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与地图等高线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561827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与地图等高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与地图等高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与地图等高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与地图等高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与地图等高线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一、地球仪和地图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点。命题多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命题的常考点。命题多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高考中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高考中对经纬网的考查也比较常见,但一般不单独考查,多以对经纬网的考查也比较常见,但一般不单独考查,多以区域经纬网图为背景,隐性考查经纬线在空间定位等方区域经纬网图为背景,隐性考查经纬线在空间定位等方面的,综合题和选择题都比较常见。面的,综合题和选择题都比较常见。切脉高考切脉高考体系构建体系构建据经

2、纬线的特点据经纬线的特点和经度纬度分布和经度纬度分布据经度定东西,据经度定东西,纬度定南北纬度定南北据经线上据经线上1纬度纬度=111Km纬线上纬线上1经度经度=111 cos Km经线纬线、经度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地球形状纬度、地球形状三种形式三种形式三种方法三种方法抓住等高线数值抓住等高线数值分布和形态即弯分布和形态即弯曲、走向、闭合、曲、走向、闭合、断开、疏密等断开、疏密等抓住等高抓住等高距、比例距、比例尺、疏密尺、疏密状况状况抓住已标的抓住已标的高度和高度高度和高度分布规律去分布规律去判断判断大坝、水库、引大坝、水库、引水工程)、交通水工程)、交通选线(铁路、公选线(铁路、公路、港口、

3、管道)路、港口、管道)等工程建设。等工程建设。山地:林业山地:林业 丘陵:茶、果丘陵:茶、果 高原:高原:畜牧业畜牧业 平原、河谷、盆地:平原、河谷、盆地:种植业积水洼地:渔业种植业积水洼地:渔业1 1定剖线定剖线2 2定比例定比例3 3定基点画垂线定基点画垂线5 5画曲线画曲线看起伏和看关键点看起伏和看关键点重点回顾一:重点回顾一:经纬网的用途经纬网的用途1利用经纬网定利用经纬网定“位置位置”(1)根据纬度可确定: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寒温热带、气压带和根据纬度可确定: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寒温热带、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风带、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河流的水文特征等。(2

4、)根据经度可确定:东西半球、时区、地方时和区时、大致海陆根据经度可确定:东西半球、时区、地方时和区时、大致海陆位置、洋流流向和名称等。位置、洋流流向和名称等。(3)根据经纬度可确定特殊点的位置:根据经纬度可确定特殊点的位置: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对趾点对趾点):两点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经度:两点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经度和为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东西经相反。关于赤道对称的点:两点纬度值相同,南北纬相反;两点经度相关于赤道对称的点:两点纬度值相同,南北纬相反;两点经度相同。同。关于本初子午线对称的点:两点纬度相同;两点经度值相同,东关于本初子午线对称的点:两点纬度相同;两点

5、经度值相同,东西经相反。西经相反。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多。国多。高高考考试试题题链链接接2利用经纬网定利用经纬网定“方向方向”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三步走”,即依据经线,即依据经线定南北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位。综合定方位。(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定

6、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经纬网图的判读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的判断是容易定东西:经纬网图的判读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的判断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可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突破:出错的地方,可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突破: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两地经度和两地经度和180180,东经度在东面;东经度在东面;西经度在西面西经度

7、在西面 两地经度和两地经度和 180 180,西经度,西经度在东面;东经度在西面在东面;东经度在西面 两地经度和两地经度和=180=180,不分东西。,不分东西。(3)其他方向:根据两点经纬度综合确定方向。其他方向:根据两点经纬度综合确定方向。直接认定直接认定(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和经纬度的分布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和经纬度的分布或劣弧定向法或劣弧定向法)和间接认定(先定位再定向)。和间接认定(先定位再定向)。试题链接试题链接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A西北方向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东北方向3.3.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依据:两地间过大圆劣

8、弧的距离最依据:两地间过大圆劣弧的距离最短短BCA甲甲ABCDEF乙乙1 1、两地间经度和为、两地间经度和为180180度度 A A、同位于北半球先向北、同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经过北极点经过北极点 B B、同位于南半球先向南、同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经过南极点经过南极点 C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两地位于不同半球(看劣弧经过那个极点)(看劣弧经过那个极点)2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180度度40SABNS赤道赤道70NAB110E120E3利用经纬网算利用经纬网算“距离距离”(1)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纬度差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纬度差111千米。千米。(2)同一纬线上同一纬线上(若纬

9、度为若纬度为)的两点间距离经度差的两点间距离经度差111cos千米。千米。(3)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可利用上述方法,结合勾股定理估算。(不科学)可利用上述方法,结合勾股定理估算。(不科学)根据经纬网定根据经纬网定“范围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实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实地面积相等。地面积相等。(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纬度越高,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

10、经纬度越广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读上最右边的图某人从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读上最右边的图某人从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地,其路程长度为后向正东方向至地,其路程长度为A.6600 B.5000 C.3330 D.4200试题链接试题链接重点回顾二、重点回顾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海拔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海拔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3)海拔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米,

11、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4)海拔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米,等高线密集,河谷成成V型,为山地地形。型,为山地地形。(5)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顶部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6)等高线大致呈闭合状,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等高线大致呈闭合状,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1、判读地形类型、判读地形类型(抓住等高线数值分布和形态即弯曲、走向、闭合、断开、(抓住等高线数值分布和形态即弯曲、走向、闭合、断开、疏密等

12、)疏密等)地形特点描述地形特点描述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延伸方向地形分布,延伸方向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小、具体相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小、具体相对高度多少)对高度多少)特殊地形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特殊地形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港湾多寡)。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港湾多寡)。类型类型+分布分布+地势地势+高度高度+海岸线海岸线+特殊地貌特殊地貌最常见的描述方向是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的倾最常见的描述方向是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的倾斜方向。

13、斜方向。(l)据图)据图 1 简述河南省地形特征。(简述河南省地形特征。(6 分)分)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小;地势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小;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海拔大部分在西高东低;东部海拔大部分在200m以下,西部海拔大部以下,西部海拔大部分在分在500m到到2000m之间;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山之间;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相对高度较大。(地丘陵为主,相对高度较大。(4分)分)类型类型+分布分布+地势地势+高度高度+相对高度相对高度(1 1)判断图中岛屿)判断图中岛屿的形成原因,并说出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判断依据。(判断依据。(8 8分)分)

14、判断依据:东北海域有深海沟(判断依据:东北海域有深海沟(2 2分);岛屿以分);岛屿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山地丘陵地形为主(2(2分分);地势起伏大(;地势起伏大(2 2分);分);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可知是新西兰北岛,成因是印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可知是新西兰北岛,成因是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1 1)该岛屿是受板块)该岛屿是受板块挤压抬升形成(挤压抬升形成(2 2分);分);(1)中南部高、四周低;中南部为山地丘中南部高、四周低;中南部为山地丘陵,陵,沿海地区为平原沿海地区为平原,二者之间是丘陵台,二者之间是丘陵台地,地,呈环形层状分布。呈环形层状分布

15、。(2)中南部山地丘陵是海南岛水源地,也中南部山地丘陵是海南岛水源地,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应该恢复和保护植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应该恢复和保护植被,发展热带自然景观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发展热带自然景观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中间丘陵台地环带适合发展热带农业。中间丘陵台地环带适合发展热带农业。沿海海岸带适合发展沿海航运、工业加沿海海岸带适合发展沿海航运、工业加工区和沿海旅游。工区和沿海旅游。2高度和相对高度高度和相对高度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公式)(公式)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相

16、H高高H低低。等高线之间的两点(等高线之间的两点(n1)dH(n+1)d(不适(不适用等高线上的点)用等高线上的点)陡崖陡崖(n1)dH(n+1)d(原则)(原则)原则大更大小更小,原则大更大小更小,相邻两条等高线差值相邻两条等高线差值相等相等,相邻两条数值可能相等相邻两条数值可能相等。求图中求图中最大高差?最大高差?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差均为30米。米。比例尺、等高距相同,坡度和等高线的密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等高距相同,坡度和等高线的密集程度成正比,越密集则坡度越大越密集则坡度越大等高距、密集程度相同,坡度和比例尺成正比,比例尺越等高距、密集程度相同,坡度和比例尺

17、成正比,比例尺越大则坡度越大。大则坡度越大。密集程度、比例尺一致,坡度和等高距成正比,等高距越密集程度、比例尺一致,坡度和等高距成正比,等高距越大则坡度越大。大则坡度越大。3、判定坡度、判定坡度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抓住等高距、比例尺、疏(抓住等高距、比例尺、疏密状况)密状况)10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A B C D图中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 C D4、工程选址、工程选址水利工程(大坝、水库、引水线路)水利工程(大坝、水库、引水线路)交通(山区公路沿等高线分布,铁路沿山交通(山区公路沿等高线分布,铁路沿山谷;港口

18、陆平、水深、海岸线曲折、避风)谷;港口陆平、水深、海岸线曲折、避风)读某地区等高线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单位:米)示意图,完成示意图,完成(1)(3)题。题。(3)若修一条专运若修一条专运铁路线将铁路线将处的处的铁矿运往铁矿运往处的处的港口,其最合理港口,其最合理的方案是的方案是()A方案方案P B方案方案NC方案方案O D方案方案M5、农业生产、农业生产(1)甲区域适合建设甲区域适合建设A水平梯田水平梯田 B隔坡梯田隔坡梯田C坡式梯田坡式梯田 D反坡梯田反坡梯田(2)在图在图1中的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中的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修筑难度小修筑难度小B便于灌溉施肥便于灌溉施肥C保持水土效果更好保持水土效果更好 D便于机械化耕作便于机械化耕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