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830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02956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9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830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830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830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8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830(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8 页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J 16-2005 J10687-2006 1 总 那么 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他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可参照本标准规定执行。1.0.3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省相关建筑工程标准、标准。2 术 语 2.0.1 住宅工程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2.0.2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平安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2.

2、0.3 住宅丁程质量通病控制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防治方法、措施和要求。2.0.4 裂缝 在开灯或自然光下,距检查面 1m 正视天棚站立仰视,明显可见的裂纹。2.0.5 划痕 外表未破坏,目测观察有明显且无法清洁掉的的痕迹。3 根本规定 3.0.1 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并不得随意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在组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标准的执行.3.0.2 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交底。3.0

3、.3 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核准后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3.0.4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要求和监控描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那么?。3.0.5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审查报告应该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符合情况。3.0.6 成品住宅应符合以下要求:1 装饰施工图宜在结构标高0.00 前完成。当装修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结构修改设计方案,并报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前方

4、可施工。2 成品住宅工程应先施工样板套,样板套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各责任主体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形成装修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前方可展开施工。大面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电气设备、卫生器具等应与样板套相一致,当有变更时,其品质不得低于样板套。3 建设单位应组织总承包施工单位,装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已具备成品住宅装修的工程进行交接验收,并形成书面验收意见。未进行交接验收,不得进行装修施工。4 装修施工过程中和交付前,应采用覆盖、包裹、贴膜等措施,对地面、门窗等容易污染或损害的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3.0.7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概预算,施工过程中

5、由于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工程竣工结算中。第 2 页 共 48 页 3.0.8 本标准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或本标准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应检查复验报告。4 地基根底工程 4.1 沉降变形控制 4.1.1 设汁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地基根底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异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 第3.0.2 条等规定的,必须进行变形验算,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表 4.1.1 的相应允许值。表 4.1.1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平均值 最大值 沉降量(mm)150 砌体承重结构 根底的局部

6、倾斜 中、低压缩性土 0.002 高压缩性土 0.003 0.003 0.004 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 (mm)中、低压缩性土 0.002t 高压缩性上 0.003t 0.003t 0.004t 整体 倾斜 Hg24m 0.004 0.005 24mHg60m 0.003 0.004 60m100m 0.0015 0.002 沉降 速率(mmd)验收标准(变形曲线逐步收敛且)高层 0.06 多层及以下 0.10 0.08 0.12 稳定标准 高层 0.01;多层及以下 0.04 注:t 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 为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2 同结构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

7、基根底设计方案(如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摩擦桩、端承桩等),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根底方案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等措施控制差异沉降。3 建筑物地基根底采用桩基时,同一结构单元桩端应置于同地基持力层上。4 层数相差超过 10 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置沉降后浇带。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项或沉降速率到达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前方可封堵。5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区的建筑物,测量精度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标准?JGJ8 的要求,其精度不低于级。工程竣工验收时,沉降没有到达

8、稳定标准的,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4.1.2 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旋工人员应持证上岗。2 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的,假设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蓑力特征值 Ra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spkf应按标准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3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压力值(电流值、锤击数)来确保进入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

9、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入岩桩的岩性判定应由勘察单位的专业人员对每个孔底岩样进行签字确认。4 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黏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 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5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标准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第 3 页 共 48 页 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6 地下室及承台四周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前应去除积水、垃圾,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分

10、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得小于 0.94。地下室顶板覆土情况与设计工况一致。4.2 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 4.2.1 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人工挖孔桩不应用于软土:或易发生流砂的场地。地下水位高的场地,应先降水后施工。在有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夹层的土层中,在没有可靠措施时,不宜采用挖孔桩。2 水泥土搅拌法不应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大于 25 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的土、地下障碍物多的杂填土、欠固结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处理。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用于坡地、岸边、液化扩展地段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较大拉应力的桩基工程。用作抗拔桩的管桩接头

11、应采用相关标准及图集要求的机械连接,接头数量不超过 1 个,装神纵向钢筋应直接锚入承台内。4 当桩尖位于基岩外表且岩层坡度大于 10时,桩端应有防滑描施。4.2.2 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垂直偏差应小于 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一致;施工中遇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管)倾斜时,应及时予以去除或处理。2 预应力管桩进场检验时,对同一工程、同期施工的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抽取数量不宜少于总节数的 0.1%且不得少于 1 节,对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螺旋箍的直径、间距和加密区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应进行破损检验和见证取样抗弯试验。3 灌注桩

12、混凝上浇筑 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 0.5m 以上;水下关注混凝土时,超灌高度不宜小于设计桩长的 5%且不得小于 1.5m;混凝土浇筑应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小于 1.0 或大于 1.3)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坍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水下混凝土每 23m 设立一层,每层 34 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4 沉管灌注桩应符合以下要求:1)预制桩尖的强度和配筋应符合要求,拔管之前,先测量孔内深度,以防预制桩尖进入桩管。2)严格控制拔管

13、速度.一般土层 1mmin,软土地区 0.60.8mmin,在地质软硬层分界处,可采用停振反插工艺,对充溢系数小于 1.0 的桩应全程复打;3)复打桩应采取全长复打工艺,第一次混凝土应浇到地面,复打拔管后,应去除管壁泥土。5 钻孔灌注桩应符合以下要求:1)护筒底部应安置在不透水层,并保证稳定。2)泥浆护壁钻孔桩在钻进过程中及清孔前,应测量顶部和孔底的泥浆性能,泥浆比重一般为 1.11.3,在卵石、砂卵石或塌孔回填重钻孔时,应为 1.31.5;钻进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内的水头高度高于地下水位 12m 以上。3)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和沉渣仪分别测量孔径和沉渣厚度,数量均不少于总桩数的 10:挤扩桩成孔后

14、,应采用井径仪全数检查扩径尺寸。4)泥浆护壁钻孔桩二次清孔后 1h 内(嵌入遇水软化、膨胀岩中的桩基 0.5h 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否那么应重新清孔;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导管连接密封性进行水压试验,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应控制在 l6m,每次撤除导管长度不应大于 5m,在每次拔管和撤除导管前,应测量导管内外的混凝上标高。6 人工挖孔桩 1)采用砖砌护壁时,不应干码堆砌,砌体、砌筑质量及砂浆试块的留置应符合砌体验收标准的要求,砌体与土体之间必须用 M5.0 以上的砂浆填实。第 4 页 共 48 页 2)持力层为泥岩等遇水软化岩层时,验孔后应采用高于桩身强度一个等级或以上,且不低于 C30 的干硬混凝土封

15、底。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孔中积水排除干净。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每次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不大于振捣棒影响深度的 1.5 倍,当孔中积水或帮淋水较多时,必须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7 水泥土搅拌桩应符合以下要求:1)施工前对局部泥炭土、有机质土、暗塘(浜)进行挖除换土,对松散填土区宜采取压实处理措施。2)计量(压力、灰浆泵入量、深度等)器具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应经计量部门标定合格。3)施工中保证供浆的连续性,控制水灰比、喷浆压力(0.40.6MPa)、喷浆提升速度(0.30.5mmin)和每米每次的喷浆量并专人记录;因故停浆时,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 0.5m 处,待恢复时提升喷浆。4

16、在根底和水泥土桩之间应设置 200300mm 厚的褥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粗砂、级配砂石等,褥垫层的夯填度不应大于 0.9。8 桩基(地基处理)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机械行走路线,防止压坏(偏)已施工的桩基等,表层土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在表层采取铺垫等压实处理措施。5 地下防水工程 5.1 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 5.1.1 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2 地下室墙板应采用变形钢筋,钢筋间距应150mm,分布宜均匀;设计应明确地下室墙板水平钢筋设置的位置。对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

17、增设抗裂钢筋。3 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下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诱导缝。4 地下工程的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施工缝、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设计文件中应有细部构造详图。5.1.2 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2 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3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

18、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混凝土在运输后假设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加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加减水剂,但混凝土二次搅拌时禁止加水。4 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 500mm,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5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水平构件外表宜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竖向构件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带模养护结束后继续养护宜采用喷涂养护液方式。5.2 变形缝渗漏控制 5.2.1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优先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措施。5.2.2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

19、应小于 300mm。5.2.3 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2 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防止金属类的硬物划破或损伤止水带。3 橡胶止水带接长时宜采用热压焊接方法。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 1m 以外搭接。5.3 施工缝渗漏控制 5.3.1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界处,应留在高出底板外表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第 5 页 共 48 页 5.3.2 模板支设前应将施工缝外表松散混凝土

20、、浮浆凿除,并去除杂物,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5.3.3 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检查施工缝是否清理干净。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铺设3050mm 厚的 1:1 水泥砂浆。5.3.4 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 1m 意外搭接。5.4 后浇带渗漏控制 5.4.1 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 设计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后浇带构造措施,并设计构造详图:1)地下室根底底板根底梁后浇带下设置抗水压垫层,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设置附加保护层构造。2)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2 设计文

21、件应明确后浇带封闭条件。5.4.2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5.4.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后浇带两侧接缝应符合施工缝处理的相关规定。2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吗,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3 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5.5 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控制 5.5.1 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 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2 在转角处、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设附加防水层。3 柔性防水外侧应设置保护层。5.5.2 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 基层外表应平

22、整、密实、洁净、枯燥,如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前方可施工。2 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 300mm 以下。3 防水卷材施工前,应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假设基面潮湿,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4 地下室外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防水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4 地下室四周回填土施工过程不得损坏柔性防水层及保护层,回填土应按照本标准第 4.1.2 条第 6 款的要求施工。6 砌体工程 6.1 砌体裂缝控制 6.1.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应设置变形缝;当采用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时,伸缩缝间距

23、不大于 32m;有保温隔热及构造措施的砌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应待遇 50m。2 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 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少于 4,10,箍筋中,6200;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小于 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3,8。3 顶层门窗洞口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深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应小于 600mm 或锚入构造柱内。4 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7.5。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采用预拌砂浆。5 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

24、,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和厚第 6 页 共 48 页 度不少于 120mm 的钢筋混凝土压顶。6 洞口宽度大于 2m 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7 砌体结构工程中,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超过 300mm。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X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大于 300mm。8 混凝土结构工程填充墙,当墙长大于 5m 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外,每层墙面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 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墙体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但采用烧结普通砖、

25、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等砌体材料时,假设预留的门窗洞口宽度大于 1500mm,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9 当使用石膏砌块作为内隔墙体时,内个墙体的抗震构造要求满足国家、航和及江苏省标准标准,墙体的抗裂措施如构造柱、腰梁、表层抹面等执行?石膏砌块内隔墙?04J114-2、?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GJ/T201 和?石膏砌块内隔墙应用设计?苏 J/T46。10 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外的顶层填充墙,墙面粉刷应采取满铺增强网等措施。6.1.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石屑粉和海沙。2 砌筑砂浆宜优先适用预拌,预拌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设计和现行标准相关

26、规定。加气混凝土、混泥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3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 28d,不宜小于 45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小应小于 28d。4 石膏砌块在满足?石膏砌块?JC/T698 的同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含水率不大于 8%,软化系数不小于 0.6,超市环境不小于 0.90,断裂荷载不小于 5.0kN。6.1.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 14d 以后,优先采用水平塞方方法将其塞紧嵌实。2 框架柱问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3 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边交

27、接处的竖向灰缝两侧,砌筑时应用抽缝条勒出 1520mm 深的槽口,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 1:2.5 水泥砂浆嵌实。4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5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 60d 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 30d。6 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 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7 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抗裂网片等抗裂材料。8 宽度大于 300mm 的顸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 250mm。9 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10 施工洞、脚手眼等洞口补砌时,

28、应将接槎处外表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外表采用 1:3 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2 砌筑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 6.2.1 门窗框安装前,应弹出门窗洞中心线,认真复核洞口尺寸,假设有偏差,应及时处理。施工预留门窗洞时,应增加装饰面层厚度的尺寸。当门洞两侧地面有上下差时,应以高地面为计算高度。6.2.2 装饰施工前,应弹出轴线、标高控制线,并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发现超标应及时进行处理。6.2.3 室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 净高度为20mm。2 室内方正与垂直线偏差

29、小于 0.3%,且小于 15mm。3 楼板水平度为 5mm/2m。7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 7 页 共 48 页 7.1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7.1.1 设计 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简单、规那么,防止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现浇板平面形状不规那么时,应调整平面形状或采取构造措施。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 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 90mm。3 当阳台挑出长度 L1.5m 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 Lbhw1000,间距不大于 200mm,如图 7.1.1 所示。图 7.1.1hW450mm 时在梁的

30、两侧面设置腰筋示意 8 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长度超 20m 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的间距宜150mm。9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C30。7.1.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小应低于 12。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2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4 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坍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上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坍落度有疑心时应随时检查,并做检查记录。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 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 150

31、mm。7.1.3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撤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的要求。7.1.4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第 8 页 共 48 页 1 模板和支撑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根据工期要求,工程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确保模板撤除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和标准的要求。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后浇带的支撑撤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施工完毕后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时方可撤除。2 应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现浇的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500mm 的钢筋间隔件,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应位移

32、。3 现浇板内预埋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中,6150、宽度不小于 450mm 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4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不应移位、变形。5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宜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且宜采用机械磨光机抹平。6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施工缝下口宜设置预埋工具式螺母等措施,接槎处应平整光滑,不开裂;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一块约 200m

33、m 宽的可抽拉式活动模板。7 后浇带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其两侧混凝土龄期不应小于 60d。7.1.5 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 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每次淋水应有书面记录。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3)日平均气温低于 5C 时不应淋水。4)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2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

34、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3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7.2 钢筋保护层偏差控制 7.2.1 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内隔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内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 的要求,不得使用石子、砖块、木块等作为间隔件。7.2.2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钢筋间隔件安放后应进行保护,不应使之受损或错位。作业时应防止物件对钢筋间隔件的撞击。钢筋保护层呃厚度应符合要求。2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 10

35、m 时,应采用混凝土、塑料或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中,6 分布筋时不大于 500mm;当采用中,8 分布筋时不大于 800mm。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部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 10mm 时,可采用混凝土或金属间隔件做支架。间隔件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 800mm。当板厚 h200mm 时,间隔件可用中,10 钢筋制作;当 200mm300mm 时,制作间隔件的钢筋应适当加大。7.3 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 7.3.1 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7.3.2 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 1m 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第 9 页 共

36、48 页 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监理单位要对其复核。7.3.3 模板支撑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柱模板的垂直度进行吊线校正,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7.3.4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 6 延长米范围内宜设置一处。7.3.5 楼(地)面水下结构构件施工完成后,应在柱、墙上抄出水平控制线,建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7.3.6 应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按施工方案“下密上疏的原那么布置对拉螺栓。8 楼地面工程 8.1 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 8.1.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 1:2 水泥砂浆,

37、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2 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8.1.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 选用中、粗砂,含泥量3。3 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粒径不应大于 15mm,且不大于面层厚度的 23;石子含泥量应1。8.1.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光滑的基层宜凿毛或铺设时批,刷界面剂。基层外表应粗糙、洁净,并提前浇水湿润,待内潮面干时铺设面层材料。2 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3

38、0mm。3 水泥砂浆面层应边铺砂浆边涂压均匀,并用短杠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干板振捣器或辊子滚压,面层应密实,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 应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终凝前至少抹平压光两次。5 地面面层施工 24h 后,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抗压强度达 5MPa 前方可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到达设计要求前方可正常使用。当环境温度低于 5C 时,应采取防冻施工措施。8.2 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 8.2.1 楼梯踏步阳角应增设护角。8.2.2 楼梯踏步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踏步抹面(或抹底糙)前,应将基层清理十净,并充分洒水湿润。2 抹砂浆前,应先刷一度素

39、水泥浆或界面剂,并随刷随抹。3 砂浆稠度应控制在 35mm 左右。抹面上作应分层进行,每次抹砂浆厚度应控制在 10mm 之内。4 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接缝应搓压紧密,踏步阳角宜抹成小圆角。5 抹面完成后应加强养护。养护天数不少于 7d,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踩踏。工程竣工验收前,宜用木板或角钢置于踏级阳角处,阳角不应被碰幢损坏。8.3 楼梯踏步尺寸偏差控制 8.3.1 楼梯、踏步结构施工时应留有面层装饰量,控制好楼梯平台、踏步处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之间的差值。8.3.2 面层装饰时,应控制好露面面层标高和休息平台面层标高,带双斜线等分楼梯踏步的高

40、宽尺寸,使相邻踏步高差小于 10mm。8.4 厨、卫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控制 8.4.1 设汁应符合以下规定:1 卫生间、浴室、厨房、设有配水点的封闭阳台、不封闭阳台等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均应进行防水设计。2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高度不小于 200mm第 10 页 共 48 页 的混凝土翻边。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降低至少 20mm 以上。8.4.2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上下水管等预留洞门座标位置应正确。2 PVC 管道穿过楼面时,宜采用预埋接口配件的方法。3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

41、加胶水泥浆做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两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 23 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24h 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管周进行 24h 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4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园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 300mm。5 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的排水坡度为 11.5,地漏口应比相邻地面低 5mm。6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 24h 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 20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7 烟道根部向上 300mm 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8

42、卫生间墙面应用防水砂浆分 2 次刮糙。8.5 有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 8.5.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基土的压实系数。2 软弱基土厚度不大时,宜采用换填土;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并按?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 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处理,使其符合建筑地面的要求。3 混凝土垫层或面层中,宜在顶面下 20mm 处配置钢筋直径为 48mm、间距为 100200mm 的双向钢筋网。8.5.2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地面垫层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地基上。地面垫层下的填土应选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他有效填料,不得使用过湿土、淤泥、腐殖土、动图、膨胀土及有机物含

43、量大于 8%的土,填土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2 地面基土回填时的含水量应为最优含水量,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3 回填土应按标准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实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9 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 9.1.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自保温外墙抹灰宜设底层、中层、面层;外墙外保温的抹灰基层厚度大于 10mm 时,应设两层。2 自保温外墙抹灰的底层、中层和外墙外保温的抹灰基层应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当抹灰基层为混凝土或烧结砖时,应采用 1:3 或强度等级为 M15 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当抹灰基层为轻质砌体时

44、,应采用 1:1:6或强度等级为 M7.5 的聚合物防水混合砂浆。3 抹灰面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宜设置在混凝土柱、梁处。9.1.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外墙抹灰用砂含泥量应低于 2%,细度模数不小于 2.5.严禁使用石粉和混合粉。2 抹灰层超厚铺贴的钢丝网片的网孔不应大于 15mmX15mm,网筋直径不小于 1.0mm。9.1.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基层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1)混凝土外表凹凸明显部位应先剔平或用 1:3 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2)粉刷或化学毛化前,均应去除基层污物,并提前浇水湿润。3)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化学毛化或满铺网片等措

45、施来增强基层的粘接力;4)外墙脚手洞及孔眼应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外侧粉刷一道防水增强层;第 11 页 共 48 页 2 外墙抹灰厚度超过 10mm 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宜为 78mm。3 每一层抹灰前,应对前一层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处理空鼓应铲除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后才进行;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 2d;各抹灰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应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到达冬季施工条件时,不应进行外墙抹灰施工。4 抹灰层总厚度在 3550mm(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应采用铺贴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 25mm,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小于 50mm;抹灰层总厚度

46、超过 50mm 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5 外窗台向外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0%;腰线的排水平坡度不应小于 5%,外挑板的排水坡度不小于2%,且靠墙体根部处应抹成圆角;滴水槽的宽度、深度不应小于 10mm;当粉成滴水线时,滴水线宽度不小于 20mm,下挂高度不小于 12mm,并抹成鹰嘴式。9.2 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 9.2.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轻质墙体应采用 1:3:9 或强度等级为 M5.0 的混合砂浆打底,采用 1:1:6 或强度等级为 M7.5 的混合砂浆抹面。轻质墙体的抹灰外表层宜整铺一道抗裂耐碱纤维网。9.2.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抗裂耐碱纤维网的断裂强力不小于

47、750N/50mm,每平方米质量不小于130g。9.2.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基层处理应符合本标准第 9.1.3 条第一款的规定。2 管线暗敷和线盒等已安装结束且开凿的槽口已按规定铺贴抗裂网后,才能进行内墙抹灰。3 应分贴灰饼,并按分户验收要求进行控制好室内空间尺寸。4 内墙抹灰厚度超过 10mm 时,应分层进行,面层应待底层抹完 2d 后进行。5 轻质内墙面层抹灰后应立即铺贴抗裂耐碱纤维网,并将耐碱纤维网均匀压入砂浆内,不得露出网筋,两网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 100mm。9.3 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 9.3.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无防水要求的房间,现浇混凝土基层应选择直批腻子

48、的做法。即先批两遍聚合物普通水泥腻子,再批聚合物白水泥腻子。每遍腻子的厚度不宜大于 0.5mm,总厚度不宜大于 2mm。2 混凝土基层采用抹灰时,应设置一道抗裂耐碱纤维网,并采用 1:3 聚合物水泥砂浆打底,1:1:6 混合砂浆抹面。3 木质基层应设一道镀锌钢丝网片,并采用 1:1:6 混合砂浆打底,宜采用抗渗抗裂纤维的 1:1:6 混合砂浆抹面。9.3.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耐碱纤维网应符合本标准第 9.2.2 条的规定:2 钢丝网的网孔不应大于 6mmX6mm,网筋直径不应小于 0.5mm。3 抗裂纤维的长度宜为 1525mm。9.3.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基层处理应符合本标准

49、第 9.1.3 条第一款的规定。2 批腻子时,应将局部外露的钢筋头,钉头和铅丝头等易泛锈点凿除,并凹入混凝土外表内不小于5mm,点刷防锈漆后再修补平整。当没见顶棚易泛锈点超过 5 个点时,应满贴一层耐纤维网。3 混凝土基层为抹灰天棚时,应待底层抹完 23d 后,用聚合物水泥浆铺贴抗裂耐碱纤维网,再抹面层。4 木基层上铺贴钢丝网时,应用薄金属片钉压牢固,钉距不大于 400mm。5 抗裂纤维混合砂浆应搅拌均匀,纤维应充分分散开。9.3 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 9.4.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第 12 页 共 48 页 1 组合窗拼樘料应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并应选择插接式拼樘料,插接深度不小于 1

50、0mm。2 宜选择带附框的外窗。中选择无附框的外窗时,应设置带排水坡度的现浇混凝土窗台板梁,向外的排水坡度不小于 2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25;窗台板纵向钢筋不小于 3,8,窗台梁纵向钢筋不小于 4,10。9.4.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附框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2 窗框与洞口间的嵌缝密封材料应为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3 密封胶条应选择耐候性和弹性好的三元乙丙橡胶条、硅橡胶条等材料。9.4.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斜窗台板梁应一次浇注成型,振捣密实,向外的排水坡度应符合本标准第 9.4.1 条第 2 款的规定。2 无附框的窗框安装,应采用先粉内框、后装窗框、

51、再粉外框的施工工艺,且窗台处应粉成直径不小于 15mm 的圆角。3 组合窗拼装时,应带胶承插拼接,溢出型材外表的胶液应及时清理干净。4 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穿,并锚入窗洞口的预留孔内,锚入深度不小于 30mm;也可采用连接角码来固定拼樘料的两端。5 窗框安装应采用专用镀锌钢片连接固定,镀锌钢片厚度不小于 1.5mm,固定点从距转角 150mm 处开始设置,中间间距不大于 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窗框。6 附框安装应符合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7 施打发泡剂时,洞口预留缝隙窗台除外应干净、枯燥、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52、,影响防水效果。8 外墙装饰面层与窗框之间应留 5mm 宽的打胶槽口;装饰面为抹灰层时,应贴 T 型塑料条做打胶槽口。9 打胶面应清理干净、枯燥前方可施打。严禁将硅酮耐候密封胶施打在涂料面层上。9.5 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 9.5.1 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9.5.2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栏杆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久性的材料,阳台、外走道和屋顶等遭受日晒雨淋的地方,不得选用木材和易老化的复合塑料。金属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1)不锈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1.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 1.2mm。当栏杆直线长度大于 4m时,

53、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2.0mm。2)型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3.5mm,般杆件不宜小于 2.0mm。3)铝合金: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2.0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 1.4mm。2 栏杆高度及立杆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1)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 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中栏杆高度不低于 1.10m,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围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 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0m 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2)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大于 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用金属密网、板材等防止儿童攀爬的有效措施。3 砌体栏杆压顶应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压梁,

54、并与主体结构和小立柱可靠连接。压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不小于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宜小于 4,10。4 采用栏杆玻璃时,应使栏杆玻璃两对边嵌固或四边嵌固;采用点支撑固定时,每片玻璃不少于四个固定点。第 13 页 共 48 页 5 栏杆玻璃应选用钢化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其厚度不应小于 12mm;当临空高度5m 时,应选用钢化夹层玻璃。6 固定栏杆的预埋件、后置埋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立柱、扶手等主要受力杆件的预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 4mm,长宽均不小于 80mm,锚筋直径不小于 6mm,长度不小于 100mm,锚筋端部为 180弯钩,每块预埋件不少于 4 根锚筋。2)后置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

55、4mm,长宽尺寸为 80mmX60mm,膨胀螺栓直径不小于 10mm,每块后置埋件不少于 2 颗。9.5.3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金属密网的孔眼不应大于 20mm,网筋直径不小于 1.5mm,并应是热镀锌网和不锈钢网等。2 防攀爬的有机玻璃或工程炉料办厚度不应小于 4mm,钢化玻璃不应小于 6mm 等。9.5.4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后置埋件应直接安装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已装饰部位应清楚装饰装修材料 含混凝土和砂浆找平层后安装后置埋件。固定钢板的碰撞螺栓应前后布置,两颗螺栓的连线应垂直相邻两立柱间的连线。2 金属栏杆制作安装的焊缝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其焊缝应饱满可靠,不得电焊、虚焊连

56、接。3 临空栏杆玻璃安装前,应先安装两片做冲击性能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正式安装。单位工程竣工前,每幢住宅工程应随机抽取 3 片栏杆玻璃做抗冲击性能检验。试验方法详见本标准附录 A。4 栏杆玻璃的镶嵌深度:两对边固定不小于 15mm,四边固定不小于 10mm,并用硅酮耐候胶封严。5 点支撑栏杆玻璃的螺栓直径不应小于 8mm,材质为不锈钢或铜质螺栓。安装时,玻璃孔内和两侧均应垫尼龙垫圈或垫片,金属不得直接接触玻璃。6 防止儿童攀爬的金属密网和板材安装必须牢固,不得松动脱落。金属密网应进行包边等处理,防止刮伤儿童。7 碳素钢和铸铁等金属杆件应进行防腐处理,除锈后应涂刷 喷涂 两度防锈漆和两度及以上面

57、漆,也可采用镀锌,镀塑等有效的防腐处理措施。9.6 涂饰与裱糊工程的开裂、掉粉、起皮、泛锈控制 9.6.1 基层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去除基层浮灰和污物,批刮腻子前基层应干净、枯燥。抹灰基层外表易锈蚀的铅丝头、钉头、钢筋头等应凿除,且埋入抹灰层的厚度不少于 7mm。2 抹灰基层空鼓裂缝必须凿除重抹,并应铺贴抗裂网,抗裂网与周边的搭接宽度不小于 80mm。只裂不空时,宜用切割机直接切缝,去除干净并喷水湿润后,用干硬砂浆水泥:细沙为 1:1嵌填密实,缝口应粘贴宽度不小于 100mm 的丝网无纺布等。3 溶剂型涂料和裱糊工程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4 基层腻子应批抹平整、坚实、牢固

58、,线角顺直、方正,无粉化、起皮和裂缝、砂眼;厨房、卫生间墙面必须使用耐水腻子。9.6.2 涂饰工程施工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 涂饰工程应选择乳胶型或溶剂型涂料,严禁使用易粉化的涂料。2 涂刷前,应对基层腻子质量进行验收,对其他装饰材料、电气设备、卫生器具等进行成品保护,符合要求前方可施涂。3 涂饰工程应多遍成活,后一遍应待前一遍涂膜枯燥前方才方能涂刷;每一遍都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流坠。4 涂层外表应色泽均匀,无起皮、泛锈、污染和明显可见的裂缝、划痕等。9.6.3 裱糊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裱糊前,应对基层腻子和封闭底漆胶的质量进行验收,腻子外表颜色应一致,符合要求后才能裱装。2 裱装时,

59、应先用粉末淡出控制线和基准线,预拼花纹和图案。3 阳角处应整张铺贴,阴角处应搭接,平面拼接处应确保花纹和图案的吻合,不显拼缝。4 裱糊后的壁纸、墙布外表应平整,色泽一致,不离缝,不得有波纹、皱折、气泡、裂缝及污斑,斜第 14 页 共 48 页 视无胶痕等。9.7 木地板霉变、起鼓、响声、划伤控制 9.7.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木地板周边和有湿气的底层地面应采用可靠的防潮防水处理措施。2 有楞木地板的木方断面尺寸不应小于 30mmX40mm,且木方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固定点和木方的间距均不应大于 400mm。9.7.2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木方和毛地板必须做防腐处理,木工板或九厘板做

60、底板时,底面应刷防腐剂。2 木地板含木方、底板、面板与墙体之间应留 1015mm 的缝隙,并用踢脚板或踢脚线条封盖。3 木地板应拼缝严密缝隙宽度小于 0.5mm,踢脚线与地面面层的缝隙小于 1.0mm,板面无翘曲,踩踏无明显响声每个房间脚踩检查不少于 5 处,外表无明显色差与样板套根本一致和损伤,同一房间每处划痕最长不超过 150mm,累计长度不超过 500mm。4 木地板铺装完毕后,应及时采取覆盖等保护措施。9.8 室内饰面砖与地砖含石材空鼓、色差控制 9.8.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地砖应选择同质砖,不宜选择釉面砖。2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应选择防滑地砖或进行外表防滑处理。9.8.2

61、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墙面砖铺贴前,应严格按验收确认的样板套作为标准进行排版,并精心挑选墙地砖,将尺寸误差相近、颜色一致的砖贴在同一间地面、同一墙面上。2 内墙面砖应提前用清水浸泡 20min 后取出沥干外表水珠,粘贴时应面干内湿,防止面砖吸收过量的水泥浆液二影响外表色泽。3 墙地砖铺贴宜选用专用粘结砂浆。铺贴时,缝隙内的粘结砂浆应去除干净,并做到随贴随清;采用干拌砂浆铺贴地砖时,应洒水养护不少于 7d。4 墙地砖铺贴完成后,应及时做好养护和成品保护。5 墙砖饰面层应无空鼓、裂缝,同墙面颜色、花纹一致,缝隙整齐,无缺棱掉角。6 地砖饰面层应无裂缝,每块砖空鼓面积不超过 1/5,且不超过 1

62、00cm2,每个房间不超过 2 处;同房间颜色、花纹一致石材无明显色差,并与样板套根本一致,缝隙整齐,无缺棱掉角。10 屋面工程 10.1 排气屋面渗漏控制 10.1.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设有轻质材料找坡层的保温屋面应设置隔汽层,隔汽层应采用防水涂膜或防水卷材。高出屋面的砌体地步应粉刷一道防水砂浆作为隔汽层的基层。2 排气道应纵横贯穿,间距不得大于 4m,槽口尺寸不小于 40mmX50mm。3 排气口应设置在高处屋面的墙柱上,并间隔 1020m 设置一个,每个屋面不少于 4 个;每个排气口应采用尺寸为 100X100X100mm、厚度不小于 0.5mm 的不锈钢防护罩或 1.0mm 厚

63、铝板防护罩。10.1.2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现浇混凝土屋面结构宜先做 1224h 蓄水试验,渗漏部位处理完并枯燥后,在施工隔汽层,隔汽层泛水高度应比保温层外表高 150mm。隔汽层施工完毕后再做 24h 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前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 发泡混凝土或陶粒混凝土找坡层施工完毕后,应用切割机切出不小于50mm宽和40mm深的槽口,槽口内清理干净后用 5mm 厚水泥压力板或保温板直接盖在槽口上方,形成纵横贯穿的排气道空腔。3 应在高出屋面的墙柱上预埋,30mm 塑料管排汽口,塑料管下端应埋设在排汽道内,埋设长度为第 15 页 共 48 页 400mm,前端 300mm 管周应打满,

64、4mm 小孔;顶端宜高出防水层收口处 300mm 及以上,并弯成小于 90的弯头,作为找坡层和保温层内的水汽排出口。4 待排汽口周边的墙面装饰完成后,应用膨胀钉安装固定防护罩,防护罩顶部和两侧用耐候胶封严。10.2 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开裂、渗漏控制 10.2.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30,厚度不小于 50mm,分格缝间距不应大于4m,缝宽为 1020mm。2 应采用焊接钢筋网片,网孔不大于 100mmX100mm,网筋直径不小于 4mm。3 分格缝应采用 SBS 或 APP 改性沥青等防水卷材进行热铺封盖。当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上铺设地砖时

65、,卷材外表应与地砖外表齐平。10.2.2 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每立方米细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30kg,粉煤灰掺量不大于 15%。2 分格缝封盖的卷材厚度不得小于 4mm。10.2.3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细石混凝土浇捣时,应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后放置焊接钢筋网片,再铺剩下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两次整平压光。2 保水养护不得少于 14d。3 分格缝干净、枯燥后,应嵌填防水油膏,缝口热铺防水卷材,宽度不小于 150mm。4 屋面地砖排缝时,必须预留盖缝卷材的铺贴位置,地砖与盖缝卷材间的缝隙应用密封胶封严。5 保护层等屋面工程全部施工完毕后,应做 24h

66、蓄水试验,不渗漏、不积水为合格。10.3 变形缝渗漏控制 10.3.1 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变形缝两侧同高时,应采用口部朝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构造做法如下:1)板厚不应小于 80mm,内配,8150 的横向钢筋,57 根,10mm 或,12mm 通长纵筋,槽口边各配一根通长,8mm 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用 1:2 防水砂浆粉面;2)槽形板与女儿墙压顶梁之间应铺 20mm 厚挤塑泡沫板做滑动层,压顶梁两外侧贴 40mmX60mm 白色泡沫条做压缩层。2 变形缝两侧为上下跨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倒“L形板,假设变形缝为沉降缝,倒“L形板底距低跨女儿墙顶面的高差应大于差异沉降值 20mm;假设为伸缩缝,低跨女儿墙顶面应铺贴 20,mm 挤塑泡沫板,构造做法同槽形板。10.3.2 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挤塑泡沫板和泡沫条铺设与粘贴应完整,不影响变形缝伸缩。变形缝宽度不超过 200mm 时,中部应设通长支撑。2 钢筋应设置在中部以上部位,外表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 30mm。3 槽形板顶面中间应粉出一条脊线,向两侧排水,排水坡度不小于 3%4 上下跨沉降缝应先浇捣水平段,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