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51136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

2、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到了汉代,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汉赋,散文和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

3、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

4、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班固在汉书里对这些民歌却也作了很好的概括,这就是他说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从现存不多的作品看来,包括东汉在内,这一特色确是很显著。这些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5、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在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血泪控诉。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东门行和陌上桑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它们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东门行写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穷老汉;陌上桑则是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在这一方面汉乐府民歌也有不少杰作。汉代自武帝后,长期的对外战

6、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有的民歌通过战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场的惨象和统治阶级的残忍与昏庸,十五从军征则是通过一个老士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汉代兵役制度,据当时官方的规定是:民年二十三为正卒,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五十免兵役。但这首民歌却揭穿了统治阶级的欺骗,诗中的主人公足足服了六十五年的兵役,而穷老归来,仍一无抚恤,他的悲剧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

7、婚姻制的抗议。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封建礼教的压迫也就随之加重。在“三从”“四德”“七去”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更加可悲。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像诗经的“国风”所常见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 总之,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到当时人民的生活图画,它是两汉社会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它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

8、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远在四言诗盛行时代,五言诗即已萌芽。例如诗经中的行露、北山等篇已有半章或全章都是五言形式,汉初的四言诗本是继承诗经三百篇的形式,后来四言诗不能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作者才不得不突破旧形式,采用民歌的新形式来代替它。所以东汉初年便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士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的旧形式不能适应,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就大量产生,而且艺术技巧日

9、益成熟。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由建安到魏初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主要作家有三曹、七子。 2、东晋诗歌:陶渊明 3、南北朝山水诗和乐府民歌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南朝民歌的内容大多写男女爱情,形式短小,多为五言四句小诗,喜用双关语。在南朝文学中,南朝民歌特别值得表视。它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一带的吴歌、西曲。它们以短小的形式,清新活泼的风格,表现了人民对合理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精神。 北朝民歌题材较为广泛,形式多样,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都有,风格直率豪放,语言质朴刚健。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部分是民歌。它酷似汉乐府,相

10、当广泛地反映了北方的社会现实和北方人民悲惨的命运,突出地表现了北方民族的精神面貌,并具有豪放刚健的独特风格。其中的木兰诗更是一首杰出的女英雄赞歌。敕勒歌 4、散文 历史散文: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地理散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其他散文:诸葛亮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说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我国自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加之道教兴起,佛教传入,这些巫师、僧侣大都“张皇鬼神,称道灵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而整个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生命经常受到威胁,很容易接受宗教迷信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很多记录

11、灵鬼怪异的小说,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作者的主观目的虽在宣扬宗教迷信,但其中保存了一些人民按照自己的愿望编造的神异故事,具有较高的人民性。魏晋时期清谈玄理、品评人物的风尚又促成了记录人物轶事小说的出现。它与志怪小说不同,是以现实的人物言行为对象。刘宋初年出现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 小说集大成之作,它广泛地反映了由汉末至晋士族阶级的思想、生活面貌,艺术上也有独特的成就。我国小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才粗具规模,它们标志着我国小说的一个重要阶段。 文艺理论批评著作有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西洲曲是一首情歌。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诗的开头写女子回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欢会,于是折梅一枝远寄江北的所欢。以下便写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相思。 此诗情调缠绵悱恻,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颇有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