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560329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7.9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ppt)(优选)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康复训练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解剖33 个椎体5 个节段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5)尾椎(4)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稳定系统脊柱的稳定系统Control systemactive systemPassive system中枢神经系统主导的运动控制:通过精密的神经回路来控制主动系统肌肉收缩时间,顺序,强度等,来维持腰椎的运动和稳定。由骨骼,韧带,筋膜等提供支撑,包括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和韧带。通过肌肉组织的收缩来维持腰椎的动作和稳定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段 运动节段是脊柱基本功能单位,是脊柱的最小

2、单元,但是运动节段是脊柱基本功能单位,是脊柱的最小单元,但是却体现出整个脊柱所具有的生物力学特点。却体现出整个脊柱所具有的生物力学特点。一个运动节段包括相邻两个椎体、椎间盘、关节囊包裹的一个运动节段包括相邻两个椎体、椎间盘、关节囊包裹的小关节和相连的韧带。尽管脊柱的肌肉不包括在运动节段内,小关节和相连的韧带。尽管脊柱的肌肉不包括在运动节段内,但它们对运动节段功能的发挥致关重要。但它们对运动节段功能的发挥致关重要。运动节段,后面观运动节段,后面观运动节段,前面观运动节段,前面观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段脊柱的各个运动节段通过以下机制彼此连接起来脊柱的各个运动节段通过以下机制彼此连接

3、起来:运动轴:椎间盘及小关节;围绕它们运动轴:椎间盘及小关节;围绕它们的轴可作旋转运动。的轴可作旋转运动。杠杆:椎体和其上的骨性突起;是致杠杆:椎体和其上的骨性突起;是致动体的附着点。动体的附着点。致动体:指与运动节段接触的前方和致动体:指与运动节段接触的前方和后方的肌肉,是脊柱功能单位的运动控后方的肌肉,是脊柱功能单位的运动控制结构。制结构。限制体:运动节段的韧带,用以维持限制体:运动节段的韧带,用以维持脊柱的稳定,将运动节段的活动限制在脊柱的稳定,将运动节段的活动限制在正常范围。正常范围。二.脊柱运动学脊柱的节段运动 脊柱不同节段在不同运动类型时的运动范围示意图 white&panjabi

4、(1978)二.脊柱运动学脊柱的功能运动 由于脊柱运动的复杂性,因此临床上无法单独测量单个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但可得到整个脊柱的大体运动范围。脊柱的运动范围与年龄密切相关:老年人前屈和侧屈的运动范围减少约30%;,但是由于耦合运动的增加,脊柱的轴向旋转功能仍可保持正常的运动范围。(McCill et al,1999).脊柱的运动范围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男性脊柱屈曲和后伸的运动幅度较大,而女性脊柱侧屈的运动幅度较大。(Biering Sorensen,1984)胸椎和腰椎运动度减少时主要通过颈椎及髋部的运动来代偿。二.脊柱运动学肌肉稳定肌与运动肌稳定肌与运动肌Rood(1972)根据功

5、能的不同,将背部肌肉区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稳定肌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通过离心收缩控制锥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运动肌一般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通过向心收缩控制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局部肌肉(局部肌肉(LocalLocal)与全局肌肉()与全局肌肉(GlobalGlobal)Bergmark(1989)还根据肌肉解剖位置的差异,将背部肌肉分为局部肌肉和全局肌肉局部肌肉通常均起源于脊椎,它们的活动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全局肌肉一般连接胸廓和骨盆,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量三.脊柱的运动力学 脊柱的负荷主要为体重,肌肉收缩力,韧带产生的预

6、应力和来自体外的负荷。试验中,通过对椎间盘内压力的测定、脊柱肌肉肌电图的测定等方法均可获得静止或者动态状态下,不同节段椎间盘上负荷大小的相关信息。该信息对于我们在康复训练中,训练动作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 腰椎在通常坐姿时,如站立位和坐位的静负荷,或有外加负荷条件,如上举过程中腰椎的静负荷情况。动力学 腰椎在行走,普通负重运动时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动力负荷。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脊柱在站立时的负荷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脊柱在站立位,坐位和躺着时的相对负荷三.脊柱的运动力学静力学三.脊柱的运动力学动力学步行三.脊柱的运动力学动力学运动锻炼三.脊柱的运动

7、力学动力学三.脊柱的运动力学腰椎的机械稳定性腰椎机械稳定性的维持可通过不同方式:腹内压(),躯干肌群的协同收缩,体外支撑物,或者外科手术。三.脊柱的运动力学腰椎的机械稳定性腹内压三.脊柱的运动力学腰椎的机械稳定性躯干肌肉的协同作用四下腰痛的检查评估病史视诊:体型?步态?表情姿势?全脊柱形态?体格检查: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腰椎的等长抵抗运动 周围关节的筛查 功能评估 特殊检查 常见不稳定检查 触诊 影像学检查四下腰痛的检查评估评估常用量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 功能障碍问卷(RDQ)Million视觉模拟评分(MVAS)下腰痛结果评分(LBOS)临床

8、腰痛问卷(CBPQ)下腰痛分级评分(LBPRS)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QBPDS)Waddell功能障碍指数(WDI)腰椎问卷(LSQ)日常活动恢复评分(RADL)等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1.腰椎与骨盆2.腰椎与四肢3.脊柱变形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腰椎骨盆平衡原理核心肌群:骨盆上侧拮抗肌有竖棘肌和腹直肌,腰方肌和腰大肌 骨盆下侧拮抗肌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腘绳肌腱 同时骨盆同侧上方和下方形成拮抗肌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不良体征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骨盆倾斜角髂后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髂后上棘应比髂前上棘略高角度增大骨盆

9、前倾,角度减小骨盆后倾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骨盆倾斜对脊柱的影响骨盆前倾时脊柱后伸,髋关节屈曲骨盆后倾时脊柱前屈,髋关节伸展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骨盆骨盆前倾的肌肉屈髋肌:髂腰肌、股直肌脊柱伸肌:骶棘肌骨盆后倾的肌肉腹肌:腹直肌伸髋肌:腘绳肌、臀大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四肢下肢主要是股关节和膝关节的问题1、股关节容易引起长短腿的出现,导致骨盆倾斜,进而出现脊柱代偿性变化2、膝关节、O、X型腿容易导致下肢关节不稳定,进而出现骨盆脊柱等问题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四肢股关节主要是指大转子偏离关节窝,导致骨盆不稳定原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跷二郎腿,导致

10、股关节附近肌肉紧张,肌肉张力减弱,导致关节吻合度减低。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与四肢下肢膝关节膝关节:O型腿,X型腿。O型腿:仰卧,一腿伸直,一腿屈膝,外展、内收,外展角度大者为O型,内收者大为X型。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脊柱变形脊柱前凸常见于颈椎和腰椎前凸增大原因:畸形、腹肌松弛合并屈髋肌和腰椎伸肌紧张或挛缩、大腹便便(体重过大或怀孕)、胸椎过度后凸导致代偿性腰椎前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穿时髦高跟鞋、脊柱滑脱等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脊柱变形脊柱后凸常见于胸椎常见原因:结核、脊椎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老年性关节炎、肿瘤、脊柱前凸代偿性、先天性畸形(部分节段缺陷)、截瘫等

11、常见脊柱后凸有以下四种五.常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分析脊柱变形胸椎后凸骨盆倾斜角增大,约40,胸椎后凸增大导致骨盆前倾,髋关节后伸为保持重心在正常位置,胸椎相对于腰椎屈曲合并有伸髋肌、下腰段伸肌和上部腹肌紧张,以及屈髋肌、下腹肌和下胸段伸肌无力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1.恢复腹橫肌的控制2.改善多裂肌的收缩控制能力,及肌力、肌耐力3.恢复身体中心线的控制(Coordination&position sense)4.恢复脊柱适当的活动度5.恢復正常的脊柱骨盆的控制6.恢复动态时腰椎骨盆的控制7.功能性训练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腹横肌的控制呼氣吸氣1吸氣2吸气时骶骨后仰呼气时骶骨前倾参与肌群:腹横肌,骨盆骶肌,多裂肌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骨盆的控制训练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下腰部的控制训练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下腰部的控制训练中立位的控制(priority onelocal stability system:control of neutral)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身体中心线的控制六.下腰痛的康复训练身体中心线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