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38199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83.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凋敝,同时,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广大人民的革命和反战情绪高涨。2.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3.俄国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4.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1917 年 4 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力争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过渡。6.1917 年 11 月 7 日(

2、俄历 10 月),列宁组织彼得格勒革命赤卫队武装起义,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赤卫队终于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在攻打冬宫的胜利进军中,全俄第二次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召开。2.内容:(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2)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主席;(3)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呼吁各交战国立即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给农民使用。)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

3、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4.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使俄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也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它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第 2 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施原因:十月革命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和苏俄境内的叛乱分子勾结起来,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渡过难关,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

4、主义”政策。2.实施目的: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3.内容:农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上交余粮和其他农产品;对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禁止自-2-由贸易;实行粮食和工业品的定量配给制。4.积极影响:为苏维埃政府集中全国物力、人力战胜敌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5.消极影响:它的成功使一些激进的革命者误以为,苏俄可以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到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而进一步加强,苏俄人民,特别是农民不再拥护这项政策发生了农民骚动。(二)新经济政策 1.1921 年 3 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2.内容:

5、农民以实物税的形式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税后可以自由处理余粮;把中小企业退还给原来的业主,允许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恢复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废除实物配给制。3.结果:到 1927 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4.作用: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引导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它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三)苏联成立 1922 年 12 月,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二、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

6、1924 年列宁逝世。2.1925 年苏联制定了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3.从 1928 年到 1937 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4.1937 年农业集体化运动结束,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粮食和资金。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1.1936 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弊端:(1)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建设被忽视,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2)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人民生

7、活水平低下,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一、凡尔赛和约 -3-1.巴黎和会:1919 年 1 月 18 日,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对德和约。2.1919 年 6 月 28 日,签定了凡尔赛和约。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原属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4.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协约国先后同战败国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5.体系的作用:暂

8、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6.对巴黎和会的评价: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且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7.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决定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洲湾租借地让给日本,此举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抗议,爱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8.1920 年 1 月成立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1.1921 年 11 月召开了由美、英、日、法、意、中国等 9 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2.1922 年 2 月与会九国共同签署了九国公约。3.九国公约内容:声称尊重中国

9、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在中国的“门户开放”和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中国因此收回了山东,解决了山东问题)4.九国公约 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5.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第 4 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 1.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导火线:1929 年股市的崩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3.涉及国家: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4.特点:这次经济危

10、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5.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6.各国不同的应对危机的办法:美、英、法的办法是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和调整。德、意、日的办法是建立法西斯专制。二、罗斯福新政及其意义 1.1932 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击败胡佛,就任总统,实行“新政”。2.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3.内容: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兴建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以-4-工代赈,劳动获得报酬。4.历史意义: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使美

11、国经济缓慢恢复起来;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5.评价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虽然使美国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第 5 课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一、德、意、日法西斯上台 1.现代的法西斯专政最早出现在意大利。2.1922 年 10 月,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总理。3.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4.1934 年 8 月,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兼总理,集

12、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法西斯独裁政体在德国正式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5.1936 年 2 月 26 日,日本一批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二二六兵变”,虽然失败,但军部势力进一步加强。6.1936 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质基本形成。二、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 1.1933 年 2 月,德国纳粹党徒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如: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季米特洛夫,德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台尔曼先后被捕。2.大肆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约有 600 万犹太人惨遭杀害。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

13、 1.1937 年 11 月,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2.法西斯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3.1938 年 9 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4.协定的内容:将苏台德区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日内交出上述地区。5.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6.绥靖政策的实质:牺牲欧洲一些中小国家来满足德国的侵略野心,将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达到削弱和灭亡苏联的目的。7.绥靖政策造成的影响: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助长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5-

14、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1.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主要事件:(1)9 月末,波兰覆亡;(2)之后,先后侵占丹麦、挪威、法国、南斯拉夫、希腊等 14 个欧洲国家;(3)6 月法国投降;(4)丘吉尔上台,主张对德强硬政策,1940 年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不列颠之战”粉碎希特勒的入侵图谋。3.为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1940 年 9 月,德意日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此后,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继加入三国同盟,成为法西斯帮凶。第 7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一、德国

15、突袭苏联 1.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2.由于苏联对德国缺乏足够的准备,苏联丧失大片国土,到 1941 年 7 月 3 日,斯大林发表演说,发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紧急动员令。3.1941 年,苏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在二战中的第一次惨败。4.苏联为什么能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答:苏联军民不畏强暴,勇御外侮,不怕自我牺牲,是胜利的主要原因;德军战略的失败,气候、道路等战争环境,也对德国不利,而苏联战略选择的正确,是胜利的重要保证;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和国家的支

16、持,是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1.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占领中国、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以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夺取丰富的战略资源,控制主要交通线。而美国是它最大的障碍。2.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3.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1942 年月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反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反法

17、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6-第 8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伟大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1942 年 7 月,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2.1942 年 11 月,苏军开始反攻。3.1943 年 2 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4.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沉重打击和削弱了法西斯阵营的力量,使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二、诺曼底登陆 1.1944 年 6 月,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统帅下,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2.诺曼底登陆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崩溃。三、雅尔

18、塔会议 1.1945 年 2 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讨论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苏联对日作战及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2.雅尔塔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3.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协调了盟国最后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作战计划,对联合国的建立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签订了一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条款。4.1945 年 46 月,联合国会议在旧金山召开,讨论并通过联合国宪章。5.1945 年 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四、法西斯覆灭 1.1945 年 4 月 16 日,苏军发动对德国首都柏

19、林的总攻。4 月 30 日,占领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2.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代表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3.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4.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军全线进攻。中国军队也展开全线大反攻。5.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9 月 2 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胜利结束。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 9 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冷战”的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

20、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 -7-称。2.拉开“冷战”的序幕:1946 年 3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3.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公开声明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维护“自由”,“遏制共产主义”的责任。被称为“杜鲁门主义”。4.“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的开始。5.1947 年 6 月 5 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马歇尔计划。6.1948 年 2 月,美国开始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到 1951 年底援助结束时,促进西欧经济的复兴和发展,美国从中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战略等多方面的好处。

21、7.冷战正式结束的标志:1991 年,苏联解体。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1.1949 年 4 月,在美国的操纵下,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 12 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美国通过它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建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包围圈。2.1955 年 5 月,以苏联为首的 8 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三、“冷战”局面的形成和美苏争霸 1.“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北约、华约的建立。2.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22、3.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了长达 30 年的美苏争霸。4.美苏的长期争霸,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并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第 10 课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爆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滞胀”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时代。2.战后美国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特点,即经济的高速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停滞不前交织在一起。3.美国经济

23、发展的特点:经济持续发展,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二、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1.联合的过程: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6 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5 年,6 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3 个共同体机构合并,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67 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8-2.1991 年 12 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其目标是把欧共体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 年 11 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简称为欧盟,总部在布鲁塞尔。3.欧盟的发展:1993 年 12 个199

24、5 年 15 个2004 年 25 个。三、日本经济的发展 1.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美国的扶持;日本战后的民主化改革;朝鲜战争中,美国在日本的军事订货;日本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2.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87 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第 11 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二战后,东欧成立了 8 个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2.这 8 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效仿苏联,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人民

25、生活水平滞后以及忽视民主法治建设等问题。二、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2.改革的内容: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开展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工业方面:提高地方经济管理权和企业经营权。政治方面:批判个人崇拜,提倡集体领导,纠正冤假错案。文艺方面:出现反映和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现象,即“解冻文学”。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积极方面,缓解了权利过于集中的问题,已经认识到搞个人崇拜的恶果、并有勇气面对和批判;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偏重于重工业的情形并没有改变,对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出尔反尔。反对

26、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却大搞对自己的个人崇拜,民主法制建设也没有进展,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错误,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2.1956 年,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领导人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3.卡达尔改革内容: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革新干部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开放农贸市场,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和价格工资制度,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4.匈牙利的改革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外债负担过重,财政赤字和通

27、货膨胀等原因,经济再度陷入困难。5.成功原因:没有机械的模仿他国,按照本国的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9-第 12 课 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民族振兴 1.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首先出现在亚洲。2.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作为英联邦的自治领。3.1950 年,印度共和国成立。4.1956 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5.根据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长期冲突(印巴冲突)还在继续。6.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二、非洲的独立和拉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非洲独立开始

28、的标志:1952 年,埃及爆发独立运动,揭开了非洲独立的序幕。2.非洲独立年: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3.非洲独立结束的标志: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结束。4.古巴独立:1959 年,古巴人民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古巴共和国。5.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外国企业国有化运动,进行对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独立的经济体系,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巴拿马收回运河:1999 年终于收回运河全部主权。三、中东战争与中东地区的矛盾 1.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

29、矛盾冲突问题 2.以色列建国:1947 年 11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建立阿拉伯和犹太两个国家,耶路撒冷由联合国托管。1948 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3.中东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 1948 年、1956 年、1967 年、1973 年和 1982 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中东战争。4.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宾和佩雷斯、埃及的萨达特、美国的克林顿等人物都做出了贡献。第五单元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 13 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原因:经济危机导致的一系列的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摧化和影响;西方

30、对东欧实行行和平演变和民主化的策略。-10-2.时间:1989 年下半年开始。3.剧变的含义: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下台。4.剧变的实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5.剧变的后果: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变化;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但效果不佳。1988 年,戈尔巴乔夫又把重点转到政治改革,提出要在苏联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作为三大目标。1990 年,苏联

31、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首任总统。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苏美关系,不干涉东欧事务,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2.影响:国内经济没有好转,国内政治混乱,各加盟共和国离心力加强,最后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苏联解体的原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思想的影响。4.结果: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5.苏联解体经过:1990 年 3 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许多加盟国家也相继发表主权

32、宣言。为了遏制独立势头,1991 年 3 月,苏联举行全民公决,但要削弱中央权力,增强各国独立性,后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6.苏联的解体:1991 年 12 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议,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不久,独联体成员国增加到 11 国,戈尔巴乔夫不得不辞职,超级大国苏联解体。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8.认识: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33、,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第 14 课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结束与“一超多强”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成为制约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主要力量。“一超多强”的世界局势初步形成。2.冷战后,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建立由美国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推动北约东扩,利用北约巩固其对欧洲事物的主导权;在亚太地区,进一步强化美日同盟,随意干涉他 -11-国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研制和在全球布署导弹防御系统,成为超级军事大国。2.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同时也正在努力把欧

34、盟建立成一个拥有独立防务和共同外交政策的政治联盟,努力摆脱美国的控制。3.日本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仅次以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雄厚,日本要求实现其政治大国的目标。但日本否认侵略战争,成为其成为政治大国的障碍。4.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实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它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仅次以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加之广阔的领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先进的科技力量,俄罗斯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其务实的外交政策,为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民族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5.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同时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6.此外,印度、印尼、

35、韩国、南非、巴西等地区强国也在迅速崛起。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在目前一超多强的形势下,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为和强权政治得不到有力的遏制,因而造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极大威胁。2.科索沃战争:1999 年 3 月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以南斯拉夫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实行狂轰滥炸,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3.科索沃战争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4.科索沃战争对我们的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霸权主义行为不得人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5.

36、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6.二战后的政治格局:1947 年开始冷战;1955 年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1991 年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一超多强局面)。第 15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及其影响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开始更多的关注国内经济的发展;克林顿执政后,将振兴美国经济当作首要任务,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以信息产业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2.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美国经济自 1991 年 3 月至 2001 年 3 月保持了整整十年的连续增长,财政

37、和预算赤字逐年削减,出现财政盈余,通货膨胀、失业率则保持在较低水平。3.影响:在美国的带动下,欧盟、日本等国经济也实现了较快增长。二、欧洲进一步联合与经济一体化 1.1993 年 1 月 1 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全面实施,欧共体(欧盟)实现了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通。-12-2.1994 年 1 月 1 日,欧盟经济货币联盟计划启动,目标是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和使用统一货币。3.1998 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作为欧洲独立的货币机构。4.2002 年 1 月,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流通。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面临问题 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势。2.经济

38、全球化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越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3.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主要载体:跨国公司。5.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6.中国于 2001 年 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很难在与它们的竞争中取胜;拉大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冲击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8.经济全球化的应对办法:经济全球

39、化是一个历史的趋势,任何国家不可能摆脱他的影响而封闭、孤立地进行发展,逃避经济全球化于事无补。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坚持维护本国利益前提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产业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趋利避害,方能发展本国的经济。9.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的启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敢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利于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我们要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我们要适应未来的社会,就必须掌握过硬的知识本领,只有努力学习才不会落伍。世界在向新格局的过渡中,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需要相

40、互合作,共同为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第六单元 现代科学文化 第 16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里又发生了一次飞跃,史称“第三次科技革命”。2.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开始。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13-其次,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第三,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形成产

41、业的周期大大缩短。二、计算机网络技术 1.电子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2.1946 年 2 月,美国人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3.互联网是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4.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5.随着网络知识的普及,网络服务向多样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三、生物工程技术 1.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生化工程等,其核心是基因工程。(未来新兴产业的基础)2.1953 年,美国的 J 沃森和英国的 F 克里克发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3.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诞生。第 17 课 文学与美术 一、美国的悲剧等

42、文学作品 1.1925 年,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发表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了美国的社会问题,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展示了一战前二三十年间欧洲的政治、文化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歌颂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3.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 静静的顿河 反映了 19121922 年间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艰苦历程。4.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苏联社会主义初期的伟大斗争,歌颂了革命青年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书中主人公是优秀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5.荒诞派戏剧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的一派,代表人物是法国贝克特等人。二

43、、毕加索与现代美术创作 1.立体主义画派代表:西班牙毕加索是著名的现代主义派艺术家,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代表作石版画和平鸽,被选为世界和平大会的会标。2.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西班牙画家达利,代表作记忆的永恒。第 18 课 音乐与电影 一、爵士乐等现代音乐 1.20 世纪,通俗音乐逐渐流行。2.二战前,爵士乐是通俗音乐的主流,且爵士乐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民间音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到欧洲。-14-3.摇滚乐:由爵士乐演变而来,起源于美国,二战后出现,20 世纪 60 年代风靡西方,成为独具魅力的流行音乐,代表人有“猫王”、“披头士乐队”、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二、好莱坞等电影业的发展 1.电影经历了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由普通影片到数码影片几个发展阶段。2.好莱坞素有“梦幻工厂”之称,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3.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发展成为世界电影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