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与预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30519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与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与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与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与预防(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项目基本项目 消毒消毒隔离与预防隔离与预防患者隔离患者隔离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医院基本要求医院基本要求标准防护与措施标准防护与措施定义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借空气飞沫传播,经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进入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常见病种及病原体常见病种常见病种常见病原体常见病原体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

2、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传播途径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在空气中短距离(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者眼结膜等)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者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咳嗽、打喷嚏)导致的传播(咳嗽、打喷嚏)飞沫飞沫传播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空气为媒介)致的疾病传播。(空气为媒介)空气空气传播传播感染链: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感染链: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接触接触传播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相互的接触而发生转

3、移,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相互的接触而发生转移,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三区两通道三区两通道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传染病人活动的区域:病房医护人员为传染病人医疗护理工作的区域:走廊、护士站医护人员值班、示教室、办公室三区两通道三区两通道医护人员通道:由洁净区进入半污染区病人通道:由半污染区通往污染区两通道缓冲区:三区之间的缓冲地带缓冲区:三区之间的缓冲地带负压病房:我们科目前条件不成熟负压病房:我们科目前条件不成熟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89标准预防标准预防视所有病人,均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视所有病人,均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

4、有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0标准防护的措施洗手洗手戴手套戴手套戴口罩、帽子戴口罩、帽子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服、隔离衣、鞋套、防水围裙防护服、隔离衣、鞋套、防水围裙防护用品使用原则尽量一次性使用尽量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及时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污染或破损及时更换如有污染或破损及时更换正确穿戴、按程序穿脱正确穿戴、按程序穿

5、脱使用后属于医疗垃圾使用后属于医疗垃圾额外预防额外预防接触疑似(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者)接触疑似(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者)或确诊的患者,应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针或确诊的患者,应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针对传播途径增加防护对传播途径增加防护呼吸道防护(医用防护口罩,通风,负压病房等)呼吸道防护(医用防护口罩,通风,负压病房等)接触防护接触防护 (防护服与手卫生、环境卫生(防护服与手卫生、环境卫生)额外预防额外预防以传播途径为基础的预防措施以传播途径为基础的预防措施三级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

6、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三级防护二级防护一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适用于发热(急)诊的医务人员。患者的隔离两病床之间距离米限制活动范围,减少转运,病情容许,戴口罩外出加强通风,严格空气消毒特殊病种安置的负压病房内,有空气处理和通风系统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消毒医护人员消毒空气传播与隔离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 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房房患者戴戴口罩、并限制活动患者戴戴口罩、并限制活动严格空气消毒严格空气消毒戴口罩、帽子戴口罩、帽子进行可能产生喷射操

7、作时戴护目进行可能产生喷射操作时戴护目镜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常见疾病:肺结核、水痘等常见疾病:肺结核、水痘等医护人员消毒医护人员消毒飞沫传播与隔离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 按病种安置、减少转运按病种安置、减少转运患者戴戴口罩、并限制活动患者戴戴口罩、并限制活动严格空气消毒,加强通风严格空气消毒,加强通风探视者戴口罩探视者戴口罩与患者近距离(与患者近距离(1m内)戴防护口罩、内)戴防护口罩、帽子帽子进行可能产生喷射操作时戴护目镜进行可能产生喷射操作时戴护目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常见疾病:流感、腮腺炎等常见疾病:流感、腮腺炎等医护人员消毒医护人

8、员消毒强传染行病传播与隔离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有效通风隔离病房、或者负压病房有效通风隔离病房、或者负压病房患者戴口罩、并限制活动患者戴口罩、并限制活动严格空气消毒,加强通风严格空气消毒,加强通风严格限制探视者,减少转运严格限制探视者,减少转运医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医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确的防护技术严格按照规定、遵守穿脱程序严格按照规定、遵守穿脱程序常见疾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常见疾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吸综合症等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9、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对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对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

10、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衣后立即洗手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衣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或手消毒。常用的防护用品常用的防护用品 常用的防护用品包括常用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医护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04/29发布;2003/04/2

11、9实施GB-19082-2003-GB-19082-2009关键技术指标关键技术指标合成血穿透不低于2级();关键部位断裂强力不小于45N;伸长率不小于15%;关键部分材料及接缝处过滤效率不小于70%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穿戴防护物品流程:穿戴防护物品流程:洗手或手消毒穿工作服戴防护口罩戴工作帽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脱防护物品流程:脱防护物品流程: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摘工作帽摘防护眼镜 摘防护口罩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消毒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者杀灭传染源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者杀灭传染源.排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1、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2、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消毒种类日常卫生消毒日常卫生消毒或无害化处理或无害化处理环境、排泄物环境、排泄物、接触前后洗、接触前后洗手手出院、转科、死出院、转科、死亡后消毒亡后消毒终末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随时消毒预防消毒预防消毒谢谢 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