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_半导体二极管和其应用习题解答xx92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18694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44.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章__半导体二极管和其应用习题解答xx92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章__半导体二极管和其应用习题解答xx92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章__半导体二极管和其应用习题解答xx92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第1章__半导体二极管和其应用习题解答xx9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__半导体二极管和其应用习题解答xx921(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第 1 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1.1 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和几种特殊二极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如表 1.1 所示。要求正确理解杂质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形成、载流子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 PN 结的形成过程。主要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表 1.1 第 1 章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重点与难点 半导体基础知识 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熟练掌握 正确理解 一般了解 PN 结 形成 重点: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PN 结的形成 单向导电性 伏安特性 电容效应 半导体二极管 结构与类型 重点:二极管应用电路分析 难点:二极管

2、各模型的特点及选择各种模型的条件 伏安特性与主要参数 型号与选择 模型 应用(限幅、整流)特殊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稳压原理与稳压电路)重点:稳压管稳压条件及稳压电路分析 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 1.2 内容提要 1.2.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本征半导体 高度提纯、结构完整的半导体单晶体叫做本征半导体。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Si)和锗(Ge)。本征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自由电子和空穴是成对出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它们的浓度相等。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的浓度基本按指数规律增加。但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很低,导电能力仍然很差,2

3、杂质半导体(1)N 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构成 N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自由电子,少子是空穴。N 型半导体呈电中性。(2)P 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构成 P 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空穴,少子是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呈电中性。在杂质半导体中,多子浓度主要取决于掺入杂质的浓度,掺入杂质越多,多子浓度就越大。而少子由本征激发产生,其浓度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少子浓度越大。1.2.2 PN 结及其特性 1PN 结的形成 在一块本征半导体上,通过一定的工艺使其一边形成 N 型半导体,另一边形成 P 型半 2 导体,在 P 型区和 N 型区

4、的交界处就会形成一个极薄的空间电荷层,称为 PN 结。PN 结是构成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基础。2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PN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外加正向电压时,电阻很小,正向电流是多子的扩散电流,数值很大,PN 结导通;外加反向电压时,电阻很大,反向电流是少子的漂移电流,数值很小,PN 结几乎截止。3.PN 结的伏安特性 PN 结的伏安特性:)1(TSUUeII 式中,U 的参考方向为 P 区正,N 区负,I 的参考方向为从 P 区指向 N 区;IS在数值上等于反向饱和电流;UT=KT/q,为温度电压当量,在常温下,UT26mV。(1)正向特性 0U的部分称为正向特性,如满足 UUT,则TSUUeI

5、I,PN 结的正向电流 I 随正向电压 U 按指数规律变化。(2)反向特性 0U的部分称为反向特性,如满足TUU,则SII,反向电流与反向电压的大小基本无关。(3)击穿特性 当加到 PN 结上的反向电压超过一定数值后,反向电流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 PN 结反向击穿,击穿按机理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情况。4.PN 结的电容效应 PN 结的结电容 CJ由势垒电容 CB和扩散电容 CD组成。CB和 CD都很小,只有在信号频率较高时才考虑结电容的作用。当 PN 结正向偏置时,扩散电容 CD起主要作用,当 PN 结反向偏置时,势垒电容 CB起主要作用。1.2.3 半导体二极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

6、构和类型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 PN 结加上电极引线和管壳组成。二极管种类很多,按材料来分,有硅管和锗管两种;按结构形式来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硅平面型几种。2.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是指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uD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 iD之间的关系。它的伏安特性与 PN 结的伏安特性基本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差别。在近似分析时,可采用 PN 结的伏安特性来描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将左移,温度每升高 1oC,PN 结的正向压降约减小(22.5)mV。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曲线随温度的升高将向下移动。当温度每升高 10 oC

7、左右时,反向饱和电流将加倍。4.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最大整流电流 IF;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UR;反向电流 IR;最高工作频率 fM等。由于制造工艺所限,即使同一型号的管子,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因此手册上往往给出的是参数的上限值、下限值或范围。5.半导体二极管的模型 常用的二极管模型有以下几种:3 (1)理想模型:理想二极管相当于一个开关。当外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正向压降 uD为零,相当于开关闭合;当外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反向电流 iR为零,相当于开关断开。(2)恒压源模型:当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等于或大于导通电压 Uon时,二极管导通,二极管两端电压降为

8、Uon;当外加电压小于 Uon时,二极管截止,反向电流为零。(3)折线模型:当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大于 Uon后其电流 iD与电压 uD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 1/rD;当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小于 Uon时,二极管截止,反向电流为零。(4)微变信号模型:如果在二极管电路中,除直流信号外,还有微变信号,则对微变信号可将二极管等效成一个电阻 rd,其值与静态工作点有关,即DQTd/IUr。6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1)限幅: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输出信号幅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亦即当输入电压超过或低于某一参考值后,输出电压将被限制在某一电平(称作限幅电平),且再不随输入电压变化。(2)整流:正弦交流电压

9、变换为单向脉动电压。1.2.3 特殊二极管 1稳压二极管 (1)稳压原理 稳压管是一种硅材料制成的面接触型晶体二极管。利用 PN 结的反向击穿特性来实现稳定电压的,正常使用时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当反向电压达到击穿电压 UZ后,流过管子的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加,即使通过稳压管的反向电流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管子两端的反向击穿电压几乎不变,表现出很好的稳压特性。(2)主要参数 稳压管的主要参数有:稳定电压 UZ,稳定电流 IZ,最大耗散功率 PCM和最大工作电流IZmax,动态电阻 rz和稳定电压的温度系数。(3)稳压电路 稳压管正常稳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利用正向特性稳压除外)

10、;二是流过稳压管的电流要在最小稳定电流 IZmin和最大稳定电流 IZmax之间。2.其它特殊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通以电流时,能发出光来。光电二极管: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它的反向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变容二极管:结电容的大小能灵敏地随反向偏压而变化。自测题 1.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半导体中的空穴是带正电的离子。()2.温度升高后,本征半导体内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增多,且增量相等。()3.因为 P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空穴,所以它带正电。()4.在 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5.PN 结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外加电压时

11、才能体现出来。()【解 1.1】:1.2.3.4.5.4 1.2 选择填空 1.N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A ;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B 。A自由电子 B空穴 2.N 型半导体 C ;P 型半导体 C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呈电中性 3.在掺杂半导体中,多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 B ,而少子的浓度则受 A 的影响很大。A温度 B掺杂浓度 C掺杂工艺 D晶体缺陷 4.PN 结中扩散电流方向是 A ;漂移电流方向是 B 。A从 P 区到 N 区 B从 N 区到 P 区 5.当 PN 结未加外部电压时,扩散电流 C 飘移电流。A大于 B小于 C等于 6.当 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A

12、 漂移电流,耗尽层 E ;当 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B 漂移电流,耗尽层 D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变宽 E变窄 F不变 7.二极管的正向电阻 B ,反向电阻 A 。A大 B小 8.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正向电压 B ,反向电流 A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9.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状态。A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解 1.2】:1.A、B 2.C、C 3.B、A 4.A、B 5.C 6.A、E、B、D 7.B、A 8.B、A 9.C 1.3 有 A、B、C 三个二极管,测得它们的反向电流分别是 2A、0.5A、5A;在外加相同的正向电压时,电流分别为

13、10mA、30mA、15mA。比较而言,哪个管子的性能最好?【解 1.3】:二极管在外加相同的正向电压下电流越大,其正向电阻越小;反向电流越小,其单向导电性越好。所以 B 管的性能最好。1.4 试求图 T1.4 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UO,设二极管的性能理想。5VVD+3kUO VD7V5V+3kUO 5V1VVD+3kUO (a)(b)(c)10V 5VVD3k+._OU2k6V9VVDVD+123kUOVDVD5V7V+123kUO (d)(e)(f)图 T1.4 【解 1.4】:二极管电路,通过比较二极管两个电极的电位高低判断二极管工作在导通还是截止状态。方法是先假设二极管断开,求出二

14、极管阳极和阴极电位,5 电路中只有一个二极管:若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或二极管两端电压大于其导通电压Uon),二极管正偏导通,导通时压降为 0(对于理想二极管)或 Uon(对于恒压源模型的二极管);若阳极电位低于阴极电位(或二极管两端电压小于其导通电压 Uon),二极管反偏截止,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零。如果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若一个正偏,一个反偏,则正偏的导通,反偏的截止;若两个都反偏,则都截止;若两个都正偏,正偏电压大的优先导通,进而再判断另一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图(a)二极管 VD 导通,UO=5V 图(b)二极管 VD 导通,UO=7V 图 二极管 VD 截止,UO=1V 图(d)二极管

15、VD1导通,VD2截止,UO=0V 图(e)二极管 VD1截止,VD2导通,UO=9V 图(f)二极管 VD 导通,UO=0V 1.5 在图 T1.5 所示电路中,已知输入电压 ui=5sint(V),设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Uon=0.7V。分别画出它们的输出电压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 uo=f(ui)。3kVDVD12+uuio3kVD+uuio3kVD+uuio+UVDUVD+UVD1UVD2(a)(b)(c)图 T1.5【解 1.5】:在(a)图所示电路中,当二极管断开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UVD=ui。当 UVDUon,即ui0.7V 时,二极管导通,输出电压 uo=ui0.7V;当 UVD

16、Uon,即 ui0.7V 时,二极管截止,输出电压 uo=0。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 T1.5(a)1 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 T1.5(a)2 所示。在(b)图所示电路中,当二极管断开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UVD=ui。当 UVDUon,即 ui0.7V 时,二极管导通,输出电压uo=0.7V;当 UVDUon,即 ui0.7V 时,二极管截止,输出电压 uo=ui。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 1.5T(b)1 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 1.5T(b)2 所示。在(c)图所示电路中,当 ui0.7V 时,二极管 VD1导通,输出电压 uo=0.7V;当 ui0.7V 时,二极管VD2导通,输出电压 uo=

17、0.7V;当0.7Vui0.7V 时,VD1、VD2都截止,输出电压 uo=ui。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 1.5T(c)1 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 1.5T(c)2 所示。ui5tuot00/V0.74.3ui5tuot00/V0.70.7ui5tuot0.7/V0.70.70.7 图解 T1.5(a)1 图解 T1.5(b)1 图解 T1.5(c)1 6 0uuio0.74.35/V/V0.7uuio0.75/V/V550.7uuio0.75/V/V0.70.75 图解 T1.5(a)2 图解 T1.5(b)2 图解 T1.5(c)2 1.6 有两个硅稳压管,VDZ1、VDZ2的稳定电压分别为

18、6V 和 8V,正向导通电压为 0.7V,稳定电流是5mA。求图 T1.6 各个电路的输出电压 UO。20V+2kUOVDVDz1z2 20V+UOVDVDz1z22k 20V+UOVDVDz1z22k(a)(b)(c)20V+UOVDVDz1z22k 20V+UOVDVDz1z22k 20V+UOVDVDz1z22k(d)(e)(f)图 T1.6【解 1.6】:图 a UO=6V+8V=14V;图 b UO=6V+0.7V=6.7V;图 c UO=0.7V+0.7V=1.4V;图 d UO=0.7V;图 e UO=0.7V;图 f UO=6V。1.7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Z=6V,最小稳

19、定电流 IZmin=5mA,最大功耗 PZM=150mW。试求图 T1.7 所示电路中限流电阻 R 的取值范围。【解 1.7】:由题可知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6150ZZMZmaxUPImA=25mA 流过稳压管的电流 IZ应满足:ZmaxZZminIII,又因为:RRUUIV6V15ZIZ,由此可得限流电阻R 的取值范围:0.36kR1.8k 1.8 稳压管稳压电路如图 T1.8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Z=8V,动态电阻 rz可以忽略,UI=20V。试求:UO、IO、I 及 IZ的值。当 UI降低为 15V 时的 UO、IO、I 及 IZ的值。VDZ+_UI=15VUOR_ VDZ+_UI

20、UORLR_IRIOIZ2k2k 图 T1.7 图 T1.8【解 1.8】:(1)由于V8V10V20222ILLURRR,稳压管处于稳压状态。故 7 V8ZOUU mA4mA28LOORUI 6mAmA2820OIRUUI mA2mA)46(OZIII(2)由于V8V5.7V15222ILLURRR,稳压管没有击穿不能稳压,所以 V5.7OU mA75.3mA2215O II IZ=0 习题 1.1 在图 P1.1 所示电路图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 Y 点的电位及流过各元件的电流。UA=UB=0V;UA=3V,UB=0V。设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Uon=0.7V。【解 1.1】:(1)二极

21、管 VD1和 VD2均承受正向电压,且正向电压相等,都导通。所以输出端 Y 点电位:UY=Uon=0.7V。流过二极管 VD1和 VD2的电流:mA65.4k1V7.0V1021VD2VD1 II(2)二极管 VD1和 VD2均承受正向电压,但 VD2承受的正向电压大,VD2优先导通。所以输出端Y 点电位:UY=Uon=0.7V。将 VD1钳制在截止状态。流过二极管 VD1的电流0VD1I,流过二极管VD2的电流mA3.9k1V7.0V10VD2I 1.2 分析图 P1.2 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的工作状态,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 Y 点的电位及流过各元件的电流。UA=UB=0V;UA=5V,U

22、B=0V;UA=UB=5V。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Uon=0.7V。1kYABVDVD12 10V1kYABVDVD12 图 P1.1 图 P1.2【解 1.2】:(1)二极管 VD1和 VD2均处于零偏状态,所以都截止。输出端 Y 点电位:UY=0。流过二极管 VD1和 VD2的电流0VD2VD1 II。(2)二极管 VD1正偏导通,所以输出端 Y 点电位:UY=UA-Uon=5V-0.7V=4.3V。将 VD2钳制在截止状态。流过二极管 VD1流过二极管 VD1和 VD2的电流mA3.4k1V3.4VD1I,流过二极管 VD2的电流0VD2I。(3)二极管VD1和 VD2均承受正向电压,且正向

23、电压相等,都导通。所以输出端Y 点电位:8 UY=UA-Uon=5V-0.7V=4.3V。流过二极管 VD1和 VD2的电流mA15.2k1V3.421VD2VD1 II。1.3 在图 P1.3 所示电路中,已知 ui=10sint(V),二极管的性能理想。分别画出它们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 uo=f(ui)。+_uoVDVD212k+_ui3V +_uoVDVD21+_ui2k5V3V +_uoVD2k+_ui5V(a)(b)(c)图 P1.3【解 1.3】:在(a)图所示电路中,当二极管断开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UVD=5Vui。当 UVD0,即 ui5V 时,二极管导通,输出

24、电压uo=5V;当 UVD0,即 ui5V 时,二极管截止,输出电压uo=ui。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 P1.3(a)1 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P13(a)2 所示。在(b)图所示电路中,当二极管断开时,二极管 VD1两端的电压 UVD1=ui,VD2两端的电压 UVD2=ui3V。当 ui3V 时,VD2导通,输出电压 uo=3V;当 ui0 时,VD1导通,输出电压 uo=0;当 0ui3V 时,VD2、VD1都截止,输出电压 uo=ui。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 P1.3(b)1 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 P1.3(b)2 所示。在(b)图所示电路中,当二极管断开时,二极管 VD1两端的电压 UVD

25、1=5Vui,VD2两端的电压UVD2=ui3V。当 ui3V 时,VD2导通,输出电压 uo=3V;当 ui5V 时,VD1导通,输出电压 uo=5V;当5Vui3V 时,VD2、VD1都截止,输出电压 uo=ui。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 P1.3(c)1 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 P1.3(c)2 所示 ui10tuot00/V/V5105ui10tuot0.7/V30/V3ui10tuot00/V33/V55 图解 P1.3(a)1 图解 1.3P(b)1 图解 P1.3(c)1 0uuio51010/V/V510 0uuio310/V/V 0uuio10/V/V531035 9 图解 1.3

26、(a)2 图解 1.3(b)2 图解 1.3(c)2 1.4 图 P1.4 所示为一限幅电路,输入电压 ui=10sint(V),试画出输出电压的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设 VD1、VD2的性能均理想。+_uo+_ui8V10k20kRR12VDVD122V +_uo+_ui8V10k20kRR12VDVD122ViD1iD2i1i2 图 P1.4 图解 P1.4(a)【解 1.4】:设流过 VD1、VD2、R1、R2的电流分别为iD1、iD2、i1、i2,参考方向如图解 1.4P(a)所示。当 VD1、VD2均导通时 2088i2i2D2uRuii,20123)28()(i1i2i2D1D1uR

27、uRuiii,由此可得,VD1导通的条件是:ui4V;VD2导通的条件是:ui8V。故 ui8V 时,VD1导通,VD2截止,输出电压 uo=8V;4Vui8V 时,VD1、VD2都导通,输出电压 uo=ui;ui4V 时,VD1截止,VD2导通,输出电压V4210102028ou。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解P1.4(b)所示,传输特性如图解 P1.4(c)所示。uuio10/V/V104880ui10tuot00/V4848 图解 P1.4(b)图解 P1.4(c)1.5 电路如图 P1.5 所示。输入电压 ui=10sint(mV),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Uon=0.7V,电容 C 对交流信号的容抗

28、可忽略不计。试计算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_uo+_ui5.1k R210V25R1VDC +_uo+_ui5.1k R225R1rd 图 P1.5 图解 P1.5【解 1.5】:只有直流电压作用时,电容 C 开路,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8.1m1.57.010DQAImA,由此可估算出二极管 VD 的动态电阻为:4.148.126)mA()mV(26QDdIr 在进行交流分析时,令直流电压和电容短路,二极管用交流等效电阻 rd代替,此时,电路可等效为图解 P1.5。由图可求得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为 10 trRruRrRrRRrRruuddsin65.3)/(1i2d2d12d2dio(mV)1.6

29、 图 P1.6 所示稳压管稳压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Z=6V,最小稳定电流 IZmin=5mA,最大功耗PZM=125mW。限流电阻 R=1k,负载电阻 RL=500。分别计算输入电压 UI为 12V、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 Uo的值。若输入电压 UI=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VDZ+_UIUORLR_ 图 P1.6【解 1.6】:根据题意可知流过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mA83.20mA6125ZZMZmaxUPI 当 UI12V 时,ZLLIV4V5.015.012URRRU,稳压管未击穿。故V4ILLOURRRU 当 UI35V 时,ZLLIV67.11V5

30、.015.035URRRU,稳压管反向击穿,流过稳压管的电流为 mA175.061635LOZIZRURUUI 因为ZmaxZZminIII,所以稳压管能稳压,输出电压UO=UZ=6V 当 UI=35V,负载开路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RUUI)(ZIZ29mAIZM20.83mA,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1.7 图 1.6 所示的稳压管稳压电路中,如果稳压管选用 2DW7B,已知其稳定电压 UZ=6V,最大稳定电流 IZmax=30mA,最小稳定电流 IZmin=10mA,限流电阻 R=200。假设负载电流 IL=15mA,则允许输入电压的变化范围为多大?才能保证稳压电路正常工作?假设给定输入

31、直流电压 UI=13V,则允许负载电流 IL的变化范围为多大?如果负载电流也在一定范围变化,设 IL=1015mA,此时输入直流电压 UI的最大允许变化范围为多大?【解 1.7】:解:要保证电路正常工作,流过稳压管的电流LZIZIRUUI应满足:ZmaxZZminIII,即mA30152.06mA10IU,得允许输入电压的变化范围为V15V11IU。同理,电路应满足mA302.0613mA10LI,得允许负载电流的变化范围mA25mA5L I。当负载电流最小(为 ILmin=10mA),输入电压最大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最大,应满足 maxLminZImaxZIIRUU 得允许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V14ImaxU 当负载电流最大(为 ILmax=15mA),输入电压最小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最小,应满足 11 minLmaxZIminZIIRUU 得允许输入电压的最小值为:V11IminU 所以负载电流在1015mA范围内变化时,输入直流电压 Ui的最大允许变化范围为V14V11i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