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环科空气污染气象学重点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9514706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9.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大环科空气污染气象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大环科空气污染气象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大环科空气污染气象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海大环科空气污染气象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大环科空气污染气象学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简答1. 简述大气稳定度的主要判据令气块离开平衡位置作微小的虚拟位移,如果气块到达新位置后有继续移动的趋势,则此气 层的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气块有回到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则这种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如果 气块既不远离平衡位置也无返回原平衡位置的趋势,而是随机平衡,就是中性的。对此定量 描述:Y和分别表示气块和环境气层的垂直减温率。且假设是常数,则气块加速度为由于干绝热线和假绝热线同时又是等位温线和等相当位温线,所以也有以下判据:誥0,绝对不稳定;黔o及讐。,条件性不稳定; 警0*绝对稳定.2. 干沉降,湿沉降 干沉降: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相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

2、程,统称为干沉降(dry deposi tion)。湿沉降: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称湿沉降(wet deposition),湿沉降有 两类:雨除(rainout)和冲刷(洗脱)(washout)。3. 气溶胶及其分类,在大气过程中有何作用(1)气溶胶: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与气体载体组成的多相体系。(2)习惯上,按尺度大小将气溶胶粒子分成三类 爱根核(半径r0.1Am)、大粒子(0. lAm rl. 0Am)和巨粒子(r1Am).按其粒径大小: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 细粒子按颗粒物成因:分散性气溶胶、凝聚性气溶胶按组成特征主要有:尘、烟、熏烟、 雾

3、、霜、烟雾;以形成过程可区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3)气溶胶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促进成云致雨气溶胶粒子是太阳辐射的吸收 体和散射体,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从而冷却大气,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 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使大气升温气溶胶粒子浓度 大时可以导致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少,降低地表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 气溶胶能为酸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反应条件,促进酸雨的形成不仅对能见度和气候有巨 大的作用,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巨大的影响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4. 气溶胶粒子的来源 自然源:主要来自洋面气泡的破裂,土壤的风蚀,

4、生物的孢子花粉以及火山爆发,森林、草 原火灾,宇宙尘埃 人为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农业生产活动,气态污染物的气-粒转化,固体废弃物焚烧5. 地表粗糙度是地表粗糙度:地表粗糙度 zo 是作为下边界出现的几何长度,它是对数风速廓线公式中平均风速等于零的高度。传统的确定zo的方法就是利用对数风 速廓线公式,在近中性的情况下用平均风速观测资料在坐标中进行线性拟合的高度6. 位温,虚温(1) 位温就是把空气块干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气压时对应的温度。未饱和湿空气位温8 的定义式是:丁(纟圧=T(pPo)cp,其中p0是标准气压。若空气是干洁大气,则位温 的定义是9 = T (1000) Kd(2) 虚温(T

5、v): 种假设的空气温度,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的温度 即为虚温。匚二:丨厂,其中,二 代表虚温丫代表比湿 代表气温。7. 逆温层 对流层大气的温度一般随高度而降低,但在某些条件下,某些气层的温度会随高度而增加, 即0,称为逆温层.逆温层是绝对稳定的层结,它对上下空气的对流起着削弱抑制作用. 特别是低空的逆温层,使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杂质及有害气体都难以穿过它向上空扩散, 使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恶化,因此也称为阻塞层。形成原因: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形 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8. 大气运动的基本物理规律 大气的运动规律遵循流体力学的基本定律。在经典流体力学出现后不到半个世纪,它

6、的基本 方程就被应用于大气动力学的研究。热力学:物态方程一湿空气状态方程;能量守恒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动力学:动量守恒一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一连续方程9. 高斯烟流扩散公式的主要假设理论1(动力):在大气湍流扩散方程中,假设扩散系数K为常数(即斐克扩散),便可以得到 正态分布形式的解。理论 2(统计):从统计理论出发,在平稳、均匀湍流的假定下,也可以证明粒子扩散位移的 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形式(1)理想条件下,湍流场均匀定常;(2)污染物在大气中是保守的;(3)地面无吸收和 吸附作用;(4)污染物本身无沉降;(5)地面对污染物散布的作用犹如一个全反射体,地 面平坦;(6)坐标选择:原点是排放口,

7、 x 轴是平均风向10. 通量理查森数,梯度理查森数通量理查森数 Rf: 雷诺应力做功与浮力做功的比值即通量理查森数形Ri =_ B 去 _梯度理查森数Ri:ii. 雷诺平均的含义dz - d:雷诺模仿分子运动论的平均概念,引入二次平均的概念。巴湍流运动设想成两种运动的组合, 在平均运动上叠加了不规则的、尺度范围很广的脉动起伏。即任意变量都可分解为平均量和“=祝 + “,Q =方 +z/, W = ZV wr ; p = P +;V Q Q + 0 ;仇=&v +必;g = g十孑*湍流脉动量之和。在大气边界层中,为探讨湍流的作用,将基本方程式中的变量改写成平均量与脉动量相加。 另外,假定浅环

8、流近似、不可压缩以及包辛涅斯科近似,即得雷诺平均方程12. 何谓大气污染?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1)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大气组成的成分、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与 原本情况比,增加了有害物质(称之为大气污染物),使环境空气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人 类的正常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构成了空气污染。(2)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以下几种: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TSP (如:粉尘、烟雾、PM10、 PM2.5)、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如:苯、碳氢化合物、 甲醛)、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03)、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13. 近地层大气稳定度

9、的主要判据厂儿绝对不稳定;I!绝对不稳定;厂=人中性扌屠0及警0,条件性不稳定;r0;而温度层结不稳定时应有RiRf VO; RiRf=O,中性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0稳定;LV0不稳定;L-,中性稳定度因子z/L=Z 0稳定;Z V0不稳定;Z =0,中性二. 论述1. 大气污染物的源汇机制源机制:人为源:( 1)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等)燃烧(2)工业排放;种类多 数量大,是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源(3)固体废弃物焚烧; 垃圾中的有害成分造成了大气污 染或二次污染(4)农业排放;农药及化肥(5)生物质天然源: 自然尘(扬尘、沙尘暴、土壤粒子等) 森林、草原火灾(排放出 CO、 CO2、

10、SOx、NOx、VOCs)火山活动(排放出S02、H20、硫酸盐尘等颗粒物)森林排放(主要 为萜烯类碳氢化合物)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海洋浮游植物、海 洋表层(二甲基硫等挥发性气体)汇机制:(1)干沉降: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相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 附或吸收)的过程,统称为干沉降。重力沉降仅对直径大于10“m的颗粒物是有效的(2)湿 沉降: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称湿沉降。被降水湿去除或湿沉降对气体 和颗粒物都是最有效的大气净化机制。湿沉降有两类:雨除和冲刷。雨除是指被去除物质参 与了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冲刷是指在

11、云层下部即降雨过 程中的去除(3)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或粒子而使原 污染物在大气中消失(可能是中间过程,又产生新的污染物)(4)向平流层输送:向平流 层输送也是某些气体和气溶胶粒子的汇2. 描述大气输送和扩散的两种基本方法及优缺点描述大气输送和扩散的两种基本方法包括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采用不同类型的描述空气污 染物浓度的数学表达式,都能正确地描述湍流扩散过程,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困难。欧拉方法是相对于固定坐标系描述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欧拉方法统计量易于测量,而且表 达式直接应用于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形。运用欧拉方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就是方程的闭合问 题。 拉格朗日方法

12、是由跟随流体移行的粒子来描述污染物的浓度及其变化。拉格朗日方法 数学处理比欧拉方法容易,但是,由于不易精确确定所需的粒子统计量,所以最终方程的应 用受到限制。另外,方程亦不能直接用来解决涉及非线性化学反应的问题。3. 气块(微团)模型 气块(微团)模型就是从大气中取一体积微小的空气块(或空气微团) ,作为对实际空气块的 近似。气块微团是指宏观上足够小而微观上含有大量分子的空气团,其内部可包含水汽、液 态水或固态水(这些与外界温度、湿度及密度稍有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未饱和气块,不断生成 又不断消失)规定:(1) 此气块内温度、压强和湿度等都呈均匀分布,各物理量服从热力学定律和状态方 程.(2) 气块

13、运动时是绝热的,遵从准静力条件,环境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气块运动时,一方面,过程进行得足够快而来不及和环境空气作热交换,即绝热;另一方面,过程又进行得足够慢,使气块压力不断调整到与环境大气压相同,即满足以下准静力条件:p三pe, dp/dz二旳e/z但应指出,气块内部的温度、密度、湿度不一定与外界的相等.) 气块(微团)模型是实际大气简单的、理想化的近似,要求气块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完整,不与 环境空气混合,这只能在移动微小距离时可以满足。但未考虑气块移动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也不符合实际.上述绝热过程和准静力条件的假定是合理的,因此模型对了解和分析实际大 气中发生的一些物理过程很有帮助.4. 何

14、谓大气边界层,简述其主要结构和特征(1)大气边界层可定义为大气受下垫面影响的层次,或大气与下垫面相互作用的层次;更 精确地说,应是在小于一天的时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层次,因为如果时间尺度更长,下垫面 影响的高度会更高。(2)根据湍流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对不同层次空气运动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大气 边界层分为三层:粘性副层:紧靠地面的一个薄层,分子粘性力比湍流切应力大得多 近地面层:从粘性副层到50 100 m,大气运动呈明显的湍流性质,科氏力、气压梯度力 相对于湍流切应力可略去不计。湍流通量随高度变化很小,可假设近似不变,也称为常通量 层或常应力层上部摩擦层或称埃克曼层:这一层的范围是从近地面

15、层到1 1.5 km,特点是湍流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数量级相当,都不能忽略依据热力学性质和相应的湍流特征,大气边界层可分为不稳定边界层:地面加热大气,出 现不稳定层结所致(陆地只出现在白天)中性边界层:自下而上保持中性层结,浮力对湍 流的贡献很弱,可忽略。实际大气中很罕见稳定边界层:伴随地面辐射降温出现逆温层结 而形成,一般出现在夜间(3) 特征:气象要素明显的日变化;下垫面的变化传递到边界层顶的过程将受到涡旋的空 间和时间尺度的影响5. 空气污染预报,其理论基础和模块构成 大气质量模式作为其理论基础,该模式必须较全面地包含大气中的物理、化学和生态过程, 反映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演变规律。

16、完整的大气质量模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气象模式和化学 物质浓度模式。气象模式是大气质量模式的基础。特别对于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地区,由于地 形的动力作用,会影响气流的轨迹和大气湍流强度,从而影响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过程,因 此建立一个能正确预报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及其降水量的气象模式是 十分必要的。DMF MMM M- a 模式流场诊断模式(DMF); M-a气象预报模式(大尺 度天气过程);M-B气象预报模式;PBL湍流 统计量参数化模型:PBLM:行星边界层模式; 源模式化模型(SM)作为大气污染预报模式系统 的主要成分;干湿沉积模式(DSDM)与对流层高 分辨化学预报模式(HR

17、CM)相互耦合;中-B尺度 动力学模式(MMM)图7. 3. 1数值模式系统结构示意图6. 影响空气污染物迁移、扩散的主要气象因子,如何作用?决定大气扩散速率的最终因子是大气运动的性质,即风和湍流。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同时刻的风速风向不同,风把污染物从污染源向下风方向输送的同 时,还起着把污染物扩散稀释的作用。一般地说,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成 正比,与风速成反比。如风速增大一倍,在下风的污染物浓度将减少一半。湍流,是大气的不规则运动。风速时大时小,具有阵性的特点,在主导风向上也会出现上下 左右不规则的阵性搅动,这就是大气湍流。污染物在风的作用下向下风方向飘移并扩散、稀 释,同

18、时,在湍流作用下向周围逐渐扩散,我们看到从烟囱中排出的烟云在向下风方向飘移 时,烟云很容易被湍涡拆开或撕裂变形,使烟团很快扩散。气象热力因素:主要指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大气层结是指大气垂向的气温分布状况,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着大气的稳定度,大气的稳定 程度又影响着湍流的强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流层内气温分布的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递减,空气上层冷下层暖;因此,大气在垂直方向不稳定时对流作用显著,能使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扩散稀释。在近地的低层大气, 有时出现气温分布与标准大气情况下的气温分布相反,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温度逆 增情况,称为逆温。逆温层的出现,使近地低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能发生 对流作用,使大气污染物不能在垂直方向扩散稀释,因而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四. 证明 1. 运用雷诺平均法则,推导简单的平均量关系2大气静力学方程3大气连续方程4. 推导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