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天成TC3000系列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1.0

上传人:99****m 文档编号:19493066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营口天成TC3000系列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1.0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营口天成TC3000系列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1.0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营口天成TC3000系列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1.0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营口天成TC3000系列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口天成TC3000系列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1.0(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Ver 1.30 工程调试人员 培训手册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二五年四月目录一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则11.基本术语12.系统保护对象分级13.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34.系统设计45.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76.火灾探测器的选择97.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18.系统供电129.布线12二、如何按图纸或工程要求配置所需设备131.根据消防工程图纸划分报警区域选择系统形式132.总线控制盘的选择143.专线控制盘的选择144.消防电话系统的选择145.消防广播系统的选择156.系统电源的选择157.联动设备说明16三、

2、 如何完成联动编程,联动编程原则181.现场联动逻辑编程原则:182.现场联动逻辑编程方法:183.TC3000系统如何进行联动编程194.TC3000系统如何对设备进行汉字注示22四、TC3000系列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说明231.TC3000CPU主板部分232.TC3008回路板的硬件配置及说明253.TC3012总线控制盘的硬件配置及说明254.TC3013专线控制盘的硬件配置及说明26五、 TC3000系列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工程的调试方法及过程27六、TC3000系列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典型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29七、 调试注意事项31地址:辽宁省营

3、口市河口开发区8号园区 电话:483500533第 页传真:4810005 邮编:11500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则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Ver 1.30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警,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在设置在建筑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按图纸或工程要求配置所需设备时,要按照下面的规则设计。1.基本术语1.1 报警区域Alarm Zone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4、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单元。1.2 探测区域 Detection Zone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对1.1和1.2说明: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划分的实际意义在于系统设计和管理。一个报警区域内一般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一个探测区域的火灾探测器组成一个报警回路,对应于火灾报警控制器上的一个部位号。1.3 保护面积 Monitoring Area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1.4 安装间距Spacing两个相邻火灾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1.5 保护半径Monitoring Radius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1.6 区域报警系统

5、Local Alarm System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热水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7 集中报警系统Remote Alarm System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8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Control Center Alarm System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

6、系统。2.系统保护对象分级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并应符合表2.1的规定。等级保护对象特级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一级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一类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1. 200床及以上的病房楼,每层建筑面积1000m2及以上的门诊楼;2. 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 m2的百货楼、商场、展览楼、高级旅馆、财贸金融楼、电信楼、高级办公楼;3. 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4. 越过3000座位的体育馆;5. 重要的科研楼、资料档案楼;6. 省级(含

7、计划单列市)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7. 重点广播保护场所;8. 大型以上的影剧院、会堂、礼堂;工业建筑1. 甲、乙类生产厂房;2. 甲、乙类物品库房;3. 占地面积或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 m2的丙类物品库房;4. 总建筑面积1000 m2的超过地下丙、丁类生产车间及物品库房。地下民用建筑1. 地下铁道、车站;2. 地下电影院、礼堂;3. 使用面积超过1000 m2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4. 重要的实验室,图书、资料、档案库。二级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二类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民用建筑1. 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或每层

8、建筑面积超过2000 m2、但不超过1000 m2的商业楼、财贸金融楼、展览楼、旅馆、办公楼,车站、海河客运站。航空港等公共建筑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2. 市、县级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3. 中型以下的影剧院;4. 高级住宅;5. 图书馆、书库、档案楼。工业建筑1. 丙类生产厂房;2. 建筑面积在于50 m2,但不超过1000 m2的丙类物品库房;3. 总建筑面积在于50 m2,但不超过1000 m2的地下丙、丁类生产车间及地下物品库房。地下民用建筑1. 长度超过500 m2的城市隧道;2. 使用面积不超过1000 m2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他商业或

9、公共活动场所。注:1)一类建筑、二类建筑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规定;工业厂房、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2)本表未列出的建筑的等级可按同类建筑的类比原则确定。3)表列保护对象分为三级,分属各级内的建筑侧重于难以定性定量判别危险等级的民用建筑,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未列入的应类比参照性质相同的建筑要求处理。保护对象分级中,较低级别列出需设置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有所不同。特级保护对象基本全面设置,一级保护对象大部分设置,二级保护对象局部设置。对于工业建筑和库房火灾第三阶段等级分类,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三,生

10、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和附录四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甲、乙类属于严重危险级,丙类属于中危险级,丁、戊类属轻危险级。在有爆炸性、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的场所,其选用的探测报警设备及线路敷设必须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相应要求。地下建筑因其疏散、抢救难度比地面建筑难度大,因而按基本提高一级考虑。3.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3.1报警区域的划分3.1.1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3.2探测区域的划分3.2.1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3.2.1.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 m2;从主

11、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 m2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说明:本条主要给出了探测区域的划分依据。为了迅速而准确地探测出被保护内发生火灾的部位,需将被保护区域划分成若干探测区域。在国内外的工程中都是这样做的。在一些先进国家的规范中,如英国的BS5839规范1988年版和德国VdS规范1992年版中都详细地规定了探测区域的划分方法。3.2.1.2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200m。3.2.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二级保护对象,可将每个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域。3.2.2.1相邻房间不超过5间,总面积不超过400 m

12、2,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3.2.2.2相邻房间不超过10间,总面积不超过1000 m2,在每个房间门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3.2.3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3.2.3.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3.2.3.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3.2.3.3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3.2.3.4建筑物闷顶、夹层。4.系统设计4.1一般设计4.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4.1.2火灾报警控制器容量和每一总线回路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和控制模块或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宜留有一定余量。4.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13、4.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4.2.1.1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4.2.1.2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4.2.1.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4.2.2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4.2.2.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4.2.2.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4.2.2.3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4.2.2.4当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一个楼层

14、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如火灾显示盘。4.2.2.5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4.2.3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4.2.3.1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4.2.3.2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4.2.3.3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控制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控制。4.2.3.4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15、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专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4.2.3.5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的装置,应符合5.2.5中的规定。4.2.4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4.2.4.1系统中至少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专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至少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4.2.4.2系统应能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4.2.4.3系统中设置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应符合5.2.5条

16、的规定。4.3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4.3.1当消防联动控制设置的控制信号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在同一总线回路传输时,其传输总线的敷设应符合9.2.2条规定。4.3.2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当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时,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4.3.3设置在消防控制室以外的消防联动控制设置的动作状态信号,均应在消防控制室显示。4.4火灾应急广播4.4.1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应急广播。4.4.2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4.2.1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

17、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4.4.2.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位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4.4.2.3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4.4.3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4.4.3.1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4.4.3.2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时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应具有遥控开启扩音机的功能。4.4.3.3床头控制柜内设有服务性音乐广播扬声器时,

18、应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4.4.3.4扩音机的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4.5火灾警报装置4.5.1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如警铃、声光报警器等。4.5.2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其位置宜设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警报装置宜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4.5.3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火灾警报装置时,其声警报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4.6消防专用电话4.6.1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不能利用一般电话线路或综合布线网络(PDS系统)代替消防专用电话线路,应独立布线。

19、4.6.2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且宜选择共电式电话总机或对讲通信电话设备。即消防专用电话总机与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之间呼叫方式应该是直通的,中间不应有交换或转接程序。4.6.3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6.3.1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1)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2)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3)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4.6.3.2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塞孔。电话塞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1.31.5m。

20、4.6.3.3特级保护对象的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4.6.3.4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4.7系统接地消防控制设备接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消防控制设备自身的可靠工作。与强电设备相比,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显著特点是频率高、电平低、电压、电流的非正弦。这样,一方面消防控制设备本身就是干扰源,另一方面,消防控制设备又特别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接地可以抑制外部干扰对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干扰,亦可减少消防控制设备对外部设备的干扰。消防控制设备接地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消防控制设备自身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消防控制设备的良好接地,

21、可以保证消防控制设备能稳定的工作,减少误报及误动作,提高消防控制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提高消防控制设备的抗干扰性,抑制消防控制设备对其他电器设备的干扰,防止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危害及保证消防控制设备和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4.7.1、消防控制设备接地的分类消防控制设备的接地与电器设备的接地既有共同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前文所述,由于消防控制设备均使用交流220伏电压供电,故消防控制设备应设工作接地(交流220V电源地“PE”线。),还应设保护接地;同时,由于消防控制设备均设在建筑物室内,故可不设防雷接地,而为了使消防控制设备可靠工作应设置防过电压、静电及屏蔽接地。除此而外,消防控制设备还有

22、其自身和系统接地,这就是消防控制设备接地的特殊性。由以上分析得知:消防控制设备的接地应该采用联合接地(因为城市建筑物比较拥挤,若设置不同的接地,不但可能达不到相应要求,而且可能相互影响),但不包括仅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消防工程。就简单的消防工程而言,如只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仅设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或两者合一即可。但对复杂的消防工程,应设联合接地。4.7.2、消防控制设备接地的规定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设计规定GBJ116-88中对消防控制设备的接地作了如下专项规定:第3.4.1条 消防控制室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作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欧;2 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欧。第3.

23、4.2条 采用联合接地时,应用专用接地干线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应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其线芯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第3.4.3条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软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消防电子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接地干线(PE线)相连接。5.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5.1一般规定5.1.1消防控制设备应由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装置组成:5.1.1.1火灾报警控制器5.1.1.2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5.1.1.3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5.1.1.4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5

24、.1.1.5常开防火门、防火巻帘的控制装置5.1.1.6电梯回降控制装置5.1.1.7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5.1.1.8火灾警报装置的控制装置5.1.1.9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5.1.2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方式应根据建筑的形式、工程规模、管理体制及功能要求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5.1.2.1单体建筑宜集中控制。5.1.2.2大型建筑群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控制装置。即:信号及控制需要集中的,可由消防控制室集中显示和控制;不需集中,设置在分控室就近显示和控制。5.1.3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直流24V。5.2消防控制室5.2.1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

25、开启,且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5.2.2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设防火阀。5.2.3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5.2.4消防控制室周围不应布置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5.2.5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2.5.1设备面板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5.2.5.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板至墙体的距离不应小于3m。5.2.5.3设备面板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5.2.5.4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

26、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离墙面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5.3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5.3.1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设备应有下列控制及显示功能:5.3.1.1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应显示其工作状态。5.3.1.2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还应能手动直接控制。5.3.1.3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5.3.1.4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等。5.3.1.5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5.3.1.6消防控制室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其控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1)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

27、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4)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相邻的防火分区。5.3.1.7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灯。5.3.1.8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反馈信号。5.3.2消防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5.3.2.1控制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5.3.2.2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5.3.2.3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5.3.3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

28、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5.3.3.1控制系统的启、停。5.3.3.2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5.3.3.3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阀的工作状态。5.3.4消防控制设备对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5.3.4.1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5.3.4.2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5.3.4.3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5.3.4.4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帘)、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5.3.5消防控制设备对泡沫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29、5.3.5.1控制泡沫泵及消防水泵的启、停。5.3.5.2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5.3.6消防控制设备对干粉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5.3.6.1控制系统的启、停。5.3.6.2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5.3.7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门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5.3.7.1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5.3.7.2防火门关闭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5.3.8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5.3.8.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及其警报装置,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5.3.8.2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2)感烟探测器动作后

30、,卷帘下降至距地(楼)面1.8m。(3)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5.3.8.3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5.3.8.4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对防火卷帘的控制,一般都以两个探测器的“与”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比较安全。5.3.9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烟、排烟设施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5.3.9.1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关接收其反馈信号。5.3.9.2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其反馈信号。5.3.9.3控制挡烟垂壁等防烟设施。6.火灾探测器的选择6.1一般规定6.1.1火灾

31、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6.1.1.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6.1.1.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6.1.1.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6.1.1.4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6.1.1.5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6.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6.2.1对不同调度的房间,可按下表选择点型火灾探测器。房间高度h(m)感烟探

32、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一级二级三级12h20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8h12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6h8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4h6适合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h4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6.2.2下列场所宜选择点型感烟探测器:6.2.2.1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6.2.2.2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6.2.2.3楼梯、走道。电梯机房等。6.2.2.4书库、档案库等。6.2.2.5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6.2.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离子感烟探测器:6.2.3.1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6.2.3.2气流速度大于5m/s。6.2.3.3

33、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6.2.3.4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6.2.3.5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6.2.3.6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6.2.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光电感烟探测器:6.2.4.1可能产生黑烟。6.2.4.2有大量粉尘、水雾溜滞。6.2.4.3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6.2.4.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6.2.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感温探测器:6.2.5.1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6.2.5.2无烟火灾。6.2.5.3有大量粉尘。6.2.5.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厨房、锅炉房、烘干车间等。6.2.5.5吸烟室等。6.2.5.6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

34、共场所。6.2.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感温探测器:6.2.6.1可能产生阴燃火或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6.2.6.2温度在0下的场所。6.2.6.3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6.2.7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火焰探测器:6.2.7.1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6.2.7.2液体燃烧火灾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6.2.7.3需要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6.2.8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火焰探测器:6.2.8.1可能发生无焰火灾。6.2.8.2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6.2.8.3探测器镜头易被污染。6.2.8.4探测器的“视线”易被遮挡。6.2.8.5探测器易受阳光或其他

35、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6.2.8.6在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以及X射线。弧光等影响。6.2.9下列场所宜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6.2.9.1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的场所。6.2.9.2煤气站和煤气表房以及存储液化气罐的场所。6.2.9.3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6.2.9.4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宜选择一氧化碳气体探测器。6.2.10装有联动装置。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用单一探测器不能有效确认火灾的场合,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6.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6.3.1无遮挡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6.3.2下列场所或部位,

36、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6.3.2.1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等。6.3.2.2配电装置、开关设备、变压器等。6.3.2.3各种皮带输送装置。6.3.2.4控制室、计算机室的闷顶内、地板下及重要设施隐蔽处等。6.3.2.5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危险场所。7.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7.1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7.1.1探测区域内的每一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7.1.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下表确定。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地面面积S(m2)房间高度h(m)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屋顶坡度15153030A(m2)

37、R(m)A(m2)R(m)A(m2)R(m)感烟探测器S80H12806.7807.2808.0S806h12806.71008.01209.9H6605.8807.21009.0感温探测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303.6304.9406.3注:1。当探测器装于不同坡度的顶棚上时,随着顶棚坡度的增大,烟雾沿斜顶棚和屋脊聚集,使得安装在屋脊或顶棚的探测器进烟或感受热气流的机会增加。因此,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可相应地增大。2当探测器监视的地面面积大于80 m2时,安装在其顶棚上的感烟探测器受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房间超高,火源和顶棚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烟均匀扩散的区域越大。

38、因此,随着房间高度增加,探测器保护的地面面积也增大。3随着房间高度增加,使感温探测器能响应的火灾规模相应地增大。因此,探测器需按不同的顶棚高度划分三个灵敏度级别。较灵敏的探测器宜使用于较大的顶棚高度上。7.1.3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7.1.3.1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保护面积的影响。7.1.3.2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mm600mm时,按如下方法计算:房间高度在5m以上,梁高大于200mm时,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受梁高的影响按房间高度与梁高之间的线性关系考虑。7.1.3.3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

39、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7.1.3.4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做为一个探测区域处理。7.1.3.5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7.1.3.6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45。7.1.3.7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7.2线型火灾探测器的安置7.2.1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7.2.2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

40、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7.2.3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宜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报警区域应按探测区域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可由几个探测区域组成。探测区域可按保护区域的长度划分。每一个探测区域至少选用一路探测器,长度宜在60200米之间选择。7.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置7.3.1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邻近的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7.3.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

41、宜为1.3m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8.系统供电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8.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CRT显示器、消防通讯设备等的电源,宜由UPS装置供电。8.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电源的保护开关不应采用漏电保护开关。9.布线9.1一般规定9.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上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采用220V/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9.1.2还应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9.2屋内布线9.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

42、料管或封闭线槽保护方式布线。9.2.2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有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9.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应与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种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9.2.4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软管保护。9

43、.2.5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相应的标号。且应采用阻燃双色双绞线。9.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他系统的传输网络合用。9.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警通讯线、火警广播线、报警总线需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单独敷设。以避免报警总线在寻址时对火警通讯系统及火警广播系统产生干扰噪声。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Ver 1.30二、如何按图纸或工程要求配置所需设备1.根据消防工程图纸划分报警区域选择系统形式1.1每一个工程都有专用的消防工程设计图纸(在一些特殊

44、情况下,要求我们来设计时,可根据第一节来选择设备和安置设备),图纸应包括:(1)每一楼层的设备分布图。(2)消防设备系统图。在系统图中会用图形方式清晰明确地标示出每一楼层所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其中图形符号是按照GA/T2291999火灾报警设备图形符号要求绘制的。图形符号见附图一。1.2根据一、4中方法选择系统形式,如果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可考虑选择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完成,再根据工程的大小、设备的多少选择决定是采用壁挂式报警控制器还是选择柜式报警控制器或是琴台式报警控制器,这也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选择。如果是一组建筑群,可选用集中式火灾报警系统,一台控制器作为集中报警控制器,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作为

45、区域控制控制器,组成主从式或对等式(TC3000型)报警控制网络。2.总线控制盘的选择总线控制盘可以方便的启动和停止设置在总线联动控制盘上的联动部件,并且显示该联动部件的状态。可以直接在总线盘上按键来启动或停止对应的联动设备。所以,可以将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设置在总线控制盘上,实现手动启动相关的设备,这样来弥补自动联动上的不足,例如启动防火阀、排烟口、风机、声光报警器等设备,还可用其来实现总线式火警广播控制功能。3.专线控制盘的选择专线控制盘是专为消防控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如:消防泵、排烟机、送风机、消防电梯、市电切换等实施可靠控制而设计的。可以直接通过按专线盘上的按键来启动或停止对应的联动设备。

46、联动设备也可以在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上设置逻辑关系公式进行自动联动控制。一般的消防工程都设有消防泵等设备,这些设备按国家标准必须具备自动启动功能和手动直接启动(不需要主控制器的控制)功能。所以一般的工程在设备配置时都要有专线控制盘。TC3000型控制器配置的专线控制盘分为8组,每一组具有两个输出点,完成启动和停止控制,它必须和TCMK3207联动切换模块配套使用。4.消防电话系统的选择消防电话系统是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建筑物内出现火警时,现场人员可通过分布在现场内的专用消防电话快速、及时、准确地与消防控制室取得联络。控制室也可及时掌握火灾现场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行动,进行其它必要的通信

47、联络,便于指挥灭火及现场恢复工作。消防电话系统分为总线制、多线制两种实现方式,由于工作方式不同,两种消防电话系统所需要的设备及应用方法都有所区别。总线电话系统中需要的设备包括TCTX102总线制电话主机、TCDH200消防电话分机、TCTX106总线电话插孔等。多线电话系统中需要的设备包括TCTX101多线制电话主机、多线电话分机及TCTX105多线电话插孔等。总线制消防电话系统与多线制电话系统的区别在于:总线制消防电话系统接线采用3总线方式连接,总线电话插孔需设置地址,地址设置采用二进制编码,在总线电话插孔上进行设置,地址范围为160。而多线制消防电话系统接线采用N1制方式连接(N为电话分机

48、的数量)。无需地址编码。在系统设计时,是选用总线制消防电话系统还是选用多线制电话系统并没有区别,这要以客户的要求决定。相对来说,多线制电话因为采用了N1线制,所以可靠性要高一些,但穿线过多,不利于施工。总线电话正相反。5.消防广播系统的选择消防广播系统作为消防指挥系统,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迅速指挥灭火和疏散人群,是火灾报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广播系统通常由以下设备构成: 1)录放机(可带卡座)或CD机等 2)话筒 3)功放 4)音箱(吸顶式或壁挂式)根据用户现场实际使用的音箱的数量,依据一、4.4中规定的计算标准来为用户配置合适规格的功放。(分为150W、275W、360W等几种规格)用户可

49、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总线制消防广播系统或多线制消防广播系统两种方案。采用总线制系统时,需要配接TCMK3206。广播控制切换模块来实现正常广播和消防广播的切换,也可以使用总线控制盘实现手动启动广播的功能。而多线制系统是直接通过控制器内部的多线广播单元来直接控制消防广播的播放和切换的。在系统设计时,是选用总线制消防广播系统还是选用多线制广播系统并没有区别,这要以客户的要求决定。相对来说,多线制广播因为采用了N1线制,所以可靠性要高一些,但穿线过多,不利于施工。总线制消防广播正相反。6.系统电源的选择电源可分为主机电源和联动电源。主机电源为控制器和连接在寻址总线上的设备供电,如:探测器、模块等,按容

50、量可分为24V/6A、24V/10A两种;联动电源为需要供电的外部联动设备供电,如:排烟阀、防火阀、声光报警器、启动风机等。按容量可分为24V/10A、24/20A、24V/30A。主机供电电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供给控制器自身,另一部分是供给连接在回路总线上的设备,由于连接在总线上的设备工作电流都很小,在监视状态下,一般小于0.5mA左右;在报警状态下,一般在20mA左右。所以根据总线上设备的多少即可计算出总电流。联动电源为外部联动设备供电,所以要了解外部需要联动的设备的工作电流。按供电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型,一种是脉动型。对持续型供电的设备因为其工作电流会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应

51、对电源的要求也增高,所以要认真对待。计算出总电流,并预留出1520的余量。如:声光报警器等。对脉动型供电的设备,其工作电流是瞬间的,所以原则上可按此类设备中的最大容量者计算,但前提是此类设备必须依次动作,这是由控制器来控制完成的。为确保可靠性,一方面应按34倍最大容量设备计算电流,另一方面在设置联动设备地址时,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联动模块地址不要相连,空出几个地址,这样可增加两个设备动作的时间间隔,也可通过编写联动关系延时依次启动联动设备。此类设备如:排烟阀、防火阀等。对于联动设备很少或没有联动设备的工程,可用一组电源供电即可。7.联动设备说明7.1 智能单输入/单输出模块TCMK3202TC

52、MK3202智能单输入/单输出模块用在TC3000型控制器上,采用L1、L2两总线,如需输出24V可外接电源,接线如下图:7.2 智能双输入/双输出模块TCMK3203TCMK3203智能双输入/双输出模块用在TC3000型控制器上,相当于两个TCMK3202智能单输入/单输出模块采用L1、L2两总线,如需输出24V可外接电源,接线如下图: 说明:在对TCMK3203进行编码时,模块两个地址自动跳接。例如对TCMK3203模块编D03号地址,完成编址后,则该模块地址号自动为 D03、D04。7.3 联动切换模块TCMK3207TCMK3207联动切换模块配接在TC3000控制器TC3013专线

53、联动控制盘上使用,接线如下图: 启动/停止远程控制点在现场设备控制箱内的接线端子排上。不同的设备不尽相同,现场工程人员会告诉你是哪个点该如何使用。使用时,用两只TCMK3207联动切换模块,一只控制启动输出,一只控制停止输出。反馈信号可以采用无源信号或有源信号两种方式,当采用在源信号时,使用AS1,AS2端子反馈电压为AC220V;当采用无源信号时,可使用S+、S-端子直接接在现场设备的常开回答触点上。一般采用无源信号作为反馈。(注:无源信号指不与其它任何设备相连接且自身不带能量的触点。)7.4 TCMK3206智能广播切换模块TCMK3206是安装在总线上的用来控制广播输出的设备,使用时应注

54、意正常广播和火警广播应使用两组不同的触点,避免互相干扰。其它使用同TCMK3202。7.4 TCSG3218声光报警器TCSG3218A非编码型:用输出模块启动,由输出模块提供24V启动。TCSG3218编码型:安装在总线上的设备,使用方法同TCMK3202。如何完成联动编程,联动编程原则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Ver 1.30三、 如何完成联动编程,联动编程原则1.现场联动逻辑编程原则:在进行现场联动逻辑编程之前,首先要对系统所带的联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联动关系表,编写的联动关系必须满足国家消防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见一、5),可以在该原则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55、适当灵活运用。2.现场联动逻辑编程方法:需进行现场编程的联动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泵类:本类设备有消防泵、喷淋泵、稳压泵、消火栓泵等,该类设备是消防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一般要求不但有总线联动控制,还要有专线控制。联动关系设置一般如下:A、消防泵:任何一个消火栓报警时启动,有的需要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也可以用组合的方式控制:如任意一个探测器和一个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时启动等。B、喷淋泵:压力开关报警或任何一个水流指示器与压力开关同时报警时启动。2.2 风机类:本类设备也是消防系统中比较重要的设备。有排烟风机、正压风机、送风机、排风机、屋顶风机、新风机、空调通风等。联动关系设置为本单元任意一个烟

56、感、温感探头或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时,排烟风机、排风机等类风机设备启动;正压风机、送风机、空调通风等类风机设备停止。一般还要求手动将排烟阀打开后,应自动启动相应防火分区的排烟风机。2.3 阀类:本类设备有排烟阀、防火阀和送风阀等。联动关系设置为本单元任意一个烟感、温感探头或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时,排烟阀等打开,送风阀等关闭。2.4 警铃、声光报警器:本层任何一个烟感、温感探头或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时,启动本层及相邻层警铃或声光报警器(滚层),有时也可以不滚层,只启动本层的设备,本层消火栓按钮或水流指示器报警启动本层警铃。2.5 广播:本层任何一个烟感、温感探头或手报按钮报警,启动本层及相邻层广播控制模块(

57、滚层),有时也可以不滚层,只启动本层的设备,本层消火栓按钮或水流指示器报警启动本层警铃。2.6 电梯:本单元任何一个烟头、温头或手报按钮报警,启动控制电梯迫降的联动控制模块。当系统较小,不用分区时,任意一个烟头、温头或手报按钮报警,启动控制电梯迫降的联动控制模块。2.7 非消电源:本层任何一个烟头、温头或手报按钮报警,启动本层非消电源的联动控制模块。(如非消防电源是总闸,则采用手动控制方式)。2.8 卷帘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如:烟感和温感的组合)及其警报装置,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本防火分区内的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

58、帘下降至距地(楼)面1.8m。本防火分区内的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对防火卷帘的控制,一般都以两个探测器的“与”门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比较安全。2.9 气体灭火:接在气体灭火控制盘上,外部接有紧急启动按钮和紧急停止按钮。在联动编程时,为提高可靠性,可采用组合“相与”的方式。3.TC3000系统如何进行联动编程联动编程分两种方法完成,分别如下:1) 使用专用联动编程软件在微机上编程,然后通过RS232通讯口传入主机。在控制器中每个联动地址的逻辑表达式语法规则为: Y(

59、loop-address,T0,T1)=类型(具体表达式) 其中,loop-address为Y对应在总线上的地址,格式为回路-地址,T0为延时启动的时间, T1为启动后撤消时间,T0、T1单位为秒,在计算机的现场编程中,loop、address分别对应“回路”、“地址”项,T0,T1分别对应“延迟启动时间”和“启动输出时间”,“逻辑表达式”项即为具体的逻辑编程。现分述如下:a、“序号”项“序号”项自动生成,不需用户自己填写;b、“回路”、“地址”项总线上的部件:“回路”项应为164,“地址”项应为164;专线上的部件:第一块专线板“回路”为66,第二块为67,以此类推;启动1-8对应“地址”为

60、18,停止1-8对应“地址”为916;c、“延迟启动时间”和“启动输出时间”项“延迟启动时间”为09999秒之间,0秒表示立即启动,不延迟;“启动输出时间”为09999秒之间,表示启动后不撤消,一直输出;总线上地址的“启动输出时间”应为5的整数倍;T1与T0可以省略,系统默认为:0,。表示立即启动不撤消,即该动作为持续型。d、“逻辑表达式”项在用计算机编写联动逻辑表达式时,该项中的字符应为半角字符,否则语法检查时会出现错误。2) 使用控制器进行联动编程输入设置密码(初始值为“119”) 进入“设置”选项-选择“4联动编程”-选择“1联动逻辑编程”,输入重要设置密码(初始值为“123456”)进入联动逻辑编程界面,进行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