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472129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5.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 作者:暂无 来源:声屏世界 2015 年第 11 期 黄斯文尹睿 摘要: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结缘甚深,实现从文字到影像艺术的转化即“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然成为当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将着眼于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来谈谈改编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改编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关于名著改编的社会思考。关键词:名著改编形式转化形象塑造艺术涵盖社会思考 中国四大名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诞生以来,它们陆续被改编成戏剧、游戏、影视剧等。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四大古典名著相继完成了由文学作品向影视剧的现代转换,转换后的影视剧质量良莠不齐,

2、与原著相比有得有失。比如,1987 年版的 36 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完整再现红楼梦的巨作,它拥有整齐的演员阵容、逼真的道具服饰、博大的思想内涵、艺术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它对贾府败亡不忠实原著的演绎,以及其他种种与观众印象中的红楼梦不一致,招致了许多专家和观众的非议。西游记三国演义以及水浒传的改编剧也瑕瑜互见。尽管如此,由四大名著改编而来的影视剧带来了中国电视剧发展以来的收视率的几个高峰。名著的影视改编本身就是影视剧一个吸引人的噱头,但由于其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为大众所熟知,对名著的改编就容易引起争议。那么这些争议的根源在哪里?名著的影视改编容易出现的问题 名著的影视

3、改编是从文字到荧屏的一个飞跃,是文学艺术向影视艺术的一个质的转变,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个再创作的过程,往往要求创作者在了解并把握原著的基础上,对名著进行内容的增减、经典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名著整体艺术真实的保持等等。此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形式的转化,内容的增、删不当。名著的改编要求创作者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具象的影像和声音。文字符号与影像符号的表达所指以及能指的范围都有其限制,比如:人物心理的描写用文字表达较容易,而用影像表达则需要利用一定的技巧;而有时候整段的文字描绘一个人的心情的时候也许几个人物表情或动作的镜头就足以表达。另外,名著往往像一部百科全书,其中包含的东西甚多,不

4、是影视剧所能涉及的。因此,在把文字向影像转化的过程当中,创作者必须对原著进行适当的内容的增、删,这是对创作者对原著整体理解和把握是否到位的考验,这也正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之一。例如红楼梦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文备众体,包罗万象;其广阔性、包容性、深邃性无不令人惊叹。从神话传说、儒释道文化、诗性文化、戏曲文化、园林文化、绘画艺术、游戏文化到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服饰文化、礼文化、民俗文化、梦文化、象征文化、姓名地名文化、家族文化乃至各种制度文化,红楼梦几乎涉及中国文化领域各个角落。如此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文本,读者直接读原著也许能完全感受这本百科全书的气息,但对于影视的改编而言

5、,要在电视剧中展现它包含的一切无疑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显然,改编者就面临一个如何取舍的问题,并且在对红楼梦的改编来说似乎不管如何增、删都会遭受观众的不满。形象塑造不到位。一部名著的成功离不开经典形象的塑造,而对名著的改编,把经典形象具象化就成了改编中最关键的部分了。名著经典形象的荧屏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名著改编剧的成败。就中国四大名著而言,红楼梦小说人物众多,有数百人,而且各有各的复杂个性,特别是其中女性角色,形神各异,性格多样;水浒传当中 108 将,虎虎生威,各具风范;三国演义当中三足鼎立的三方英雄人物,奸忠有别,文臣武将各有特点;西游记当中三界众生,妖魔鬼怪众多

6、,其中角色更是形态各异。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加上性格突出,导致经典形象的荧屏塑造成为古典名著改编的一大难点。而形象塑造最大的难题就是演员的挑选,演员的本身素质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都至关重要。纵观四大名著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大部分演员的挑选是到位的,可依旧有些角色在荧屏上的形象与原著相差甚远。另外,对名著经典形象的荧屏塑造还存在一个似乎永远摆脱不了的魔咒,那就是:文学名著中所描述的形象能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而改编后呈现在荧屏上的形象却是具体的、单一的。如此一来,观众对于荧屏上被塑造出来的经典形象总会觉得存在不足。古典艺术涵盖的缺失与“死忠原著”。一般而言,古典名著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但

7、由于时代的变迁,改编者个人艺术修养不同,以及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本质上的区别等因素,名著改编剧容易出现艺术涵盖的缺失甚至是误解。这提醒改编者时刻谨记要“忠于原著”。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名著都产生于特定时代,作者存在其自身的局限,名著的艺术涵盖具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例如,小说红楼梦由于曹雪芹生长在一个封建末世的贵族家庭,在红楼梦中透露出虚无主义和色空观念;描写农民起义的悲壮史诗水浒传中充斥的“女人祸水论”和封建宿命论;三国演义则存在着宿命论、历史循环论和封建迷信色彩。这些与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是有出入的,照搬到影视剧中观众很难接受,甚至会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这又提醒改编者不能“死忠原著”。名著影视改

8、编的原则 改编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原文当中的情节,而应该是从艺术上来解释原著。改编者应当根据原著的涵义、形象、灵魂,根据原著的历史、具体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心理的制约条件,把名著改编建立在对原著进行合理阐释的基础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几个基本的原则。以忠实原著为准则整体把握改编作品。据新华网的调查报道,观众对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的收视习惯是:40.2%的人说自己习惯先看原著,再看电视剧或者电影;23.0%的人没有什么习惯;19.6%的人则是看过电视剧或者电影之后,一般就不去看原著了;15.2%的人是边看电视剧或电影边看原著。“可见,无论是对读过原著的观众来

9、说,还是对未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文学名著的改编都要求忠实原著,因为读过原著的观众要在改编作品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确证,依原著的价值对改编作品进行评价;未读过原著的观众往往以剧为真,以为他在荧屏或银幕上所看到的就是某某文学名著本身。因此,文学名著改编的前提,应该是忠实原著。否则,改编作品不仅不会为读过原著的观众接受,还会误导未读过原著的观众。”国内外许多著名电视艺术家在谈到改编时,都将忠于原著放在首位。忠于原著,要求改编者努力以原著作者的创作风格为改编依据,就像原作者为了该作品新的传播重新创作一般。当然,从小说到影视剧,改编者不可避免地要对原著进行必要的改动,但是,改编者必须坚持做到两点:即尽量保

10、持原著的精华和最大限度地适合电视传媒的需求。忠于原著要忠于原著的主题、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基本矛盾,以及原著的艺术主旨,这就要求改编者要领悟原著的创作意图,准确地把握原著的精神、风骨。对原著进行当代性阐释和独创性阐释。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作家创作的文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是未完成本;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是未定的、潜在的,只有在读者心灵的屏幕上才能显现出来。文本中的文字符号都不过是一张网,而这网所表达的并不能代表作家想法的全部,言中之意只是一个框架,言外之意才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作家创作的文本都具有一种召唤结构,正是这种召唤结构,为阅读者提供了填空、阐释和自由想象的无限可能。对文学名著的改

11、编来说,原著中同样有许多空白等着改编者去填空。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每一个观众都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动的、有着丰富的心灵和先在心理结构的“鉴赏家”。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任何接受者在接受任何一部作品之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该作品产生一种期待。而在当代文化多元背景和消费需求下,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与隐在的接受者之间应该存在一个潜在的对话,比如对观众欣赏趣味的揣摩,甚至调查他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原著的改编应该是在考虑观众审美期待的条件下对原著文本召唤结构的填空,而这种填空应该是对原著进行的具有当代性的独创性阐释。名著改编的社会思考 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名著是因为自身的价值,它往往是一个时期

12、文化、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名著作者本身对这些东西的一些自我的艺术认识和自我修养的结晶。有的名著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而有的名著甚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名著的表现形式为文字表达,由于文化修养的限制或处于现今多元文化背景和消费需求下,其中所蕴含的瑰丽文化难以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吸收和推广。名著改编正是适应多元文化和消费需求下出现的一种创造大众文化艺术的重大举措,它将高雅而较小众的文化艺术转变为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大大地促进了经典文化的推广和传播。经典名著往往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和文化的洗礼,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等已是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了。不管是哪部名著的改编剧,观众在观看到电视剧之前脑中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期待。每个观众都拥有自己心目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武松、林冲、宋江、李逵、鲁智深、诸葛亮、曹操、孙悟空等。因此,名著改编其实是对广大观众多年来积淀的对名著印象的具象化挑战。改编中一个经典形象的塑造不仅仅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更要考虑到经典文化的传承。可见,名著的改编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对经典文化的看法和思量!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人对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是从当代人的眼光去审看一个历史的文本并给予一次新的阐释。这个阐释过程是一次机遇,有可能再造经典;它也是一次挑战,挑战着人们对经典的期待;它又是一次责任的承载,承载着经典的再传播!(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