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32141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47.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I 目录 摘 要.II ABSTRACT.III 一、皮影戏的历史与价值.1(一)皮影戏的形成与发展.1(二)皮影戏的价值.1 1、影戏的美学价值.1 2、影戏的教育价值.2 3、影戏的艺术价值.3 4、影戏的社会价值.3 二、腾冲皮影戏的现状分析.4(一)腾冲皮影戏发展简史.4(二)腾冲皮影戏的流派和特点.4(三)腾冲皮影戏的唱腔、剧目和戏组.5 1、影戏的唱腔.5 2、影戏的剧目.5 3、影戏的戏组.5(四)影戏影人的制作.5(五)影戏的表演场所.6(六)皮影戏的演出.7 三、腾冲皮影戏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7(一)腾冲皮影戏面临的问题.7 1、政府保护制度不完善.7 2、影戏班子规模小

2、,没有特定的制作交流场所.8 3、缺乏观众群体,受关注程度低.8 4、影戏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8(二)腾冲皮影戏的保护措施.9 1、政府对皮影戏的保护立法保护.9 2、民间对皮影戏的保护.11 3、企业对皮影戏保护的参与.12 四、结语.13 参考文献:.14 后 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II 腾冲皮影戏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 皮影,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融民间剪纸、绘画、戏剧为一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影视等现代文化的冲击,皮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腾冲皮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3、但现在面临着后继无人,观众剧减的处境。为了使腾冲皮影重现往日辉煌及得到不断发展,分析皮影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词:腾冲皮影 价值 物质文化遗产 III Shadow Figures of Tengchong analyzing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Shadow,renown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at home and abroad Shadow of China Chinese folk art is art in a bright pearlIt is

4、a long history of financial folk paper-cut,painting,drama as a whole,is a valuable“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due to the impact of modern culture,film and television,shadow puppets and gradually fading out of peoples visionShadow Figures of Tengchong Shadow 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 of develo

5、pment,and formed its ow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but now faces new blood coming in the audience sharp decline in the situation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 past glory and the Shadow Figures of Tengchong constantly develop,analyze shadow problems,the rela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put forward is the key t

6、o solving the problem Keywords:Shadow Figures of Tengchong;value;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1 一、皮影戏的历史与价值(一)皮影戏的形成与发展 相传西汉文帝刘恒时期(公元前179-前 157),宫妃抱太子在窗前玩耍,巧剪桐叶作人形,映在纱窗表演,以博太子的欢笑。自此引起影戏的出现。除此之外,古代一种游戏“手伎”,尤其是其中的手影戏表演,对中国影戏的发展也有直接影响。“手伎”作为一种技艺表演,其表演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靠手指、手掌及手臂的灵巧搭配,模仿人、兽、鸟等动物的形貌。“手伎”表演除了模仿物体

7、的形貌外,还要学唱动物的声音,甚至插科打诨,以滑稽谐谑取悦于观众,体现了向故事发展的倾向。而另一方面,自唐以来,佛教徒为了弘扬佛法,宣传教义,受印度佛界“以影说法”的影响,开始利用“影像”进行俗讲。手影戏、僧侣“以影说法”、元宵灯影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又吸收民间剪纸、傀儡戏的表演等诸多方面技巧,在唐五代到宋初这段时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影戏”诞生了。根据史料记载,影戏形成于唐末五代时期,在两宋(包括金)时期大盛,元明两朝影戏承两宋余威,继续发展,但繁荣状况可能不及两宋。明代末期一直到中国前期是中国影戏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民国后期又趋衰落。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政府的扶植、鼓励又迎来了影戏发展史上的

8、第三次高峰,不久,即受“文革”冲击而被禁演,“文革”后又兴盛了十来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地方的影戏退出了城乡舞台,但仍有部分艺人还在惨淡经营,影戏濒危了。(二)皮影戏的价值 1、影戏的美学价值 人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的变化,皮影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除了自然美以外,任何一种工艺美,都有一个制作的工序,而皮影的工序则是独一无二的。皮影的制作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繁琐,体现了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也体现了中国劳动群体的智慧。从美学的角度来观察,用现代的眼光来衡量,它是传统工艺美的代表作之一,它承接了前人的精华,突破了当代的局限性,给后人启发,留给了13亿中国同胞一笔

9、宝贵的财富。2 皮影造型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第二,人物造型艺术化,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第三,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第四,人物造型戏曲化,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

10、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皮影艺术与其它艺术交融于一起,组成了别具特色的一种美学形式。2、影戏的教育价值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千余年来,皮影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基于皮影的优势,我们可以将皮影巧妙的运用于当代教育中去。一方面,通过让更多的青少年了

11、解皮影的艺术价值,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起到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皮影的艺术性、传播性和表现力来促进当代教育,例如: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如:利用皮影戏通俗易懂,表现力强等特点,将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生活内容、小学课本等素材进行编创,反映真善美与假恶丑、宣扬团结友爱,还有教育孩子讲究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寓教于乐。根据皮影的造型艺术的特点、造型设计和制作方式我们可以将皮影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皮影艺术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设计造型丰富的皮影人物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

12、其中包括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然后,让学生亲手 3 制作自己设计的皮影人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己动手的欲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皮影艺术与当代教育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应该继续挖掘皮影的优势,使它更好的运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3、影戏的艺术价值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中国皮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发明电影的先行。在国内,有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

13、影戏曲调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新剧种。皮影戏艺术为戏剧舞台上创出了风趣幽默的“皮影步”和皮影造型技巧,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制作之生动精美,引起无数国内外人士、博物馆垂涎。在人民大会堂里也有以皮影画为装饰的大型屏风,展示了我国民间皮影的艺术价值。4、影戏的社会价值 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来,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

14、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 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

15、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4 二、腾冲皮影戏的现状分析(一)腾冲皮影戏发展简史 腾冲皮影又叫大皮影,主要分布在滇西的腾冲地区,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腾冲在云南省西南部边陲,位于大理保山的西南,面临中缅边境。是一个火山热泉、岩溶台地密聚的地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相对偏僻、民族众多的地方,皮影曾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文化形态。皮影戏在当地称“灯影子”“皮人戏”,还有人称其为“土电影”。据当地皮影老艺人口碑相传,皮影在明初由来自江南、湖广、四川等地屯军边疆的移民带到腾冲。作为云南乃至整个西南至今唯一保持不间断演出活动的民间皮影戏,腾

16、冲皮影艺术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艺人刘永周以“堪称一绝”的皮影制作与表演,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其制作的皮影靠子还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云南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精品展”,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还对其进行了专访;艺人刘定三也被授予了“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称号。2000年 6月,腾冲固东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之乡”。2003年,固东刘家寨皮影剧社作为西南唯一皮影戏代表赴广州参加“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大赛,荣获表演(综合)铜奖,艺人刘永周和刘定三同时获造型制作奖。(二)腾冲皮影戏的流派和特点 由

17、于地域及语音的差异,腾冲皮影戏很早便“花开两朵”,形成两个表演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即“东腔”和“西腔”。东腔出于“东练”(洞山、勐连一带),西腔出于“西练”(固东、明光、瑞滇、古永一带)。一般认为,东腔图像高大、庄重、明晰,音乐和缓幽雅;西腔则图像小巧精美,操作灵活,音乐紧凑轻快,表演具有浓厚的乡土情趣。相比而言,东腔以古朴大方见长,而西腔则以灵动机巧取胜。永周皮影从中原传入腾冲后,加入了很多地方特色,唱腔激越高昂、委婉细腻、圆润优美。永周皮影靠子为曲线雕刻,人物形态优美,雕镂考究,线条柔和,在灯光的照射下更加通透明亮,色彩艳丽。“靠子”的材料为牛皮,采用“石灰 5 水加鸡粪”的本土制作方法,

18、虽然不如中原影皮白和透明,但腾冲皮影的靠子更经得起演出的打磨。(三)腾冲皮影戏的唱腔、剧目和戏组 1、影戏的唱腔 由于地域、语言的差异。腾冲皮影戏有“东腔”和“西腔”之分,东腔出自东练(洞山、勐连一带),西腔出自西练(固东、明光、瑞滇一带),东腔以图像高大,旋律优雅,气氛庄重闻名,西腔以图像精巧、节奏明快,情绪昂扬著称。腾冲皮影戏的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马腔、碱云腔、悲腔等。2、影戏的剧目 皮影剧善于表演古代战争神话故事,刀刀枪枪、云云雾雾,人喊马嘶,十分热闹,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腾冲皮影剧目丰富,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尤以三国戏、列国戏、封神戏、水浒戏、西游戏、说唐、说

19、岳、薛家将、杨家将等连台本戏居多,据统计约有三、四百出之多。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说唐、杨门女将等。3、影戏的戏组 腾冲皮影演出组织以村为单位,叫做“堂”,它相当于一个村寨的皮影戏组。清代盛期有近百堂。目前,腾冲最有影响的是固东刘家寨的皮影班子。这个戏班在老艺人刘定中先生的传授下,不论在唱腔、表演、音乐、图像、靠子(皮人)等方面都有突破和创新。他们先后多次参加了县、市、省的民间艺术展演,深受观众和行家称赞。(四)影戏影人的制作 影人的雕刻是一种艺术性非常高的创作,从起初之选料,到设计图样、雕刻、着色无不昭示了这一点。雕制皮影的畜皮,一般是用牛皮、驴皮和羊皮,其中又以牛皮最为普遍。皮料的好坏,直

20、接关系到影人的雕刻的质量。腾冲皮影质量上乘、雕刻精美,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腾冲皮影为刘家四代(刘永周、其父、其祖父、其曾祖父)于不同时期手工制作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是皮影的雕工;二是色彩的运用。据刘永周介绍,其祖父、曾祖父时,用马灯作照明,因此不强调给皮影涂色,多以黑色为主;而今演戏时 6 都使用电灯,照明改进了,因此,着以红、黄、蓝、绿等彩色后,视觉效果很好,极受观众喜爱。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刘家祖传的皮影雕刻工艺。选料:制作皮影的原料主要是黄牛皮,而且以幼牛为上乘,同时宰牛宜选在农历五月为佳。刮皮:取得黄牛皮后(目前制作用的牛皮多数从市场购买),浸泡数日,多则一周,取毛剔脂

21、后多次刮皮,一般刮3至 5遍,以柔软无破损为宜。据刘永周介绍,越薄越好,直至有透明感为最佳。后切块阴干待用。画样:刘永周亲自制作了一套西游记皮影,笔者有幸目睹。方法一:用老皮影固定在新黄牛皮成品上,用墨笔画样。方法二:无造型可循的人物角色,全凭自己的主观愿望画样(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作过程,极富个性)。雕刻:刘永周采用阳刻法,即虚线镂空。运刀时采用正面压线切痕、斜刻镂空技法。正面成型后,用推刨把牛皮背面刨平,使正、反两面皆光洁平整。涂彩:雕刻好后,用牛皮熬浆配以红、黄、蓝、绿、黑等不同颜色,按需涂于皮靠上;由于牛皮不易吸水纳色,涂时应少而均匀,第一层着色后阴干再着,可反复多次,这样着色清晰而又不致

22、串色。定型:色阴干后,将冠饰、头像、身靠及其他附件置于木板床之上,经人反复在其上睡觉,用体温“熨”平定型。据刘永周介绍,这种方法可使皮影防虫蛀,有时演出之际或平常也这样做。因此,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皮影无一虫蛀、腐坏。装订,定型后,将冠、靠及附件装订,皮影成型即可使用。(五)影戏的表演场所 由于演出环境的差异,中国影戏戏台有固定戏台和临时戏台两种,但不管是固定的还是临时性的,两者都要有台架、影窗和光源三部分。腾冲影戏的演出属于临时戏台。影戏的临时戏台较之固定戏台,显得更为普遍,它充分体现了影戏班规模小,设备简单,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影戏流布区域广泛,能流入交通极不便利的乡村的原

23、因。影戏的临时戏台,又有着不同的形制:一是多数民间影戏班使用的即搭即演,演完后马上拆卸的戏台。这种戏台,一般由请戏东家(主家)以厚木版搭台面,7 戏班自带长短不一的竹条或木条,以绳子扎好影戏台,再移放在台面上,在演完最后一场时即行拆掉。二是半固定性的戏台。(六)皮影戏的演出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

24、数。腾冲皮影以头靠变换为主,虚拟出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及英雄人物的造型,在200余个身靠上不断掉换头靠形成了近1000余个造型。这些人物造型主要用于“栽秧节”(此节演出是为了预祝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庙会”(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七月半”(鬼节,古称盂兰盆会,即超度亡灵)、“元宵节”(正月十五,连演三晚)等民间节祭、庆典活动中。腾冲皮影经常上演的戏目有水浒、施公案、昭君出塞、方世玉楚汉相争、英烈传、杨家将、七侠五义等近30个。而能演的戏目则更多,达100余个,其中最受当地百姓喜爱的戏目之一是封神演义。三、腾冲皮影戏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一)腾冲皮影戏面临的问题 1、政府保护

25、制度不完善 影戏已成了一个濒危剧种,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影戏作为一项古老而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濒危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快了对它的抢救和保护。2005年 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开始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程,现在已经有13个地区的影戏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13个地区的影戏成为了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些地方影戏成为了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一个影戏大国,其保护程度仍然是相当薄弱的。腾冲作为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皮影更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8 2、影戏班子规模

26、小,没有特定的制作交流场所 皮影戏明洪武年间从江南、湖广、四川一带传入腾冲,固东刘家寨的几个人学习皮影艺术,创建了刘家寨皮影戏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腾冲皮影戏共有24个皮影戏班,为腾冲皮影艺术比较繁荣的时期之一。九十年代后,腾冲皮影艺术逐步萧条,最后仅有固东刘家寨皮影戏班等为数不多的民间表演团体坚持了下来。并且皮影演出大多是应邀请临时塔台演出,没有固定的戏台。3、缺乏观众群体,受关注程度低 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

27、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

28、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4、影戏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虽然腾冲皮影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刘永周是刘家寨皮影戏班的第四代传人,制作室里的岳飞、唐伯虎、贾宝玉、杨宗保等靠子的造型都是他亲手设计制造,今年64岁的他依然在表演皮影。永周皮影制作室2007年成立,制作各式皮影靠子出售,皮影表演由刘家寨皮影剧社负责。皮影剧社有近四十位成员,他们大多是刘家寨的村民。老刘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但因皮影不挣钱,儿子学了几天皮影就不再学了。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 9 不愿来学习皮影

29、技艺。刘永周说:“我们这个戏班里,年纪最大的有80岁,最小的也有近60了,腾冲的皮影戏也就快失传了。”(二)腾冲皮影戏的保护措施 1、政府对皮影戏的保护立法保护 腾冲的皮影戏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却面临这失传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民间皮影艺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政府应把保护皮影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腾冲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申报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

30、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皮影属于表演艺术,其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

31、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10 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腾冲皮影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它的保护。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格外重要。况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要实施好这项工程,仅有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可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进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

32、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腾冲皮影若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义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这个前提后,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将得到保障,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将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是无数民间艺人世代的期盼,也是对皮影保护最有效、最长远的做法。假如一次甚至几次申报都不能成功,那也决不应该就此放弃,而是要更加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所有关心皮影的人们一起努力,我坚信这一措施终有一日会取得成功。(2)建立皮影专属网站,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皮影观众,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喜欢皮影艺术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到腾冲旅游的游客。然而目前皮影观众群体稀少,加上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而且游

33、客对腾冲皮影了解甚少,有的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目前的演出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信息传播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要属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建立腾冲皮影的专属网站,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腾冲皮影,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供广大网友沟通和交流,为腾冲皮影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例如“中国皮影网”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皮影专属网站。另外,电视也是现代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应借助电视媒体扩大皮影的影响力。案例: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人看到了由老年朋友表演的皮影舞蹈俏夕阳,反响十分强烈。可见皮影还是具有广阔的演出市场。腾冲皮影从中可得到借鉴,根据观众口味,市场需求编演新剧目,灵

34、活改变皮影的演出形式,通过电视让皮影走进大众心中。只有了解皮影、喜欢皮影,才能共同出力保护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3)发行皮影邮政明信片 11 很多地区,尤其是旅游发达地区,都会发行明信片以宣传景区景点,如丽江的束河古镇;大理崇盛寺三塔等。皮影明信片不仅可以宣传腾冲皮影,提高皮影的知名度;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外地游客到腾冲可购买作为纪念,也是赠送亲友的不错选择。因此,政府发行皮影明信片是保护皮影的有效方法。此外,运用技术,系统规范地保护皮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过照片、录像、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腾冲皮影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对戏目种类、人物形象、角色功能、表演流程以及雕刻工艺等等进行记录、数字

35、化处理,形成资料库以便永久保存是非常必要的。2、民间对皮影戏的保护(1)培养影戏接班人,认定杰出的影戏传承人 a、改变古老行规 根据近代以来的研究及考察可以看出影戏行招收学徒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习俗,例如拜师礼、写投师契、期满谢师等。学徒在学习期间,必须给师傅一定的报酬,即“学费”。影戏学徒的学习期一般是三年,学习期内,第一年是白干,戏班不给学徒工资;第二年有的学徒可以拿一半工资,有的则全付。但在学习期内,无论收入多少,都归师傅所有。以上这些规定无形中破坏了许多人想学皮影的想法,皮影行业因适应现代社会要求,适当改变或取消以上行规。b、放宽条件,取消性别限制 以前的皮影戏讲求的

36、是“祖传制度”,例如师傅会传授技艺给媳妇,却不会传给女儿,因为怕手艺会外传,与自己竞争。尤其早期的老师傅在表演皮影戏时,会在身后搭起一块板子,负责打鼓等演出乐器的师傅则在板子后,所以实际上是看不到师傅是如何操作表演的。要使腾冲皮影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就必须放宽条件,让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学习到皮影的精髓。老祖宗所留传下来的智慧与产业,若后人不加以学习、保存与推广,则许多传统技艺便会很快就失传了。(2)对皮影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皮影传入腾冲已经600多年,古老的艺术如何在今天获得生机是皮影艺人最关心的问题。2003年,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关心下,永周皮影艺人到过河北、陕西、山西考察皮影,制作、表演、

37、布景、灯光都有了很多改进。12 刘永周皮影的剧目丰富,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二十多年前观众最爱看的剧目是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这样的传统剧目,现在爱看的是折子戏和一些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的小剧目,如 大救驾,在这部十多分钟的剧中,通过三个人物就介绍了腾冲大救驾的来历,并且运用流行音乐的Rap,用说唱的形式告诉观众大救驾的特点。除了剧目上的创新,设备上也有了改进,唱词有了字幕提示,伴奏也用光碟播放,听觉感受变得更好。要使腾冲皮影不断发展下去,必须不断努力,在保持皮影原本特色和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创新。(3)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皮影保护的必要途径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保

38、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维护民族多样性方面已先行一步,并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他国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中借鉴成功的做法,毕竟是有益的。组织表演艺术团队到各地进行巡演,尤其是皮影发展较好地区,如唐山、浙江等地,可就皮影的表演艺术、制作技巧等进行交流,吸取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皮影是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既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倍加珍视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而保护工作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3、企业对皮影戏保护的参与(1)捐款建造皮影艺术博物馆或传习馆 要使皮影这一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建造皮影艺术博物馆是很

39、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为皮影演出提供固定的演出场所,还能收藏、展示影人,让腾冲民众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秀文化,让外地游客能一饱眼福。博物馆内可分设文物展厅、皮影演出厅等。抢救征集民间皮影,利用博物馆收藏保护。借助博物馆研究实力、影视设备以及先进的保管保养手段,将其纳入关注范围,应是腾冲皮影得以抢救保护的一项有力措施。此外,因地制宜,建皮影传习馆。获得社会各界的投资建传习馆,通过传习基地不但可以培训众多新一代皮影艺人,将之发扬光大,而且通过传习基地的工作,可以树立并带动全民保护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的艺术自己传承”。(2)制造以影人为题材的工艺品 13 皮影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

40、术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可以根据皮影的这一特点推出皮影文化艺术产品。腾冲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皮影艺术工艺品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可作为腾冲又一重要的旅游产品。工艺品可选畜皮制作成影人、幌子等,亦可以皮影为题材绘画到各种器具上,通过对旅游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开发出各类高、中档皮影工艺品。游客既可以购买皮影工艺品作为纪念,也是赠送亲朋的佳品。皮影工艺品的推出,将会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四、结语 皮影起源于中国,它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1800年,比卢米埃尔的电影早2100年,比猫王的“摇滚”早 2150年。中国影戏被称为“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和“魔术般、闪电般的技艺”

41、。皮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是无可取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影视业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体会不出皮影的魅力,青年观众越来越少,演出市场的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一优秀剧种的生存。保护皮影文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所以对其抢救保护,不仅是复兴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文物保护的需要,更是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需要。只有坚持实施科学正确的方法与措施,才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体制,使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皮影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今天,虽然人们已经远离了皮影,但是只要我们找到皮影艺术的精髓,她仍然会回到我们的身边。14 参考文献:1魏力群.皮影之旅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 2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7.6 3李跃忠.影戏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 5 李跃忠.灯影里舞动的精灵中国皮影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1 6 汪榕,罗宁.腾冲边边上的诱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7 7 马定宽.关于对腾冲皮影产业发展的思考.腾冲文化产业网,2007.06.26 8 http:/ 9 http:/ 10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