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04600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2.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探析 1.1传统艺术体育化转变,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传承广度 通过研究把井陉拉花、昌黎地秧歌简单化、现代化、体育化、大众普及化。在遵循传统的昌黎地秧歌基本动作韵律,音乐特性的基础上,以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入新的音乐元素,把昌黎地秧歌传统艺术资源进行体育化的转变,创编成健身操,健身舞蹈使其动作变化更多,舞蹈语汇既现代又简洁,在动态上融入时代气息,很好地表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使其即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人们对其了解和认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更多地域的人都来学习昌黎地秧歌、了解河北的民俗文化,以期为昌黎地秧歌更好的蓬勃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身、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1.

2、2探索体育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体育与民俗文化的互动 把昌黎地秧歌健身操,健身舞蹈引入体育课堂,使其在发挥大众健身作用的同时,使更多的大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体育与民俗文化的互动,为开发体育潜在课程,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特色体育教学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好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研究的实际价值 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研究,将成为

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拓展,丰富教师教学技能,学生学习的一个平台。通过师生对昌黎秧歌健身操和健身舞蹈的学习,充分提高师生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增强其保护意识的责任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打好基础。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研究将弥补,河北省民间舞蹈进入体育课堂,在普通高校推广与普及的空白,同时拓宽与延伸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进一发挥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以及大众健身的作用。因此,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实践价值。3.目前国内外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研究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有越来越

4、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自身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国为了更好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 2006年 5 月 20 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518项,其中河北省井陉拉花、昌黎地秧歌、入选民间舞蹈类。昌黎地秧歌产生于元代,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的广大农村。当时人们为了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边唱边扭,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体现农民生活情趣、舞蹈风格鲜明独特的戏剧秧歌形式,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昌黎地秧歌属于北方秧歌。通过互联网及石家庄各大音像书店、图书馆查询,目前对于昌黎地秧歌的研究极少,尤其是图书、音

5、响方面的资料,远远不及东北的秧歌、花鼓灯、胶州秧歌的影响力、辐射面。目前国内对于昌黎地秧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性、纵深性,本土性以及传统艺术资源的挖掘研究。目前对昌黎地秧歌体育化转变,改造利用,创新性传承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昌黎地秧歌创新性传承研究,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在普通高校普及发展开辟一条新路。科【参考文献】1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法 卡琳娜.伐纳著,郑慧慧译.舞蹈创编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大众艺术体操.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国家级健美操指导员培训教材.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1.6威廉.维尔斯曼(美)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