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电缆产品说明书1313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00597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2.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10kV电缆产品说明书131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10kV电缆产品说明书131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10kV电缆产品说明书131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110kV电缆产品说明书13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电缆产品说明书131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0kV 交联电缆产品介绍 一执行标准 本产品执行 GB/T11017-2002额定电压 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及 IEC60840-2004额定电压 30kV(Um=36kV)以上至 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等标准。二型号及名称 型号 名称 类型 铜芯 铝芯 普通型 YJLW02 YJLLW02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YJLW03 YJLLW03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YJLW02-Z YJLLW02-Z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 YJLW03-Z Y

2、JLLW03-Z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 阻燃型 ZR-YJLW02 ZR-YJLLW02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ZR-YJLW02-Z ZR-YJLLW02-Z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 防蚁型 FY-YJLW02 FY-YJLLW02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FY-YJLW03 FY-YJLLW03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FY-YJLW02-Z FY-YJLLW02-Z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 FY-YJLW03-Z FY-Y

3、JLLW03-Z 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 三电缆额定电压的表示方法 电缆的额定电压用 U0/U(Um)表示,均为有效值,单位为 kV。即 U0/U(Um)=64/110(126)。U0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与屏蔽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 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m设备最高电压(使用设备的系统最高电压的最大值)。四使用场合 型号 使用场合 YJLW02、YJLLW02 YJLW03、YJLLW03 适用于室内、隧道、管道等场所敷设,可承受压力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牵引力,电缆具有可靠的径向阻水功能。YJLW02-Z、YJLLW02-Z YJLW03-Z、

4、YJLLW03-Z 适用于室内、隧道、管道等场所敷设,可承受压力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牵引力,电缆具有可靠的纵向和径向阻水功能。ZR-YJLW02、ZR-YJLLW02 适用于有防火要求的场所敷设,可承受压力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牵引力,电缆具有可靠的径向阻水功能。ZR-YJLW02-Z、ZR-YJLLW02-Z 适用于有防火要求的场所敷设,可承受压力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牵引力。电缆具有可靠的纵向和径向阻水功能。FY-YJLW02、FY-YJLLW02 FY-YJLW03、FY-YJLLW03 适用于有防蚁要求的场所敷设,可承受压力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牵引力,电缆具有可靠的径向阻水功能。FY-YJ

5、LW02-Z、FY-YJLLW02-Z FY-YJLW03-Z、FY-YJLLW03-Z 适用于有防蚁要求的场所敷设,可承受压力作用,并能承受一定的牵引力,电缆具有可靠的纵向和径向阻水功能。五产品规格 型号(包括阻燃型及防蚁型)芯数 导体标称截面(mm2)YJLW02、YJLLW02 1 240-1600 YJLW03、YJLLW03 240-1600 YJLW02-Z、YJLLW02-Z 240-1600 YJLW03-Z、YJLLW03-Z 240-1600 六使用特性 1 最高额定温度 电缆导体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 90,短时过负载最高工作温度为 105,短路时(短路时间为 5S)最高

6、工作温度为 250。2 安装要求 电缆敷设时不受落差限制,敷设时环境温度不低于 0,如环境温度低于 0,应对电缆预热。2.1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安装时:20D0;运行时:15D0 注:D0为电缆外径实测值。2.2电缆安装时的轴向最大允许牵引力 T(不考虑转弯处的径向侧压力)导体:T=K导体截面(kg)式中系数 K 值为,铜导体 K=7kg/mm2,铝导体 K=4kg/mm2。2.3电缆弯曲时的允许最大侧压力 P P=T/R500(kg/m),式中 T 为轴向牵引力,R 为弯曲半径。七主要技术性能 额定电压(U0/U)KV 64/110 20导体直流电阻(/km)符合 GB/T3956-2008规

7、定 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kV)160 试验时间(min)30 试验结果 不击穿 局部放电试验 试验电压(kV)1.5U0 试验结果 无 绝缘热延伸试验 试验条件 2003、15min、20N/cm2 负载下最大伸长率(%)110 冷却后最大永久变形率(%)15 弯曲试验后的 局部放电试验 弯曲试验 弯曲半径 25(D+d)+5%弯曲次数 三次 局部试验 试验电压(kV)1.5U0 试验结果 无 热循环后的 局部放电试验 热循环试验 施加电压(kV)128 热循环周期 加热 8h,自然冷却 16h 试验电压(kV)1.5U0 环周期次数 20 局 部 放 电 试验 试验电压(kV)1.5U0

8、 试验结果 无 冲击耐压后的 局部放电试验 冲 击 耐 压 试验 试验条件 导体加热到 95-100 试验电压(kV)10次 550 试验结果 不击穿 局 部 放 电 试验 试验电压(kV)1.5U0 试验结果 无 介质损耗角正切 tg 试验条件 导体加热到95-100 试验电压(kV)64 试验结果 5 10-4 电缆的电容 (测量值-标称值)/标称值8%老化前后半导电层电阻系数 导体屏蔽层(.m)1000 绝缘屏蔽层(.m)500 绝缘层中的微孔和杂质 25 m d150 m 的微孔,30个/16.4cm3 50 m d1125 m 的杂质和焦烧,10个/16.4cm3 半导电层界面微孔

9、50 m 半导电层界面突起 125 m 纵向阻水试验 水头高度 1m 加热温度 95-100 加热循环时间 加热 8h,自然冷却 16h为一周期 循环次数 10 次 试验结果 两端无水分渗出 八电缆结构图 九电缆结构参数 64/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标称 截面(mm2)导体 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铝套 厚度(mm2)外护 套厚度(mm)铜芯 近似外径 近似重量(kg/km)(mm)YJLW02 YJLW02-Z YJLW03 YJLW03-Z 240 18.50.2 19.0 2.0 4.0 90 7987 7499 300 20.70.2 18.5 2.0 4.0 91

10、 8620 8126 400 23.50.2 17.5 2.0 4.0 92 9576 9077 500 26.50.2 17.0 2.0 4.0 94 10636 10125 630 29.80.2 16.5 2.0 4.5 98 12234 11638 800 33.80.2 16.0 2.0 4.5 101 13996 13380 800(分割)35.00.2 16.0 2.0 4.5 102 13996 13380 1000 39.20.2 16.0 2.3 4.5 108 16625 15965 1200 42.00.2 16.0 2.3 5.0 112 18957 18199 14

11、00 45.00.2 16.0 2.3 5.0 115 21069 20289 1600 49.00.2 16.0 2.3 5.0 119 23161 22360 标称 截面(mm2)导体 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铝套 厚度(mm2)外护 套厚度(mm)铝芯 近似外径(mm)近似重量(kg/km)YJLLW02 YJLLW02-Z YJLLW03 YJLLW03-Z 240 18.3 19.0 2.0 4.0 90 6499 6011 300 20.5 18.5 2.0 4.0 91 6760 6266 400 23.6 17.5 2.0 4.0 92 7096 6597 500 26

12、.6 17.0 2.0 4.0 94 7536 7025 630 30.0 16.5 2.0 4.5 98 8328 7732 800 34.0 16.0 2.0 4.5 101 9036 8420 1000 39.4 16.0 2.3 4.5 108 10425 9765 1200 42.3 16.0 2.3 5.0 112 11517 10759 1400 45.5 16.0 2.3 5.0 115 12389 11609 1600 48.5 16.0 2.3 5.0 118 13241 12440 十电缆持续载流量 1.持续载流量依据 IEC60287计算 2.安装条件:1)电缆导体工作

13、温度 90 2)环境温度:空气中为 40,土壤中为 25 3)土壤热阻系数 1.0.W 4)敷设深度为 1000mm 5)电缆的轴间距:平行敷设时 S=250mm 品字型敷设 S=D(D 为电缆外径)6)频率:50Hz 7)负荷率:100%电缆持续载流量表 型号 YJLW02-Z、YJLW03-Z等 敷设方式 品字型排列 平行排列 单端接地 或交叉互连 双端接地 单端接地 或交叉互连 双端接地 标称截面 mm2 铜芯 铝芯 铜芯 铝芯 铜芯 铝芯 铜芯 铝芯 空气中敷设电缆载流量 240 700 545 670 530 775 600 695 565 300 795 625 750 600 8

14、85 690 780 635 400 910 720 850 690 1030 805 875 725 500 1040 830 955 785 1185 935 975 820 630 1185 960 1065 890 1375 1090 1080 925 800 1395 1115 1165 995 1630 1280 1205 1040 1000 1560 1265 1265 1100 1855 1470 1320 1155 1200 1685 1390 1335 1175 2030 1625 1405 1245 1400 1805 1500 1400 1245 2205 1770 1

15、485 1330 1600 1910 1600 1450 1305 2355 1905 1555 1400 土壤中敷设电缆载流量 240 500 395 470 380 550 425 460 380 300 565 445 520 420 620 480 500 420 400 635 505 575 475 705 550 545 465 500 715 575 635 530 800 630 590 510 630 795 650 690 586 905 720 630 560 800 915 740 730 635 1050 825 680 605 1000 1005 825 770

16、685 1170 930 720 655 1200 1065 890 800 720 1255 1010 750 690 1400 1130 950 825 750 1340 1085 780 720 1600 1175 1000 845 775 1410 1150 800 745 十一载流量修正系数 不同空气温度下载流量修正系数 导体工作温度()空气温度()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90 1.26 1.22 1.18 1.14 1.10 1.05 1.00 0.95 0.89 不同土壤温度下载流量修正系数 导体工作温度()土壤温度()10 15 20 25 30

17、35 40 45 90 1.11 1.07 1.04 1.00 0.96 0.92 0.88 0.83 不同土壤热阻系数的载流量修正系数 土壤热阻系数(k.m/W)0.7 1.0 1.2 1.5 2.0 2.5 修正系数 1.14 1.00 0.93 0.84 0.74 0.67 十二电缆电性能参数 标称 截面(mm2)导体 1 秒钟允许最大短路电流(kA)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km)工作温度(90)下导体交流电阻(/km)电缆电容(F/m)电缆电感(mH/km)平行敷设 S=250mm 品字型敷设 S=2D 240 34.9 0.0754 0.09701 0.124 0.759 0.50

18、9 300 43.6 0.0601 0.07772 0.135 0.737 0.488 400 58.0 0.0470 0.06132 0.152 0.708 0.462 500 72.4 0.0366 0.04845 0.167 0.685 0.443 630 91.1 0.0283 0.03836 0.184 0.660 0.427 800 115.5 0.0221 0.03103 0.205 0.635 0.408 1000 144.3 0.0176 0.02317 0.229 0.604 0.390 1200 173.0 0.0151 0.02010 0.241 0.590 0.383

19、 1400 201.7 0.0129 0.01744 0.254 0.576 0.374 1600 230.4 0.0113 0.01553 0.266 0.563 0.366 110kv 交联聚乙烯电缆耐压试验 1 概述 随着我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在城网改造和城市美化的要求,用交联聚乙烯电缆(以下简称:“交联电缆”)代替架空线路已成为一种趋势,高电压的电力交联电缆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检验和保证交联电缆的安装质量,在送电投运前,对交联电缆进行现场交流耐压试验十分必要。过去由于使用交联电缆一般长度都比较长,因此容量较高,受试验设备的限制,在现场对交联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比较困难,一般采用直流耐

20、压试验来代替。存在两个缺点:?1)直流电压对交联聚乙烯绝缘,有积累效应,即“记忆性”。一旦电缆有了由于直流试验而引起的“记忆性”,它就需要很长时间来释放尽残留在电缆中直流电荷。而当该电缆投入运行时,直流电荷便会叠加在交流电压峰值上,产生“和电压”,远超过电缆的额定电压,使绝缘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2)直流电压分布与实际运行的交流电压不同,直流电场分布受电阻率影响,而交流下电场分布与电阻率和介电系数都有关。因此直流耐压试验并不能象交流耐压一样可以准确地反映电缆的机械损伤等明显缺陷,直流试验合格的电缆,投入运行后,在正常工作电压作用下,也会发生绝缘故障。由此可见,对于交联电缆采用传统的直流耐压试

21、验是不可取的,应予淘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都建议现场对交联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来代替直流电压试验。由于电力电缆对地电容量很大,在现场采用 50Hz工频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条件难以具备,但采用调频电源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条件是基本具备的。根据规范现场绝缘耐压试验中使用的交流电压频率,可采用 30300Hz。2 交流耐压的几种试验方法?21 串联谐振 如果被试品的试验电压较高,而电容量较小,?一般可采用串联谐振方法,见图 1所示。串联谐振的等效电路 当试验回路中 0L?=1 0C(C包括 CX、C1、C2)时,试验回路产生串联谐振,此时能在试品上产生较高的试验电压(试验电压高低与回路品质因数有关),

22、如果电容 C较大,试验回路电流也较大,通过电抗器的电流也较大,这时试验设备一般难以满足现场试验需要;通常该试验接线仅适用于被试品电容量较小而试验电压较高,试验变压器能满足试验容量要求而不能满足试验电压要求的情况。对于电力电缆来说,被试设备的电容量 C是固定的,要使试验回路产生谐振就要改变试验回路的电感L 或频率,即:0=1?LC或L?=1 02C;?采用改变电感的方法来满足串联谐振需采用可调电抗器,但限于运输和在现场搬动,电抗器的体积和重量不能做得很大,因此可调电抗器的调节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在现场试验时采用调感的方法往往由于电抗器的范围有限而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调频的方法,即当电

23、抗器和电容固定时通过改变试验电源频率来使 0L?=?1?0C 来达到所需的电压,但这时需要一套调频电源装置。?22 并联谐振?如果被试品的试验电压较低而试品容量较大时,一般可采用并联谐振方法,见图 2所示。并联谐振的等效电路 当试验回路中 0L=1 0C(C包括 CX、C1、C2)?时,试验回路产生并联谐振,此时试品电压等于电抗器电压也等于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压。由于电抗器的补偿作用,变压器理论上仅提供回路阻性电流,可以大大降低对试验变压器的容量要求。因此该试验回路适用于试品电容量大,而电压较低的情况。低电压的电抗器一般容易制作,试验时可采用几个低电压电抗器并联的方法或利用可调电抗器改变电感的方

24、法来满足并联谐振要求。如果有一套调频电源装置的话,也可采用改变试验电源频率的方法,使回路满足试验要求。?23 串-并联法 当试验电压较高、被试品电容量较大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都难以满足试验要求,主要是试验设备难以满足要求:一是合适的高电压大容量的电抗器一般单位都不具备;二是不同长度的电缆电容量不相同,需要的电抗器也不一样,即使是可调电抗器也往往由于可调范围有限而难以满足试验要求。因此仅靠配备合适的电抗器来满足试验要求就比较困难,所以国内外进行长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一般均采用串、并联调频谐振方式。串-并联谐振的等效电路 如图 3所示,在试验回路中串入电抗器产生串联谐振来提高被试品试验电压,在被试品两

25、端并联电抗器使被试品电容电流大部份由电抗器来补偿,从而使通过串联电路中电抗器的电流大为减少,从而降低试验对电抗器、试验变压器的要求。采用调频电源装置来改变试验频率使 0L?=1 0C,使试验回路产生谐振。这样试验设备就比较容易满足试验要求。举例来说,如一条 110kV交联电缆长为 2km,其每 km 的电容量为 0.12 F,每一相电缆总电容量大约为 0.27uF,采用的补偿电抗器为 4个并联,每个电抗器的电感量为 200H左右,串联电抗器电感也为 200H左右,?在电抗器 1 串 4 并的串并联谐振接线情况下,通过变频电源尽量使试验频率接近于 50Hz,计算的试验频率大约为 48-45Hz,

26、计算被试品电力电缆的电容电流大约为 9.04A,?4个电抗器补偿电感电流为 7.23A,每个补偿电抗器通过的电流不到 2A,而串联回路中的电抗器电流仅为 1.81A,这样每个电抗器只需要耐压150kV电流大于2A;升压变压器的变比为K=18?000V/400V=45,输出电压为 18kV,电流也只需要 2A 就能满足试验要求。被测相 谐振频率 试品电流 试验回路Q 值(Uc/U)A 51.9 1.25 9.5 B 51.6 1.25 10.0 C 51.8 1.25 9.5 电抗器 5 节,1 串 4 并 注:在电缆芯导体和金属屏蔽层间施加试验电压 110kV,持续 5min,试验结果全部通过。?1)从试验中可以看出,“串-并联谐振法”实质上仍然是串联谐振。这次试验主要还是利用 L-?C谐振原理 与传统的串联谐振不同之处在于,电抗器 L 不是简单的与被试品电力电缆电容 Cx 构成串联谐振,而是与电抗器 L1-L4和被试电缆电容 Cx 的并联回路产生串联谐振,谐振电压为 Uc。并联电抗器 L1-L4主要起补偿作用。?2)由于有了 L1-L4的补偿作用使得流过励磁变压器高压侧及串联电抗器 L 上的电流I 减小电抗器L 的体积和重量将大大减轻以及励磁变压器容量也将大大减少相对提高了调频谐振装置的带负载能力。使得原本很难进行的试验项目,相对变得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