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9494090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铁离子刘雪萍;杨娟;白燕【摘要】以甘油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的蓝色荧光碳量子 点,基于Fe3+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一种快速、选择性检测Fe3+的新方 法.研究表明,Fe3+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与Fe3+浓度在0.005 1.2 mmol/L 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出限为2.2 pmol/L.将其应用于补铁药中铁含 量的测定,标准偏差为0.41 mg/tablet,加标回收率为95.5%-101.0%,其结果与邻 二氮菲法测定结果相符.【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2016(044)005 【总页数】5页(P8

2、04-808) 【关键词】碳量子点;甘油;水热法;铁离子 【作者】刘雪萍;杨娟;白燕【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广州510000;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广州510000;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广州I 510000【正文语种】中文 铁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构成血红蛋白和血红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人 体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体内铁含量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贫 血症1、帕金森综合症和阿尔茨海默病2,3、癌症4等,因此对铁含 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多种测定铁元素的方法,如紫外光谱法5、原 子吸收法6,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操作繁琐,耗时长,测试费用高。

3、与这些传统 检测方法相比,荧光纳米材料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的优势。 Mu等7采用纳米金簇作为探针,利用Fe3+对纳米金簇的荧光猝灭性质,高 选择性检测了 Fe3 +。张静等8 采用微波法制备了丙三醇碳量子点,用作对 Fe3+高选择性的探针。碳量子点在生物标记、生物成像、光电器械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备受关注。与传 统的荧光半导体量子点相比,碳量子点还具有毒性低、制备成本低、生物相容性良 好、稳定性好的优势。近年来,有大量关于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的报道Jia等9建立了一种低温加热维生素C和醋酸铜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该方法虽然简 单,但是必须加入醋酸铜,铜是一种重金属,所以这并不是一种

4、环保绿色的制备方 法。Wang等10 将石墨碳氧化物置于浓HNO3中,在120下回流,制得粒 径为(3.81.4) nm的荧光碳量子点,然而,在制备过程中使用强酸是危险的, 并且后续需对产物进行中和,中和过程可能会导致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减弱。Pan 等11 通过在400C步热解EDTA盐,制备出荧光量子点产率高达31.6% 40.6%的碳量子点。Han等12 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长时间(5 h)高温加热, 并以聚醚酰亚胺为修饰剂,合成了聚醚酰亚胺修饰的碳量子点,产物的荧光量子产 率为3.5%。Liu等13 以乙二醇为碳源,在140C回流加热6 h,通过离心、 洗涤等步骤合成了碳量子点,荧光量子

5、产率为25%。以上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步 骤繁琐,条件苛刻,量子产率低,需要高温、强酸等条件,这些缺点限制了碳量子 点的应用。Wang等14对甘油、乙二醇、葡萄糖和蔗糖进行微波处理,在几 分钟内制备出了碳量子点,但是制备过程必须添加少量无机离子作为辅助试剂。水 热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胥月等15 以一步水热法处理苹 果汁,制备了水溶性好及稳定性高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并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 检测Hg2+。Sahu等16 通过对橙汁进行120C水热处理,制备出稳定性好和 毒性低的碳量子点。最近,Chen等17 通过水热法处理大蒜,制备了氮硫共掺 的碳量子点,并用于Fe3+的高灵敏检测

6、。本研究选用价低、易得的甘油作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稳定性高、水溶性 好的碳量子点。同时,利用Fe3+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特性,建立了检测Fe3 + 的方法,并用于补铁药中铁含量的测定。2.1仪器与试剂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Cary 5000紫外-可见 光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ZF-1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骥辉科学分析仪器有 限公司)。甘油(C3H8O3,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硫酸喹啉(华威锐科公司(北京);其它试剂购于上海化学试剂厂和广州化学试剂厂;所有试剂均为分析 纯,直接使用未经进一步提纯。截留分子量为500的MD36mm透析袋(上海 M

7、YM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实验室制取的超纯水。2.2 碳量子点的制备碳量子点(CDs )按照文献13的方法进行制备。不同的是,本研究采用一步 水热法替代了文献13 中的微波法,且不需添加无机离子作为辅助试剂。制备 方法如下:将10 mL甘油移至聚四氟乙烯衬里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80C下水热 18 h。待冷却至室温后,加二次蒸馏水稀释至50 mL,得到的CDs溶液用截留分 子量为500的透析袋透析24 h。2.3碳量子点荧光特性和Fe3+的检测将5.00 mL CDs溶液移入试管中,加入适量Fe2 (SO4)3溶液,摇匀,CDs溶 液中Fe3+的最终浓度为0 2000 pmol/L。按以

8、上步骤配制16种相同浓度的不 同金属离子的CDs溶液。不同的金属离子在CDs中的最终浓度为1.0 mmol/L。 所有溶液均在室温下孵化15 min后,在360 nm的激发波长下进行荧光测试。考 察pH值对CDs荧光强度的影响时,用0.1 mol/L NaOH和0.1 mol/L HCl调节 CDs测试液的pH值。选用购自广州市药店某品牌补铁药。取4片药研成粉末状,溶解于5 mL浓 H2SO4中,直至粉末完全碳化成黑色,于电炉上加热,并逐渐加入HNO3和 H2O2的混合溶液(VHNO3/VH2O2=3:1)直至黄烟消失,溶液变透明。待溶 液冷却后,离心分离除去无法消解的白色固体,将上清液转移至

9、50 mL容量瓶中, 用二次蒸馏水洗涤残渣,将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二次蒸馏水定容,用于补铁药 中铁含量的测定。3.1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如图1a所示,CDs在250 300 nm之间有一个较强的宽吸收带,这主要是CDs sp2区域的n-n*跃迁。在360 nm光激发下可发射出460 nm的荧光(图1b和 1c )。在日光灯照射下,CDs溶液呈浅黄色透明状,水溶性极好,而在365 nm 的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这与发射波长为460 nm是一致的。采用硫酸奎 宁(其量子产率为55.7% )作为标准参照物,测得CDs的荧光量子产率为19.8% , CDs在4C下保存12个月后仍呈现浅黄色透明状,

10、未产生聚集现象,说明CDs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发光强度。CDs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强度和发射位置依赖激发波长的性质。图2表明,CDs在 不同激发波长(280-480 nm,每次间隔20 nm )下,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大,发 射荧光发生红移,发射峰从450 nm红移至530 nm。同时,发射峰强度也逐渐减 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同尺寸的纳米粒子对光的选择性存在差异8,或是由于CDs表面的发射空穴不同弓I起的11。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控 制荧光发射12。CDs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60 nm。3.2 pH值与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关系CDs水溶液的pH值从2.0增大到12.0时,在日光灯照射下,体系依然是

11、浅黄色 透明状;在360 nm的紫外灯照射下,体系颜色一致呈蓝色,光强并没有明显减 弱(图3插图)。在不同pH值下,CDs的荧光强度变化如图3所示,当体系的 pH值由2.0增大到12.0时,无论是否添加100 pmol/L Fe3+, CDs体系的荧光 强度都几乎不变,但是添加了 Fe3+的CDs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比纯CDs弱,初 步说明Fe3+对CDs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CDs这种对pH值的非依赖性质和 Fe3+与CDs之间具有的相互作用,为Fe3+检测提供了有利条件,后续测试无需 调节CDs测试液的pH值。3.3基于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检测Fe3+的可行性分析考察了 16种常见金属离子与CDs

12、的相互作用,结果如图4所示(F1为空白CDs 溶液的荧光强度,F0为加金属离子后CDs溶液的荧光强度),Fe3+会剧烈猝灭 CDs的荧光强度,而其它金属离子(如Ca2+, K+ , Na+ , Co2+ , Ni2+ , Zn2+ , Cr3+ , Mn2+ , Pb2+ , Mg2+ , Ba2+ , Al3+ , Fe2+ , Cu2+等)对 CDs的荧光强度猝灭作用可忽略,Ag+的猝灭强度超过20%,当Ag+和Fe3+共 存时,应考虑消除其影响。因此,所制备的CDs对Fe3+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 不易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以此建立基于CDs荧光猝灭的Fe3+的测定方法。在CDs溶液中分别加

13、入不同量的FeCl3 ,Fe(NO3)3, Fe2 (SO4)3, K3Fe (CN)6溶液,4种铁盐溶液对CDs的荧光都具有猝灭作用,并且随着铁盐浓度 增加,猝灭程度增大。猝灭机理是由于Fe3+与CDs表面的钝化基团OH发生配 合作用18,导致CDs的荧光发生猝灭,随着Fe3+浓度增大,越多OH与其 发生作用,更大程度改变了 CDs表面的缺陷状态,所以荧光强度也发生更大程度 的猝灭。3.4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Fe3 +图5是不同浓度的Fe2 (SO4)3与CDs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图。随着Fe3+浓度增大,CDs的荧光强度也逐渐减弱。CDs的荧光猝灭程度F0/F1与Fe3+浓度在 0.005

14、-1.2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F0/F1=0.00402CFe3+ (pmol/L) +0.898,相关系数 R2=0.995,检出限为 2.2 pmol/Lo3.5补铁药中铁含量的测定以市售补铁药为测试对象,评价本方法的可靠性,测试结果列于表1和表2。补铁 药中的铁含量为4.31 mg/tablet ( n=5 ),标准偏差为0.41 mg/tablet,加标回 收率为95.5% 101.0%。同时,采用经典的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进行对照,测定 结果的平均值为4. 62 mg/tablet ( n=3 ),两种方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置 信度95% )。近期研究显

15、示,利用掺硫CDs 19、掺氮CDs 20 和氮硫共掺 CDs 17 荧光猝灭测定Fe3+的检出限分别达到了 4.2x10-3,0.80和2.2x 10- 4顷ol/L。与其它相比,本方法以甘油作为碳源,合成方法简单,所制备的CDs 稳定,检测Fe3+的线性范围宽,方法的耐变性强。采用一步水热甘油法制备了发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CDs。基于Fe3+对CDs的 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简便、耗费低、稳定、环保的检测Fe3+的方法,本方 法用于补铁药中铁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1 Brugnara C.Clin.Chem. , 2003,49 ( 10) :1573-15782 Zecca L ,

16、 Youdim M B H , Riederer P , Connor J R , Crichton R R.Nat.Rev.Neurosci., 2004 ,5 ( 11 ) :863-8733 Altamura S , Muckenthaler M U.J.Alzheimer 1 s Dis. , 2009 , 16(4) :879-8954 Bastide N M , Pierre F H F , Corpet D E.Cancer Prev.Res. , 2011,4(2 ) :177-1845 Kok DA, Wild F.J.Clin.Pathol. , 1960 ,13 ( 3

17、) :2416 Ajlec R ,Stupar J.Analyst, 1989 ,114 ( 2 ) :137-1427 Mu X Y , Qi L , Dong P , Qiao J , Hou J , Nie Z X , Ma H.Biosens Bioelectron. , 2013,49:249-2558 ZHANG Jing,JIANG Yu-Liang,CHENG Yu,GU Wei-Jin,WANG Bing- Xiang.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2016,37(1):54-58 张静,江玉亮,程 钰,顾玮瑾,王炳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3

18、7(1):54-589 Jia X F , Li J , Wang E K.Nanoscale , 2012,4 ( 18 ) :5572-557510 Wang Q L , Zheng H Z , Long Y J , Zhang L Y , Gao M , Bai WJ.Carbon , 2011,49 ( 9 ) :3134-314011 Pan D Y , Zhang J C,Li Z, Wu C , Yan X M , Wu M H.Chem.Commun., 2010,46(21):3681-368312 Han B F , Wang W X , Wu H Y , Fang F ,

19、 Wang N Z , Zhang X J , Xu SK.Colloid Surface B , 2012 , 100:209-21413 Liu Y , Liu C Y , Zhang Z Y.Appl.Surf.Sci. , 2012 , 263:481-48514 Wang X H , Qu K G , Xu B L , Ren J S , Qu X G.J.Mater Chem. , 2011 , 21(8):2445-245015 XU Yue , TANG Chun-Jing , HUANG Hong , SUN Chao-Qun , ZHANG Ya-Kun , YE Qun-

20、Feng , WANG Ai-Jun.Chinese J. Anal.Chem. , 2014,42(9 ) :1252-1258胥月,汤纯静,黄宏,孙超群,张亚鲲,叶群峰,王爱军.分析 化学,2014,42(9):1252-125816 Sahu S , Behera B , Maiti T K , Mohapatra S.Chem.Commun. , 2012 , 48(70):8835-883717 Chen Y F , Wu Y Y , Weng B , Wang B , Li C.Sensor Actuat.B , 2016 , 223:689-69618 Li F , Wang J

21、 , Lai Y M , Wu C , Sun S Q , He Y H , MaH.Biosens.Bioelectron. , 2013 ,39 ( 1 ) :82-8719 Li S H,Li Y C , Cao J , Zhu J , Fan L Z , Li X D.Anal.Chem. , 2014,86 (20 ) :10201-1020720 Lu W J , Gong X J , Nan M , Liu Y , Shuang S M , DongC.Anal.Chim.Acta , 2015 , 898:116-127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No.21075053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