体质关系研究体质类型是个体在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下所表现的阴阳、气血、津液的描述,中医证候则是在亚健康及疾病状态下脏腑、气血、阴阳盛衰情况及病因、病位等方面的概括。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部分因主观不适

11、症状不明显而陷入无症可辨;的僵局,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却可得阳性结果。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四诊合参已不能满足现代诊察疾病的需要,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方式既可祛除四诊的盲区,又可从辨体施治角度为高血压前期防治提供新思路。7.2 体质辨识干预研究项颖等对98例高血压前期人群实行生活方式指导,并依据体质类型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随访一年,与对照组相比,血压均值明显下降,体质改善率达到80%。满秋珊等认为阴阳气血失调是高血压发生的病机,提倡运用气功、穴位贴敷、磁疗、足浴等养生保健方法结合体质辨识辨体养生,调整阴阳平衡,延缓高血压进展。韩颖萍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养生保健的思路主张运用王琦的9种体质分类标准进行

12、辨体饮食调护达到降压的目的。张洪钧认为应当纠正高血压病的易患体质来防治高血压,因食品有一定偏性,集补养、通气血、驱邪气于一体,所以食疗可望成为调整体质、根治疾病的方法之一。王河宝等认为体质作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贯穿高血压病的整个过程,应当运用体质学说对高血压进行体质分型,针对性应用药物调理和养生保健。由此可见,中医体质学说为辨体防治高血压前期提供了临床指导。8 总结和展望综上所述,高血压前期;概念提出后,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多方面研究。现代医学手段的发展,为中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拓宽了中医证候的研究思路。目前中医证候在高血压前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以下不足:(1)高血

13、压前期的证候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论证,观点大多为一家之言或学者经验之谈,缺乏证据支持。(2)高血压前期的证型研究因其诊断、辨证分型标准的不统一直接决定了研究可信度的下降。(3)高血压前期证候模型的建立难度较大,使得研究不能深入开展。按照传统的造模方式,造模时一定要让动物有清楚的病因、病位和病性来模仿,而高血压前期未达到疾病的状态,给造模带来了很大困难。此外,缺乏特异性指标来衡量模型建立的成功性。(4)借鉴现代医学思路与方法,高血压证的本质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此法的研究是否真正贴近证的本质尚且未知。(5)高血压前期研究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将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引入其研究,推进证

14、候规范化及标准化的发展。(6)中医学高血压前期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高血压前期归属、病因病机、预防治疗等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尚需结合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持久战。血压升高仅仅是高血压的一个生物学标志,治疗策略不仅要干预血压本身,还应干预其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著,但目前尚缺乏全面而又个体化的诊疗策略,使治疗过于盲目,缺乏针对性。药物治疗虽便,但诸多弊端尚待进一步研究。体质学说是中医的特色,养生保健的治未病理念是中医药的优势,对高血压前期开展中医药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对于从源头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意义重大。以坚实的循证医学

15、证据做依托,着眼于亚健康状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将为高血压前期的非药物干预开拓一条崭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 马佳,邓洁,金醒昉,等.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多代谢异常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2):91-932 于涛,李娟,宋梅.代谢异常指标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0):888-8893 衷敬柏.基于医家经验的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43-8464 李洪波,岳桂华.试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0-1125 陶有青,杨传华,陆峰,等.正常高值血压的中医防治思路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7):453-4556 孙旭,袁洪.高血压前期亚临床病变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197-2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