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465574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5.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四本书中的一本书中国古代 寓言故事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人应该怎样做。这本书中虽然都是 些古代的寓言故事,但是后面的话却是句句有理。这本书中的故事很多。例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等、井底之蛙。这本书交给我们的道理很多:刻舟求剑的道理是:不要老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井底之蛙的道理是:井底的青蛙目光短浅,要学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我看完书时就想:我以后一定不能想井底下的青蛙一想,目光短浅,我要做一个目 光长远的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三】寓言是智慧的花朵,它的花瓣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它

2、的花蜜是 蕴含在故事的道理。最近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 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 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 理,受益匪浅。第1页共9页第 2 页 共 9 页 中国寓言故事里有许多则好的寓言,如:打草惊蛇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其中我最喜欢的则是 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中的梁惠王最终还是觉悟了,这一点我很喜 欢。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晏子的车夫告诉了我做人要谦 虚,南橘北枳告诉了我凡是心怀鬼策的人,都是从损害别人动机 出发,但最后往往会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校人烹鱼告诉我为 人处事一定要诚实。二人学棋告诉了我无论

3、学什么本领,都必须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 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 利冲昏头脑。不龟手药告诉我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会有不同 的结果,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屠龙之技让我知道了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技能和学问,学得再好也 是没有用处的。寓言正在着力于弘扬中华美德,而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中国寓言 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四】寓言讲求比喻,是常常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的文 学样式,文体特征上结构简短、形象鲜明、艺术手法夸张。在古今中 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说话,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生物或无生物以

4、 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借以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 现象,是共同的特点。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主题的寓意非常深 刻,在文学性中寄寓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这是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 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等等脍炙人 口的寓言,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第 3 页 共 9 页 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中,本来主要买的是椟中的珠,却买椟 还珠。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选择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在生活中 经常存在的现象,通过这个寓言很生动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再如在 井底之蛙中,通过青蛙与东海大鳖的对话和行为,说明人生的天 地是十分广阔的,人不要为周围的有限的环境所

5、拘囿,应该目光更远 大一点。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驴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贪婪的 形象,猴子是机灵的形象,狐狸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横暴的形象,蚂蚁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骑墙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动物的体貌行动 特征,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五】星期五,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最 喜欢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以种田为生。有一天,那农夫正在田 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出来,那兔子慌不择路,竟然 砰的一声撞到树上,折断了脖子,当场死了。农夫心里美极了,他捡 起那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饱餐

6、了一顿美味的兔子。农夫 心里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的话,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田 了。于是他就天天在树下等,但一只兔子撞到树上的也没有。因为他 很久没种田了,地里已经长满了荒草。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天上掉馅饼的事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用自 己的双手勤勤恳恳的劳动,才能有好的结果。学习中不能有自己不努力,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有不会的作 业不能等家长教你,要自己分析,自己做,用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有一次写作业,我遇到了不会的题目,就让爸爸告诉我答案,爸爸 说:不会的题目要自己分析,要用自己的智慧换取成功,不要有不劳 而获的侥幸心理。于是我再认真读题,静心思考,终于做出来了,心 里可高兴了。只

7、有自己努力,才会真正学会知识,才会真正感到成长的快乐。附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我精心:制度大全户籍科举合伙人存款保险 公司管理 员工管理 仓库 管理财务管理食堂管理 绩效工资 宿舍管理 企业会计 安全生产管理 人民代表大会 食品 安全管理中小学教师职称 科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 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 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第4页共9页第 5 页 共 9 页 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 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

8、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 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 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 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 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 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 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 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 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

9、过科考成进 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 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 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 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 举制度所产生。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 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 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 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 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

10、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 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 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 力。科举所造成的恶第 6 页 共 9 页 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 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 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 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 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 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

11、的名 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 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 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有清一代,不断有人对当时实行的科举制度提出批评,至清末维 新变法,人们对于它的抨击更是尖锐。从今天的观点看,清代科举制 度可以说存在以下弊病:其一,考试内容陈旧,引导知识分子穷毕生精力从事无用之学。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以四书为主,即使在当时也存在空疏无用的弊 端。清末维新派曾批评说

12、,有人甚至中了进士都不知道汉武帝、范仲 淹是谁。在这种考试制度下,士子往往以毕生精力读经,而对各种有 裨实用的知识无心关注,无暇学习。顾炎武曾说明代士子平日只读八 股文稿,其他书籍一概不读,有一好学者欲通旁经而涉古书,则父师 交相谯呵,认为没有出息。许多士子皓首穷经,最终老死科场。到了 列强环伺,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新月异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科举制度下的学习内容就更加显得陈旧,更加不能适应时代的要 求。第 7 页 共 9 页 其 二,士人受到严酷的精神摧残,人格破损萎缩。在清代科举制度 下,读书、参试、做官是士人谋求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惟一途径,因此,在各级考试中中式几乎成为

13、他们的第二生命。为此,科举士人 往往数十年寒窗,皓首穷经,付出毕生的心血精力以求取功名,但最 终金榜题名者少,名落孙山者多,许多人老死科场。乾隆四十九年会 试,在参试的举人中有年届 90 岁者一人,80 岁以上者 20 人,70 岁以 上者 5 人,结果没有一人中式。在年复一年的各级考试中,士子须忍 受各种凌辱、辛苦和精神折磨。参考士子入场须经过搜身,考场中要 忍饥受冻;出场后提心吊胆,坐卧不安;及到榜发,中式者甚至如儒 林外史中的范进,欣喜而至于痴迷癫狂,名落孙山者则沮丧颓废,失魂落魄,痛不欲生。其 三,使得士人成为一个寄生阶层、特权阶层和封建政权的附属 物。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曾批评科举制

14、度滋游手。他说,由于 士 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所以选士必务精而最忌广,广则无所事事而 为游手之民。然而在科举制度下,却养了一大群科举士人,致使朝廷 无法安置,他们自己也无以自存,必然导致国家为乱为贫为弱。严复 还说明,在西方国家读书识字是国民所必具的基本素质,而且四民并 重,从未尝以士为独尊。然而在中国,以文字一门专属之士,使得士 成为凌驾于农工商之上的特权阶层。事实也正是如此,科举士人在清 代免纳差徭,有特殊的司法地位。他们见官不下拜,举人、进士甚至 可以拿自己的名片到官府要求拘押他人。生员穿戴象征自己身份的衣 冠,荣耀乡里,包揽词讼,欺压良善的事情时有发生。封建统治者有 意识地用科举功名

15、笼络士人,钳制其思想,用一条无形的绳索将他们 同封建王朝的命运连在一起,使得他们只能在为皇帝卖命的过程中谋 求个人的荣华富贵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不致成为封建王朝政治 上的异己力量。第 8 页 共 9 页 科举制度建立之初,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进士们从考场缀行而出 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清代国家选官进 士、举贡、吏员三途并用,此外还有军功、捐纳等途径,但惟有进 士、举贡为正途,科举制度对于士人的笼络束缚作用也就更加严重。在清代近 270 年的历史上,举人、进士反叛朝廷者几乎没有。成为统 治者附庸的科举士人,很难正常履行知识分子批评政治、维护社会公 正的职能。通过科举考试,

16、士人还结成盘根错节的宗法性关系网。清 代乡会试的中式者,对主考、房官称座师、房师,自称门生;后对本科 的监临复试、朝考、殿试的阅卷官员,也无不认为师生。童生县试府 试的案首对于府县官,入学生员、岁考取列优等因而补廪补增的生员 以及拔贡优贡,对于本省学政也无不认为师生。此外,乡会试同科录 取的士人互称同年;对于同年的父亲、祖父,称年伯、年太伯,自称年 侄、年再侄。通过这种关系网,士人互相攀援,结党营私,党同伐 异,是导致当时政治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我们今天回首来看科举制度,也可以发现它的某些积极意 义。首先,它为社会树立了尊重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在科举制度 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轻

17、视体力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倾向固 然不可取,但它反对读书无用的痞子哲学,引导人们学习书本知识,是值得肯定的。其次,在科举制度下,稍具经济能力的农工商子弟都可以通过参 加考试进入官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低层社会人士因此可以 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进入中上层社会。这种社会纵向流动渠道的畅通是 吸收民间人才参与国家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清代科举制 度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第 三,作为官员资格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前 身,第 9 页 共 9 页 近代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正是在吸收借鉴明清科举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的。今天,我们要建立法制化的公务员制度,清代科举制度所体 现的平等精神和某些具体做法,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