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讲义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479163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5.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讲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讲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讲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讲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质量控制讲义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厂家清单必须事先报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厂家清单必须事先报审,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认可。审,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认可。l所有进场材料在质量保证资料尚未齐全、所有进场材料在质量保证资料尚未齐全、抽检试验尚未结束、监理工程师尚未书面抽检试验尚未结束、监理工程师尚未书面批准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批准的情况下不得使用。硅酸盐水泥熟料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石膏+混合材混合材 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 05%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615%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2070%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050%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040%复合硅酸盐水泥复合硅

2、酸盐水泥 1550%fcu=Afce(C/WB)式中式中 fcu 混凝土混凝土28d龄期的抗压强度(龄期的抗压强度(MPa););C/W混凝土的灰水比;混凝土的灰水比;fce水泥水泥28d龄期的实际抗压强度(龄期的实际抗压强度(MPa)。)。混凝土设计要求与使用部位混凝土设计要求与使用部位工作性工作性强强 度度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坍落度损失表观质量表观质量耐久性耐久性提出提出配合配合比设比设计要计要求求碎石最大粒径及规格碎石最大粒径及规格砂的品种与规格砂的品种与规格掺合料的品种与规格掺合料的品种与规格外加剂的品种与规格外加剂的品种与规格优优 选选 原原 材材 料料水泥品种与标号水泥品种与

3、标号前前期期准准备备初步计算配合比初步计算配合比 实验室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 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调整和易性调整和易性校核强度、耐久性校核强度、耐久性扣减工地砂石含水量、调整砂率扣减工地砂石含水量、调整砂率配配合合比比设设计计n4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n4.0.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n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n (4.0.1-1)n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n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n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n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

4、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n (4.0.1-2)n4.0.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n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n (4.0.2)n式中,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 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n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n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式(4.0.2)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小于3.0MPa时,应取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式(

5、4.0.2)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小于4.0MPa时,应取4.0MPa。n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4.0.2取值。n表表4.0.2 标准差标准差值(值(MPa)n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C50 C554.05.06.0n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n5.1 水胶比水胶比n5.1.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n (5.1.1)n式中 W/B混凝土水胶比na、b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本规程5.1.2条的规定;n fb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胶砂强度(MPa),试验方法应按现行

6、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执行;当无实测值时,可按本规定5.1.3确定:n5.1.2 回归系数a和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n1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n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5.1.2采用。n表表 5.1.2 回归系数回归系数 a、b选用表选用表n 粗骨料品种系数碎石卵石a0.53 0.49b0.200.13n5.1.3 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值(fb)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n (5.1.3)n式中:f、s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可按表5.1.3选用;n fce水泥28d胶砂抗

7、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按本规程第5.1.4条选用。n表表5.1.3粉煤灰影响系数(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数(s)n掺量(%)种类粉煤灰影响系数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01.001.00100.900.951.00200.800.850.951.00300.700.750.901.00400.600.650.800.9050-0.700.85注:宜采用级、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n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n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

8、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n5.1.4 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f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n (5.1.4)n式中: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5.1.4选用;n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表表 5.1.4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c)n表表 5.1.4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c)n水泥强度等级值32.542.552.5富余系数1.121.161.10n5.2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n5.2.1 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应符合下列规

9、定:n1混凝土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可按表5.2.1-1和表5.2.1-2选取;n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n5.2.2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可按下式计算:n (5.2.2)n式中 mwo 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3),n mwo 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塌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n (kg/m3),以本规程表5.2.1-2中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n 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m3用水量来计算,当坍落度增大到180mm 以上n 时,随坍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n外加

10、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n5.2.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mao)应按下式计算:n (5.2.3)n式中:ma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nmb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凝材料用量(kg/m3);n 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5.3.1 条的规定;n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n5.3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n5.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o)应按下式计算:n (5.3.1)n mb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nmw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11、3);nW/B混凝土水胶比。n5.3.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mfo)应按按下式计算:n (5.3.2)n式中:mf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nf矿物掺合料掺量(%),可结合本规程第3.0.5条和第5.1.1条的规定确定。n5.3.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o)应按下式计算:n (5.3.3)n式中:mc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n5.4 砂率砂率n5.4.1 砂率(s)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n5.4.2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n

12、1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n2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灰比按表5.4.1选取。n3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5.4.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n5.5 粗、细骨料用量粗、细骨料用量n5.5.1 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 (5.5.1-1)n (5.5.1-2)n式中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n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n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ns砂率();nmcp每立方

13、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m3),可取23502450kg/m3。n5.5.2 当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比时,砂率应按公式(5.5.1-2)计算,粗、细骨料用量应按公式(5.5.2)计算。n (5.5.2)n式中 c水泥密度(kg/m3),应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也可取2900 kg/m33100kg/m3;nf矿物掺合料密度(kg/m3),可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n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测定;n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

14、标准JGJ52测定;n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 kg/m3;n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为1。n6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n6.1 试配试配n6.1.1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的规定,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n6.1.2 试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n6.1.3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6.1.3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n6.1.4 在计

15、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tt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辑佳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持配合比。n6.1.5 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n1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6.1.4条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n2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应继续保持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n3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

16、压。n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n6.2.1 配合比调整应符合下述规定:n1根据本规程6.1.5条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的强度对应的胶水比;n2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mw)和外加剂用量(ma)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作调整;n3胶凝材料用量(mb)应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n4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和ms)应在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n6.2.2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和配合比校正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n1配合比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n (6.2.2-1)n2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17、按下式计算:n (6.2.2-2)n式中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n c,t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nc,c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n3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规程第6.2.1条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n6.2.3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3.0.6的规定。n6.2.4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n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

18、要求时;n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n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n设计依据:1、C25涵身基础、翼墙基础混凝土n 2、环境等级L1n3、设计坍落度140160mmn 4、总碱含量3kg/m3,氯离子总含量0.1%(胶凝材料)n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n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n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n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n设计条件:1、水泥为金峰PO42.5,fce=49.8n 2、砂子为赣江河砂,Mx=3.1n 3、碎石为531.5mm连续级配n

19、 4、外掺料为谏壁级粉煤灰n 5、外加剂山西凯迪KDSP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n6、混凝土标准差为=5.0 Mpan 7、=0.46 b=0.07n设计步骤:1、fcu,c=fcu,k+1.645=40+1.6455=33.2MPan2、W/J=(fce)/(fcu,c+bfce)n=0.4649.8/(33.2+0.460.0749.8)n=0.66n 3、用水量取250kg/m3,掺外加剂后用水量为:n W=250(1-0.24)=191kg/m3n4、胶凝材料(水泥52%、粉煤灰30%、矿粉18%等量替代)用量为:nJ=191/0.66=289 kg/m3 n 即C+F+K=189+50+

20、60=289n5、粗、细骨料用量:n砂率Sp=37%,设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nS=(2400-289-191)0.37=710kg/m3G=2400-289-191-710=1210 kg/m3n计算理论配合比为(C+F+K):S:G:W:外加剂=(189+50+60):710:1210:191:4.32n经试拌后配合比调整为:(C+F+K):S:G:W:外加剂=(210+100+50):687:1169:184:4.32混凝土工作性满足要求。质量控制目的:质量控制目的:保证混凝土设计要求的性能、保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设计要求的性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质量的稳定性。质量波动的因

21、素:质量波动的因素:原材料:水泥强度、品种,骨料超径、逊原材料:水泥强度、品种,骨料超径、逊径、级配、细度模数、含水率,配料计量。径、级配、细度模数、含水率,配料计量。施工条件: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施工条件: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湿度与气温。湿度与气温。混凝土的浇注混凝土的浇注(五)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五)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线条不畅,用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线条不畅,用3 3直尺检查直尺检查不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产生的原因:不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产生的原因:(1)(

22、1)模板加固不牢靠,地基不牢,支撑不够,模板模板加固不牢靠,地基不牢,支撑不够,模板制作不规范统一,致使安装不牢固。制作不规范统一,致使安装不牢固。(2)(2)振捣离模板太近且功率大、振捣时间过长,致振捣离模板太近且功率大、振捣时间过长,致使模板变形跑模。使模板变形跑模。(3)(3)模板长时间的周转使用,本身变形。模板长时间的周转使用,本身变形。2.2.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1)(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材料、用水等计量不准确。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材料、用水等计量不准确。(2)(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造成混凝土和混

23、凝土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3)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产生蜂窝。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产生蜂窝。(4)(4)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严重漏浆,形成蜂窝。(5)(5)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涂刷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致使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不均匀或局部漏刷,致使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6)(6)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形成漏浆,沿板缝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形成漏浆,沿板缝位置混凝

24、土面出现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位置混凝土面出现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7)(7)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增多。(8)(8)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欠振以致水分气泡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欠振以致水分气泡难以排出,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难以排出,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9)(9)振捣程序不合理,随意性或从内向外振,以致水振捣程序不合理,随意性或从内向外振,以致水分气泡向模板富集,而一般的模板隔离剂为憎水性材料,分气泡向模板富

25、集,而一般的模板隔离剂为憎水性材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极易产生水膜,水分、气泡难以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极易产生水膜,水分、气泡难以排出,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出,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3.3.混凝土结构物表面骨料、钢筋显露、颜色不均匀混凝土结构物表面骨料、钢筋显露、颜色不均匀及砂痕。产生的原因:及砂痕。产生的原因:(1)(1)混凝土浇注时,振捣器碰撞到钢筋,使钢筋垫混凝土浇注时,振捣器碰撞到钢筋,使钢筋垫块移位,造成钢筋紧贴模板或钢筋被移位,而产生露块移位,造成钢筋紧贴模板或钢筋被移位,而产生露筋。筋。(2)(2)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过大使石子卡在钢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过大使石子卡

26、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填满钢筋周围,而产生露筋。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填满钢筋周围,而产生露筋。(3)(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下料不当使混凝土产生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下料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注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露浆,造成露筋。离析,浇注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露浆,造成露筋。(4)(4)混凝土配合比砂率低,集料级配差;骨料干燥混凝土配合比砂率低,集料级配差;骨料干燥或多孔,过振、漏浆等均会使骨料显露。或多孔,过振、漏浆等均会使骨料显露。(5)(5)钢筋或钢模板锈色污染混凝土造成颜色不匀。钢筋或钢模板锈色污染混凝土造成颜色不匀。(6)(6)同一结构物使用不同的配合比及原材料,尤其同一结构物使

27、用不同的配合比及原材料,尤其是水泥与外加剂的不同,极易造成混凝土的色差,使混是水泥与外加剂的不同,极易造成混凝土的色差,使混凝土表面的颜色不一致。凝土表面的颜色不一致。(7)(7)由于与模板面相平行的混凝土泌水,造成细颗由于与模板面相平行的混凝土泌水,造成细颗料的离析,使混凝土表面极易产生砂痕或水线。料的离析,使混凝土表面极易产生砂痕或水线。混凝土外观质量预防措施:混凝土外观质量预防措施:1.1.在模板制作过程中,尽量使用规格统一、面积在模板制作过程中,尽量使用规格统一、面积较大的模板。较大的模板。2.2.确保模板加固牢靠,不管采用什么支撑方式,确保模板加固牢靠,不管采用什么支撑方式,混凝土上

28、料运输的脚手架不得与模板系统发生联系,混凝土上料运输的脚手架不得与模板系统发生联系,以免引起模板变形,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以免引起模板变形,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支架、堵缝等。如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如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3.3.每次使用之前,要检查模板变形情况,禁止使每次使用之前,要检查模板变形情况,禁止使用弯曲、凹凸不平或缺棱少角等变形模板。用弯曲、凹凸不平或缺棱少角等变形模板。4.4.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现场必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现场必须注意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根据

29、含水量调整现场配合比,须注意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根据含水量调整现场配合比,加水时应制作加水曲线,校核搅拌机的加水装置,从而加水时应制作加水曲线,校核搅拌机的加水装置,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质量。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质量。5.5.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得低于规定的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得低于规定的时间,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及均匀性。时间,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及均匀性。6.6.浇注时如果混凝土倾倒高度超过浇注时如果混凝土倾倒高度超过2 2m m,为防止产为防止产生离析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生离析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7.7.合理选择振捣程序、

30、振捣时间及分层厚度,避合理选择振捣程序、振捣时间及分层厚度,避免产生过振、漏振而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免产生过振、漏振而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8.8.依据同条件下养护试件不同龄期的强度值控制依据同条件下养护试件不同龄期的强度值控制好拆模时间,好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防止过早拆模。以免使混凝土粘在模板上以免使混凝土粘在模板上产生蜂窝产生蜂窝。9.9.模板要清理干净,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用清水模板要清理干净,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用清水充分洗净,不留积水,充分洗净,不留积水,模板缝隙要堵严模板缝隙要堵严,模板接缝控制,模板接缝控制在在2 2mmmm左右左右,并采用玻璃胶涂密实、平整以防止漏浆。并采用玻璃

31、胶涂密实、平整以防止漏浆。10.10.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不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不得直接放在钢筋骨架上,要放在专用支架上,以免造成得直接放在钢筋骨架上,要放在专用支架上,以免造成钢筋变形或移位。钢筋变形或移位。11.11.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水泥、砂尽量使用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水泥、砂尽量使用同一产地和批号的产品,不宜使用山砂或深颜色的河砂;同一产地和批号的产品,不宜使用山砂或深颜色的河砂;采用泌水性小的水泥。采用泌水性小的水泥。12.12.尽可能采用同一条件养护,结构各部分物件在尽可能采用同一条件养护,结构各部分物件在拆模之前应保持连续湿润。拆模之

32、前应保持连续湿润。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混凝土模板使用的脱模剂不宜采用重机油,模混凝土模板使用的脱模剂不宜采用重机油,模板使用前要进行应力计算,避免由于模板刚度不够而板使用前要进行应力计算,避免由于模板刚度不够而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2.2.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时跟踪检测砂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时跟踪检测砂石料的含水量,以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有石料的含水量,以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工作性、粘聚性及保水性。较好的工作性、粘聚性及保水性。混凝土试件制组数量混凝土试件制组数量 (1)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如基础、墩台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

33、如基础、墩台等)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等)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2组。组。(2)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80200m3或或一工作班应制取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组。(3)每片梁长每片梁长16m以下应制取以下应制取1组,组,1630m制取制取2组,组,3150m制取制取3组,组,50m以上者不小以上者不小于于5组。组。(4)(4)每根钻孔桩至少应制取每根钻孔桩至少应制取2 2组;桩长组;桩长2020以上者以上者不少于不少于3 3组;桩径大、浇筑时间很长时,不少于组;桩径大、浇筑时间很长时,不少于4 4组。组。如换工作班时,每工作班者应制取如换工作班时,每工作班者应制取2

34、2组。组。(5)(5)构筑物(小桥涵、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构筑物(小桥涵、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每工作班制取不少于每工作班制取不少于2 2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组。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和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制取并由同一拌和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制取2 2组。组。(6)(6)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几组与结构物同条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几组与结构物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作为拆模、吊装、张拉预应力、承件养护的试件,作为拆模、吊装、张拉预应力、承受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强度依据。受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强度依据。n n 10101414151524242525K K1 11.701.701.651

35、.651.601.60K K2 20.90.90.850.85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格标准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格标准 (1 1)试件大于等于)试件大于等于1010组时,应以数理方法按下述条组时,应以数理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件评定:R Rn n-K-K1 1S Sn n0.9R0.9R R RminminKK2 2R R (2 2)试件小于)试件小于1010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进行评定:R Rn n1.15R1.15R R Rminmin0.95R0.95R (3 3)强度评定不合格时,采用钻芯法、回弹法检测)强度评定不合格时,采用钻芯法、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强度。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