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同名3239)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5241912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项选择题(同名3239)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单项选择题(同名3239)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单项选择题(同名3239)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单项选择题(同名32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项选择题(同名3239)(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三段论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的项是 A. 大项B. 小项C. 中项D. 主项满分:2分2.“凡严重犯罪分子都要被判刑,这些人都判刑了,所以,这些人是严重犯罪分子。”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满分:2分3.主谓项都周延的性质判断是 A. 全称肯定判断B. 全称否定判断C. 特称肯定判断D. 特称否定判断满分:2分4.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经济犯罪。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2、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满分:2分5.性质判断的量是 A. 性质判断主项B. 性质判断谓项C. 性质判断联项D. 性质判断量项满分:2分6.“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是继续教育,所以,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推理是 A. 三段论推理B. 对当关系直接推理C. 关系判断间接推理D. 换质位法推理满分:2分7.“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普通逻辑学不是心理学,所以,心理学不是研究思维的科学。”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满分:2分8. “鲁迅是思想家,鲁

3、迅是文学家,所以,文学家是思想家。”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满分:2分9.“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所以,有些具有强制性的是义务教育”这一推理是 A. 换质法推理B. 换位法推理C. 换质位法推理D. 对当关系直接推理满分:2分10.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都是准予离婚的,这个案件不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所以,这个案件不是准予离婚的。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满分:2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1.在三段论前提和

4、结论中都出现的项有 A. 大项B. 小项C. 中项D. 主项E. 谓项满分:3分2.“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粗放式发展不是科学发展,所以,粗放式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推理是 A. 三段论B. 演绎推理C. 错误的三段论D. 犯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E. 犯大项不周延逻辑错误满分:3分3. 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A. 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B.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C.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D.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现形式E. 判断和语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满分:3分4.三段论推理中包含的三个项是 A. 主项B. 谓项C. 大项D. 中项E. 小项满分:3

5、分5.“这个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这个行为不是合法行为。”这个推理是 A. 非演绎推理B. 换位法推理C. 换质法推理D. 省略三段论E. 演绎推理满分:3分6.下列换位法推理错误的是 A. 凡法律都带有强制性,所以,带有强制性的都是法律。B. 有些被告不是罪犯,所以,有些罪犯不是被告。C. 有些被告是罪犯,所以,有些罪犯是被告。D. 有的电大学员不是党员,所以,有的党员不是电大学员。E. 有的电大学员是党员,所以,有的党员是电大学员。满分:3分7.“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作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作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是 A. 三段论有效式B. 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C. 犯中

6、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D. 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E. 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满分:3分8.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关系可表述为 A. 凡正确的推理必定是有逻辑性的推理B. 凡不正确的推理,却不一定是没有逻辑性的推理;C. 凡有逻辑性推理,不一定是正确的推理;D. 凡没有逻辑性推理,必定是不正确的推理。E. 凡正确的推理不一定是有逻辑性的推理满分:3分9.“凡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导电的都是金属。”这一推理是 A. 正确的换位法推理B. 错误的换位法推理C. 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D. 换质法推理E. 省略三段论推理满分:3分10.判断

7、的基本逻辑特征 A. 任何判断都必须有断定B. 任何判断都必须有真假C.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D. 语句是判断的逻辑特征E. 判断不一定有真假满分:3分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2.任何一个三段论,其中的每一个词项必须并且只能在两个性质判断中各出现一次。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3.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4.判断有民族性,语句无民族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5.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6.凡没有逻辑性的推理,不一定是不正确的推理。 A. 错误

8、B. 正确满分:2分7.凡有逻辑性的推理,不一定是正确的推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8.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9.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0.凡不正确的推理,一定是没有逻辑性的推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30分。)1. 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的文艺大师,一天, 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的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但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

9、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是文艺批评家还是歌德,各自都只说了一句话,而且话语非常简练,极为深刻,话中有理,语中有刺。 请运用三段论推理的有关知识对文艺批评家和歌德的话予以逻辑分析。逻辑思维科学非实时网上主题讨论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2006-06-21 逻辑思维科学非实时网上主题讨论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手下有两个大臣,一个好,一个坏。坏大臣为了独自掌权,总想把好大臣害死。有一天,他在国王面前讲了好大臣很多坏话,国王偏听偏信,决定第二天用抓阄的办法来处理好大臣。办法是:命令好大臣从盒子里任意抓一个阄

10、,而盒子里只有两个阄,一个写“生”,一个写“死”,抓到“生”就活,抓到“死”就死。 当天夜里,坏大臣逼迫做阄的人把两个阄都写成“死”,这样,好大臣无论抓到哪个阄都得死。坏大臣走后,做阄的人就偷偷地给好大臣送了信。请好大臣自己想办法。 请运用所学的逻辑学基本规律的知识说明抓阄时,好大臣要想什么办法,才能免于处死呢?(请注意,逃走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好大臣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个办法:当第二天国王命令他抓阄的时候,他抓起一个阄来,马上把它吞了下去。结果,就能混过这一关而免于一死。原因在哪里呢?原来,国王只知道盒子里装的一只是“生”阄,一只是“死”阄。抓阄的那天,好大臣抓起一只阄就吃了下去,吞下去的那

11、只是什么阄呢?国王无法知道,不过他可以通过留下的另一只阄去推断。国王想,既然一只“生”,一只“死”,留下的一只是“死”,吞下去那只一定是“生”了。于是,他当然也只好按事先的命令,让好大臣活下去了。好大臣的这个办法,就是运用排中律而想出来的。他的具体思维过程是这样的:按照国王的决定,两只阄中一只是“生”阄,一只是“死”阄,从而,形成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它们既不可能同真(按照不矛盾律的要求),也不可能同假(按照排中律的要求)。因此,在国王心目中,这两只阄不可能都是“死”阄,其中必有一个是“生”阄。既然如此,在实际上两只阄都是“死”阄的情况下,如果吞掉一只,那末,国王自然也就只能从留下的另一只来判

12、断被吞掉的一只了。好大臣这么做了,留下的是“死”阄,所以,在国王想来,吞下去的自然就是“生”阄无疑了。 2、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呢?”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简称马路。”记者不死心,又问:“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人都仰头挺胸走路,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低头弯腰走路呢?周恩来风趣地回答:“很简单嘛。你们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只好仰着头走路,我们中国正在走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嘛。” 请运用所学的关于逻辑学基本规律的知识对周总理答记者问予以逻辑分析。参考答案: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对话、辩论、谈判的双方必须

13、遵守同一律,就同一概念、同一问题、同一标准进行对话、辩论、谈判,否则就是偷换概念、转移论题。但在有些特殊的场合,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却有意违反同一律,追求某种出其不意而对方有能够接受的效果,进而创造出特殊的说话效果。这时,即便是对方也不会视为不严肃的诡辩,也不会加以逻辑学上的反驳,而会加以欣然的或无可奈何的接受。在上述第一次问话中,记者问的是作为交通路线的“道路”, 周恩来答的却是作为政治路线的“道路”;第二次问话中,记者问的是人们走路的姿势,周恩来答的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运动中的精神面貌。3、有一张入场券放在红、黑、白三个盒子其中的一个盒子里,请根据以下两个条件回答问题:条件:(1

14、)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都有一句话: 红盒子:入场券不在此盒中 黑盒子:入场券在红盒中 白盒子:入场券不在此盒中 (2)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问题:请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回答入场券在其中的哪一个盒子中?为什么?参考答案:入场券在白盒子中。因为红盒子:“入场券不在此盒中”和黑盒子:“入场券在红盒中”是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于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所以,白盒子:“入场券不在此盒中”一定是假的,即入场券在白盒子中。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一次面试,结果只有一人被录取,三人落选。主试人让他们猜究竟谁被录取了。甲

15、:我没被录取。乙:丁被录取了。丙:乙被录取了。丁:我没被录取。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猜中,请问谁被录取了?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没猜中,又是谁被录取了?参考答案: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猜中,那么,甲考上了。因为乙和丁的判断是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其中必有一真。则甲和丙的话必为假。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没猜中,那么,乙考上了。因为乙和丁的判断是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根据不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则甲和丙的话必为真。5、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十岁时曾迅速而准确地得出老师出的一道算术题的答案。题目是:1+2+3+98+99+100=?这道题如果用普通加法计算,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容易出错。高斯发现,从1到1

16、00这些数,两头对称的两个数相加得数都是101。而两头对称的数,从1到100中共有50对。于是他把10150便得出5050这一答案。请根据这一实例回答下列问题:(1) 高斯运用了逻辑学中的何种推理?(2) 试分析此种推理在运用中的局限性?参考答案:(1)高斯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完全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在应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考察的一类事物所包含的对象在数量上是无穷大时,事实上就根本不能应用完全归纳推理。并且即使需要考察的一类事物所包含的对象虽然在数量上是可以穷尽的,但应其数量太大,时间精力都不允许逐一进行考察,也不能运用完全归纳推理。6、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的

17、文艺大师,一天, 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的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但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在这个故事里,无论是文艺批评家还是歌德,各自都只说了一句话,而且话语非常简练,极为深刻,话中有理,语中有刺。 请分析上例中文艺批评家和歌德各自所运用的逻辑推理。参考答案:文艺批评家的三段论是: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大前提)你歌德是个傻子(小前提)所以,我不给你让路(结论)。歌德推理的三段论是:我

18、给傻子让路(大前提)你批评家是傻子(小前提)所以,我给你让路(结论)。推理正确,符合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7、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卜人坐在市场里,聚敛钱财。忽然有人报告说,他家里的门已经被打开,里边的东西都被偷走了。卜人大为惊骇,赶快跑回家。家人对他说:你宣称能卜知各种事情,为什么没有预先卜知自己家的事情呢?请写出上例中家人的话中所包含的逻辑推理。参考答案:上例中家人的话中所包含的一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是: 如果卜人宣称能卜知各种事情,那么,也能预先卜知自己家的事情; 卜人不能预先卜知自己家的事情; 所以,卜人不能预先卜知各种事情。 推理正确,符合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有效式“否定后件式”的

19、规则。8、如何构造一相反的二难推理以破斥下面错误的二难推理。如果参加讨论会,那么会因为耽误时间而影响工作;如果不参加讨论会,那么会因为思路不开阔而影响工作;或者参加讨论会或者不参加讨论会,总之,都会影响工作。参考答案:如果参加讨论会,那么会因为思路开阔而有利于工作;如果不参加讨论会,那么会因为节省时间而有利于工作;或者参加讨论会或者不参加讨论,总之,都会有利于工作。9、古时有个持竿进城的笑话:有一个人带了一根很长的竹竿要进城,由于城门低矮,竖着拿不进去,而城门又很窄,因此,横着也拿不进去。正巧一县官路过此处,寻问发生了何事。人们告诉他有一人拿着竹竿横竖进不了城门,正在想办法。县官一听大骂:“笨

20、蛋,把竹竿锯断不就过去了吗?” 请运用选言判断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官的可笑之处。 参考答案:县官的可笑在于,他的选言判断“或者横着,或者竖着,或者锯断把竹竿拿进去”,遗漏了最简单可行的办法:纵着拿进去,属于选言肢不穷尽。10、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协助他经商,但是他要的这个助手必须是十分聪明才行。消息传出后,很快有两个人前来应聘。这个商人为了试一试这两个人中哪一个更聪明一些。于是就把两个人带进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屋子里,他打开电灯后说:“这张桌子上有五顶帽子,两顶红色的,三顶是黑色的。现在,我把灯关掉,而且把帽子的位置打乱,然后我们三个人摸一顶帽子戴载自己的头上,当我打开灯时,请你们

21、尽快地说出自己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说完之后,商人就把电灯关上了,然后三人都摸了一顶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同时,商人把余下的两顶帽子藏了起来,把这一切做完之后,把电灯重新打开。这时侯那两个人看到商人头上戴的是一顶红色的帽子。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人喊道:“我头上戴的是黑帽子。”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个人猜的对不对?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个人猜的是正确的。其之所以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就在于他正确地构造和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他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是:如果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红色的帽子,那么,另一个人必定说其头上戴的是黑色的帽子;另一个人未说其头上戴的是黑色的帽子;所以,他头上

22、戴的不是一顶红色的帽子即黑色的帽子。其推理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11春思维方式与方法形考作业一_0002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新闻就是关于东南西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定义含混B. 定义过宽C. 定义过窄D. 同语反复满分:2分2.在“这片森林方圆二百里”这一判断中,森林是一个 A. 普遍概念B. 集合概念C. 单独概念D. 负概念满分:2分3.下列各组概念属于属种关系的是 A. “山西省”与“太原市”B. “山西的城市”与“太原市”C.

23、 “联合国”与“中国”D. “亚洲”与“中国”满分:2分4.“犯罪就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定义含混 B. 定义过窄C. 以比喻代定义D. 同语反复满分:2分5.“所谓大国,就是比小国领土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而小国就是比大国领土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循环定义 B. 定义过窄C. 定义过宽D. 同语反复满分:2分6.“大学生”与“共青团员”两个概念之间是 A. 真包含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交叉关系D. 反对关系满分:2分7.“新闻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 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同语反复B. 定义过窄C. 定

24、义过宽D. 定义用否定联项满分:2分8.“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循环定义 B. 定义过宽C. 以比喻代定义D. 定义过窄满分:2分9.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 A. 定义B. 划分C. 限制D. 概括满分:2分10.“由于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几年来,这里增加了几十种鸟类”这一判断从概念使用的角度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限制。B. 多余的限制语C. 划分不全D. 限制不当满分:2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1.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 A. 集合概念B. 非集合概念

25、C. 正概念D. 负概念E. 普遍概念满分:3分2.下列限制中属于缺少限制语的有 A. 对于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我们都应学习和借鉴B. 她到美发厅把她头上的头发作了离子烫。C. 青年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防止知识老化。D. 我们应当坚决抵制西方思想的侵入E. 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满分:3分3.下列概念概括错误的是 A. “太原市”概括为“山西省”B. “亚洲”概括为“中国”C. “车间”概括到“工厂”D. “刑法”概括为“法律”E. “山西电大”概括为“中央电大”满分:3分4.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 “毛泽东选集”与“纪念白求恩”B. “单独概念”与“

26、概念”C. “青年”与“团员”D. “负判断”与“否定判断”E. “太阳系”与“地球”满分:3分5.“将人分为成年人、未成年人、男人和女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划分标准不一B. 子项相容C. 划分不全D. 多出子项E. 以分解代替划分满分:3分6.“商品是有价值的”。其中,“商品”这个概念是 A. 单独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正概念D. 普遍概念E. 集合概念满分:3分7.同一个邻近属概念下的种概念间的全异关系,又可以分为 A. 矛盾关系B. 反对关系C. 交叉关系D. 属种关系E. 真包含关系满分:3分8.属种关系包括 A. 真包含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交叉关系D. 全同关系E.

27、 全异关系满分:3分9.下列各组概念不属于全同关系的是 A. “三月八日”与“国际妇女节”B. “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C. “西红柿”与“番茄”D. “鲁讯”与“狂人日记的作者E. “医生”与“大夫”满分:3分10.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不同,概念可分为 A. 集合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正概念D. 单独概念E. 普遍概念满分:3分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定义式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2.概念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3.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4.

28、二分法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种概念的划分方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5.哲学范畴不能概括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6.划分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7.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8.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9.概括必须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0.定义有检验概念是否明确的作用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四、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30分。)1. 20世纪初,美国办报人威廉登报征求关于新闻这一概念的定义。应征者达数百人之多。现将应征的定义举例如下:例1

29、:有人认为:“新闻就是关于东南西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理由是:在英文里,“新闻”用“news”来表达,而“news”乃是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四个词取其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的。例2:有人认为,“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理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例3:有人认为“新闻就是关于多数人感到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诸如战争,犯罪)的报道。”例4:有人认为,“新闻是新事的记录,新闻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理由是:新闻不同于历史,关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就是历史了。请运用定义的规则,分析以上四个关于“新闻”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