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数字孪生IOC系统建设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38435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慧水务数字孪生IOC系统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智慧水务数字孪生IOC系统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智慧水务数字孪生IOC系统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智慧水务数字孪生IOC系统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水务数字孪生IOC系统建设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智慧水务数字孪生智慧水务数字孪生 IOCIOC 系统系统建设方案建设方案一、产品概述智慧水务数字孪生 IOC 系统,支持整合水务监管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深度融合 5G、大数据、云计算、AI、融合通信等前沿技术应用,将信息、技术、设备与水务管理需求有机结合,覆盖水环境监测、城市供水监测、排水运营监测、水生态监测、水工程监测、水安全监测等多个业务领域,赋能用户业务应用,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处置、智能考评、智能改进”,有效提升跨部门决策和资源协调效率。二、产品功能2.1业务决策赋能2.1.1 水环境监测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水源地、管网、泵站、排污企业、排污口、监测设备等管理要素的位置、

2、范围、类型、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支持集成前端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专业的分析模型,对实时水质、水质等级、排污量、污染源、污水处理能力、污水治理等关键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可设置阈值,对水质未达标、排污超限等异常情况进行可视化预警告警;支持各管理要素详细信息查询,辅助用科学开展水环境保护治理,提升监管力度。2.1.2 城市供水监测2.1.2.1水资源监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城市河湖水系、水库、地下水、再生水、水资源引调工程等管理要素的位置、范围、调配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对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引调水)体量、人均水资源量、取水用水量等指

3、标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水资源规划利用、水源保护、水影响评价等业务应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2.1.2.2城市用水监测面向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领域,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栅格化,对各管辖区域内的人口、工业企业、水厂等管理要素的分布进行直观监测,并结合丰富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对城市人口用水量、居民用水走势、生产经营用水态势、用水平均成本等数据指标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分析,为城市供水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1.2.3供水管网监测支持从地理空间分布维度和逻辑层级结构维度,对大规模供水管网的分布、节点位置、供水范围等信息进行综合展示,并可集成物联网、自动化管理、运行监测、信息采集等系统数据,对各网段液位、压

4、力、流量、温度、水质等要素的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对水质未达标、管网漏损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告警,辅助管理者综合掌握跨地域、大范围供水管网运行态势;并可根据用户需求量及历史数据,对供水效益、用水负荷预测等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供水调度优化、管网规划等业务领域提供科学决策支持。2.1.3 排水运营监测2.1.3.1场站运行监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可对辖区内污水处理厂、排涝泵站、积涝点等要素的分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支持对污水厂、泵站周边环境、详细结构进行三维仿真显示,并可集成视频监控、设备巡检、环境检测等系统数据,对污水厂、泵站运行态势进行综合监测,结合丰富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对污水来源、污水排放量变

5、化趋势、出厂水质达标情况、运行能耗等关键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辅助管理者精确掌控厂站运行态势。2.1.3.2排水管网监测支持从地理空间分布维度和逻辑层级结构维度,对污水管网、截污管网、雨水管网等要素的分布、节点位置、覆盖范围、建设状态等进行综合展示;并可集成物联网、自动化管理、运行监测等系统数据,对各网段液位、瞬时流量、预警告警信息(压力报警、目标压力值)等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支持管网详细信息查询(如管径、类型、所属区域、权属单位等),以及重点排水户、污水厂、河道排口、收水区域等关键节点信息关联查询;并可综合管网养护运维数据,结合专业的分析模型,对排水管网耐久度、管网密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6、,辅助管理者综合掌握跨地域、大范围排水管网运行态势。2.1.3.3重点排污企业监测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排污企业、排污口、监测点的位置分布、类型、实时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支持结合专业模型算法,对污水排放情况、处置达标率等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支持设立数据阈值告警触发规则,对污染物排放超标、处置未达标等异常情况进行可视化告警,辅助管理者提高对排污企业管理和污水治理力度。2.1.4 水生态监测2.1.4.1河湖概览支持集成整合各类水环境、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管辖区域内各水域岸线的地形地貌、分布、功能分区、监测设备分布、水利水务工程点位、告警事件等要素信息进行直观展

7、示;并可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建立“河湖画像”,对水环境自然状况、河湖建设情况以及巡河履职与事件处理情况进行综合监测分析,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河湖水系连通工作等提供有力支持。2.1.4.2河长业务监测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河长管辖区域分布、执法人员/巡查设备实时位置和运行轨迹、各类问题事件等管理要素进行直观展示,支持并可结合专业的分析模型,对各类案件(如水土流失、河段垃圾、水面异常、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数据、巡河数据、上下游水质情况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辅助管理者有力掌控河湖监管成效和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2.1.5 水工程监测支持对重点水务工程的地域分布、工程

8、概况(规模、工期、投产情况、参建单位等)、工程类别、工程进度等内容进行综合展现;支持通过三维建模,对重点工程周边环境、工程全貌和内部详细结构进行三维显示;支持集成前端视频监控、传感器等系统数据,对重点工程施工情况、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辅助决策者进行水务工程统筹规划和整体管控,提升水务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力度。2.1.6 水安全监测支持集成水务、气象、应急等监管部门信息系统数据,结合专业的计算模型,对城市河道水位、河道流量、流速、水库储量、出入库流量、降水量、降水趋势、河势稳定性等数据指标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分析,支持设置阈值,实现河湖水位超限、强降水、水库储量异常、城市

9、内涝超限等情况进行智能化自动预警告警,为防汛减灾、城市内涝应急抢险等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2.2智能运维赋能2.2.1 智能预警支持基于时间、空间、数据等多个维度,为各类焦点事件建立阈值告警触发规则,自动监控各类焦点事件的发展状态,对来自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的告警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结合预警模型进行风险研判,确定告警信息的风险级别,提前进行可视化预警告警。2.2.2 智能感知支持整合 12345、122 接处警平台、AI 识别、网格巡查、无人机巡查、网络舆情等多平台数据资源,实现多源事件的融合共享;并可深度融合前端 AI 识别、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技术应用,对城市全要素对象进行全时段智能监测和自动

10、巡检,对各类异常事件进行自动感知、智能分析、及时预警、主动告警,实现全域态势的智能感知。2.2.3 智能处置支持整合信息、事件、工作流以及联动资源,融合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集群通信等通讯指挥平台,根据应急预案流程智能化进行事件自动分类、派单、一键指挥调度,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指挥调度;同时可智能化筛选查看告警事件详情、发生地监控视频、处置环节、处置状态等信息,方便指挥人员及时跟踪、推进、反馈事件处置。工单画像查看2.2.4 智能考评支持智能加载事件处置状态,对事件处置进行督办。管理者可跟踪监测事件处置全流程,实时掌握已派发事件或任务的处置、结果、反馈状态及相关内

11、容描述,直到处置完结反馈提交,实现督办事件的全过程查看,同时整合事件督办的相关信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对事件处理效果进行智能量化考评,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2.5 智能改进支持建立“智能预警 智能感知 智能派发 智能处置 智能考评 智能改进”的全流程一体化业务流程闭环,深度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的数据资源,细分业务场景,建立多维度动态专题指标,对全时空态势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对问题根源进行智能精准溯源分析,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智能推演预测,为工作优化改进提供全面、科学、智能的决策依据。(一体化业务流程闭环)2.3 数字孪生赋能2.3.1 全要素场景对象集成基于真实世界信息,内核级支持全要素

12、场景对象加载,包含矢量地理信息数据、建筑模型数据、城市设施、空间实体对象、数据图层、自定义对象等,构建多源信息融合联动分析的城市全要素体系,完整、详尽的对城市运行态势进行全方位复现。(全要素对象集成)2.3.2 强大的多源数据融合原生支持各类数据库、数据平台、云服务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多源数据接入,支持高性能海量数据实时接入、萃取、转换,满足实时数据监测需求;支持与视频监控、融合通信、视频会议、手台等底层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并可与 AI、行业专业分析计算模型等有效融合,实现多源数据的智能关联分析,为用户决策研判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持和依据。2.3.3 多类型地图数据融合支持全球范围多种通用地图数

13、据(如政区图/地形图/卫星图等)接入,支持WGS84/北京 54/西安 80/CGCS2000 等多种投影坐标系;支持接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PGIS/天地图等专用地图数据;支持加载超大范围高精度高程数据、各类矢量地理要素数据、倾斜摄影数据、无人机航拍数据、BIM 数据等,充分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2.3.4 全尺度三维孪生渲染高性能三维渲染核心,超精细还原真实世界场景纹理细节,实现照片级细节显示精度;无限视界,从太阳系到一颗螺丝钉,超大场景全尺度还原、超大范围时空态势显示;具备高逼真渲染特效,如高级动态光照、信息化雾、辉光、灯光、白天/黄昏/夜晚、大气、雨雪等环境效果,实现影视级实时渲染效果。2

14、.3.5 全要素对象交互控制针对态势监测业务应用,提供主题切换、图层筛选、区域上卷下钻、目标画像(目标详细信息、相关监控视频、处置流程、预案等)、建筑剖分、数据筛选、对象搜索、镜头控制、目标锁定(定位、轨迹跟踪)等丰富的交互查询手段,辅助用户对特定领域运行态势进行监测和分析。针对数据分析业务应用,支持地图联动、表图联动、表表联动、上卷下钻、数据回放等丰富的分析查询手段,可点选查看同一数据指标在不同维度下的分布特征,辅助用户全面掌控数据变化态势、深度挖掘运行数据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规律。(全要素对象交互控制)2.4基础平台赋能2.4.1 通信融合支持深度集成视频会议、手台、电话会议、广播、实景指挥等

15、技术应用,实现各系统应用的互联互通,实现实时视频及数据交互、远程沟通协作、协同指挥调度,满足通讯指挥应用场景的需求,提升通信指挥效能。2.4.2 视频监控支持深度集成海康、大华、宇视、华为等主流视频平台,AI/AR/鹰眼/高点/云台/IVS 等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可在三维态势地图上标注摄像头对象,并关联其视频信号源,可以通过在地图上点击、圈选等多种交互方式,调取相应监控视频。2.4.32.4.3物联感知支持汇聚各类物联感知设备数据,融合物联网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实现人员、车辆、事件、设备、环境等全要素态势的全面采集、精准反映和智能感知,实现“智能监测、实时感知、提前预警、主动响应”。2.4.4 A

16、I 识别支持深度融合 AI 智能巡检、智能识别、智能研判等算法应用,对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基于特定业务需求,进行 AI 智能识别分析,实现将现有信息资源与人工智能计算结果进行串并分析,通过 AI 赋能,为城市治理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2.4.5 数据分析针对各部门现有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可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分析手段,结合专业分析算法和数据模型,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多维度并行分析;支持数据实时显示、态势历史回溯、上卷/下钻/切片等数据分析支持,辅助用户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全面的依据。2.4.6 业务系统集成支持对接多部门现有业务系统,可将不同平台系统数据综合汇集于系统之上,实现

17、了跨业务系统信息的融合显示和关联分析,为细分领域业务应用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撑。2.4.7 三屏一体化联动多终端运行支持,支持大中小屏数据同源可视化显示,同屏互动操作一体化联动,满足用户多屏交互展示需求,并支持用户权限管理。具备友好易用的一体化操作模式,可便捷的对全要素对象进行交互控制,为用户业务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三、方案亮点3.1数字孪生全要素场景集成原生兼容真实物理世界全要素数据,支持融合多数据源数据、视频监控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原生兼容业界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地图数据、投影坐标系、PGIS、城市建筑轮廓数据、倾斜摄影、无人机航拍、BIM 数据等);无缝对接各业务平台、AI 模型算法;从地

18、图数据、城市设施到建筑要素再到城市运行数据,紧密贴合城市管理业务需求,支撑大规模复杂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可广泛支持各行业业务需求。3.2非凡视效,超大场景全尺度细节渲染专业精度渲染,高逼真还原真实世界场景要素,超精密细节显示,实现要素对象的精确定位、数据指标的精准反映;高性能渲染内核,支持高级动态光照、信息化雾、辉光、灯光、白天/黄昏/夜晚、大气、雨雪等高逼真渲染特效,兼备炫酷的信息化风格,提供非凡视觉体验;无限视界,支持智能全尺度细节显示优化(LOD),从太阳系到一颗螺丝钉,超大场景全尺度还原、超大范围时空态势显示。3.3随时随地、快速响应的云渲染方案真正的云架构应用,突破终端设备限制,可以

19、随时随地使用任意终端访问数字孪生 IOC 应用,无需安装、秒级启动。同时可提供双渲染内核运行支持,可选用大并发 WebGL 架构或高渲染效果 Web Streaming 架构,充分满足用户不同使用情景。3.4自主可控,充分保证系统安全性核心三维渲染引擎全自主研发,充分保障系统安全可控,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完全不依赖于国外商业引擎,非国外商业引擎二次包装,免受国外技术制约。拥有成熟完善的产品配置工具和交付能力,既可根据用户需求深度定制,也可根据业务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为系统未来扩展维护提供坚实保障。3.5城市数字孪生专业配置工具不同于基于游戏引擎搭建的数字孪生应用,该产品专为智慧城市数字孪生IO

20、C 建设而生,针对数字孪生城市治理,有针对性地提供完备可配置属性;并针对智慧城市应用进行优化设计,友好易用、便捷高效;同时可交付数字孪生应用开发工具,可实现系统工具配置级全流程快速构建,赋能用户业务应用。3.6丰富经验,技术成熟、敏捷构建全方位自有技术团队,深谙数字孪生 IOC 技术特性,设计师、工程师黄金配比,确保项目实施高效、品质可靠;十余年项目实施经验,成功落地 IOC 项目数百个,积累大量可视化资产,包括反映城市运行体征的上千个数据指标体系、数十个业务主题模板、上万个数据卡片资产库、行业算法模型库、城市三维模型库、地图要素数据库等,可支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应用的快速构建,并且功能模块均可复用可调整,实现了高度的灵活性。3.7功能强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以用户业务决策需求为基石,覆盖用户的各业务领域,具备态势监测、应急指挥、展示汇报、流程管理、辅助决策等多重作用,承担着决策中心、预警中心、治理中心、指挥中心、展示中心等多种职能,充分满足用户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为用户的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大幅提升决策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