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稻谷文苑]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9477191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血液学[稻谷文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血液学[稻谷文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血液学[稻谷文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临床血液学[稻谷文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血液学[稻谷文苑](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临床血液学1. 胚胎造血期特点:中胚叶造血期:29周,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肝脏造血期即胚胎发育的第6周到第7个月;骨髓造血期从胚胎3个月开始,到8个月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2. 造血干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地重建造血,而早期造血祖细胞只能短期重建造血,晚期造血祖细胞则完全丧失重新造血的能力。3. 在造血正调控因子中,属于早期造血因子的是多系集落刺激因子。4. T细胞可产生IL-2IL-5因子,不能产生IL-1因子。5. 正常人无效造血可占总造血的1%。6. 区分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依据是细胞表面标志。7. 肿瘤坏死因子对祖细胞具有抑制和激活两种效应。8. 造血干细胞只进行不对

2、称有丝分裂。9. 转化生长因子参与造血的负向调控,阻止细胞进入S期,维持造血干、祖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10. 从出生到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健康成人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11. 青春期后逐渐萎缩的里吧器官是胸腺。12. 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是骼骨、胸骨、胫骨,成人最理想的骨髓穿刺部位是骼骨后上棘。13. 骨髓增生标准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为1:20时,属于增生活跃。14. 对增生极度减低的骨髓片,可计数100个有核细胞。15. 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系统中比例最高的是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大约20%。16. 正常骨髓分裂象中常见于早幼及

3、中幼阶段,约占有核细胞的1%,增殖过高的骨髓分裂象约占有核细胞的5%。17. 正常骨髓分裂象中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10%。18. 细胞核形态异常改变的是Pelger-Huet异常,其它为胞质异常。浆细胞中有Russel小体。19. 胞质丰富的原始阶段细胞是原始浆细胞。20. 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且排列紧密的是原始巨核细胞。21. 在正常骨髓象中,在1.5cm3.0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数量最少的是原始巨核细胞。22. 骨髓涂片中出现火焰细胞的是浆细胞系统。23. 粒细胞系统中,体积最大的阶段是早幼粒细胞,体积大于原始粒细胞是血细胞发育成熟演变

4、规律中的特例。24. 颗粒常覆盖在细胞核上的是嗜碱性粒细胞。25. 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的是早幼粒细胞;细小的、分散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的是单核细胞。26. 原发性染色体异常也称为标记染色体。27. 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急淋和慢淋,其他降低。28. 可以被过碘酸氧化并形成双醛基的物质是含乙二醇的多糖类物质。29. 区别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结果+和+的红色颗粒数量是10个。30. 过碘酸-雪夫反应可辅助诊断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正常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而发病时可呈阳性反应。31. 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5、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过碘酸-雪夫反应阴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疾病。32. 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时,所需的PH值环境是9.49.6。33. 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减低,但在类白血病时,NAP积分值明显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34. NAP试验中除成熟粒细胞外,呈阳性反应的细胞是巨噬细胞。35. NAP可用于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前者积分值升高,后者无明显变化。36.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中红细胞系统的反应特点是:早期幼

6、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减弱,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37. 酸性磷酸酶染色时,可被酒石酸抑制的是淋巴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38. 巨核细胞可呈阴性反应的化学染色是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39. 能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化学染色是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和酸性磷酸酶染色。40. 恶性组织细胞病有时需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区分,可采用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前者阳性,但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也可借助过氧化酶染色辅助鉴别,前者阴性,后者弱阳性。41. 铁染色时,骨髓小粒中的铁术语细胞外铁。42. 区分遗传性和继发性铁粒幼性贫血的是发病年龄,前者多发于青少年,后者多发于中老年

7、;人体内铁主要经胆汁、尿液排出。43.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铁蛋白;当体内铁负荷过重时,以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44. 铁吸收率的正确范围是10%35%。45. 骨髓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的是:缺铁性贫血(核老质幼)巨幼细胞性贫血(核幼质老)。46.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峰在540nm处。47. 成年男性贫血标准是Hb120g/L,Hct 41%48. 根据Hb浓度确定贫血:重度为3060g/L,极重度为小于等于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49. 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外铁阴性,细胞内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细胞小于15%,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mol/L。50.

8、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Hb、网织红细胞数量、铁吸收率、总铁结合力及铁幼粒细胞均正常。51. 早期缺铁性贫血时,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此时可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52. 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而铁粒幼红细胞骨髓象中中幼红细胞为主。53. 中幼和晚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铁颗粒成为铁粒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54. 由于造血原料利用障碍导致的贫血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55.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以出现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56.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水平常占幼红细胞15%以上。57. 叶酸缺乏症血象中粒细胞出现巨

9、型杆状核和核分页过多,5叶者大于5%或6叶者大于1%。58. 叶酸经叶酸还原酶作用变为四氢叶酸,它具有转运“一碳团”如甲基、甲酰基等作用。59. 血液透析可导致叶酸丢失过多。60. 急性再障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多为增生减低,三系血细胞减少。61. 再障时,骨髓病理组织检验显示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小于0.34。62. 再生障碍危象表现为慢性溶血者突发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减少。63.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临床分为轻型(杂合子型)、微型、中间型、重型等。64.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常见靶形红细胞增多。65. 获得性物理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10、、行军性血红旦白尿症。66. 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常见有核和嗜多色性红细胞。67. 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2%4%。68. 红细胞寿命(51CrT1/2)在溶血存在时应25天。69.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分五型:蚕豆病、药物致溶血性贫血、感染诱发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70.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分为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其依据是红细胞内Na、K离子浓度。71. 细胞镰变试验(HbS病)所用试剂是偏重亚硫酸(Na2S2O5)。72. PHN的筛选/排除试验是Rous试验,确诊试验是Ham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73.

11、筛选/排除试验选用PK荧光斑点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用热变性试验的是血红蛋白病;Heinz小体生成试验用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或血红蛋白症;Ret试验用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用于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74. 冷凝集素综合症的抗体型别为IgM。75. 与M0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在形态上类似的是ALL-L2,都为形态较小,也可较大,胞质少,无颗粒和Auer等。76. Phi()小体染色可辅助鉴别M2a与ALL。77. M3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数条或数十条呈束状交叉排列。78. AML-M3最容易并发DIC。79. M4EO嗜酸性粒细胞增多。80. M5a

12、骨髓原单核细胞80%;M5b原始单核细胞30%。81. M6血涂片及骨髓中幼红细胞常见的形态学变异是巨幼样改变。82. M7未成熟型主要增多的巨核细胞是原始巨核细胞。83. 特有的遗传学标记:M2:t(8,21)(q22,q22);M3:t(15,17)(q21,q12)及PML-RAPa融合蛋白;M4E0:Inv(16)(p13,q22);慢粒:t(9,22)(q34,q11)及Ph染色体。;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11,14)(q13,q32);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nv(14)(q11,q32);多毛细胞白血病:del(14)(q22,q23)。84. CML常出现的融合基因

13、是BCR-ABL;AML-M3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PML-RAPa;AML-M2b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AML-MTG8。85. AML-M3敏感免疫学标志:CD33;AML-M5敏感免疫学标志:CD14;AML-M7敏感免疫学标志:CD41。86. AML-M1 POX染色原始细胞阳性率正确的是3%。87. AML-M2 原始粒细胞PAS染色结果应为阴性反应。88. 粒-单核细胞共有的标记是CD11b、CD31CD36、CD64和CD68。89. 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以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红白血病期血象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90. 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

14、(或单核系)细胞呈恶性增生。91. 巨核细胞白血病时血片中可见小巨核细胞,形态类似于淋巴细胞。9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源于克隆性增殖性疾患的造血干细胞,其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93. 慢性粒细胞慢性期:原始细胞10%;加速期原始细胞10%;急变期外周血原始粒+早幼粒30%,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50%。94. 绝大多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B细胞型(95%)。9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特点:PAS染色阳性。96. B细胞特异性抗原有CD19、CD20、CD21、CD5、HLA-DR、SmIg等,而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面标记是CD2、CD3、CD4、CD6、CD8,而CD5

15、阴性。97. CD7为出现早、且贯穿表达整个T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CD19是鉴别全B细胞敏感又特异的指标;CD10是诊断common-ALL必须标记;CyCD22检测早期B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特异而有敏感;CD14是单核细胞所特有的。98. 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的浆细胞应该大于20%,这是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的主要区别。99. 关于MDS的FAB分类中,被WHO删除的类型是RAEB-T。100. MDS时髓系细胞表面抗原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低或倒置。101. MDS骨髓活检显示,聚集成簇并位于骨髓中央的细胞是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1

16、02. 有助于早期诊断MDS的巨核细胞类型是小巨核细胞。103.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其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常增多。104. 霍奇金病的骨髓组织活检可将R-S细胞阳性率提高至9%22%。10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病理学检查。106. 浆细胞病包括多发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不包括浆细胞白血病。107.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大量增多的单克隆巨球蛋白是IgM。108. 浆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形态较小,核仁明显,核染色质致密。109. 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样见于多毛细胞白血病。110. 证实多毛细胞白血病最可靠和有效的手段是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17、。111. 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不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血红蛋白浓度应达到男性180g/L,女性170 g/L。113. 骨髓纤维化外周血图片中常见的异形红细胞是泪滴状红细胞。114. 多发性骨髓瘤血象中,红细胞常见“缗线状”排列。1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特点:偶有“干抽”现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骨髓铁减少或消失。116. 恶性组织细胞病最为突出和首发的症状为发热。117. 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表现为: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明显减低和缺乏,但可见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18、,表明粒细胞系成熟障碍。118. 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显示为增生活跃。1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中存在嗜异性抗体,属于IgM,23周滴度达到最高。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属于增生活跃。120. 血小板颗粒中含有vWF;致密颗粒中含有ADP;溶酶体颗粒中含有胶原酶。121. 血小板颗粒特有的蛋白是-血小板球蛋白(-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122. 属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指标是5-羟色胺。123. 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表明纤溶系统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124. 2纤溶酶主要功能是与纤溶酶结合形成等分子复合物,从而灭活纤溶酶,减少引起纤溶亢进,表现为出血倾向,呈导致DIC

19、。125. D-二聚体可鉴别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它是后者的特有代谢物。126.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D-二聚体增高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等继发纤溶亢进,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127. 血浆D-二聚体增高的病理条件是纤维蛋白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128. PAI-1的主要作用是t-PA和u-PA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复合物,使其失去活性。129. 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T。130. PT为外源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APTT是内源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TT检测的是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外周血中肝

20、素及肝素样抗凝物质;BT反映的是毛细血管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诊断FLeiden突变采用的试验是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131. 接触凝血因子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132. 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F。133. 血管壁单层内皮细胞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特有的细胞器是棒管状小体。134.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机制特点:对Fa的抑制活性相对增强,而对Fa的抑制活性相对减弱。135. Fa活性用于监测低相对分子量肝素,活性维持在0.54.0个抗因子a/ml。136. 外源凝血途径特点:组织因子(TF)进入血液,活化F;内源凝血途径:所需凝血因子全部源自血液,主要涉及F、F、F、F。13

21、7.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F、F、F、F;接触凝血因子:F、F;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F、F、F、FXIII。138. 抗凝血酶可与Fa、Fa、Fa、Fa结合而这些酶失去活性。139. 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140. 血浆总蛋白S包括游离蛋白S以及C4Bp-PS。141. 纤溶酶原抑制剂(PAI)可t-PA以1:1比例结合,使其失活;2-AP与PL以1:1结合抑制PL活性。142. 采用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的方法是Clauss法(凝固法)。143. 凝血酶时间观察的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后形成纤维蛋白丝所需时间。144.

22、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包括出血时间和束臂试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管壁检查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抗凝物质测定包括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等。145. 抗凝血酶缺乏可导致静脉血栓;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于血栓形成之后;继发性低凝状态多发生于DIC后期;血管性血友病的发病原因是由vWF缺陷所致。146. 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会导致血栓形成。147. 如血浆中存在狼疮抗凝物质,则应延长的血浆凝固时间是APTT。148. 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抵抗,可测定抗凝血酶。149.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是指纤溶酶活性增强,降解纤维蛋白原。150. 纤维蛋

23、白原减低见于肝硬化,因其由肝细胞合成。151.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维酶原活性时,需向受检血浆中加入链激酶和发色底物,生成对硝基苯胺(PNA)。152. 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胶乳凝集法中,血清FDP和乳胶颗粒上的抗体结合所需浓度为5g/ml。153. DIC诊断中最为敏感的指标是血清FDP测定。154. 抗凝治疗中,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试验指标是APTT。155. PT是检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应用口服抗凝药时使PT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为宜。15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阴性见于DIC晚期。157. 临床上有出血而APTT和PT正常时,应首先怀疑遗传性因子缺乏症。158. 在使用大剂量肝素时,既可获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的APTT测定值范围应是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52.5倍。159. 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而血管性血友病除N亚型和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外,其余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60. 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T。161. 抗栓酶治疗的监测指标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162. 红色血栓又称静脉血栓;白色血栓(灰色血栓)又称动脉血栓。6详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