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511177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艺术欣赏:是指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 体验 理解 想象 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欣赏的步骤:1.要依靠健全的器官得到对艺术形式符号的感性认识。2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视关照,发挥想象,细致的品味作品,是审美意象更具接受悟性。3主体对艺术品的意想的品鉴渐入佳境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达到“物我和一”。艺术欣赏活动既包括艺术形象也包括欣赏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愉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2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2、”。 透视的基本规律:1凡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和平面,透视形状不发生变化,仍保持物体原来的比例关系不变。2凡有远近差别和不平行画面的直线 平面,都要发生透视变化。3平行变线都消失到一点,即向灭点消失。4平面消失到一条直线,即灭线。5近大远小6近实远虚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观察 想象 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的创作活动;学会分析 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

3、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阶段目标: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学习方法,交流和评价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发挥学校和地方的资源优势,满足本地区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的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 美术课程资源有: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自然人文景观等。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置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2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艺术展览,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

4、动,使课内外的艺术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3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当地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教且资料经济充足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绘画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摄像机,数码相机进行资源的储存,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必然选择 二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教学方法越来越依赖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视听感受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演示提供了直观的操作平台 再次,虚拟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参观教学 初高中阶

5、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年龄期,其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其抽象思维逐渐发达,逻辑思维仍需要感性经验来支持;想象力发展的有意性迅速增强,想象力中创造成分增多,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也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同时其情感内容也日益丰富 深刻等。 美术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的评价和学生的学的评价1学的评价a考核即成绩的评定b命题即如何出考察题目c成绩的评价(成绩评定和结果分析) 教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客观性完整性 一致性(对各级教师实行统一评价标准) 多渠道性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教学评价的功能:1客观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2诊断教学疑难,改进

6、教学3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

7、学与合作交流。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

8、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的作者是阎立本,的作者是周昉,

9、的作者是黄荃,的作者是李公麟,的作者是赵佶,的作者是赵孟頫。的作者是黄公望,的作者是展子虔。 中国画的三大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4散点透视。 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焦墨法 、蕉墨法 。 “墨分五彩”焦、浓、 重、淡 、清 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顾恺之、陆探微 、张僧繇 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和北齐画家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 “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风格。

10、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陈淳 、徐渭。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曾鲸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五代时期人物画代表是顾闳中,他的代表作品是韩熙载夜宴图。海上画派的代表艺术家有四任,虚谷,吴昌硕,吴友如等。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白描是北宋的李公麟最先发明的。南宋的梁揩在人物画方面最先采用了减笔画法。唐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有阎立本, 吴道子。东汉表现说书人生活的陶俑有击鼓说唱俑,西汉大型纪念雕塑有霍去病墓石雕。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是溪山行旅图 明代后期“松江派”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他提出的南北宗论 北宋四家的是:蔡襄,苏

11、轼,黄庭坚,米芾。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四僧”是指八大、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个和尚。这些画家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古法。个性鲜明。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新颖的创造。如八大,以画寄托亡国之痛,意境苍凉凄楚,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花鸟画以拟人简约的手法,把充满孤独幽愤的感情宣泄而出,在内容与形式上臻于高度统一。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及山东潍县杨家埠。天津杨柳青年画: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鲜艳雅致,题词也很讲究。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与彩绘结合,细腻鲜丽,人物俊秀传神。苏州桃花坞年画:严谨精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着重描绘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注意透视和明暗,一般都有题诗。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潍县杨家埠年画:造型夸张,饱满均衡而富有装饰性,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及民间戏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