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59248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老子怎么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六十三章这章的大概意思是说:大要从小做起,多要从少做起,报答怨恨,从“德”做起。解决困难要从容易的开始,想要成大事要从细微的开始;天下所有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开始;天下再伟大的事情,必定从细微的开始。所以有道的人从来自以为大,也不做什么大事,因此能成就其伟大。报答怨恨 从“德”做起解读老子文章背后的含义老子的这一章,很多人都解读过,有不少歧义,不同的人解读不一样。解读成什么样没关系,关键是要体会老子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

2、我读这章的时候,有一种空旷的感觉,一下子感觉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再难的事情,也是从容易开始解决;再伟大的事情,也是从细微开始积累;再牛逼的人,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啊;人家马云、比尔盖茨、李嘉诚那么牛逼,也是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淘宝上那些每年卖上亿的大卖家,以前也是慢慢搞起来的。看到这里,老子的这一章,还很有鸡汤味道。有人说:“我平时强迫自己读很多书,也读传统国学,但读几年也读不出什么感觉。”有人读书只是学习知识,记性不错,甚至能背下来全文,这种读书意义就少了很多。读国学经典,你应该结合自己,结合人生,结合社会,结合历史有一些思考。一旦你开始结合,你会发现很容易跟古人对话。并非

3、对书中的内容一定要认同,但你一定要理解,他有他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你们相互比较,莞尔一笑。孔子区别德和怨 老子没有区别孔子和老子不同的“德怨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每个人都有焦虑和担心,我以前经常对某件可能要发生的事情特别担心。但每每想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就很容易释怀。管它呢,再大的事情,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每时每刻需要面对的,都是小事。这些都好理解,这一章,最难理解是“报怨以德”。报怨以德,字面理解就是别人对我不好,我还要对别人好。但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圣人,都是一些怪异的人。老子说:“报怨以德。”耶稣说:“别人拿走你的衬衣,你把外套也给他。”真是费解啊,世界上还有这么

4、傻的人嘛?不只是你觉得费解,连孔子没得道之前也很费解。孔子学生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回答很合乎世人的理解:“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不要忍让,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如果让孔子回答耶稣的话,孔子会说:“谁拿走了你的衬衣,你要立马抢回来!谁要是送你衣服,你也要送他衣服。”从这个回答看,孔子和老子的境界高下立判。孔子区别德和怨,而老子没有区别。孔子以直报怨,但怨依然在。报怨以德 是解决怨恨唯一的方式 老子在第七十九章说:“和大怨,必有馀怨。”意思是无论你如何调节怨恨,总会有些一些是消除不了的。而报怨以德,是唯一的解决方式。真的可以做到报怨以德

5、么?当然,当你理解了怨、理解了德、理解了爱,你就能做到。首先,“怨”从何来?有人偷了我的衬衣,我心生怨气!记住,是我心生怨气。如果衬衣对我很重要,我怨气非常重;如果衬衣对我不重要,我怨气比较小;如果那件衬衣本身就是我要丢掉的,那我没有怨气。这个解释逻辑你能接受吧。好,再仔细看,怨气大还是小,更多依赖于我自己是否看重衬衣,而和人家关系不大。这个解释还是表面的,你接着往下看。衬衣丢失,是物理现象,是一个事情的发生。我们内心把这个现象定义为“偷”,而我们从小被教育,偷东西是可耻的,于是有怨气;衬衣被定义为是“我的”,我的东西被偷了,是个损失,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于是有怨气。如果一个三岁

6、的小盆友衬衣不见了,他会不会有怨气?小盆友可能会着急,但一定不会有怨气。得道的人,就像小孩子。明白了么?所有的怨气,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其次,何为“德”?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但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你去追求德行,已经不符合德了。有人为了让自己是道德模范,每天都要去做好事,这种就不是真正的德;如果有人从内心觉得清洁工人辛苦,每天都给他们送茶倒水,这种是真正的德行。真正有德的人,并不会刻意去分别这个行为是不是符合德行。如果有人为了做到“报怨以德”,可以忍气吞声,做出高姿态还对别人好,但内心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评价,这时候早已远离了“德”。再次,向内求。别人对我好,我用一种方式做事;别

7、人对我不好,我用另外一种方式做事。这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自己的做事方式是随着别人的行为来变化,自己的情绪也是随着外界而变化的。我们希望得到的幸福、安宁,都在依赖外界环境。我们想住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子,穿更漂亮的衣服,好像得到了这些我们就会幸福一样。实际并非如此,社会发展这么快,很多人积累了很多财富,但从来没觉得幸福。这些都是向外求。对于得道的人来说,他会向内求。怨气会不会生气?这完全是内部产生的;谁对我不公平,只是内心的标签;周围社会的关系,都是内心的投射。得道的人,不会去分别是德行或者非德行,只会抱着本心做事。所以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一个得道的人,根本不会对人起“怨”。因为

8、他明白所有的怨都来自自己,所有的怨只是“自我”的演化。一个得道的人,其行为符合德行。不只是报怨以德,报什么都是以德。报怨以德,是说给我们世俗人听的。最后,什么是“爱”?有人说:理解是理解了,但我不是得道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报怨以德?来,我们看看每个人都见过的报怨以德的例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德报怨的最好体现父母对小孩子的爱就是如此。首先父母不会对自己小孩产生怨恨,无论是什么行为。父母对小孩子的行为,也不会判断是否有德行,只是在为他好。这不正是抱怨以德么!父母为什么可以这么爱小孩?因为在很多父母心里,小孩就是他们的一切。就像年轻人坠入情网,对方就是他的一切!到底是因为小孩是父母的一切,父母才爱小孩,还是因为父母爱小孩,小孩才是父母的一切?答案是分不开。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某项东西是你的一切时,此时你就爱它。其实此时你就是爱,也就是一。爱就是一,或者爱就是合一,或者爱就是你能意识到的合一,理解了这点,你会明白你本身就是爱,只是被情绪所掩盖。算了,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一步一步解读爱,讲多了只会让你更糊涂。重回老子智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或者感情里,若能做到报怨以德,那么怨恨才会彻底消失。圣人之道,以德报怨,以德报德,以德行天下。总有人说,我不是圣人,我不可能做到。嗯,说了你也不信,每个人都是圣人,你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