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507211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算法傅坚明 戚勇军 贾丽杰摘要根据“每种骨料均有在某个粒径围颗粒含量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决定性作 用”的原理,应用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公式方法来确定混凝土“相对密实而易于流动 的悬浮密实结构骨料组合比例”,从而确立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对经验依赖 性小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试算法关键词 混凝土配合比 富勒级配 试算法引言迄今为止,混凝土仍然是最有效和最适合于大宗使用的结构材料,同其他用于结构的建 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最廉价、生产工艺最简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因为混凝土组 成材料多样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现代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和 越来越高,以及混凝土

2、微结构对环境和时间的依赖性和不确知性,注定了混凝土材料结构体 系的复杂性。因此对其配合比的设计极为关键。目前,国外有很多关于配合比设计可行方法 的报道,如简易计算法、最大密实度法、最小浆骨比法、计算机法、正填法、逆填法、分步 优化法、全计算法等,但都需要对其重要参数“用水量与砂率”根据经验进行假设,然后再进 行试配验证。无论哪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建立一组独立方程式对所需要的 未知数求解。但传统的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组成的,要求解的未知数为水泥用量、水 用量、砂用量、石用量,当代混凝土由于普遍掺入矿物掺和料和高效减水剂,配合比中需要 求出的未知数由传统的4 个变成5 个

3、甚至 6个(采用三元复合胶凝材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 情)。而所能够建立的独立方程式的数量却还是只有bolomy公式、砂率、全部体积之和等 于 1 立方米这两个半,因为砂率是要从经验数据表格中选取的,充其量算半个(全计算法因 创立了干砂浆的概念,增加一个独立方程,但仍少于未知数的量)。如果方程式数量少于未 知数的量,从数学求解的结果只能够是无穷多。目前,常见的设计方法是依赖选择几个经验 数据的方法来弥补。但是依赖的经验数据多了,就造成工作量巨大、对经验依赖性高、实际 结果与设计目标偏差大的问题。当绞尽脑汁仍然无法建立更多的独立方程式时,是否可以改变思路,采用分步解决、减 少未知数数量的方法来解决或

4、者改善呢?根据我们十余年的使用效果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1 参数的确定待求参数:用水量、胶凝材用量、骨料用量a.将胶凝材料的2或3个未知数分解出去,重新变为1个(胶凝材用量)未知数。其法 为:按塑化指标、脆度、强度发展、水化热、体积收缩等条件指标复配一个合适的复合胶凝 材,然后和水泥一样,测定其密度、按ISO法来检测其胶砂强度,使用时直接代入bolomy 公式,求出W/B。这一点,在新规程JGJ552011中已经要求这样做。b砂、石又称细骨料、粗骨料,可见其实是同一种原材米 骨料,只是人为定了个粗细的界限,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先用试算法确定骨料的组合比例。2 建立独立方程式a.W/B二axf/

5、(f +axaxf)2a b cu,o a b b式中:W/B水胶比a、現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abfb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和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胶砂强度(MPa)bf混凝土配制强度(MPa)cu,obolomy公式用于确定水胶比,尽管很多文献提出各种理由,证明bolomy公式不再适 用于确定水灰比或水胶比。但是,其一是在没有确实可行的、更好的方法之前,不妨仍沿用 老方法;其二是混凝土的诸多作用因素都是随机变量,甚至是随机过程,任何用定值法来估 计其随机变量不确定的影响,都有相当的缺陷,因此说混凝土的设计是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概 率,而非定值。

6、浆体体积:V二W + V +Vipb a式中:W水的体积(L/m3)Vp浆体的体积(L/m3)Vb复合胶凝材体积(L/m3)Va空气的体积(L/m3)骨料体积:Vs+Vg 二 1000 - Vp!式中:Vs子的体积(L/m3)Vg石子的体积(L/m3)方法:即可以按已确定比例骨料组合的空隙率或比表面积确定合适的浆骨比,也可以简 单地直接选用浆骨比这个经验参数(以下为简化计算起见,均采用此法)。3 确定骨料的组合比例目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发展已从按强度进行设计发展到按耐久性设计,然而,对 于现代混凝土配合比来说,最关键的是能便于施工时均匀密实地成型,即工作性。而要达到 工作性要求,确定合适组合

7、比例的骨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骨料组合结构如图1 所示。可以看出有悬浮密实结构(1)、骨架密实结构(2)、骨 架空隙结构(3)三类。不同的混凝土对骨架的结构要求各有不同。对于泵送的混凝土而言, 需要的是相对密实而易于流动的悬浮密实结构骨料组合,对于塑性和干硬性混凝土则需要紧 密堆积结构的骨料组合,对于透水混凝土则需要骨架空隙结构。(2)(3)图 1 骨料组合结构目前各混凝土生产企业基本采用人工合成级配。一般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先将二 级配石和二级配砂分别合成连续级配,然后再选择砂率。但有时还是会碰到砂和石分别都 符合连续级配的要求,配成混凝土后却发现流动性不佳因为石、砂分别配时在二者 的粒

8、径交界处颗粒含量“撞车”,造成整体骨料级配不符合富勒理想级配曲线,所以应该将 砂、石统一考虑(它们都是骨料,只不过是颗粒粗、细的区别),以简化、优化合成骨料 级配的方法。根据“每种骨料均有在某个粒径围颗粒含量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决定性作 用” 3原理的试算法是比较完美的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公式应用方法。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举例某商混公司C30 (泵送,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50 mm)4.1 原材料a.42.5普通硅酸盐水泥、95矿粉、II级粉煤灰组成的三元复合胶凝材,密度Pb% 2.85bg/cm3,(ISO 法)28 天胶砂强度43.0MPa。b复合泵送剂(不引气)c碎石一:最大粒径31.5mm

9、,粒形良好、针片状含量等技术指标符合规,表观密度P9为 2.65g/cm3。d碎石二:最大粒径19.0mm,粒形良好、针片状含量等技术指标符合规,表观密度P9为 2.65g/cm3。c粗砂、细砂各1种,砂子表观密度ps为2.60g/cm3,含泥量等技术指标符合规。在下列筛孔(方孔,mm)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见表1。表 1 砂石累计筛余百分率(%)筛孔(方孔,mm)31.526.519.016.09.54.752.361.180.60.30.15筛底碎石一1065-99.399.699.6100100100100100100碎石二-4.720.874.797.998.910010010010010

10、0粗砂-0.233.156.871.981.389.4100细砂-2.917.343.660.778.190.91004.2 配合比计算(采用体积法)4.2.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按JGJ55-2011规取混凝土强度标准差o为5MPa,则:fcu,o 二 fcu,k + 1.645o = 30 + 1.645x5 二 38.2MPa4.2.2确定水胶比(W/B)按JGJ55-2011规取回归系数a为0.53、a为0.20、f为43.0Mpa,则: abbW/B 二 axf/(f +a xa xf)a b cu,o a b b二 0.53x43.0/ (38.2 + 0.53x0.2

11、0x43.0)= 0.534.2.3骨料合成试算石子最大粒径31.5 mm,按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公式计算得到各孔径的理想累计筛余百 分率,填入“基准线”一栏;4种砂、石筛分结果均换算至累计筛余百分率分别填入各自对应 的栏目。表2骨料合成计算项 次各种骨料名称在下列筛孔(方孔,mm)上的筛余累计百分率()31.526.519.016.09.54.752.361.180.60.30.15底1累碎石一1001065.099.399.399.699.61001001001001001002计碎石二100一一4.720.874.797.998.91001001001001003筛粗砂100一一一一一0.2

12、33.156.871.981.389.41004余%细砂100-2.917.343.660.778.190.91005用量碎石一131.38.512.912.912.912.913.013.013.013.013.013.06碎石二432.08.932.142.142.543.043.043.043.043.07粗砂420.0813.923.930.234.137.542.08%细砂20.10.30.91.21.61.82.09设计混合料级配(实际曲线)1.38.514.921.945.155.269.880.787.491.795.410010基准级配曲线08.322.328.745.161

13、.272.680.686.290.293.195.1说明:碎石一筛分时按常规未用19.0 筛子,故其累计筛余百分率按16.0的套用,会对合成曲线产生影响在 此这样做只是为说明方法,建议使用本法时应将所有筛子用上。根据各种骨料筛分结果,初步估计各种骨料的用量百分比。每种骨料均有在某个粒径围 颗粒含量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决定性作用,如碎石一在26.5mm筛孔上存留的累计筛余百 分率达65%,它在粗粒中起决定性作用,粗砂在2.36mm筛孔下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达33%, 在细颗粒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可按此特性从粗石、粗砂等起决定性作用的筛孔上累计筛余百 分数进行初步计算。首先算出粗石、粗砂应占混合料的百分

14、数,然后再推算其他骨料的含量。 如实际曲线点离基准级配曲线点较远,应进行调整,直到所有骨料的颗粒含量都在合适的级 配围为止。根据表2中基准级配曲线在26.5mm筛孔下累计筛余百分率值为8.3%,而碎石一在 26.5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65%,则碎石一占混合料百分比为:8.3-65 = 13%,碎石 一中各筛孔尺寸的颗粒占混合料中的百分比,即以表中的数量乘以13%,所得结果列于表2 中第5项。估算碎石二在混合料中的用量百分比。碎石二在9.5mm筛孔的筛余量最多(53.9%), 以此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基准级配围中9.5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值为45.1%,但碎石 中已有9.5mm筛余数为

15、含混合料中的12.9%,碎石二在9.5mm累计筛余为74.7%,因此细 碎石占混合料用量百分比为:(45.1-12.9)一74.7 = 43%,表中第2项各数值乘以43%,所 得结果列于表第 6 项。同样方法估算砂在混合料中的百分比用量。粗砂占混合料的百分比为:(72.613.0 42.5)-33.1 = 52%,但13 + 42.5 + 52已大于100%,这是不可能的,因此看粗砂次多的1.18 档,为56.8%,则(80.6-13.0-43)-56.8 = 42%表表中第3项各数值乘以42%,所得结果列 于表第 7 项。最后,按混合料总数100%减去碎石、碎石二、粗砂占的百分比,求得细砂在

16、混合料 中的百分比:100-13-43-42 = 2%,表中第4项各数值乘以2%,所得结果列于表第8项。 将4种材料占混合料的筛余百分数相加,列于表2中第9项。粗步试算:碎石13%,碎石二43%,粗砂42%,细砂2%。实际操作中2%意义不大,完 全可以取消,调整为:碎石13%,碎石二43%,粗砂44%,骨料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粒径/mm%过通说明:本文只为叙述计算过程,实际操作时可编制Excel,图表自动形成,非常方便。本计算只为说明方法与步骤,实际操作时可对某些点作相应的微调,以使实际曲线尽可能的贴近 基准曲线。4.2.4选择浆骨比(见表3)表 2 不同等级混凝土最大浆骨比4强度等级浆体百分

17、率(浆骨体积比)C50以下(不含C50)W0.32 (1 : 2)C50C60 (含 C60)W0.35 (1 : 1.86)C60以上(不含C60)W0.38 (1 : 1.63)4.2.5确定各材料用量根据已知条件:pb为2.85g/Cm3、Va=10 L故Vb= mbo/Pb = mbo/2-85mbo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取浆骨比为0.32,则V =320( L )p代入浆体体积:V二W + Vb + Vpb a=W+mb/2.85+10=320(L)W/B=0.53解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mbo = 352 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mWO=186 kg骨料体

18、积:Vs + Vg = 1000 - V =1000 - 320=680(L)p已知:Pg 为 2.65 g /cm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碎石一用量:mgo1 =680x13%x2.65=234 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碎石二用量:mg2 =680x43%x2.65 = 775 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砂用量: mSO =680x44%x2.60 = 778 kg同样步骤,按浆体体积为V =310 L试算各原材料用量,得出:复合胶凝材用量、水、碎石 p一用量、碎石二用量,以及粗砂用量。4.2.6试拌验证及调整按上述2个配比,分别试拌20 L基准混凝土,测其塌落度、扩展度等工作性指标, 选择工作性指标符合

19、目标要求的配比为最终于配合比。若均有差距,则视结果增减浆体 体积,作出调整。重新以上步骤,直至工作性指标符合目标要求。4.2.7以复合泵送剂调整工作度至设计目标值 4.2.8留置必要的混凝土试块,考察各龄期试块强度(因混凝土的设计是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概率,而非定值,故其强度只要在围即可,不要求“精确”)结束语1. 本方法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有所不同,规要求对水灰(胶) 比浮动,将强度最为接近设计值的定为最终配合比。但对于现代混凝土来说,强度目标 等已经可以轻易达到,最关键的是能便于施工时均匀密实地成型,即工作性,故本方法 以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作为设计的第一考查目标。2

20、. 对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将细颗粒部分作适当调整。3. 如果用计算机辅助,完全可以对骨料比表面积、空隙率作出估算,而不是选择经验浆体 体积。4. 如果有兴趣,也完全可以再分下去,将细颗粒、胶材的颗粒组类似的完成试算工作。经过10余年的应用,证明采用试算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优 势: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对经验的依赖性小;分析配比骨料组成利弊时,比较直观,在 图上一目了然。当然该方法也存在缺陷,如对骨料粒形的影响无法作出量化估算。参考文献1建奎、王栋民,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硅酸盐学报,2000(2):194 1982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 伍必庆,道路建筑材料清华大学,第1版 (2006年10月1日)4. 廉慧珍、玉琳,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关于当代混凝土配合比要素的选择和配合比计算方法的建议之二.混凝土2009年第5期, 14发表于:混凝土世界 2012.10,总第40期,P66-7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