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46351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9.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潼关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点。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独特的景象。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的名篇之一。诗中写山水,却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了,读来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堪称诗人的个性象征,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和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学情分析:作为

2、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积累了一些阅读鉴赏古诗文的基础方法,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诗词学习和熏陶,积累了的朗读诗歌的技巧和理解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还有待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提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2、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

3、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2联想、想象法。这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4、发散思维法。以潼关为引子,积累更多“志存高远”的诗人诗句,激发学生的的立志爱国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历史上立志爱国的诗句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文豪英雄们,他们的诗句如璀璨的星空中一个个耀眼的明珠,折射出时代的风骨和豪情。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真理的屈原;他是“黄沙百

4、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誓死杀敌的王昌龄;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他是“苟利国家生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勇敢无畏的林则徐;他更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嗣同的七言绝句潼关,一同感受作者的少年时的英雄豪情和凌云壮志。(板书课题:潼关)(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图文并茂、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的展示古今立志爱国的诗句,激起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3、感受少年谭

5、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设计意图: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带着目标意识进行学习。)三、课前解疑-知人论世:1、学生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小组代表分享展示。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

6、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整理作者个人简介进行分享展示,既了解作者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教师补充:(少年谭嗣同)光绪六年,谭嗣同在十岁时拜浏阳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对传统的诗文八股非常反感,曾写下了“岂有此理”。他仰慕那些除强疾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北京的一位大刀王五结交成为挚友。可以说他少年时期就挣脱传统思想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设计意图:补充少年谭嗣同的爱国主义启蒙思想,为后面赏析诗歌的语言和理解诗歌的主旨做铺垫。)3、背景资料:公元 1878 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

7、,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笔,故作此诗。4、介绍潼关地理位置(地图)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点。5、潼关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战争?学生分享交流在潼关历史上发生的战争。6、正是因为其险要的地势、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诗词文豪们曾在这里写下许多怀古伤今的诗句,同学们能吟诵几句吗?你都知道关于描写潼关的哪些诗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生积累的关于“潼关”诗句分享交流。教师补充: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 明代 王廷相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

8、华岳拱西京。(设计意图:通过对潼关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感受潼关险要的地势下,作者借潼关所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四、初读-体味诗韵: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对潼关历史、文化及背景的了解走进这首绝句。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诗歌的朗读方法,哪位同学告诉我朗读诗歌要注意什么?明确朗读诗歌的要领:掌握节奏;控制语调;把握重音;注意感情。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字字落实;读出节奏、有板有眼;读出韵味、有滋有味。2、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导学案中强调哪几个字的读音)(用擦除功能)。(白板操作:标注生字词的音:潼 tng 簇 c 嫌 xin 束sh)3、教师范读

9、(配视频背景音乐)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才能更好的理解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请学生画停顿、重音,教师点评。(白板操作:、出示课文;、学生划分停顿、重音。)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高 云/簇 此 城,秋 风/吹 散/马 蹄 声。河 流/大 野/犹 嫌 束,山/入 潼 关/不 解 平。“诗贵以情动人”,情感是诗歌的灵魂。4、再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点评。5、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最后两句两遍。(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明确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朗读的兴趣,为下文理解诗意做铺垫。)五、细读-感知诗意:1、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来疏通诗意。终古高云簇此城。潼是高的意思;终古是久远的意思。“终古高云簇此城”,翻译为自古以来,高天上的白云,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秋风吹散马蹄声,萧瑟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奔腾的河流和广阔的原野都感到约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秦岭山脉自潼关起就峰峦起伏,不知何为平坦。2、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内容:诗人游历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感。3、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交流存在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