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495131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及其特点(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河流域水资源1、黄河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短缺是绝对的 资源性的短缺。黄河流域内总人口数为9780万,土地总面积11.9亿亩(含内 流区),耕地面积1.8亿亩,林地1.53亿亩。黄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 量为593m3,为全国人均值的23%;黄河流域的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 量为324m3,仅占全国均值的18%,考虑到跨流域对外供水,实际拥 水量更小。黄河花园口断面的还原径流量为580亿m3,80年代黄河 河川径流年耗用量已达290亿m3,平均入海水量约300亿m3,利用 率近50%; 90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入海水量仅余119亿m3.黄河的径流 利用率在世界上的

2、大江大河中位居前列。表1中所列出的90年代黄 河下游断流的历史记录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黄河流域的旱涝灾害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翻开黄河流域的历 史,旱涝灾害频繁,风调雨顺的年份很少。由于过去社会生产力发展 水平低下,对自然水文情势几乎没有调节能力,降雨稍多黄河下游堤 防即到处决口,汪洋一片。降雨一少即形成干旱、庄稼减产甚或赤地 千里,颗粒无收。解放以前,黄河的流域史几乎是一部旱涝灾害交替 发生灾难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治黄事业的发展、修建了许多 兴利除害的水利工程,提高了调控自然水文情势的能力,才缓解了这 些矛盾,保证和促进了黄河流域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国民 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

3、的需求激增,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水资源短缺的绝对性成份加大。2、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首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在年际间变化很大,这从图3中可以看 得很清楚,在黄河干流上,最大最小年径流的比值可在3倍以上;在 一些数万km2的大支流上,这个比值可达6倍以上,在一些小的支流 上,这个比值甚至可以达十几至二十倍;其次,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在 一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尤其是黄河中游的支流上,年径流大部分 集中在汛期的三四个月内。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水资源的年内分布还是 比较均匀的,中下干流的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是中游支流水资源年 内分布的极不均匀所致。黄河干流和中游月平均径流的年内变化见图 5

4、和图6所示。图5和图6所示的还只是月平均径流的变化情况,实 际上,在黄河中游很多支流上,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远远比 图示的情况严重,在这些支流上,全年的降雨量和径流量的70%以上 往往集中在汛期几天、甚至于一天或几个小时的一次暴雨洪水中。如 黄河中游支流清涧河上游2002年7月4日突降特大暴雨,清涧河子 长水文站发生了有据可考的历史最大暴雨和最大洪水:暴雨中心子长 县城270分钟内降雨量250毫米。这次暴雨次降雨量259毫米;最大 24小时降雨量371.4毫米,占多年平均降雨量513.2毫米的72.4%, 比降水量最少的1972年全年降水量多出91.8毫米。(农户调查雨量 为463mm,

5、分为4日1时到9时的300mm和4日20时到5日10时 的163mm);在仅800多km2的集水面积上,产生了历史最大流量 4760m3/s),像这样的情况在黄河中游的支流上并不罕见。3、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其主要影响因素如 下:1)气候因素:深处内陆的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 总量小;主要集水区远离水汽源地,水汽输送距离远,受复杂地形影 响,路径和降雨区随机性大;在黄河中游复杂的局部地形条件下,极 易形成极无规律的中小尺度暴雨洪水。且降雨强度极大,下渗量小, 产流快,地表径流成分大。2)下垫面因素:黄河河流发育成熟、河流下切深及基岩,

6、流域平 均坡度大,流域植被度差,坡面汇流速度快;河道坡度大、河网汇流 速度快;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拦蓄工程少,调蓄能力低。在许多地区, 往往是逢雨便涝、雨过便旱。3)特殊的流域条件、河道条件与地形因素:同世界上其它河流一 样,黄河的上游是来水量多、用水量小的水资源贡献区域;黄河的中 游属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业生产相对发达、水资源需求相对较大 的区域。但由于历史上生产力低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该区域 在历史上也成为一个水资源贡献区域,而其本身却又经常承受水资源 短缺的折磨;特别与众不同的是,由于黄河存在的严重的泥沙问题, 在长达800km的黄河下游平原上,由于河道落差不足,河道输送泥 沙的动

7、力条件不足,在长期保持其稳定的流路后,做为其必然后果所 成就的一条地上悬河,其高高在上的优势使其自然而然地担承起了补 给两岸地下水消耗,向两岸非黄河汇流区供水的重任。这一切,构成 黄河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的特点,构成了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在空间上 的特殊性。4、没有形成有效的拦沙机制、下游输沙需用水量大黄河的泥沙问题,是考虑黄河一切问题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黄 河泥沙的产生和输移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图2绘出了黄河干流沿程 重要控制水文站年平均输沙量的变化情况,该图清楚地表明了黄河泥 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据1952-1990年的资料统计,黄河中游 从头道拐到潼关,河流区间年均产沙量为10.17亿吨

8、,占同时期潼关 年输沙量的90.4%;从输沙量年内的分布上,黄河一年内绝大多数泥 沙集中在7-10月份:在头道拐以上的黄河上游,7-10月份的输沙量 占全年输沙量的81%;在头道拐以下的黄河中下游,7-10月份的输沙 量占全年输沙量的87%;在头道拐至花园口间的黄河中游区段内,黄 河重要支流7-10月份的输沙量平均占全年输沙量的92%;比例最大 的占96% (窟野河)。图7绘出了黄河中游重要支流月平均输沙量的 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上,黄河中游重要支流的泥沙绝大部 分更集中在7月和8月两个月内。产沙量在空间上、时间上都高度集中的数量巨大的黄河泥沙,是 黄河治理开发中的最大难题。在黄河中下

9、游水利工程的开发中,都把 如何处理泥沙作为首要问题考虑。在黄河规划中,在水资源非常紧缺 的情况下,也必须要考虑用200亿m3的水来输送黄河泥沙。黄河在 中游来水时,往往携带大量泥沙,中下游干流工程不敢蓄。为了排沙, 往往把同时上游来的清水也放掉了,这是造成黄河水资源紧缺的又一 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上已建、在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 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三盛公、万家寨、天桥、三门峡、 小浪底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12座,共计利用水头799.1m,库容563.2 亿m3,有效库容355.6亿m3,总装机容量为899.6万kw,年平均发 电量可达335.5亿kw.h,分别占黄河干

10、流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的 36.1%和年发电量的38.9%,是全国大江大河中开发程度较高的河流 之一。其中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是具有综合效益的大型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发挥了巨大的防洪、防凌、减淤、 灌溉、供水等社会效益,而且开发了黄河的水电资源,获得了巨大的 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已建、在建或拟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集中在黄河干流 上,且以拦沙为主要目的的大型工程几乎没有。黄河上的泥沙量太大, 干流上的工程若大量拦沙,势必迅速失去其它综合功能,故在某种意 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些工程在拦沙问题上大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黄河 中游多沙粗沙区的较大支流在产生径流的同时,每年都向黄河干流倾 入

11、大量的泥沙,使其下游的水利工程为减少淤积不敢拦蓄,尽力将其 排出;故在黄河水资源紧缺,下游频频断流或面临严重的断流威胁时, 还不得不耗费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去排沙冲沙,这一方面造成大量水资 源的不理想使用,一方面造成黄河下游河道的严重淤积,加大下游防 洪压力,同时,也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社会 经济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90年以前,黄河年均入海水量为 385亿m3,在黄河水资源非常紧缺的90年代,年均入海径流量仍有 119亿m3,即使在黄河下游断流非常严重的1997年和1998年,黄河 入海水量仍分别有186亿m3和106亿m3,造成这些弃水,既有水利 工程调节能力不足的原

12、因,更有水流含有大量泥沙的原因。5、水资源供需关系特殊、水资源负荷特别重前已分别述及,由于黄河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降雨量少,流 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仅是世界平均值的1/13;黄河下游800km长的地 上悬河使其基本不能接纳两侧来水,却需要用大量的水资源输送黄河 泥沙,又需向下游两岸非黄河汇流区提供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 水,补给两岸地下水消耗,有时甚至需向远离黄河的津、冀、青、烟 等地供水,这使得与其它河流相比,黄河水资源的负荷特别重,这是 造成黄河水资源紧缺的又一重要原因。考虑到黄河水资源问题的特殊性,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强度、 水利工程对河川天然径流调控的程度、水资源工程建设的力度都是其 它江

13、河无法相比的。6、水资源需求增长迅速,水资源紧缺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问 题共存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近50年来增长迅速。黄河流域工农业 耗用黄河水资源由1949年的74亿m3,增长到1990年的278亿m3, 增加近3倍;19881992年5年平均耗用黄河河川径流量308亿m3, 这其中,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用水量的 比重相对较小。1990年总引用水478亿m3,其中引用地下水114亿 m3,引用河川径流364亿m3 (消耗278亿m3)。在总耗水量中,农业 灌溉用水407亿m3,占总用水量的85%,工业、城镇生活用水57亿 m3,占12%,农村人畜用水14亿m3,占3

14、%.从引用水量的地区分布 看,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和黄河下游沿黄地区,该两区共引用水 32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8%.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黄 河流域内粮食、油料、棉花等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黄河流域内约占 耕地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总产近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 物,绝大部分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许多地区人畜吃 水难的问题,黄河流域内目前已解决饮水困难人数2730万人、牲畜 1560万头,分别占需解决数量的71.6%和68%.同时为城镇生活和工 业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水资源利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黄河

15、水资 源严重短缺的同时,黄河水资源利用中效益低下、资源浪费问题也非 常严重。黄河流域灌区发展迅速,投资不足,致使工程配套差,老化 失修严重;大部分灌区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基本上是大水漫灌, 用水浪费,经济效益低。特别是宁、蒙灌区,每公顷灌溉引水量有的 高达15000m3 .在工业供水方面,效益也比较低。黄河流域工业供水 平均定额300600m3 /万元,而重复利用率只有40%60%,供水效 益(产值)小于30元/m3,与目前国内其它城市工业供水效益相比 差距很大(如青岛100元/m3,北京40元/m3、天津63元/m3)。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远。7、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特

16、殊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黄河流域中上游属于干旱地区。单位水资 源量可支持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规模是有限度的。黄河的水资源承 载力有限,其水资源量不足以支撑全流域生态环境的高水平维持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历史上黄河下游发展和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 资源,都是以黄河上游某个地区的不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低标准维持为 代价的来满足的。目前黄河水资源的紧缺状况,除了天然降水减少, 黄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外,主要是黄河上游下段和 黄河中游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长期受旱灾困 迫的该区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增强,力 图改变当地人们生存条件、改善当地局部生态环境

17、所致。生态环境的 建设需要相应的水资源支持,也需要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需要讲 全流域统一规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局部目标是什 么?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黄河泥沙在今后 黄淮海平原海岸演变过程中还应发挥什么作用?输沙是不是黄河下 游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密缜慎的科学 论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 境建设的伟大号召和战略目标,如何落实还需做许多具体的研究论证 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可能必须有所为有 所不为,不可能全面发展、全面开花;可能必需用一部分地区的不发 展或维持生态环境的恶劣状况来为

18、其它地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 善从水资源上做出贡献。8、黄河水质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黄河流域传统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近20多年来,随着 黄河流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膨胀,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大 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农业施用大量化肥、农药造成面 源污染。特别是靠近城市的河流,随着改革开放与工业蓬勃发展,废 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绝大多数已成为纳污河。城市居民和工矿企业 排放的废水污水、废气、废渣,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对 水环境的污染作用加重,若不严加管理和控制,今后河流水质污染将 会更加严重。据统计,70年代后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m3, 80年代初为21

19、.7 亿m3,90年代初已达32.6亿m3,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 废水23.3亿m3,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生活污水9.3亿m3, 占28.5%.黄河流域的面污染源主要是农药、化肥、废渣、垃圾和随 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是砷和重金属类)。据1990年统计, 全流域年施用农药2.58万吨,化肥674万吨,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 年排放总量约4500万吨。根据近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黄河属I、 II类优良水质的河长1750km,仅占评价总河长的13.9%;水质尚好, 可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III类水河长2160km,占17.2%;水 质较差,可用于一般工业用水的IV类

20、水河长4280km,占34.1%;水 质很差,可用于农业用水的V类水河长2010km,占16.0%;基本失 去水体功能,劣于V类水质的河长2350km,占18.7%.总的看来,基 本能满足多功能水体的河长,还不足评价总河长的1/3.黄河的水质 污染、水资源质量下降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受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黄河流域的人 们、尤其是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例如,对水资源的农业面 源污染问题基本没有意识;受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影响,过去的一些 优良的环保传统正被丢掉,并产生一些极端消极的破坏环境的现象。 如能够造成热污染、烟雾污染,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温室效应、 破

21、坏地壤有机结构的燃烧秸杆的现象,政府屡禁难止;化肥使用量剧 增,有机肥使用量锐减,造成土壤板结,透气透水性降低。这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土壤下渗率,减少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降低土壤层 对大气降水的调蓄能力,加剧水资源紧缺状况,也给防洪增加了压力。9、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对流域水资源自然和人为的调节力 度不够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流域 下垫面植被度低,流域坡度大,由此造成该地区洪水暴涨暴落,产沙 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集中,形成黄河上有名的水沙异源、水资源时空 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这给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治理造成了极大的 困难。一分为二地看待黄河水沙异源、水资源时空分

22、布不均匀的现象, 可以从中找到有利于治理的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流域治理工作:水 沙异源,黄河中游支流水少沙多,正好实行水沙分治,在黄河中游支 流上有效地拦蓄黄河泥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正好给提供了干 预调节的空间,因为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是很不均匀 的,我们可以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水利工程进行调节, 使之更加符合水资源需求的时空分布,使其优先满足流域社会经济发 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高优先级的紧迫需要。黄河流域水沙治理中目前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是对水沙资源的 人工调节能力不足,现有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类别、规模、空 间分布不能充分满足流域全面综合治理的需要,这方面的集中表

23、现便 是生态环境恶化与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共在,水资源短缺和大量入海 径流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调度方面,也有一些 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普遍 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开发力度和能力加大,水利工程上 游耗水量增多,工程来水量减少,下游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已建工 程的原设计径流资料代表性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导致在新的水文条件 下水利工程要满足原定兴利目标,兴利库容明显偏小。此外,由于近些年来水资源持续短缺,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造 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下水漏斗形成。而在如何水量丰沛时对地下 水进行有效的补给,充分利用地下含水层的对水

24、资源的调蓄作用方面 的研究和行动远远不足,地下水的有效补给机制没有形成。10、水文气象预报及工程管理调度水平需要提高准确的水文气象预报对于水利工程的运用调度极为重要,可产生 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工作,提高水平,提高精度, 增长预见期,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关键。黄河流域,尤 其是黄河中下游水文气象的中长期预测预报的手段亟待完善,水平亟 待提高。在水利工程调度中,防洪库容的作用发挥不足,汛前限制水位应 用太死,工程管理调度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以减少弃水。传统上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基本上是将洪水过程当成一个完全的 随机过程对待进行调洪演算的。随着气象卫星、测雨雷达的应用,大 气

25、环流形势、台风、暴雨的监测技术、手段和效果都有了根本的改善、 洪水预报的预测预报技术也不断提高,预见期有所加长,尤其是通信、 信息处理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为高效快速地进行工程调度提供了一 定条件。充分考虑与利用这些条件,有可能将汛前限制水位在应用中 逐步过度到洪前限制水位。改善天气、洪水的监测预报手段,提高工 程管理调度水平,把水利工程的汛前(洪前)限制水位当成一个动态 标准对待处理,是在现有工程条件下,提高工程调蓄能力的一个重要 途径。三、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对策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状况和特点,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 出如下建议:1、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加强黄河流域生

26、 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工作应根据黄河水资源的状况、特点、规律、发展计划与需求,制定 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应充分考虑黄河水资源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可持续支持,协调调整整个黄河流域及 黄河下游两岸需要黄河水资源支持发展区域的,包括工农业生产、城 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在内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规划;或者 说在制定这些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黄河水资源可持续支持的制约因 素。尤其应该在考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充分 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2、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

27、利用效益。贯彻落实水法,强化流域机构对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能,提 高水资源管理的效能和权威。应认真研究水权形成理论,建立水权分 配制度,在政府宏观指导控制下,逐步建设水权市场、形成水权处分 机制。逐步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拓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渠道,实 现黄河水资源跨区域开发,吸引有经济实力的区域在黄河水资源开发 中投入;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建立有效的利益驱动激励机制,用 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在污水处理、工业节水、农业节水、提高水资 源的重复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等方面进行投入。工作重点在河套平原与 黄河下游两岸引黄灌区的农业节水,城市用水及工业污水的治理和排 放控制。3、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

28、程度,强化时空调节,增加水 资源可利用量水利工程措施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可替代的基础手段。黄河流域 局部和整体水资源频频告急、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弃水量仍然很大, 这一方面说明仍有较大的调节空间,一方面说明调节力度、调节能力 不够。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工程措施在规模上有待加强,布局上有待改 善。应继续加强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提高流域水资源多年调节能力:治病除险加固现有水库,实现其正常功能;研究改进工程调度方 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完善流域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体系,完成包括古贤、碛 口等工程在内的黄河干流上规划中水利枢纽的建设,提高对黄河上中 游来水的调控能力;改善黄河

29、流域工程布局,在来水量较大重要支流上布设梯级控制 工程,改善局部水资源供应状况,减轻其下游洪水威胁和防洪压力、 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生态建设环境。应当依据新的来水条件和需水资料,重新研究审查黄河流域具有 供水功能的水利工程兴利库容的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 题。近年来,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很快。由于气候的变化, 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流域天然水文情势的干扰,使许多河流的许多断面 的水文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水利工程设计时计算兴利库容所 依据的枯水期来水资料和需水资料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水文资料完全 成了新的系列。总的来说,是来水减少、需水增加、导致兴利库容相 对变小,储水不足

30、,造成弃水增加,使许多水库依据原来的设计方案 调度不能发挥预期的供水兴利功能。现在对防洪库容设计标准的关注 较多,而对兴利库容的设计资料变化及产生的影响关注较少。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像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一样,水利作为基础产 业,建立强有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国民经济稳 定高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提高国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 加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措施。4、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步伐,实现水资源的跨流域调节, 增加黄河可用水资源的绝对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

31、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跨流域调水引起的, 从长远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缺乏是绝对的资源性的短缺。在其它水 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发挥效益之前,黄河水资源缺乏的紧张局面一时恐 难以缓解。早日实现南水北调,是增加黄河可用水资源的绝对量、确 保缓解黄河水资源紧缺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5、建立黄河中游支流多沙粗沙区拦沙工程体系,强化拦沙机制黄河的泥沙集中来自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在落实黄河中游黄 土高原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已有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流域表面对水 体泥沙的滞蓄保持能力、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改变径流组分 的同时,应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支流上规划建设梯级骨干拦沙工 程体系,强化拦沙机制。因为在黄

32、河中游黄土高原上,流域坡度很大, 河流下切很深、黄土壁立,垂直节理发育,有些河段还穿过沙漠区。 要有效地减少入黄泥沙,仅靠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和小规模、低档次 的拦沙工程是不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必须建大型永久性的拦沙工程 体系,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阻滞泥沙向下游的输 移速度。这些工程应以拦沙、减少入黄沙量、减少黄河干流水库和河道淤 积、节省黄河下游输沙用水、延长黄河干流骨干工程的寿命、提高工 程效益为主要目的,兼可收到淤地造地、改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和生态环境建设条件、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等综合效益;在工程建设上, 这些工程可一次规划设计,分阶段加强加固提高;在运行方式上,可 以

33、蓄浑排清、浑清并蓄,在工程寿命结束后,最后恢复自然泄流方式。 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解决黄河的泥沙和水资 源问题,并为其它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效益争取足够的时间。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分析比较不同泥沙拦排方式的建设投资效 益,分析比较拦沙节水与其它方式调水增水的建设投资效益。可以预 计,随着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拦沙的效益也会逐渐显著。应将拦沙工程建设纳入黄河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的整体 规划,可建立拦沙蓄沙工程投资与黄河水权的置换机制,拓宽拦沙工 程建设投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6、建立完善黄河流域地下水补给机制,充分发挥地下水库对黄 河水资源的调蓄作用。应鼓励河套平原地区、

34、黄河下游两岸引黄灌区等用水大户利用当 地地下蓄水层参与黄河水资源调节,建设平原水库和湿地。应主要利 用利益驱动机制,调整黄河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资源的水价,实行峰谷 差价、季节差价。在黄河河川径流紧缺时,鼓励取用地下水,在黄河 河川径流丰盈时,鼓励引用河川径流对地下水进行补给。7、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工作黄河是一条水资源宝贵、供需矛盾尖锐的河流,不可能耗用大量 水体来运载、稀释和净化污染物,应加强污染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 总量,在抓紧治理工业污染、控制治理点源污染的同时,应着手研究 和解决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可能造成的面源污染。黄河流域的水环境恶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水资 源的污染是

35、比水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问题。目前,人们所关注的水 环境的污染的重点是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水,是那些集中排放或突 然排放的污染源,而对于面源污染等一些潜在的威胁还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水是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物质,除了满足动植物生存需求外,在 人类活动生成物的运载、排泄、稀释净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水还有旅游、娱乐、水产养殖功用,水还有重复综合利用价值, 一种用途的弃水有时完全可以作为另一种用途的水源。水的节约与浪 费的概念也不是绝对的。节约不是绝对的纯利无害、浪费也不是 纯害无益,应根据水资源的不同供需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如农业灌 溉的大水漫灌,可以增加下渗量,蒸发可改善局部空气环境

36、,并有可 能增加大气降水量;滴灌、根灌、渠道防渗措施等高效节水农业在减 少无效蒸发的同时,也减少了河川径流下渗补给地下水的机会;干旱 地区过少的作物用水量会否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物如农药、化肥、除草 剂的蓄积而造成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用 水较为浪费、需要强化节水措施是主要矛盾,但黄河是水资源短缺地 区,水资源非常宝贵,要接受发达国家地下水面源污染的教训,从现 在开始,就应该考虑从污染物质产生、使用、排放总量上加以控制、 提高污染物处理的能力和比例。在工业生产中,推广低污无污的技术 和产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综 合利用率,加强监督控制点源污染,强

37、化城市和工业废水污水处理、 中水利用。在城镇建设和居民生活中,推广节水设备,推广使用环保 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坚持使用有机肥料,推广防治虫害的生物措施,加强高效低毒农药、除草剂的开发研制、推广应用,并对可能发生或 已经发生的,由农业生产所造成的面源污染给以充分的重视。8、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工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需要通过水利工程来调控,水资源的供需 矛盾需要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控来解决。有了准确及时的水文水资源信 息、尤其是有一定预见期的准确的定量预报成果,就可以进行有效的 调控,达到抗旱排涝、开源节流的综合目的。故提高洪水预报、尤其 是有一定预见期的准确的定量预报能力,是非常重要,且难度很大的 工

38、程。由于黄河上的情况复杂、目前在水文气象预报方面仍存在较多的 问题。水利工程调度的科学性也有待提高。不解决这些问题,不提高 预报调度水平,则难以摆脱有水不敢蓄,无水蓄不上,水少疲于应付, 水多大量弃水的被动局面。因此,加强科研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 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采用包括卫星、雷达在内的各种遥感、遥测手段 来提高气象和水文水资源中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的精度,增长预见 期,提高水利工程的调度管理水平、发挥已有工程的综合效益,是同 时解决防洪与水资源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 略性意义的、具有极大综合效益、极高投入产出比的系统工程,应给 以足够的重视,争取早日取得具有应用价值、实

39、用价值的成果。9、加强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黄河流域的防洪、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 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几个方面都搞 好了,相得益彰,那个环节搞不好,都会形成恶性循环,殃及其余。 而这个系统工程的许多方面,许多环节都有许多不成熟、有待研究、 有待发展的问题;迅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其它边缘学科与水资源 科学之间都存在一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问题,应加强 基础研究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0、抑制需求,减少浪费从根本上讲,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均资源消耗水平的迅速提 高,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人类活动资源消耗总量和人类活动产物总 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对自然环境破坏活动的加剧等是生态环境恶化的 最主要原因。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 长速度,合理控制人均资源消耗水平的不适当提高,防止人类对大自 然实施超出其再生能力的过度索取和恣意破坏,将是保证黄河流域生 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