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511177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教育现代化的三大核心问题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的途径只能是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改什么、如何改?在我看来,在教育的诸多问题中,其实从根源性上讲不外乎三个:一是学校制度、一是教师队伍、一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一、学校制度 学校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因而学校是道德的子宫、文明的源头。也有专家这样通俗地解读现代学校制度,即“好的、先进的、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一个比较没有争议的看法是,现代学校制度一定是一个能释放人性、提升精神的制度。那么,我们试着设问一下:我们的某些学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压抑人性、钳制精神的? 不可否认,我们的学校一向都是注重“文化”的

2、,比如每间教室里都会挂上一个钟表,钟表的旁边再设计一个“高考倒计时”牌子;比如我们会在黑板上方的墙上写一个大大的“静”字,要求在课堂上“零抬头”;我们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某些抱病坚持上课的“英模”教师,我们天然地以为当教师就必须“燃烧自己”;我们所有的评价包括“绩效工资”都与升学率挂钩,我们信奉好教师就是考试成绩高的教师;我们眼里的好学生与身体和行为没有关系,所谓的“三好”理所当然地只看成绩;我们认为学校天经地义是为考试而存在,考上多少铜仁一中是评判“名校”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学校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文化、机制、管理上,那我们只能说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低级的、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这就是典型的“目中

3、无人”的教育。在我看来,学校应该不只是为了升学而存在,它应该相对完整、“三场合一”,它应不仅仅指向于知识性学习,它应该既是学习场,又是生活场、精神场。教育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它有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道德提升的使命。学校是未来的社会吗?如果是,那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培养“三格”,即性格、品格、人格。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假如具有了“三格”,那未来不论做什么,都不会“出格”。我们一直努力试图这样表述,“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学校是“教育的母体,国家的雏形”,意在提醒更多的学校跳出升学着眼于人、社会、国家乃至于人类。 早年曾流传有一则关于“放羊娃”的桥段:某人问放羊玩为什么放羊?放羊娃答“卖钱

4、”,又问卖钱干啥?答“娶婆姨”,再问娶婆姨干啥?答“生娃”,复问生娃长大干啥,答“放羊”。其实,我们某些应试名校的境界并不比放羊娃高多少。我们办学无非是为了升学,我们也只是另一种识字的“放羊娃”而已。 学校制度是教育魂之所在,无“魂”便没了“底线”。 学校必须学会尊重人。 二、教师队伍 教师是谁? 中国近代教育其实是不缺乏好教师的,比如陶行知、陈鹤琴、蔡元培中国当代也不缺少好教师,比如霍懋征、李吉林、李庾南 好教师是教育真理的符号。好教师们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呢?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1、爱是最高的师德;2、兴趣是最好的教学;3、研究学生是最大的课程。 “为读书而读书,为教书而教书,乃是亡国的

5、教育。”“教是为了不教”。“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 无数次,当我们聆听这些教育真理的教诲时,心灵都会禁不住震颤。然而,今天,为什么在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老感觉底气不足呢?毋庸讳言,教师作为现代化教育工程的“施工员”,无疑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种种挑战的。挑战来自于哪里?我认为有三个,一是教师的职业信念、一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角色、一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教育的脊梁。然而,教师的问题是出在教师吗?答案又是否定的。教师的问题出在我们对教师的不尊重。一所不懂得尊重教师的学校不可能有教育发生;一所不能

6、给予教师幸福的学校也不可能以人为本;一所连正常生活都不能还给教师的学校,也不可能给教师以发展。对教育来讲,头等大事是学会尊重教师,善待教师,呵护教师。对教师的态度,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文明高度。教师的地位决定了这所学校未来的一切。 教育的一切变革,都必须从学会尊重教师开始。俗语说得好,“尊师”才能“兴教”。显然,真正的尊师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仅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甚至都不是简单的提高工资,教育给教师以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权益、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信念变得尤为重要。教师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吗?不,教师是有血有肉的人,试想:如果教师的生活是残缺的,他能带给学生完整的生活吗?如果教师不幸福,他能

7、带给学生幸福感吗?如果教师没尊严,教育会有地位吗? 在我们的众多实验区和实验校,我们建议学校成立三大中心,一是给教师以有情趣的生活,命名为教师生活中心;一是给教师以精神成长,命名为教师情感中心;一是给教师以自主发展,命名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不是“术”的叠加,而是精神的成长;好教师不是拥有怎样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而是具有完整“三格”的教师;好教师不是能让多少好学生考上大学,而是能让全体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好教师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我们讲“善待教师”,是希望学校文化能突出三个化:生活化、娱乐化、精神化。让教师有丰富完整的生活,而且要让他们倍感身心愉悦,并在这样的情

8、感体验中升华成一种教育精神。学校要把“让教师成为有精神追求的人”作为终极的办学目标去追求,而不是把教师当成工具欺骗、恐吓、威逼! 三、教学方式、方法 还有谁比今天更重视课堂教学呢?当我们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时,必须思考的是:课改究竟是为了“求效”还是在“追魂”? 如果仅仅在“求效”,显然我们仍然无法走出应试的窠臼。如果只是在“追魂”,显然又抹不掉“政治”的印迹。学校的另一面是社会,假如教育不能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就是失职的。教育不是把每一个个体培养成“最好的自己”,而是让每一个最好的自己成为共同价值观之中的“公民”,儿童与生俱来的的灵性与本能告诉我们,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物种”,因而,教育

9、是唤醒灵性、激发本能,而不是人为地关闭他们一扇又一扇的窗子。教育不是为未来做准备,而是过好当下的每节课、每一天。其实,教育从来不深奥、玄妙,它的一切智慧、真理、发明都源自于生活,因而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教育绝对不可以躲进小楼,教育不是发生在书斋里,更不是发生在练习题和试卷里,教育就是人际交往,就是享受活着,就是追求美好,就是缔造和延续文明,这一切又哪里是课堂、教室能否囚禁住的? 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它应该有三色:红色信念、蓝色希望、绿色成长。如果只有“血色分数”的“效”,就意味着改革是毫无意义的。教育的道德是给人理想,教育的不道德肯定是剥夺人的理想。今天,我们必须追问,

10、那些坐进教室里的孩子,还有几个人是由理想的,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丢失”了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因而,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止是为“求效”,而是为“铸魂”、“树格”,是为了培育性格、品格、人格;不仅是在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在改革活着的方式、方法。 教育的魂究竟是什么? 习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在教育上课阐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校长的奋斗目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师的奋斗目标”等等。 课堂的三大核心问题 近年来,高效课堂风靡全国。然而,作为最早的倡导者和理念的提出者之一,我必须仍然要重申,单纯以课堂教学效益为旨归的“高效课堂

11、”不是我们在推进的高效课堂。在中国谈课改,谁都可能无法回避山东杜郎口中学。从最初的“10+35”,到后来的“0+45”,再到以“快乐”为唯一评价标准的“0分课堂”,一直到今天以“自由”为价值追求的课堂,他们的改革所提供的脉络显然不是指向于“分”的,而是指向于“人”的。所以,向杜郎口学什么,对于这个老调重弹的话题,显然没必须再加以重复。以杜郎口课改为“原形”的高效课堂是在追求教育现代化的课堂。 一、高效课堂不是仅仅“求效” 高效课堂以“人本”为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精神信念的课堂,基本概述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具有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但高效课

12、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称为“高效课堂教育”,理论支撑最简洁的描述是“四新”,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的对立面是“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是指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无“人”的课堂。但高效课堂不排斥课堂的“高效”,它排斥仅仅为了“高效”。 二、从“人”的角度划分三代课改 第一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调整课堂结构”,也就是变传统的“先教后练”为“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理念最早是卢仲衡先生提出并实践的。第一代课改的出发点就是“效”,是为了解决课堂

13、“低效”的问题。但第一代课改显然存在的问题是依然传统的“教为中心”、“师为中心”,相对于前苏联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是一个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注重和增加了“学”的戏份,强调了学习的能动性。 第二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变教学关系”,它相对于“调整课堂结构”的改良算得上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改革的“深入”,它首次触及到了教学关系的本质,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学中心”,它首次开始把“学”和“生”置于“主体”地位,这种课堂主要的特点是“师退生进”,教师起着学习的“主导”作用。第二代课堂有三种标志性形式: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展示。因而,在中国教学改革史上具有“革命性”。 第三代

14、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教学意义”,它相对于“改教学关系”的改革又可称为一种颠覆。如果说第二代课改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那么第三代课改试图解决最根本的“学什么”以及“为何学”,它抛弃的是单纯对“效”的膜拜,转而开始的是对“课堂之道”的叩问,它力求打破课堂固有的形式,创新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三代课改主要的特别有三个:取消导学案、无限放大自学、一个教师同时上N个班的课。三代课改的核心价值在于重塑“课堂之魂”,以“课堂之道”去培养“三格”。 划分课改代际,不是为了比较谁高谁低,而是循着改革的脉络找出方向、趋势。课改究竟要指向哪里?我认为:唯有指向于人的改革才可能是正确的。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意味着

15、的是提升教育的“三格”,唯有从“求效”中走出来,才能走向共同的“人”。 三、高效课堂教学的N大智慧 单纯从教学的角度谈高效课堂,它也与一般的“高效课堂”不同。 高效课堂一定是重视教育质量的课堂。我们所讲的教育质量,不是指升学率,而是课堂所展现的学生生命质量、学习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潜力。基于此,高效课堂并不纠缠于更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而主张教学要从学生的认识成长角度,放手去学生去自学。当然,这里的自学是“自主学习”的简称,这与传统教学的“自学”截然不同。有人总是在指责高效课堂不让教师“讲”,甚至嘲弄高效课堂是“搞笑课堂”,这样说也没错,高效课堂的确是限讲的,不“抑讲”岂能“扬学”?至于“搞笑

16、”之说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真切地描绘了这种课堂情境,在我看来,它至少比让学生“生不如死”、紧张兮兮的课堂来得人道些。 我们讲,高效课堂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它包括教学系统、文化系统、评价系统。 高效课堂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纠正、修改、发展和完善自身系统的。尤其是第三代课改的一批实验区域和学校,代表着高效课堂真正的追求。它们所展现出来的活力、意义、价值,超越了很多教育人的经验,也远非某些应试名校能相提并论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也分属于不同的目的,这一切从根本上讲,依然是“三格”所决定的。当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时,我们也应该清楚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的差别最

17、终一定在校长、在文化、在“三格”。 高效课堂的三大教学智慧是:放手、示弱、利用。 即教师要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放手才是负责;教师要能够“大智若愚”、主动示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好胜心;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当做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高效课堂的三大抓手:小组、模式、目标。 小组是课堂组织形式的抓手,模式是课堂流程的抓手,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抓手。 高效课堂的三个到位:盯、观、跟。 盯要到位:盯学习状态、课堂参与;观要到位:观学情展示、问题暴露;跟要到位:跟问题生成、能力成长。 高效课堂的三步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自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部展开的独学、对学、组学;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带领下,利用本组专属黑板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反馈是指教师基于学情调查之后,就小组展示发现的问题予以师生合作解决。 高效课堂能解决目前教育的诸多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它以课堂改革为切口,在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有力地触及了小组团队文化、班级生态、学校制度等深层次的问题,也带动了教师观念根本性的转变。但我们必须清楚,课改之于一个国家,唯一有价值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一切为了“求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