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4169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503835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9.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4169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4169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4169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4169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4169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规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 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6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1号)(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17号)(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0 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1 197号)(10)江苏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反应迅速;平战

3、结合、运转高效、成本合理;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任务的管理与实施。2、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本公司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小组(简称“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1 应急监测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技术负责人、现场部和检测部全体检测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组织机构框图如下:应急监测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应急监测小组由本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环保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现场负责人任应急采样小组长、检测部主管任应急分析小组长,成员由现场部和检测部检测人员人员组成。应急监测小组的主要任务

4、: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及时向环境突发事件所在地环保局报告应急监测结果,提出处置建议。组织制定(修订)应急监测预案、协调指挥应急监测各相关小组工作、负责指导制订和实施应急监测方案、制定应急监测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应急监测装备、负责组织应急监测演习、组织编制应急监测工作报告等。应急监测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监测小组的工作,按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命令迅速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负责指挥样品质控工作;负责指挥现场采样工作及样品分析工作;负责指挥后勤保障工作

5、,完成应急 监测小组组长交待的其它任务。2.2.1 应急监测现场监测采样小组 主要任务为执行应急监测技术方案;提供事故现场各环境要素的监测结果(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和变化情况报告、应急监测过程记录、应急监测现场取样及送样工作。2.2.2 应急监测分析小组 主要任务为负责应急监测样品的分析工作。了解国内外应急监测技术信息和进展情况,对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故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总经理 技术部门 现场负责 实验室 后勤保障 环保部门 1 撤离与返回、应急监测的终止等重大决策提出建议,参与制订和实施应急监测方案。3、应急准

6、备与事故预警 应急值班 应急监测组成员的联系电话应确保 24小时畅通。各小组应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响应程序,后勤保障人员做好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后勤保障工作。发现异常排污,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时,必须启动应急预案。应对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向相关环保局汇报。加强各类与环境事件相关信息(如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等人为事故)的收集研究,做好应对准备。4、应急响应程序 公司应急监测能力 公司具备一定的应急监测能力,但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的采样和监测均需要委托吴江区环境监测站进行。应急监测方案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指挥

7、办公室立即与*环境监测站联系,在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应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监测因子和方法等),及时开展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质种类、浓度和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作出初步判断,以便对事件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公司制订了环境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监测方案,仅供监测站参考。监测方案如下:1、环境空气污染事故(委托*环境监测站监测)监测因子:根据事故风险类型和风险物质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将发生事故的风险物质纳入监测范围,应监测特征污染物:SO2。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测点布设:以事故点为中

8、心,根据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点及下风向影响区域按一定间隔布设 24 个点采样。见表 1。表 1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 测点编号 测点 名称 距建设地点位置 监测项目 所在环境功能区 方位 距离(m)G1 关心点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SO2 二类区 1 G2 事故点附近-2、地表水污染事故监测方案(委托*环境监测站监测)监测因子:根据事故风险类型和风险物质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将发生事故的风险物质纳入监测范围,如引起火灾、爆炸等风险事故,产生大量消防尾水时,还有各种物料泄漏等,应选择pH值、COD、色度、氨氮、SS、锑等为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

9、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取样一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测点布设:为防止公司消防废水进入雨水管网,对附近水体、纳污河流、事故应急池、雨水排放口均应进行监测,水环境监测因子见表2。表 2 水环境监测因子 位置 监测项目 雨水排口 pH 值、COD、色度、氨氮、SS、锑等 事故应急池 pH 值、COD、色度、氨氮、SS、锑等 如果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废水进入外环境,须在废水排放口布设一个断面,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上游布设一个对照断面,下游布设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3、地下水污染事故监测方案(委托*环境监测站监测)监测因子:根据事故风险类型和风险物质选择适当的监测因

10、子,将发生事故的风险物质纳入监测范围,如发生溶剂泄漏引起火灾、爆炸等风险事故,产生大量消防尾水时,应选择pH、氨氮、SS、COD为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取样一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测点布设:对企业所在地、下游500m处均应进行监测,水环境监测因子见表3。表 3 地下水环境监测因子 位置 监测项目 公司所在地 COD、氨氮、SS、pH等 下游 500m 处 COD、氨氮、SS、pH等 4、土壤监测(委托吴江区环境监测站监测)(1)监测因子:PH 值、总铅、总铬、总镍等;(2)监测点位:在事故发生地受污染

11、的区域、对照区域布点进行应急监测,采样应取垂直深 10cm 的表层土。一般在 10m10m 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 5 个。不同采样点采集的 1 样品在除去小石块和杂草后混合放入密封塑料袋。(3)监测频次:采样一次。监测分析方法及方法来源 监测方法见表4和表5。表 4 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污染物 取值时间 单位 浓度限值 监测方法 SO2 年平均 mg/m3 紫外荧光法、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 24 小时平均 mg/m3 表 5 水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监测 项目 现场应急 监测方法 实验室应 急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标准值(mg/L)地表水 地下水 COD C

12、OD 现场自动监测仪 重铬酸盐比色法 重铬酸盐比色法GB/T11914-89 30-pH 便携式pH计法 玻璃电极法 玻璃电极法GB6920-86 69 SS 悬浮物测定仪 重量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60-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7481-87 锑-原子荧光法 水质汞、砷、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694-2014 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方案的具体实施均是由*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者完成的,而每一污染事故都可能危及分析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酸碱工作服、空气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