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规范大全》JGJT273-202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8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29617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6.4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规范大全》JGJT273-202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8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混凝土规范大全》JGJT273-202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8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混凝土规范大全》JGJT273-202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8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规范大全》JGJT273-202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规范大全》JGJT273-2023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8(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巍 霓 巍J G J/T2 7 3一2 0 1 2备案号J1 4 1 1一2 0 1 2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iregridsconcretecompositeslabst扭cture2 0 1 2一0 4一0 5发布2 0 1 2一1 0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ire幼dsC onC retesiteslabstructureJ C J】T2 7 3一2

2、0 1 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 2年1 0月l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iregridsconcretecompositeslabstructureJ 以 T2 7 3一2 0 1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 0 X ll6 8毫米1/3 2印张:2字数:6 0千字2 0 1 2年7月第一版2 0 1 2年7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 2.0

3、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2 1 83 2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cabpco 饥cn网上书店:http:/?china-building,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 3 4 9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2 7 3一2 0 1 2,自2 0 1 2年1 0月l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2年4月5日前、曰

4、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1 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2 0 1 04 3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设计规定、结构计算与截面设计、构造措施、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华声(天津)国际企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声(天津)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 谊 北路6 5号 银 丰 大 厦A座80 1、80 6室,邮编:3 0 0 2 0

5、 4)。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华声(天津)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福州市建筑设计院天津永泰红砌集团天津市三房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厦建筑设计(厦门)有限公司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保定市维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北加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戴 自强赵仲星刘军郑奎李砚波刘祖玲黄兆纬孟宪福李志国纪蓓陈刚韩德信仲敏李津王建文王森林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徐正忠李晓明杜家林林功丁田志伟李军茹林兴年陈炜王常青王国斌明臻魏屈姜忻 良王存贵黄小坤艾永样程绍革张方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材料 54设

6、计规定 74.1一般规定 74.2建筑设计与结构布置 84.3抗震等级 ,94.4荷载与地震作用 95结构计算与截面设计 n5.1一般规定 1 15.2截面设计 1 46构造措施 2 16.1一般规定 2 16.2边缘构件 2 16.3墙板、楼板、屋面板 2 36.4连接节点 2 57施工 3 07.1一般规定 3 07.2施工要求 3 28施工质量验收 3 48.1一般规定 3 48.2钢丝 网架板的质量验收 3 58.3钢丝网架板安装质量验收 ,3 768.4预制楼板半成品的质量验收 3 88.5连接节点的质量验收 3 98.6工程验收 4 0附录AC S墙板、屋面板热工指标 ,4 2附录

7、BC S板式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4 4本规程用词说明 ”4 5引用标准名录 4 6附:条文说明 4 9C on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T ermsandsymbols ,22.1T erms”,”,”22.2 5刃nbols ,23M aterial ,54D esignR equirements 74.1G eneralR equirements 74.2A rchitecturalD esignand S tructuralA rrangement 84.3S eismicG rade 94.4L oadand S eismicA ction,”,”

8、.95S tructureC alculationandS ectionD esign 1 15.1G eneralR equirements ,1 15.2S ectionD esign ,1 46structuralD etailingR equirements 2 16.1G eneralR equirements 2 16.2E dgeM ember 2 16.3W allS lab、F 1 0 orS lab、R oofS lab 2 36.4C onneC tion 2 57C onstruction 3 07.1G eneralR equirements 3 07.2C onst

9、ructionR equirements 3 28A cceP tanceofQ uality 3 48.1G eneralR equirements ,3 482A cceptanceofQ ualityofW ireG ridsS lab 3 583A cceptanceofQ ualityofW ireG ridsS labI nstallation 3 780 0 0口八0non)庄几9自庄人连占成d户O C沙月任庄上月任庄人8.4A cceptanceof P recastS labS emi一finishedP roduct,8.5A cceptanceofQ ualityof C

10、 onnection8.6A cceP tanceofP roject A ppendixAT he T hermalI ndexof theW allS labandR oofS labA ppendixBM ethodof E ntitativeI nspectionforW ire G ridsC oncreteC ompositeS labS tructure .E xplanationofW ordingin T hisS pecification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A ddition: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 91总则1.0

11、.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墙体改革和节能政策,使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体系的设计及施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8度及8度以下抗震设防区 以及非抗震设防区的多层民用建筑。1.0.3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体系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钢丝网架板wiregridsslab以镀锌钢丝焊接成符合各种使用功能和结构要求的三维空间网架,中间填充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岩棉板而形成的板,简称C S板。2.1.2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墙板wiregridsC oncretecompos-

12、itewallslab钢丝网架板两侧配置纵向钢筋,喷(抹)混凝土后而形成的复合墙板,简称C S墙板。2.13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楼板wiregridsconcretecompos-itefloorslab钢丝网架板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上浇筑混凝土叠合层而形成的复合楼板,简称C S楼板。2.1.4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屋面板wiregridsC oncreteC om-positeroofslab钢丝网架板上浇筑混凝土,板下喷(抹)抗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而形成的复合屋面板,简称C S屋面板。2.1.5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wiregridsC oncretecom-positeslabstruc

13、ture由C S墙板、C S楼板或现浇楼板、C S屋面板和现浇边缘构件组成的装配整体式空间结构体系,简称C S板式结构。2.2符号2。2。1材料性能E c混凝土弹性模量;E s钢筋弹性模量;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几y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九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几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扒斜插丝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标C S墙板内纵(横)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2.2作用和作用效应凡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味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八 手一一弯矩设计值;从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一一轴向力设计值;N刊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S荷载效

14、应组合设计值;V一一剪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A。板的换算截面面积,不考虑中间保温层;A S、A:、A。分别为单位板宽内上下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 w-C S墙板混凝土水平截面面积;B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 S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乙板截面宽度;ei初始偏心距;e。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a附加偏心距;h0 1、h0 2分别为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合力点到受2。2。4压区边缘的距离;hw-cs墙板截面高度;Z a纵向钢筋锚固长度;1 0换算截面惯性矩。计算系数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阮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沪考虑纵向

15、弯曲影响的折减系数;,由钢丝长细比控制的受压稳定系数。3材料3.0.1用于C S板构件预制或现浇(喷、抹)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 2 0,不宜高于C 3 5;预制C S楼板下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 3 0;C S板式结构的边缘构件、楼梯等部分采用普通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 0的有关规定。3.0.2当C S屋面板下采用抗裂水泥砂浆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I O。3.0.3C S板式 结 构受 力钢筋及 连接钢筋宜采用H R B 4 0 0、H P B 3 0 0级钢筋,C S楼板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丝。3.0.4C S板钢丝网及斜插

16、丝应采用冷拔镀锌钢丝,冷拔镀锌钢丝性能要求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钢丝网网格宜为5 0 mm 又5 0 mm,斜插丝的间距不应大于1 0 0 mm,任何情况下钢丝直径不应小于2O O mm。表3.0.4冷拔镀锌钢丝性能要求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抗拉强度(M P a)5 9 0?85 0肠B/T2 2 8.11 80 0弯曲试验(次)2.0 0蕊笋b2.5 0妻6G B/T2 3 82.5 0镇笋b(3.5 0)4镀锌层质量(g/m)2 0G B/T1 83 9注:必为冷拔镀锌钢丝直径。3.0.5C S板芯板采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性能应符合表3.0.5的规定;C S承重墙板的芯板厚度不

17、宜小于1 0 O mm,C S楼板、屋面板的芯板厚度不宜小于7 0 mm,C S板构件的芯板厚度不宜大于2 0 O mm;C S屋面板、外墙板的芯板厚度尚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C S屋面板、墙板的热工指标应按本规程附录A取用。表3.0.5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性能要求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kg/m)1 8?2 2G B/T6 3 4 3导热系数 W/(mK)毛0.0 3 9G B/T1 0 2 9 4水蒸气透过系数 ng/(mSP a)(4.5Q B/T2 4 1 1压缩强度(kP a)1 0 0G B/T881 3尺寸稳定性(%)蕊0.3G B/T881 1吸水率(%)成

18、4G B/T881 0熔结性断裂弯曲负荷(N)2 5G B/T881 2.1、G B/T881 2.2弯曲变形(?)2 0燃烧性能氧指数(%)乒3 0G B/T2 4 0 6.1、G B/T2 4 0 6.2燃烧分级不应低于B 2级G B/T86 2 6、G B86 2 4注:断裂弯曲负荷或弯曲变形有一项能符合指标要求即为合格。3.0.6C S板式结构非承重隔墙可采用双面喷(抹)抗裂水泥砂浆的C S板,抗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 S。4设 计 规 定4.1一般 规 定4.1.1抗震设防的C S板式结构房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 B5 0 2 2 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抗

19、震设防标准。4.1.2C S板式结构房屋宜采用全部落地的C S墙板承重,8度抗震设防区墙板间距不应大于gm,8度以下抗震设防区及非抗震设防区墙板间距不应大于1 2 m。4.1.3丙类的多层C S板式结构房屋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层不应超过2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 1的有关规定;上部各层C S墙板间距应符合本规程第4.1,2条的规定。4.1.4多层C S板式结构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4.1.4的规定。表4.1.4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别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度7度8度(0,2 0 9)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

20、层数多层C S板式结构2 17l861 55底部框架一抗震墙2 271 961 65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 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 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高度处;2室内外高差大于0.6 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lm;3乙类的多层C S板式结构房屋仍按本地 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 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一抗震墙C S板式结构。4.1.5C S板式结构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sm,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sm。4.

21、1.6C S板式结构房屋 的高宽比,8度抗震设 防区不宜超过2.5,8度以下抗震设防区及非抗震区不宜超过3.0。4.1.7C S板式结构房屋楼梯 间不宜设置在房屋 的尽端或转角处。4.1.8C S板式结构房屋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4.2建筑设计与结构布置4.2.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立面设计宜简单、规则,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设计方案。4.2.2C S板式结构房屋的屋顶形式可采用坡屋顶,也可采用平屋顶,平屋顶的排水坡度宜采用结构找坡。4.2,3当采用C S墙板做女儿墙时,下层C S墙板的竖向边缘构件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女儿墙压顶圈梁连接;女儿墙应按计算确定,且不

22、宜大于本规程表6.3.5的规定。4.2.4C S板式结构房屋悬挑阳台、悬挑空调板应与楼板在同一标高,并 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阳台栏板 可采用C S墙板。4.2.5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C S墙板平面布置宜规则、均匀、对称,并应具有 良好的整体性;2C S墙板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3对不规则结构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on的规定采取抗震措施。4.2.6C S板式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设置构造柱:1横纵墙板交接处和独立墙板端部;2楼层梁与C S墙板交接处;3在较长的C S墙板中部,且构造柱间距 不宜大于6 m。84.2.7C S板式结构房

23、屋各层横、纵墙板顶部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宜与楼板设在同一标高。4.2.8采用C S楼板时,板跨度不宜大于4.Z m;采用C S屋面板时,板跨度不宜大于4.sm,悬挑净长度不宜大于0.6 m。4.3抗 震 等 级4.3.1C S板式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应按表4.3.1确定。表4.3.I C S板式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丙类建筑乙类建筑6度7度8度6度7度8度C S墙板抗震墙四钢筋混凝土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框架四抗震墙4.4荷载与地震作用4.4.1建筑的风荷载、楼面活荷载、屋面雪荷载取值及荷载组合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 B5 0 0 0 9的规定执行。4.4.2建筑的场地类别

24、、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以及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 0 on的有关规定确定。4.4.3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的规定,对C S板式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1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应按下式计算:F E k=al味(4.4.3一1)式中:凡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al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确定。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应按下式计算:F j一ajyjX jiG*(i一1,

25、2,n,j一1,2,m)nnyj一习X jtG,习群G i艺1泛一1(4.4.3一2)(4.4.3一3)式中:F j,一一一,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G集中于质点艺的重力荷载代表值(kN);X j一7振型艺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mm);马相应于 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沁一一7振型的参与系数。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可按下式确定:S二一涯可(4.4.3一4)式中:凡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kN);S,-7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kN),可只取前2个一3个振型。4.4.4C S板式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

26、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 0 1 1的规定分配;C S板式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各墙板等效侧移刚度的比例分配。5结构计算与截面设计5.1一般 规 定5.1.1C S板式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5.1.2C S板式结构可采用平面结构空间协同作用、空间杆一墙板元等有限元计算模型。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 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相应设计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楼板内的平面刚度。当楼板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考虑其影响,或对刚性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5.1.3C S板式结构构件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凡S镇尺(5.1.3一1)有地震作用

27、组合时:S镇R阮(5.1.3一2)式中:尺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kN);S作用效应组合 的设计值(kN),应符合本规程第5.1.5一5.1.7条的规定;凡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构件分别取1。、0.9;下R 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 0 1 1取值。5.1.4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 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 不对称的结构,应计人 双向水平

28、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人扭转影响。5.1.5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S一儿S G k吸饭S Q k必沁S wk(5.1.5)式中: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kN);S G k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kN);S Q k 活荷载效应标准值(kN);S wk风荷载效应标准值(kN);儿永久荷载效应分项系数;服活荷载效应分项系数;汽风荷载效应分项系数;代、汽分别为楼板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0.7和。6;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7和1.0;储藏室、通风机房和

29、电梯机房,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7的场合应取。9。5.1.6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承载力计算时: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儿: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 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2)楼面活荷载的分项系数饭,应取1.4;3)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入,应取1.4。2位移计算 时,本规程公式(5.1.5)中各分项 系数应取1.0。5.1.7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5一儿昆E人hS E hK(5.1.7)式中:S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设

30、计值(kN);凡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kN),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 G 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kN);凡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不大于1.0;玩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3。2位移计算时,公式(5.1.7)中各分项系数均应取1.0。5.1.8非抗震设计时,应按本规程第5.1.5条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的组合;抗震设计时,应 同时按本规程第5.1.5条和第5.1.7条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5.1.9房屋高度大于1 5 m,基本风压值大于0.skN/mZ(n一5 0),且层高大于3.sm,或开间尺寸大于4.sm时,C S

31、外墙板应进行竖向荷载、风荷载组合作用下构件平面外承载力验算,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5.1.1 0C S板式结构变形应符合下式规定:O u/h(1/1 0 0 0(5.1.1 0)式中:乃u楼层层间弹性水平位移(mm);h楼层层高(?)。5.1.1 1C S墙板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V镇0.2sfcbwhwo(5.1.1 1一1)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剪跨比入大于2时,二1,八n,V气:万一气U乙I cownwo少/R E(5.1(5.1.1 1一2)剪跨比几小于或等于2时,v成拼(0.1 5人。w、w0),R E.1 1一3)式中:bw截面混凝土计算厚度,一般取墙板两侧混凝

32、土层厚度之和(mm);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耐);hwo截面有效高度(mm);犷一一截面剪力设计值(kN);久计算截面处的剪跨 比,即 从(V chwo),其中从、V。分别取与V w 同一组组合的、未进行内力调整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5.1.1 2C S板式结构底层墙肢,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二、三级抗震等级时按下式调整,四级抗震等级及无地震作用组合时不调整。V一vvwV w(5.1.1 2)式中:V一一C S墙板底部墙肢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V w-C S墙板底部墙肢截面组合的剪力计算值(kN);vvw剪力增大系数,二级取1.4,三级取1.2。5.1.1 3C S墙板的

33、底层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的规定。5.1.1 4抗震设计的C S板式结构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二级时,不宜大于0.5;三、四级时,不宜大于0.6,墙肢轴压比应符合下列规定:N/Awfc(5.1.1 4)式中: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C S墙板墙肢底部轴向压力设计值(kN);A w-C S墙板混凝土水平截面面积(m耐);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5.2截 面设计5.2.1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假定进行计算: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3不考虑斜插丝的抗弯作用;不考虑上下层混凝土与夹芯板间相互

34、分离错动;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应按下式规定取用:4 5当。c簇。时飞了弓J扣七1上刹们产从一、1一(1一t)z(5.2式中: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采用;ac混凝土压应变为。时的混凝土压应力;。混凝土压应力达到 fc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值小于0.0 0 2时,应取0.0 0 2。6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应取0.0 1。5.2.2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5.2.3C S楼、屋面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2.3):1混凝土受压 区高度应按下式确定:a:

35、fcbx一A s几A p 几,一A飞f s(5.2.3一1)2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式条件:x簇 几t:(5.2.3一2)式中:A、A;、A p分别为单位板宽内上 下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m时);乙矩形截面的宽度(mm);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Z),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采用;人、几非预应力钢丝的抗拉强度设计 值(N/mm),按现行行业标准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 G J 1 9采用;几预应力钢筋 的抗拉及抗 压强度设计 值1 51构造要求:tl一赴;2轴 向压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规定:N簇1.8死fc阮,几A二(5.2.4)式

36、中5。2。5.2.:A:钢筋和钢丝网片的截面面积之和(m时);b墙板宽度(mm);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 计值(N/mmZ),应按 现 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采用;图5.2.4正截面轴心受压构件几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1 0采用;N轴向压力设计值(kN);tl、tZ墙肢混凝土厚度(?);沪考虑纵向弯曲影响的折减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采用。S C S墙板偏心受压正截 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i构造要求:tl=tZ;A s=A:;。(0.3

37、 h。;2钢筋和钢丝网片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A、一A,.,l,tZ:、e一,。石2 0火“0一万)一井(h。一。:)(5.2.5一1)h一ei-tee二干一as乙=e。ea(5.2.5一2)(5.2.5一3)式中:。i初始偏心距,取墙厚的1/1 0(mrn);e。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 距(?),取 为M 3 N,当需要考虑二阶效应时,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 设 计 规 范G B5 0 0 1 0的规定确定;ea附加偏心距,取Z omrn。3计算所得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的钢筋截面积。图5.2.5构件正截面偏压受力图5。2。6(5.2.6)式中:C S楼、屋面

38、板斜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v镇n。A,式,cos。A s单根斜插丝的截面面积(mm);几s斜插丝的抗拉及抗压强度设计值(N/m耐n一排横向受压斜插丝的根数,n一b/:;乙一一截面宽度(mm);一斜插丝横向间距(mm);a斜插丝与垂线之间的夹角();,由斜插丝长 细比控制的受压稳 定 系数,5.2.6取用。可按 表斜插丝直径(rQ们 n)芯板厚度(mm)6 07 0809 01 0 01 1 01 2 01 3 02.0 00.51 5O,3 9 50。3 1 60.2 5 40.2 0 90.17 40.1 4 12.5 00.71 40.6 0 00.4 9 40.4 0 70.3 3

39、90.2 3 70.2 4 30.2 0 9表5.2.6斜插丝受压稳定 系数v斜插丝直径(rnrn)芯板厚度(mm)6 O7 O809 01 0 011 01 2 01 3 03.0 00.79 50.7 0 60.61 50.51 40.4 3 40.36 90.31 60.2 7 33.5 00.85 50.7 9 80.7 2 40.6 6 40.61 80.4 820.3 6 9庄上只UqJ.n续表5.2.65。2。7家标准验算。C S楼板、屋面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挠度,应按现行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0 1 0进行受弯构件挠度5。2。8C S楼、屋面板裂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C

40、 S楼板一般要求不 出现裂缝,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受力边缘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ack一队毛 ftka改一赞y0、一鄂赞y0(5.2.8一1)(5.2.8一2)(5.2,8一3)式中:A。板的换算截面面积(mmZ),不考虑中间保温层;ftk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Z);伽N冈对换算截面重心与预应力钢筋合力点 的距离(mm);1 0换算截面的惯性矩(mm);从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mm);从刃预应力钢筋的合力(kN),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计算;气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丐。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

41、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y。换算截面的重心至截面下边缘的距离(mm)。192C S屋面板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 0 0 1 0的规定进行正截面裂缝宽度验算。3当满足下式时可不进行屋面板的挠度及裂缝宽度验算:(5.2.8一4)当满足下式时可不进行楼面板的挠度验算:(5.2.8一5)式中:h板厚(mm);Z。板计算跨度(mm6构 造 措 施6.1一般 规 定6.1.1C S板式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中现浇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执行。6.1.2C S板式结构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42、B50 0 1。的相关规定;墙板中的边缘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 0 1 0墙板保护层厚度的规定。6.1.3C S板拼接时应在板缝处附加板缝加强网,并与C S板钢丝网绑扎牢固(图6.1.3);其钢丝直径及网格尺寸宜与被连接C S板钢丝网一致,且钢丝直径不应小于2.0 0 mm,加强网两侧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 0 0 mm。图6.1.3C S板拼缝1一C S板;2一板缝加强网;3一细石混凝土;4一斜插丝6.1.4C S板构件连接节点附加 的连接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6 mm,间距不应大于3 0 0 mm。6.2边 缘 构 件6.2.1C S墙板构造柱应符合下列

43、规定(图6.2.1):1截面尺寸宜与相邻墙板厚度相同,且不应小于1 80?X1 80?,楼层梁下构造柱宽度宜与梁同宽,且不应小于1 80?;2纵向钢筋三级及以下时宜采用4根直径1 2的钢筋,房屋 四角和二级时宜采用4根直径1 4的钢筋;注:“二级、三级及 以下”,即“抗震等级为二级 和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及非抗震设防”的简称。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 mm,间距不应大于2 0 0 mm,且宜在柱上下端加密。自自才4阶目刁日日佳l丫柱衡U尽丫冲香U材b一中肛,魅、以 丝臀且鳅(a)角柱件斗(b)丁字柱图6.2,1构造柱6.2.2建筑物节能要求较高时,可用角部边缘构件代替外墙角部构造柱(图6.2.Z a

44、);将外墙 中部构造柱移至墙板 内侧(图布上碱深随郑A q柱内孤息件构才以缘、一边一聋一柱板福当辛字墙只才宝b一丁s山,丁日比日睁厅日以卜习C夕】八匕图才碑汗鹭a)tw了入Q自.八匕6.2.3在外墙角部设1根直径不小于1 4 mm的竖向钢筋;两侧C S板端部的钢丝网纵 向钢丝加粗和斜插丝均适 当加粗、加密;内外角加强网的钢丝均加粗,与两侧C S板钢丝网绑扎闭合;并用附加连接钢筋连接,形成角部边缘构件(图6.2.3)。)4 0 2图6.2.3角部边缘构件1一端部钢丝网加强的C S板;2一附加连接钢筋弯折与C S板钢丝网绑牢;3一细石混凝土;4一内角加强网;5一角部钢筋;6一外角加强网6.2.4C

45、 S板式结构圈梁截面宽度应与墙板厚度相同、梁高不应小于楼板厚度,且 不应小于1 80 mm 只 1 80 mm;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 2 mm,且不应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 mm,间距不应大于Z oomm。6.3墙板、楼板、屋面板6.3.1承重C S墙板竖 向钢筋,二、三级时配筋率不应小于0.2 5%(图6.3.1),四级抗震及非抗震设防时配筋率不应小于0.2%;竖向钢筋二级时直径不应小于smm,三级及以下时直径不应小于6 mm,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 0 0。6.3.2承重墙板两侧细石混凝土厚度,二级时不应小于5 0 mm,三级及以下时不应小于4 0 mm,且承重用C S墙板总厚度不应小于1

46、 8O mm。6.3.3门窗洞口的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3.3):1门窗洞口侧边附加钢筋直径宜与2科:,1 除酬,图6.3.1C S墙板构造1一C S板;2一墙板竖向钢筋;3一细石混凝土2 3图6.3.3门窗洞口附加钢筋1一洞口侧 边 附 加 钢 筋;2一洞口上下边附加钢筋;3一加强 网墙板竖向钢筋直径一致;洞口宽度小于1.sm时,洞口边每一侧的附加钢筋不得少于2根;洞口宽度 大于或等于1.sm时,该钢筋不得少于3根;2洞口上下边附加钢筋的数量和直径可与洞口侧边附加钢筋一致;3洞口角部应设置4 5。斜向加强钢丝网片,网片规 格 应 与墙 板 钢 丝 网规 格一致。6.3.4承重C S墙

47、板 门窗洞口宽度不应大于1.sm;非承重C S墙板 门窗洞口宽度不应大于2.O m,洞口上皮至楼板上皮的距离不应小于0.sm。6.3.5C S墙板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6.3.5的规定。表6.3.S C S墙板的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0.80.81.0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0.81.0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60.8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60.81.2女儿墙的最大高度1.51.21.0注: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且 最小宽度不宜小于 1/4层高和表列数据的80。6.3.6C S楼板下 预应力混凝土层厚

48、度不应小于3 5 mm(图6.3.6),板上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4 0 mm;楼板之间宜设置板缝,板缝宽度不宜小于5 0 mm,宜配置直径不小于smm的纵向钢筋。6.3.7C S屋面板板下抗裂水泥砂浆厚度不应小于2 5 mm,板上2 4混凝土层厚度不应小于4 0 mm。图6.3,6C S楼板构造图6.3.7C S屋面板构造1一预制细石混凝土层;2一预应力1一抗裂水泥砂浆层;2一C S板;钢筋;3一C S板;4一细石混凝土3一现浇细石混凝土;4一找平层;叠合层;5一面层5一防水层6.3.8C S楼、屋面板支座处,应沿支座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1 5 0 mm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6

49、mm,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距墙板(梁)边算起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Z。的1/4。6.3.9当采用C S屋面板做挑檐板,且挑 出长度小于或等于0.6 m时,可配置直径不小于6 mm,间距 不大于2 0 0的板上构造钢筋(图6.4.4一2)。6.4连 接 节 点6。4。1C S墙板的水平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墙板间采用墙板附加连接钢筋与构造柱连接的方式(图6.4.1一1);2外墙构造柱移至墙板内侧4时,采用墙板附加连接钢筋与构造柱连接的方式(图6.4.1一2);3承重墙板与非承重墙板采“用附加连接角网的连接方式(图36.4.1一3),角 网宽3 0 0 mm,由与图6,4.1一I C S墙板水平连接

50、(一)墙板钢丝网同一规格的钢丝网片制成。1一C S板;2一附加连接钢筋锚人构造柱;3一细石混凝土;4一构造柱2 5图6.4.1一2C S墙板水平连接(二)1一C S板;2一内墙附加连接钢筋弯折与C S板钢丝网绑牢;3一细石混凝土;4一构造柱;5一附加连接钢筋锚人构造柱图6.4.1一3承重墙板与非承重墙板水平连接1一承重墙C S板;2一非承重墙C S板;3一角 网;4一细石混凝土;5一抗裂水泥砂浆6.4.2C S墙板的竖向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板与楼层梁或基础梁连接,采用两侧预留连接钢筋的方式,连接钢筋应与墙板竖向钢筋一致(图6.4.2一1);2上下层墙板连接可采用下层竖向钢筋贯通圈梁与上层墙

51、板竖向钢筋搭接的方式,也可采用下层墙板竖向钢筋和上层预留连接钢筋分别锚人圈梁的方式(图6.4.2一2);图6.4.2一1C S墙板竖向连接(一)1一C S板;2一预留连接钢筋与墙板钢筋搭接;3一细石混凝土;4一楼层梁或基础梁图6.4.2一2C S墙板竖向连接(二)1一C S板;2一下层竖向钢筋贯通圈梁与上层墙板竖向钢筋搭接;3一细石混凝土;4一圈梁;5一楼板2 63连接钢筋与墙板竖向钢筋搭接时,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 内的钢筋接 头 面积不宜大于钢筋 总面积的5 0。6.4.3C S楼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C S楼板与墙板连接时,预制C S楼板半成品两端板下甩出的预应力钢筋及

52、板上构造负钢筋均应锚人圈梁(图6.4.3一1);2C S楼板与梁连接时,预制C S楼板半成品直接置于梁上皮,梁上预 留连接钢筋交错 折 弯与板上皮钢丝网绑 牢(图6.4.3一2);梁上预留连接钢筋,二级时直径不应小于smm,三级及 以下时直径不应小于6 mm,间距均不大于3 0 0?,锚人梁内部分端部应做直钩,弯钩长度不应小于smm,甩出部分折弯后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2 5 0 mm;楼板搭梁长度不应小于80?;4孤耀瓢驾。下,叼 子叼勺l、1 1刹1 11 1!八卜一Q O巴声如一1A产一no图6.4.3一1C S楼板与墙板连接1一预制C S楼板半成品;2一板上构造负钢筋;3一细石混凝土叠合层

53、;4一圈梁;5一板下预留预应力钢筋图6.4坦工如C S楼板与混凝土梁连接1一预制C S楼板半成品;2一板上构造负钢筋;3一细石混凝土叠合层;4一梁上预留连接钢筋交错折弯与板上皮钢丝 网绑牢;5一混凝土梁3混凝土梁做叠合梁时,楼板与其连接形式和楼板与墙板连接形式相同。6。4。41C S屋面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C S屋面板置于墙板顶圈梁或梁上,梁上预留连接钢筋交错折弯与板上皮钢丝网绑牢(图6.4.4一1)。预留钢筋直径不小于6 mm,间距不大于3 0 0 mm,锚人梁内部分端部应做直钩,弯钩长度不应小于smm,甩 出部分折弯后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2 5 O mm;屋面板搭梁长度不应小于80 mm

54、;2采用C S屋面板做挑檐时,墙顶圈梁应按本条第1款的规定预留连接钢筋,交错折弯与C S板下皮钢丝网绑牢(图6.4.4一2);护)习4图6.4.4一1C S屋面板与墙顶图6.4.4一2C S屋面板与墙顶圈圈梁连接(一)梁连接(二)1一C S板;2一板上附加钢筋;3一1一板端槽网;2一梁上预留连接钢筋现浇细石混凝土;4一抗裂水泥砂浆交错折弯与板下皮钢丝 网绑牢;3一层;5一梁上预留连接钢筋交错折弯板上构造钢筋;4一墙顶圈梁;5一预与板上皮钢丝 网绑牢;6一预抹砂抹砂浆;6一C S板浆;7一圈梁3屋脊与屋面板受力方向平行时,屋脊处上下用宽4 0 0 mm的连接网片与屋面C S板钢丝网绑牢,连接网片

55、规格与屋面板钢图6.4,4一3C S屋面板屋脊连接(一)1一细石混凝土;2一抗裂水泥砂浆层;3一C S板;4一板上附加钢筋;5、7一连接网片;6一聚苯条填实丝网规格一致,并在板上设置直径不小于6 mm,间距不大于3 0 0 mm的附加 连 接 钢 筋(图6.4.4一3);4屋脊与屋 面板受力方向垂直,且 屋 面板跨 度小于3 m时,屋脊处上下用宽4 0 0的连接网片与屋面C S板钢丝网绑牢,连接网片规格与屋面板钢丝网规格一致;板下设直径不小于6?,间距不大于2 0 0的附加钢筋,穿过屋面C S板弯折与板上钢丝网绑牢(图6.4.4一4)。图6.4.4一4C S屋面板屋脊连接(二)1一附加钢筋穿过

56、C S板与板上钢丝网绑牢;2一抗裂水泥砂 浆 层;3一C S板;4一细石 混凝土;5、7一连接网片;6一聚苯条填实2 97施工7.1一般规定7.1.1C S板式结构工程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7.1.2C S板式结构工程的施工应针对结构工程的特点,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7.1.3C S板的生产应按深化设计后的排板 图下料,并进行编号,现场应按规格分类码放,安装时应对号就位。7.1.4C S板或预制C S楼板半成品现场码放时应平整并苫盖,码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 5 d,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9 0 d。7.1.5C S板式结构工程施工期 间,环境空气温度不宜低于5,5级以上大风天

57、气不得进行C S板构件吊装和安装。7.1.6C S墙板、楼板和屋面板安装就位前,应对照设计 图纸,对基础梁、圈梁或楼层梁的顶面标高以及预埋件、预留连接钢筋、预留线管等进行核对,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安装。7.1.7C S板式结构的施安装内外墙C S板绑扎板缝等处的加强网绑扎C S板竖向钢筋、门窗洞口附加钢筋以及竖向边缘构件钢筋和墙板附加连接钢筋支撑固定内外墙C S板加设竖向边缘构件挡板喷射墙板混凝土养护支设竖向边缘构件模板浇筑混凝土卜刁 养护工宜按下列顺序进行:1C S墙 板 施工顺序,宜按 下列 流 程 进 行(图7.1.7一1);2C S楼 板施工顺序,宜按 下 列 流程 进 行(图7.1.

58、7一2);3C S屋面板施工顺序,宜 按 下列 流程 进 行(图7.1.7一3)。图7.1.7一1C S墙板施工顺序框图支设圈梁模板绑扎圈梁钢筋支设板下竖向支撑安装预制C S楼板半成品绑扎板缝加强网及楼板支座钢筋浇筑圈梁及楼板面层混凝土养护图7.1.7一2C S楼板施工顺序框图支设圈梁模板绑扎圈梁钢筋支设板下竖向支撑安装屋面C S板绑扎板缝加强网及支座钢筋巡翩浇筑屋面板面层混凝土拆除板下支撑抹板下抗裂水泥砂浆图7.1.7一3C S屋面板施工顺序框图3 17.2施工要 求7.2.1安装就位预制C S楼板半成品时,应先搭设支撑架体,支撑距板端不宜大于2 0 0 mm,当楼板跨度大于3.3 m时宜在

59、板跨中增加一道支撑。7.2.2安装就位屋面C S板时,板下应有可靠的支撑,支撑间距不得大于1.O m。当芯板厚度小于或等于1 0 O mm时应在板跨中起拱,起拱高度为板跨的 3/1 0。7.2.3与C S墙板连接的圈梁(地梁),表面应平整,外墙C S板就位时,板下应先铺垫厚度不小于1 0的水泥砂浆。与C S屋面板连接的圈梁表面,可依屋面坡度做成斜面,铺屋面C S板时,梁上应先铺垫厚度不小于2 5 mm的水泥砂浆。7.2.4C S板绑扎应满足下列规定:1与C S板钢丝网绑扎用的绑丝宜采用2 2号镀锌钢丝;2C S板板缝处的绑扎丝扣宜为斜扣,绑扣间距沿加强网长向不得大于2 0 0 mm;3梁上预留

60、连接钢筋与C S墙板竖向钢筋搭接范围的绑扣不得少于3个,竖 向钢筋与C S板钢丝 网绑扣 的间距 不宜大于Z O O mm;4C S楼板和屋面板支座处的连接钢筋与C S板钢丝网的绑扣不得少于2个。7.2.5C S墙板和屋面板应拼接紧密,当出现板缝时,可视板缝宽度采用发泡聚氨醋或聚苯板条封堵。7.2.6C S墙板就位时应按设计要求在下列部位设置预埋件,并绑扎牢固:1门窗洞口处的木砖或预埋件;2较大的暖气散热器的预埋挂钩;3厨房、卫生间热水器、洗手盆的预埋挂钩;4其他部位的预埋件。7.2.7C S墙板、楼板和屋面板在喷(抹)混凝土或砂浆前,应敷设好线管、线盒;敷设线管时,可在芯板上开槽,开槽方向宜

61、与板跨平行;出现破损时可用聚苯板条或发泡聚氨醋填堵修补。7.2.8C S墙板混凝土宜优先选用喷射工艺,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机械性能的要求。7.2.9喷射墙板混凝土时,应有保证C S板稳定性的支撑措施;墙板两侧混凝土喷射时间间隔不宜小于2 4 h。7.2.1 0C S板构件细石混凝土宜采用刷养护液的方法进行养护,并保证达到喷水养护1 4 d的效果。7.2.nC S墙板、楼板和屋面板成形后,不应在混凝土层上再开槽或开洞。7.2.1 2C S屋面板下抗裂水泥砂浆层采用人工抹灰时,宜分为两层,底层厚1 0 mm一1 3 mm,第二层厚1 2 mm一1 5?,且总厚度不小于2 5 m

62、m。抹底层时,应用抹子反复揉搓,使砂浆密实,将钢丝网全部包在砂浆层内,形成坚实的钢丝网水泥砂浆层面。每层抹灰的间隔时间视气温而定,正常气温下宜间隔2 d以上。每层砂浆终凝后应喷水养护。8施工质量验收8.1一般规定8.1.1C S板式结构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 B5030 0执行。8.1.2C S板式结构工程主体分部工程,可划分为下列子分部工程:1C S墙板子分部工程;2C S楼板子分部工程;3C S屋面板子分部工程。8.1.3C S板式结构工程主体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下列分项工程:1C S墙板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C S板安装固定、墙体钢筋绑扎(含边缘构件及线管、线

63、盒)、墙体喷(抹)细石混凝土等分项工程;2C S楼板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C S楼板半成品安装就位、钢筋绑扎(含圈梁及板缝)、浇筑板面叠合层混凝土等分项工程;3C S屋面板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C S板安装就位、钢筋绑扎、浇筑板面混凝土、抹板下水泥砂浆层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8.1.4钢筋、模板和混凝土等分项工程均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 B50 20 4的规定进行验收。8.1.5C S板式结构工程主体各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各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

64、观感质量验收和结构实体检验。8.1.6C S板式结构工程主体各相关分项工程的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验收。8.2钢丝网架板的质量验收工主控 项目8,2,1C S板应在明显部位有拟用的工程名称、构件名称、尺寸或编号等标识。8.2.2C S板进场应具备原材料合格证、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合格证、产 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8.2.3C S板进场时,应对钢丝网架焊点的强度及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芯板的导热系数、燃烧性能抽样复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丝网架焊点抗拉力不小于3 3 O N,斜插丝焊点抗剪力不小于6 0 0 N。试件要求及试

65、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 G J 1 8规定。复验的检验批:同类型的C S板不大于3 0 0 omZ,且进场时间不超过9 0 d,为一个检验批。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抽取钢丝网焊点拉伸试件和斜插丝焊点抗剪试件各1组,每组3件。2泡沫塑料芯板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n一般 项目8.2.4C S板外观质量应符合表8.2.4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内同型号的C S板,抽检不少于其数量的1 0%,且不少 于3块。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表8.2.4 C S板质量要求项目质 量 要 求外观表面清洁,不得有油污,芯板不得松动芯板对接全长对接不得超过2块,短于5

66、0 omm的板条不得使用钢丝锈点焊点区以外不允许斜插丝插人聚苯芯板角度保持一致,误差(3。钢丝排列纵横向钢丝应垂直,网格间距误差士Z mm钢丝接头板边挑头允许长度蕊6 mm,插丝挑头(smm;不得有5个以上漏剪、翘伸的钢丝接头焊点质量网片漏焊、脱焊不 得超过焊点数的8。,且 不应集中一处,连续脱焊不应多于2点,板端2 0 0 mm区段内的焊点不允许脱焊、虚焊8.2.5C S板外观尺寸应符合表8.2.5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内同型号的C S板,抽检不少于其数量的1 0%,且不少 于3块。检验方法:钢尺检查。表8.2.S C S板尺寸要求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板长度士5板宽度士5芯板厚度+2同一块板)2个点总厚度士5同一块板)2个点芯板中心位移士2对角线差成1 0钢丝网片间距士2同一块板)3个点3 68.3钢丝网架板安装质量验收工主控项目8.3.1C S板加强 网设置及绑扎应符合本规程第7.2.4条 的规定。检查数量:每层的墙板、楼板不大于1 0 0耐各为一个检验批,屋面板不大于1 0 0 m2为一个检验批,每检验批各部位抽查不小于3处。检验方法:观察。n一般 项目8.3.2C 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