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及对比的区别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03164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4.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烘托及对比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烘托及对比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烘托及对比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烘托及对比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烘托及对比的区别(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可修编-.描写手法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借代、用典、对偶等)。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

2、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

3、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可修编-.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

4、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心的欢乐。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2、衬托/对比/烘托-.-

5、可修编-.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夔的慢、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

6、、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

7、,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可修编-.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3、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

8、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4、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可修编-.虚实相生和

9、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在文学作品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

10、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西上莲花山)及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夔的慢中虚写了昔日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

11、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可修编-.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高考精题回放】1、(2006 年高考 XX 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12、5 分)XX 词注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边城景象:暮雨菲菲,大雁低空飞,沙漠绿洲上的芦笋长势很好,后两句以虚写为主,遥想了驮队远行的情景,虚中有实。2、(2008 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可修编-.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

13、号挺斋,高安(今属)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5 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 2 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 1 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四、其它类 1、比喻/象征 比喻就是打比方,

14、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琴声高低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大小珍珠”来比喻琴声高低变化的情景。如骆宾王的咏蝉在第五、六句中,纯用比喻修辞手法:“露重”“风多”比喻社会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可修编-.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全诗诗人以蝉自喻,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象征是指借助描写具体形象的外在特征来表现某种抽象深邃

15、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艺术定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写,会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某种联想,从而领会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抽象的意义。象征可以根据人们习惯和约定束成,往往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复杂的深刻道理浅显化、单一化等。在诗词中,松竹梅菊、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等自然万象往往被人们赋与某种情感和象征意义,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混

16、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总之,比喻与象征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或者“神似”,后者象征意义与本体事物间要求“神似”;前者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后者是以物显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而让读者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前者只限于修饰语句,后者作为文学创作基本手法,它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可修编-.【高考精题回放】(2008 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17、 (宋 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 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分)答: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

18、由驰骋吧!(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 分)答:分析:本小题通过比较鉴赏,要求体会“夕阳红”意象的深刻含-.-可修编-.义,既考查考生对两首词的整体理解,又考查学生对“夕阳红”特定含义的个性解读,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功底。“夕阳红”的特定含义不能离开全词的容而臆造。如由侯词中作者成长无成与一举登第、终有成就形成对比,可以判定“夕阳红”含有老有所成的豪情壮志;由三国演义中“淘尽英雄”与“青山依旧”形成的对比,可以体会到“夕阳红”含有的人生苦

19、短的意思。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2、风格特征/语言特色 所谓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义)在文学作品中,风格往往指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是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加深刻,能反映作者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在特质的外部特征。作家风格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作家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定型的过程。具体而言,广义的风格特征体现在作品各要素中,是多样性和同一性的高度统一。它可以表现诗人选择题材

20、的个性、对主题思想挖掘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也可以表现为创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手法、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塑造形象的手法、语言表达的独创性等。它与作家的阅历、经历和个性密切相关。文如其人,我们解读某位作家风格要学会知人论世。而在诗词鉴赏中,所指的风格特-.-可修编-.征一般都是狭义的,即从诗人选材特点和语言表达特点角度去分析。有时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词的语言风格特征。在诗词鉴赏中,我们要了解一些关于风格特征的基本知识:从诗、词、曲主导风格上看: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之分。不同题材的诗词风格:宫廷诗、闺怨诗(

21、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静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慷慨悲凉)、咏史诗(雄浑壮阔)、讽喻诗(沉郁激愤)每位诗人、词人的风格也不同:如东坡、辛弃疾(豪放),柳永、夔、清照(婉约),煜、禹锡(隽永),灵运、眺(自然),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屈原(雄浑悲壮),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等等。即使是同一作家,其风格也是多样性的,如东坡作品主导风格是豪放派的,但也写过江城子这样缠绵悱恻的悼亡诗的,还有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等。而语言特色是指诗词在遣词造句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文章风格上的一个具体方面。在高考中,命题指向比较具体,考生容易思考和作答。常见的分析诗词语言特色的题型有:一是炼字(句)型,要求指出某句(联)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并联系该句(联)分析其意义(字面意义和临时意义);二是辨析修辞型,要求学生指出某句(联)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三是评价型,一般指题目中引用前人评价,要求学生对之分析评价,或者题目已经交待其语言方面的特点,-.-可修编-.只要求学生举例分析说明即可,难度较低。总之,无论是概括诗词整体风格还是分析语言特点,不能只流于字面意义的解说,而要联系诗文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意义和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