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9556302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 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 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 主要求执行。一、准备工作1. 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1) 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 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 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

2、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2) 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 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3) 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 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 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 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 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1。4 了解测区的行政划

3、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 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 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 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2. 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 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 择适当的交通工具。2。4现

4、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3. 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 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 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 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 及采用的技术依据.3.1.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 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3。1。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 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

5、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 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3.1。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 点或导线点的点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 案;初步确定的觇标高度与类型、标石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 及使用的仪器.3.1。5高程控制:说明采用的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 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 连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3.1。6内业计算:外业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选定的起算数据及其评价,选用的计算 数学模型,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3。2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过程如下:3。2。1已

6、有控制网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时实测部分角度和边长, 掌握起算数据的精度情况。3.2。2根据控制网的用途、工程规模、类型及建筑布置、精度要求 来确定控制网的等级;根据测区地形、起算点情况及使用的仪器设备 来确定控制网的类型.平面控制可采用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 线测量和GPS测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 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3.3控制网图上设计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网方案,利 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3。3.1三角网(或边角网)对点位的要求:(1)图形结构好,边长适中,传距角大于20o。(2)是制高点,山尖上

7、或高建筑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3)视线高出或旁离障碍物1.5米。(4)能埋建牢固的测量标志,且能长期保存。(5)充分利用测区内原有的旧点,以节省开支。(6)为了安全,点位要离开公路、铁路、高压线等危险源.3.3。2图上设计步骤:(1)利用工程整体平面布置图展绘已有控制测量网点。(2)按照保证精度,方便施工和测量的原则布设施工控制测量网点.判断和检查点间通视情况.(4)估算控制网的精度。(5)拟定三角高程起算点及水准联测路线。3。4控制网优化设计先提出多种布网方案,测角网、测边网、导线网、边角组合网以 及测哪些边、测哪些角等,根据网形和各点近似坐标,利用计算程序 进行精度估算,优选出点位中

8、误差最小,相对点位中误差在重要方向 上的分量最小,而观测工作量最小的方案。3。5根据对测区情况的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写出文字说明,整理 各种数据、图表,并拟定作业计划。3。6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审核4。检校仪器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二、埋建测量标志1。选点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边 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 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 形结构和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GPS网的选点不要求相连的边都通视,但为了使用常规仪器测量

9、时能 够后视和检核,每点至少有两个点与它通视。同时要求地势开阔,能 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2. 建标2。1施工测量的首级控制点和要长期保存的各级控制点应埋设具有 强制归心装置砼标墩或钢架标墩;其它平面控制点可埋设地面标石或 地面标志。2。2砼标墩埋标过程:实地标定点位;挖基坑及浇筑标墩基础平台; 立模板,树钢筋,浇混凝土,固定不锈钢标盘;外观整饰编号;加保护 装置。2.3钢架标墩埋设过程:实地标定点位;挖基坑及浇筑坑底水平层;树 立加工好的钢架标;浇筑混凝土;刷防锈柒;加保护装置。2。4埋设地面标石是将灌制好的嵌有金属中心标志的标石浇筑埋设 于地面,其过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

10、捣固,浇底层 混凝土树标石并浇筑混凝土.在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 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内.2。5标墩埋好后要稳定至少15天才能开始观测。三、经纬仪角度观测1. 观测注意事项1.1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 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 进行观测;1.2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 才能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1。3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 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 方向。1.4观测过程中,

11、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当偏移值接近 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1.5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 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1。6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 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1.7用电子手簿记录时,软件必须是经过鉴定且经总工程师批准使用 的。2。角度观测前准备工作(1) 资料准备:观测计划、人员分工、作业技术规范。(2) 观测设备:经纬仪、连接螺丝、脚架(有强制对中观测墩的不要 脚架)(3) 照准设备:照准杆或觇牌、基座、脚架(有强制对中观测墩的不要

12、 脚架)。(4) 通讯及交通工具:对讲机或无线电话、车辆。(5) 辅助工具:小钢尺、温度计、气压表、计算器、测伞.(6) 记录工具:记录本、电子手簿、笔等3。一个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3.1安置经纬仪(1) 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 准测站中心;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的两个脚,使地面测站 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大致重合;(2) 通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 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精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3)用仪器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先将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平行,调 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的连

13、 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精确对中,且旋转照 准部在各个方向上,长水准管气泡居中。在强制对中观测墩上安置仪 器时,没有(1)、(2)步骤。3。2根据观测方案,利用技术设计或选点略图寻找并识别各观测目 标;3.3量取仪器高度、觇标高度(注意量取的位置)、温度、气压.3.4观测角度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步骤 如下:(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第一方向)按观测度盘表配置好度盘和测 微器位置;(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定度、分 和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重合两次、读两次数);(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

14、照准1方向,读定度、分和光学测 微器读数两次。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观测2、3、4N 方向,最后闭合至零方向。以上观测为上半测回。(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N3、2、1观测至零方向.以上操作为一测回,当方向数小于四个时,可不闭合至零方向。3。5记录检查,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的,应马上重(补)测.重测注 意事项如下:(1)重测一般应在基本测回(即规定的全部测回)完成以后,对全部成 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取舍,并尽可能分析出影响质量的原因 后再进行。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

15、、盲目地追求观测成果的表面上合 格,以致最后得不到良好的结果。(2)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 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未测完的测回,都可以立即重测, 并不算重测的测回数.(3)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 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与 原测回相同)。因测回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 观测结果中2C值最大和最小的测回。一测回中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应重测整个 测回。(5)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则应重测整 个测回。(6)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

16、回数超过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7) 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都要汇总于记簿中,每一测回只取一份 合格成果.3。6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4. 内业4。1检查记录:水平角观测原始记录除记录员现场100%检查外,内 业必须由第二检查者100%检查。4.2测站平差:(1) 计算每个方向各个测回的方向值的平差值,即各测回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2) 计算一测回观测方向中误差:u =(3) 计算测站平差值中误差:M=四、测距仪距离测量距离测量有测距仪配经纬仪、全站仪两种情况.测距原理、方法和 要求是一样的。1. 测距注意事项(1) 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17、,以减小折光影响。(2) 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3) 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4) 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5) 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 测.(6) 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7) 测站、镜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8) 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9) 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确.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 示高点的高度;棱镜高是标面与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的高度, 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的觇牌标志线的高度.2. 测距仪测量距离(经纬仪同时测垂直

18、角或天顶距)操作(1) 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上,对中、整平;将测距头安置在经纬仪上;连接电源;(2) 将反射镜置于镜站上,对中、整平;(3) 分别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并记入手簿。(4) 分别读记测站、镜站的测前温度、气压;(5) 测距仪瞄准反射镜,启动测距仪电源,使仪器达到正常工作状 态,按测距键,测量、读数、记录斜距2个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最好同时测记平距和高差,用于检核计算)(6) 关闭测距仪,把测距仪从经纬仪上取下(注意不要碰动经纬仪)。(7) 分别读记测站、镜站的测后温度、气压.(8) 经纬仪照准觇牌标志线,盘左(或盘右)位置用中丝法测记4个 上半测回的垂直角(或天顶距)。(9) 经

19、纬仪盘右(或盘左)照准觇牌标志线,测记垂直角的4个下半 测回.(10) 如果有多个方向需要测距、测垂直角、或者水平角,应先测完 所有方向、所有测回盘左、盘右的水平角、垂直角,再装上测距仪进 行测距.先测距再测角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在测角过程中装卸测距 仪。(11) 检查记录,本站结束。3. 边长改算(1) 检查外业记录,摘抄计算数据。(2) 气象改正:不同厂家的仪器因波长不同而气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 计算时应注意查阅仪器说明书。如DI2002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为: K=281。 8 (ppm)(3) 加常数、乘常数改正:经过气象、加、乘常数改正后斜距为:S 二,测(1+K气+R乘)+C加(4)

20、 倾斜改正:用夭顶距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D =S - sin(a-f),。是天顶 距;用立角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D=Scos(B+f),B是立角;f=SP;f是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系数;P =206265; K是大气垂直折光系数;R是地球曲率半径;用高差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D二(5) 投影改正: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投影,一般是投影到测区平均高 程面上。投影后的平距为:D0=D(1(HM-H0) /R);式中:HM是测 站、镜站平均高程;R=636794031米(地球曲率半径);H0投影面高 程.(6) 平均平距:计算出往、返测改后距离的中数。五.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

21、测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进行。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 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全站仪测角除读数外,与经纬 仪测量的操作程序和限差要求一样,全站仪测距与测距仪相同。但是 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1) 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2) 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 池的电量。(3) 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4) 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 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5) 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

22、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 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 双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6) 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2. 测量操作(1) 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激光对中、电子整平时要先 启动仪器),量记仪器高。(2) 在各镜站上安置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3) 打开全站仪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角度测量状态。(4) 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5) 盘左望远镜十字丝照准1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水 平方向设置为0。0 0,读记水

23、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 差。盘左依次照准2N号方向,同法测记。(7) 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N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 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8) 盘右依次照准N11号方向,同法测记。(9) 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10) 上面(4)(9)为第一个测回的观测,照准第1方向,设置水平 度盘,同法测完全部测回。(11) 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12) 检查记录,关闭仪器。本站结束.六、控制测量内业计算1. 资料准备(1) 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 方向和固定边。(2) 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

24、意图上。(3) 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 写在示意图上。(4) 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 意图上每边的中间。(5) 按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用1、2N的顺序给网点编号.2. 平差计算(1) 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以文本格式编写数据文件.不同软件 要求的内容、格式不一样,计算人员一定要按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编 写。(2) 启动平差软件,按程序要求输入数据文件名和结果文件名,自动 计算。(3) 根据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数据文件,再启平差程序计算.这个过 程可能要重复多次,直到完成计算。(4) 打开结果文件,检查验算结果和平差结果.3

25、. 整理资料整编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手簿、测站平差资料、边长改算资 料、展点图、点之记、验算资料、精度数据、成果表以及技术设计、 技术总结、验收报告。七、GPS控制测量1. 选点注意事项GPS控制点位置选择与常规网不同之处是不需要每个方向都通视,另 外GPS点不能选在:1.1具有强反射的地面附近:如大面积的水面附近、平坦光滑的地面 附近、盐碱地带、金属矿区及雪地里。1.2具有强反射的环境里:如山谷、山坡及大批建筑群等附近1。3电磁波强辐射源的附近:如雷达、电台及微波中转站等附近地 区。2. GPS测量2.1测前准备(1) GPS内存数据容量;(2) 认真了解各GPS点所处的环境,运用GPS软

26、件预测点的最佳观 测时间;(3) 检查GPS的各项设置:静态或动态、高度截止角、数据采样率、 天线类型、天线量测方式。2.2观测(1) 到出发到测点前,认真检查GPS主机、电池、电缆、测GPS天线 的钢尺、记录纸、笔、脚架及对讲机等必备品;(2) 架站:认真地架好仪器,对中、整平、接好电缆;(3) 量测天线高:各种GPS量测天线的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同一 种GPS也有几种不同的量测方式,一定要记清楚自己用的是哪种方式; 此外GPS天线高的量测一般都是量的斜高,不要人为地改为垂直高; 要对称量几个方向,然后取平均值;(4) 开始观测时,只需按下电源开关,这时记录好测点名、开机时间、 开机时天线高

27、;(5) 观测结束时,先关电源,不要马上拆机,还要再量天线高,以判 断观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动过;3. GPS数据传输3。1在传输数据前,先查看仪器里每个时段里记录的数据量是否大小 相近,将由于开关电源引起的无效记录先删除;3.2通信参数设置;3。3传输数据时,先检查软件中的各项设置,查看GPS类型、天线类 型、天线高的量测方式等是否设置一致;3.4传输数据时,记录好各数据文件的时段号、点名,以备基线解算 后用;输入天线高;3。5在做好上述工作后,查看高级设置,给定高度截止角、PDOP值 等几个重要设置;即可传输数据;4. GPS数据处理4.1基线向量解算时,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好是解算部分基线还

28、是 解算全部基线,软件自动解算;4.2基线向量解算后,可初步检查一下评判各基线的置信参数,检查 同步环、异步环等闭合差,检查不同时段同一条边的较差,查出超限 原因,剔除有粗差的基线;4。3若发现有问题的基线,还可以查看各点接收到的卫星状况及其 他有关部因素,以查找原因,确定此基线是否重新解算还是重测;5. 平差计算GPS定位成果属于WGS84大地坐标系,而实用的测量成果是属 于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因此必须解决成果的坐标转换问题。5O 1GPS基线向量网的平差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无约束平差,二是约 束平差,三是联合平差。5。2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地区联合平差是解决GPS网成果转换的 有效手段,

29、也是绝大多数的地区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GPS 网一般要联测35个已知点;5.3 GPS基线向量网成果的内精度分析:根据无约束平差成果分析, 主要考察基线向量观测值改正数、各点坐标中误差、点位中误差、GPS 基线向量边的方位和边长相对精度,若发现有明显粗差,则要在联合 平差前剔除;5。4联合平差或约束平差成果的精度分析:主要考察各类观测值的 改正数的分布是否有明显粗差,平差坐标、点位误差、转换参数、单 位权中误差是否通过统计检验,边长相对精度是否满足设计的精度要 求。6. 高程拟合GPS高程拟合根据不同软件的要求,至少要联测4个水准高程点,但 其高程精度不高,一般只能达到3厘米左右。八、

30、水准测量1。 技术设计根据测量任务和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在地形图 上拟定出合理的水准网和水准路线布设方案.在适当比例尺地形图上标出已测水准点和需要连测的固定点位置,标 出测区内主要城镇、交通路线和河流位置。根据任务合同、工程要求 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图上拟定水准测量路线及水准点概略位置。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性质和用途;测区的自然地理特 点;技术设计的依据;所设计的各等级水准路线的数量,各类型的标 石数量,任务工期估算;起点和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施测所需仪器装 备各种材料数量等.2. 选点和埋石实地选点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准点宜均匀布设在测区内,水 准点的位置应能

31、保证埋设标石的稳定、安全和长期保存,并便于观测. 水准点应尽可能选在道路附近,基岩露头或土层较浅处。施工高程控 制的水准点的位置应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来确定,应保证每个单项工 程部位至少有2个高程点.按规范要求的规格进行水准标石的制作和 埋设。3. 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要求的检校项目和方法,在测前、测后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进行检校。4. 精密水准测量注意事项(1)用光学测微法读厘米以下的小数代替直接估读,以提高读数 精度;(2)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平缓的交通道路布设;(3)选择标尺分划成像清晰、稳定和气温变化小的时间观测;(5)(4)观测前二十分

32、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凉处,晴天观测要打伞, 迁站时罩上仪器罩;视线长度、视线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后视距基本相等;(6)安置脚架应使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 路线的左、右两侧,观测员绕第三脚于半米外走动;(7)一测段水准路线上(两个水准点之间)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往、返测的前、后标尺必须交换。(8)各测段应沿同一路线、用同类仪器与尺承进行往返测,最好是往、返测的测站和尺承位置相同;(9)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时间段完成;(10)相邻测站观测程序相反。5.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程序5.1往测奇数站上观测顺序是:后视基本分划-一前视基本分划- 前视辅助分划一一后视辅助分

33、划。往测偶数站上观测顺序是:前视基本分划一一后视基本分划一-后视 辅助分划一-前视辅助分划返测时,奇数测站和偶数测站的观测顺序与往测时相反,奇数测站是“前后后前”,偶数测站是“后前前后”.5.2往测奇数站上的操作步骤:(1)用圆水准器概略整平仪器,使望远镜绕垂直轴转至任何方向时, 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超过1厘米。(2)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观察目镜 中的水准气泡符合(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2毫米),照准水准标尺基 本分划,读记下丝和上丝读数(直接用望远镜目镜读前三位数,第四 位在测微器上直接读取,不估读),计算后视视距(如果视距长度超限, 应立即重选测站位置);转动

34、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 微螺旋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水准标尺基本 分划和测微器读数(如果基本分划小于规定的最小视线高,应立即重 新架站)。记录,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 断是否超限.(3)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精确符合, 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基本分划(基本分 划不能小于最小视线高度)和测微器读数并记录。用下丝和上丝照准 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记录并计算前视视距.计算前后视距差并判 断是否超限;计算前后视距差的累计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上、下 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4)

35、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的辅助分划,使 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夹住一根辅助分划线, 读记辅助分划和测微器读数,计算前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 本分划+基辅差一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5)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水准标尺辅助分划,使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 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夹住一根辅助分划线,读记辅助分划和测微 器读数,计算后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 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6)计算后、前视基本分划之差(基本分划测量的两立尺点之间的 高差)和辅助分划之差(辅助分划测量的两立尺点之间的高差),计算两高差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7)进行检

36、核计算,即基辅高差之差应等于基辅读数差之差,否则计 算过程有误。(8)计算本站高差值,即计算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测量的高差的中数。(9)本站全部检查无误后,由记录员通知后尺和仪器搬站。5.3偶数站上除观测顺序是“前后后前外,其它操作、记录、计算、 检核步骤都与奇数站上相同。5。2的操作是指用水准管式精密水准仪(N3、NI004)进行观测,当 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NI002、NI007)观测时,操作程序与上 述相同,只是没有与倾斜螺旋有关部分的操作.6。三、四等水准测量6.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可使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水准标尺,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往 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每测站上观测程序都是

37、“后前前后”,操 作步骤与精密水准测量相同。三等水准也可使用S3型水准仪和木制双面水准尺进行往返观测。每 站的观测程序都是:“黑红红黑”。具体操作如下:(1)整平仪器使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厘米;(2)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黑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 居中,读记下丝、上丝和中丝的标尺读数。计算后视视距,计算上下丝中数与中丝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3)将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黑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 先读记中丝标尺读数,再读记下丝、上丝标尺读数。计算前视视距、 前后视距差、视距差累计值,判断是否超限。计算上下丝中数与中丝 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4)照准前视标尺红

38、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读中丝 标尺读数。计算前视黑、红面读数之差(黑+K红),并判断是否超 限;(5)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转倾斜螺旋使水准气泡准确居中,读中丝标 尺读数。计算后视黑、红面读数之差(黑K一红),并判断是否超限;(6)计算黑、红面所测高差及高差之差,判断是否超限;(7)检核:后视“黑+K一红”-前视“黑+K-红”二黑红面所测高差之 差;(8)计算本站高差(黑红面所测高差中数)。本站观测结束,指挥后尺 和观测员搬站。(9)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时,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 观测前,首先使整平气泡居中,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

39、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的 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6。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也可使用S3型水准仪和木制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闭合 路线和符合路线可以只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每站 上的观测程序是:“后后前前”。可直接读视距,而不读上、下丝。其 它操作与三等水准相同。九、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建立高程控制网的方法之一。这里只针对在平面控制 网的基础上加测三角高程的测量过程,在实际作业中,可以把测水平 角、垂直角和测距同时进行,一次性完成平高控制.1. 联测高程起算点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从等级水准点向若干个三角点引测水准高 程,这些高程点作为三角高程的起算点。2. 垂直

40、角观测(或天顶距观测)垂直角观测方法有中丝法和三丝法两种.用中丝法应观测四个测回, 用三丝法应观测二个测回。如果要测垂直角的方向多于4个,应分组 观测,并使同一组的不同测回分在不同时间段观测,以减小大气垂直 折光的影响.2。1观测步骤以下是三丝法观测步骤,中丝法不同之处是每个目标仅用水平中丝照 准目标,读取垂直角读数.(1)在盘左位置上,依次用上、中、下三根水平丝照准该组的1号 方向目标,各水平丝精确照准目标后,转动垂直度盘指标水准器微动 螺旋,使水准气泡精密居中(有补偿器的仪器不需此操作),读取垂 直度盘读数(测微器读取两次重合读数).顺顺时针旋转望远镜,同 法依次照准2N号目标,读取垂直度

41、盘读数。(2)在盘右位置上,依次用望远镜视场中的上、中、下三根水平丝照 准N方向目标,各水平丝精确照准目标后,转动垂直度盘指标水准器 微动螺旋,使水准气泡精密居中,读取垂直度盘读数.逆时针转动望远 镜,同法依次照准N-11方向目标,读取垂直度盘读数。当使用有垂直度盘指标补偿器的经纬仪观测时,没有使垂直度盘指标 水准气泡居中的那部分操作。2。2垂直角观测注意事项(1)三角高程测量必须进行对向观测.(2)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上用同一根水平丝精确照准目标时,目标 像应位于垂直丝附近左、右对称位置上,以消除水平丝不水平的误差。(3)用三丝法观测时,不论是盘左、盘右位置,一律依望远镜视场 中上、中、下丝

42、顺序进行照准,以减小与时间有关的外界影响。(4)使用有垂直度盘指标补偿器的仪器,若指标补偿器有制动螺旋, 观测前须将该螺旋松开。使用全站仪时,须将双轴补偿设置为ON状 态。2。3记录及限差(1)记录手簿中一定要注明照准目标(标顶、标尖、觇牌标志、棱镜 标志)的位置。(2)垂直度盘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J2型仪器不得超过 3,J07、J1型仪器不得超过半格。(3)同一方向各测回各丝所测得的全部垂直角,互差不得大于10; 同组、同测回、同丝各方向指标差互差不大于15 ;单独方向连续 观测时,同方向各测回同一根水平丝指标差互差不大于15。(4) 观测过程中,当发现指标差绝对值大于30时,应进行校正

43、.(5) 垂直角互差或指标差互差超限的成果,均须重测。3. 仪器高和觇标高的测定仪器高是指仪器水平轴到测站点中心标石上标志的高度;觇标高是指 垂直角观测时,照准部位到照准点中心标石上标志的高度。仪器高和 觇标高可以直接用钢尺量至毫米,量测两次,取中数记入手簿中。4. 高差计算三角高程计算公式因平面三角网中边长的投影面而不同。4。1用实地水平距离S0计算高差公式:往测:hAB=S0tg a AB+CS02+iAtB返测:hBA=S0tg a BA+CS02+iBtA对向观测高差:hAB对二(hABhBA)其中:C二4.2用椭球面上距离S计算对向观测高差公式:往测:hAB=Stg a AB+CS2

44、+iAtB+ A hAB返测:hBA=Stg a BA+CS2+iB-tA+ A hBA对向观测高差:hAB 对=(hABhBA)其中:C=;AhAB = StgaAB4。3用高斯平面上距离D计算对向观测高差公式:往测:hAB=Dtg a AB+CD2+iAtB+ A hAB返测:hBA=Dtg a BA+CD2+iBtA+ A hBA对向观测高差:hAB对二(hABhBA)其中:C二;AhAB = Stga AB (-);式中AhAB是实地距离S0投影为高斯平面上的距离D引起的高差改正数,只有在测区高程起伏较大,且远离中 央子午线时,才要加入这项改正。5. 高程计算(1) 检查外业观测资料;

45、绘制计算略图;抄录计算数据,其中边长 由平面三角测量计算资料中抄取。 分别计算往、返测高差、环线或附合线路闭合差、各边高差中数。(3) 平差计算.(4) 资料整编,技术总结。十、综合导线测量(平面、高程)有些工程因地势、地物条件限制,布设三角网比较困难,这时可以考 虑用布设导线网来代替。导线测量的作业与三角测量基本相同,包括 图上设计、选点、建标、测水平角、测垂直角、测距及检查计算。使 用的是测距仪配经纬仪或全站仪。操作具体过程与前面有关测距、测 角部分的要求相同。1. 导线测量注意事项(1) 导线的边长、两结点间点的个数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 应在每一个导线点上安置仪器,每一条边都要往返

46、双向观测。(3) 按相应等级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点至前、 后两点间的水平角,在结点上大于两个方向。(4) 按相应等级垂直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相邻两点 间的垂直角.(5) 观测斜距,逐项改正计算平距;直接测量的平距、高差可以用来检核。(6) 每站应测量温度(一、二等需要测干、湿温)、气压。(7) 测前、测后各量1次仪器高和觇牌高,2次互差不得超过2哑.2. 计算(1) 对斜距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倾斜改正和投影改正。(2) 计算高差单向高差:h=S。sina+(S。cos a) 2+Iv相邻测站间对向观测的高差中数h12=对向观测高差不符值不大于45;附合、闭合线路检测同四等水准。(3) 平差计算,求出各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