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第七次感觉与运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57583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剖生理学第七次感觉与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解剖生理学第七次感觉与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解剖生理学第七次感觉与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第七次感觉与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第七次感觉与运动(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感觉与运动感觉与运动 2躯体感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系统包括:触压觉触压觉,震动觉,温震动觉,温度觉度觉,疼痛觉疼痛觉,关节关节位置觉位置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以及在这些初级感以及在这些初级感觉基础上形成的较觉基础上形成的较复杂的功能(两点复杂的功能(两点辨识觉等)辨识觉等)不包括:视觉不包括:视觉,听觉听觉,味觉味觉,嗅觉嗅觉,前庭觉。前庭觉。3传入神经纤维的分类 扔给你一个热的土豆,你先觉得它热还是觉得它是光滑的?4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内侧:内侧丘系(本体感觉)丘系(本体感觉)浅感觉:内侧丘系(精细触压觉)浅感觉:内侧丘系(精细触压觉)浅感觉:脊髓丘脑侧

2、索(痛觉和温度觉)浅感觉:脊髓丘脑侧索(痛觉和温度觉)浅感觉:脊髓丘脑前索(粗的触压觉)浅感觉:脊髓丘脑前索(粗的触压觉)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5内侧丘系内侧丘系脊髓丘脑侧索脊髓丘脑侧索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传导粗触觉,压觉压觉薄束薄束 楔束楔束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精细触压觉精细触压觉671、薄束、薄束 T5 以下以下 楔束楔束 T4 以上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精细触压觉精细触压觉2、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3、脊髓丘

3、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传导粗触觉,压觉8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9大脑皮层的代表区 躯体感觉区 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中央后回)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中央后回)。全身的浅感觉和深感觉的冲动,经丘脑都投射到此区。全身的浅感觉和深感觉的冲动,经丘脑都投射到此区。由由1,2,3a,3b四个区构成四个区构成10第一躯体感觉皮层的躯体感觉定位图第一躯体感觉皮层的躯体感觉定位图除头、面部外,身体各部在躯体感觉区的投影均除头、面部外,身体各部在躯体感觉区的投影均为左右交叉和前后倒置排列,为

4、左右交叉和前后倒置排列,而且感觉功能愈精细,感觉区所占的区域范围也而且感觉功能愈精细,感觉区所占的区域范围也愈大愈大 自腕关节截除手的病人,自腕关节截除手的病人,当有人摸他的脸的时候,他觉得有人在摸他的手,当有人摸他的脸的时候,他觉得有人在摸他的手,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1112后顶叶皮层(5,7区)不同类型的信息(各种感觉)互不同类型的信息(各种感觉)互相分离是是感觉系统的一般规律相分离是是感觉系统的一般规律后顶叶皮层是将简单分离的感觉后顶叶皮层是将简单分离的感觉信息聚合成为复杂的感觉的部位。信息聚合成为复杂的感觉的部位。破坏后顶叶皮层后人不能通过触摸来识别物体(比如钥匙),1

5、3运动控制的三个运动控制的三个水平水平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2脑干脑干3脊髓控制脊髓控制奥丁诅咒:奥丁诅咒:睡眠中死亡,清醒时可保持呼吸睡眠中死亡,清醒时可保持呼吸14脊髓水平的控制15来自肌梭的本体感觉来自肌梭的本体感觉你怎么知道你处于一个什么你怎么知道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姿势位置呢样的姿势位置呢?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怎么产生的呢?肌梭(提供肌肉长度的信息)肌梭(提供肌肉长度的信息)和高尔基腱器官(提供肌肉和高尔基腱器官(提供肌肉张力的信息)张力的信息)16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stretch ref

6、lex)1718膝跳反射弧:膝跳反射弧:叩击肌腱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肌梭兴奋性 Ia类和类N纤维传入 运动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19膝反射也是一种牵张反射20GOLGI腱器官:检测肌肉张力21反牵张反射环路 保护肌肉避免肌肉受到过度负荷的伤害 确保一些精细动作中的用力恰当;比如抓一个容易脆的物品需要既要抓的牢,用力又不能过大!22交互抑制 去23屈肌反射.交叉伸肌反射环路交叉伸肌反射环路24脑干与大脑水平对运动的控制25(一)运动传导通路一)运动传导通路1“间接通路(间接通路(indirect route)(1)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控制躯干、四肢

7、近控制躯干、四肢近端肌肉,与姿势和粗大运动有关。端肌肉,与姿势和粗大运动有关。(2)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控制四肢远端肌肉,控制四肢远端肌肉,与与 精细、技巧运动有关。精细、技巧运动有关。262.“直接通路(直接通路(direct route)”(1)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 皮层脊髓侧束:控制皮层脊髓侧束:控制四肢远端肌肉,与精细、四肢远端肌肉,与精细、技巧运动有关技巧运动有关 皮层脊髓前束皮层脊髓前束 控制控制躯干、四肢近端肌肉,躯干、四肢近端肌肉,与姿势和粗大运动有关与姿势和粗大运动有关27(2)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28下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1

8、、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2、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3、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4、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5、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29 随意运动发起和管理随意运动发起和管理随意运动分为三个阶段(一)运动的计划(决定运动运动的计划(决定运动的目的和达到目的采用的最的目的和达到目的采用的最佳运动策略):佳运动策略):由大脑辅助运动区SMA和前运动皮层PMA和基底神经节以及皮层小脑参与(二)运动的编程(二)运动的编程:决

9、定各个肌肉收缩的时间和空间次序以及为达到运动目的适时的调节。由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和脊髓小脑参与(三)运动的执行(三)运动的执行将运动程序加以具体实现初级运动皮层,脑干,脊髓脊髓参与30 运动皮层:6区: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皮层区: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皮层SMA和前运动皮层和前运动皮层PMA(运动计划)(运动计划)4区:初级运动皮层区:初级运动皮层M1(直接参与运动的发起和控制)(直接参与运动的发起和控制)损毁辅助运动皮层损毁辅助运动皮层SMA和和前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PMA影响动物影响动物为运动制订正确策略的能为运动制订正确策略的能力力(如猴子不知道通过透明如猴子不知道通过透明

10、玻璃罩侧壁的洞去拿香蕉玻璃罩侧壁的洞去拿香蕉.31初级运动皮层S4的躯体定位图代表一种运动的运动神经代表一种运动的运动神经原所占皮层面积越大原所占皮层面积越大,其运其运动的控制越精细动的控制越精细(手与面部手与面部表情肌表情肌)32小脑与运动小脑与运动小脑主要起一个比较小脑主要起一个比较器的作用,他根据传器的作用,他根据传入信号调整运动的输入信号调整运动的输出,帮助完成协调的出,帮助完成协调的技巧性动作。技巧性动作。他影响运动的协调性,他影响运动的协调性,身体姿势和步态身体姿势和步态33基底神经节与运动 构成间接和直接通路 筛选和发起意向性运动筛选和发起意向性运动 接受大脑广泛区域的投射,传出

11、通过丘脑回到运动皮层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中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中脑黑质脑黑质 34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和腺体。35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3637骶髓骶髓24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T1-L3 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38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颈下神经节内脏大神经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内脏小神经内脏最小神经内脏最小神经腰内脏神经腰内脏神经骶内脏神经骶内脏神经腹腔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主动脉肾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上腹下丛上腹下丛交感神经交感神经39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耳神经节动眼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颅部:颅部: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核 上泌涎核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背核骶部:骶部:骶髓骶髓2 24 4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 4041424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