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19498995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一、 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立足江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鼓励省内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强与周边地区技术先进相关单位的交流,推进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材料、重大装备研究创新合作。支持省内企业在国内外氢能产业研究高地设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合作和技术引进。鼓励省内企业加入产业联盟和国际氢能委员会等国内外组织,参与氢能产业标准和发展路线图的制定。二、 氢能核心产业链(一)制氢环节电解水制氢与装备,制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卫星化学、宝丰能源、阳光电源、旭阳集团、鸿达兴业;制氢装备-派瑞氢能(718所)、中电丰业、阳光电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507所、兰石重

2、装;制氢材料-科力远。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美锦能源、中国旭阳集团(H);氯碱副氢-滨化股份、鸿达兴业。石化原材料制氢,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制乙烯)-卫星化学、万华化学、金能科技;天然气重整-中船718所、亚联高科;煤制氢-国家能源集团等。(二)储运环节分离/纯化/增压/液化/储存/运输装备,中集安瑞科、富瑞氢能、中科富海、四川空分、大陆制氧、厦门钨业、科力远、安泰科技、武汉氢阳、聚力氢能等。加氢站制造/运营,中船718所、厚普股份、亚联高科、舜华新能源、深冷股份、林德等;加氢运营:中国石化、厚普股份、亚联高科、重庆燃气等。(三)氢能车辆与特种装备制造商用车专用车与工程机械等,氢能是公认的清洁

3、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三、 氢能产业发展发展基础从省内来看,我省氢能产业发展已初步涵盖制、储、输、用各个环节,并在相关技术研发和装备、材料制造等领域启动布局,为氢能产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一)氢气制备和应用初具规模制氢方面,据初步统计,我省从事氢能制备的企业已有十余家,主要集中在九江、赣州等区域,氢气年产量约30万吨。其中,九江两个制氢项目分别年产氢181

4、万吨和75万吨,为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制氢项目;其他年产氢1000吨以上的项目主要为氯碱工业副产氢和甲醇重整制氢,成本相对较低,具备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潜力。氢能服务方面,部分企业拥有氢气制备、提纯和管束车运输能力,已成熟运营市场化氢气供应服务。氢能应用方面,当前主要集中在石化、化工、有色领域,此外在医药、电子等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应用,氢能应用领域与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契合度较高,应用前景较好。基础设施方面,九江市已建成全省第一座日加氢500公斤的油电氢混合站,积极推进氢能船舶研制和应用,为氢能在水陆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的启动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氢能相关科技创新势头积极省内重点高校和氢能产业骨干企业充分

5、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搭建了一批氢能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平台,在储氢合金材料研制、燃料电池电堆与材料制备、工业固废提取制氢剂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省内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稀土储氢合金研发试验线和镍氢电池研发试验线,完善了储氢合金及镍氢电池性能的测试平台,提升了我省在储氢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提高了性能测试能力,加快了储氢合金粉新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工业固废提取制氢剂项目,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从工业固废中提取制氢剂。部分企业在多种类型氢燃料电池电源系统的研发上取得了积极成果,已具备年产1000件以上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并正在着力攻关具有更高水平的产品研发。重点高校和骨

6、干企业的创新实践,为我省氢能产业聚集专业人才、探索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四、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使用习惯相近,和纯电动车相比也是有一定优势的。(一)充电时间VS加氢时间首先在补能这块,按目前电池容量普遍在50kWh的电动车为例,在快充条件下从低电量充至80%电量,充电时间也得30分钟左右。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只需要三到五分钟,基本和传统燃油车加注燃油时间相当。(二)续航里程对比续航里程对于新能源车是绕不开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纯电车续航里程都比较低,而且还受外界温气温影响,基本适合短途使用。反观氢燃料电池车,拥有更加接近传统汽车的巡航里程,同时动力不弱

7、,可以满足长途行驶,不过这也得看加氢站的覆盖。(三)国家政策对比到2020年年底,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将会完全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唯一财政补贴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补贴比例上限的车型;并且2020年后,对燃料电池汽车也会持续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看似环保,使用习惯上也更接近传统燃油车,但是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它的发展依旧缓慢。五、 制氢技术分析尽管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之,但是天然的氢在地面上却很少有,所以只能依靠人工制取。通常制氢的途径有:从丰富的水中分解氢:从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中提取:从广泛的生物资源中制取氢:或利用微生物去生产氢等等。各种制氢技术均可掌握。但是作为能源使用,特别是普通

8、的民用燃料,首先要求产氢量大,同时要求造价较低,即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这是今后制氢技术的选择标准。就长远和宏观而言,氢的主要来源是水,以水裂解制氢应是当代高技术的主攻方向。以下简述几种制氢方法。(一)化石燃料制氢这是目前大量化工用氢的生产方法,如化肥生产的造气,即以煤在气化炉中燃烧,通过水蒸气还原反应,获得氢气。同样,石油、天然气或生物质燃料,均可用类似的方法制取氢。但是,这样的造气效率不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对环境污染较大。以能源换燃料,是得不偿失的。鉴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应尽可能满足有机原料的需要,而不能作为产生氢能的依靠。(二)电解水制氢人们最早的制氢方法就从电解水开始,至今它仍然是工业

9、化制氢的重要方法。尽管改进型的电解槽已把电耗压到了相当低,但还是工业生产中的电老虎。而且电本属二次能源,除了水电,电是用大量燃料换来的,其中经过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换,本来能耗就不小,再经电解水制成氢,总的能源效率实在太低,以此将氢作能源,无疑也是不可取的。不过现在正继续改进电解水制氢的工艺,并使用丰水期的水电,或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电解水制氢作为这些新能源的贮存手段,自当别论,不能不说是有可取之处。(三)硫化氢制氢在石油炼制、煤和天然气脱硫过程中都有硫化氢产出,自然界也有硫化氢矿藏,或伴随地热等的开采也会产生硫化氢。国外已有硫化氧分解方法,包括气相分解法(干法)和溶液分解法(湿法

10、),能同时获得硫磺和氢气。尽管这种工艺需要一定的高温(约600C)和适当的催化剂,或经过光照等措施,但是能化害为利,综合利用,将不失为一种制氢的好方法。(四)光解海水制氢80年代末,国际上出现了光解海水制氢的方法,以激光诱导MOCVD制膜技术有所突破,制成新型的金属/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光电化学膜,用此种膜作为海水电解的隔膜,能使海水分离制得氢和氧,其电耗低,转换效率已达10%左右,此方法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五)光化制氢利用入射光的能量使水的分子通过分解或水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合成产生出氢气。在太阳的光谱中,紫外光具有分解水的能量,若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提高制氨效率。因此在太阳能利用的高技术研

11、究中光化制氢将作为重点。,有的还可将光电、光化转换同时进行,以获得直流电和氢、氧。目前,尽管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对开辟制氢途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六)生物制氢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制氢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制氢。从常见的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的过程,不难理解光合作用的深化。目前,光合作用在多数植物中效率非常低,通常均低于千分之五,这与自然光谱的吸收率有关。在今后的生物工程研究中,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突出任务之一,其中除制氧机制外,氢的转换也在其中。至于微生物制氢,自然界已发现有类似甲烷菌的制氢菌,只是其菌种繁育不如甲烷菌那样简单。若能建立合适的菌种群落,制造氢气就会像制造沼气一样。

12、(七)热分解水制氢当水直接加热到很高温度时,例如3000C以上,部分水或水蒸气可以离解为氢和氧。但这种过程非常复杂,远非设想那样简单。其中突出的技术问题是高温和高压。较有希望的是利用太阳能聚焦或核反应的热能。关于核裂变的热能分解水制氢已有各种设想方案至今均未实现。人们更寄希望于今后通过核聚变产生的热能制氢。在美国能源部主持下有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实验室、通用原子能公司和华盛顿大学等单位参加的核能热化学制氢研究项目已进行了多年,主要是以一种串联磁镜式核聚变堆为热源,用硫碘热化学循环的方法制取氢。此外,原苏联也制订过通过托卡马克核聚变堆进行高温蒸汽电解的制氢方案。所有这些制氢方法,都涉及一系列高技术,

13、但人们仍有信心迎接氢能世界的出现。六、 氢能产业国际、国内现状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气候风险、环境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碳达峰碳中和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与一致行动。在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大势下,氢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从国际来看,全球氢能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材料制造日渐成熟,产业链逐渐完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终端应用成本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部分区域规模化推广条件基本具备。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

14、入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推动氢能清洁、经济、可靠发展和多元化、规模化应用,逐步扩大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的比重。从国内来看,我国氢能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初步掌握了全产业链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氢能产量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制氢基础条件领先,部分重点经济圈已出现氢能产业的区域化集聚,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重点的氢能示范应用已在部分区域实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氢能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七、 氢能产业发展发展目标当前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制度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15、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加快积聚,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氢能在钢铁、有色、合成氨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2026年到2030年,基本掌握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工艺,产业链基本完备,区域集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体系逐步成形。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多种清洁制氢路线齐头并进发展,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再电气化和深度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2031年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安全形势稳定,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局部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氢能与电力、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广泛实现较高水平融合,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成为全省能源和产业脱碳的重要保障,在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