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462169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19.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鲍元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怀探究 褚会文【摘 要】中国当代作曲家鲍元恺在交响乐创作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系列的中国风交响作品获得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家和听众的热爱和广泛认同。其交响乐的创作以民族音乐为根基,以雅俗共赏、中西融汇为创作导向,力求表现深刻的民族精神,以此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作品中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对民族音乐的再加工和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充分折射出作曲家那深深的民族情怀。他的交响乐作品对当代中国的交响民族化起着示范和领头的重要作用,也表达了音乐听众的心声。【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 页(P103-106)【关键词】鲍元

2、恺;创作思想;民族情怀【作 者】褚会文【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J605 中国交响曲的发展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创作成熟阶段,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在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座“跨海”大桥,“中西交融”得到完美呈现。中国当代作曲家遵循规律并发展个性,在中国交响曲体裁上锦上添花。中国当代作曲家鲍元恺在国内外已享有盛名,其作品涉及除歌剧领域外的各个领域,其中声乐作品和管弦乐作品屡次获得国家级和地方创作奖,代表作有四季海之梦景颇童谣等。自 1990 年至今,鲍元恺着力于创作用西方音乐形式表达中国传统音乐的交响音乐,力作炎

3、黄风情京剧交响曲台湾音画等作品在国内外舞台上频频上演,获得高度评价和褒奖。鲍元恺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涉猎范围之广且能成经典足以体现作曲家的深厚创作功底,如在室内乐、交响乐、清唱剧、舞剧、歌曲、影视音乐和儿童音乐领域里都有非凡之作。而他音乐创作最成功之处,是他以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交响系列。自 1990 年以来,鲍元恺开始驻足交响乐,他以淳厚的“中国风”在我国当代交响乐坛里占有一席之地。作品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戏曲经典京都风华华夏童谣台湾音画等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赞扬。2004 年交响曲体裁的作品在鲍元恺手笔下呈现,他的第一交响曲纪念、第二交响曲烽火、第三交响曲京剧

4、和第四交响曲厦门为中国交响曲创作增添了几部经典,2012 年又创作了燕赵交响曲等引起听众的共鸣。鲍元恺延续着我国老一辈作曲家的“国乐世界化、西乐民族化”的创作理念,试图通过“洋为中用”的方式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的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鲍元恺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底蕴,对民族音乐有浓厚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音乐表现形式,形成了他独到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着对民族音乐的融会贯通和对西洋技法应用的游刃有余,两股风格迥异的音乐流在作曲家脑海中融为一体,音乐作品“刚柔并济”,犹如“太极”。(一)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石 鲍元恺生于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家庭,父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5、热爱戏曲音乐和书法艺术,鲍元恺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博览史书且在书法艺术方面深有造诣。尤其是其父在传统音乐领域中为鲍元恺做了完美的示范,以至于他在日后的学习中对传统音乐的敏感度颇高。鲍元恺曾说过:“你要研究中国歌曲,就去找我爸。他什么资料都有。”1 少年时的鲍元恺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接受了中国传统音乐课的教习,民歌、说唱、戏曲、地方剧种等各类传统音乐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年少的他,这些门类是鲍元恺热爱和努力的功课。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听到的是从粗犷豪放、真情奔泻的陕北信天游到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小调;从委婉细腻、含情脉脉的云南花灯到高亢辽阔的青海花儿;从朴拙火热的东北秧歌到率真凄美的爬山调”,这一时段的学

6、习使鲍元恺心中充满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情有独钟且挥之不去的情怀2。从长笛转到作曲专业后,鲍元恺广泛搜集并吸取民族音乐家如巴托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人的创作经验,立足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创作。1990 年后鲍元恺“重新学习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和歌舞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以及各类传统器乐曲以此为基础进行提炼和再创造”,自此,一系列的“中国风”的音乐创作接连问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的同时将其推向了世界舞台2。(二)“中西融汇、雅俗共赏”鲍元恺先生以民族音乐为创作基础,运用西方交响音乐形式重燃民族音乐之火,在老一辈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基础上力求“洋为中用”的创作手法实现“中西融汇”唤起新时代的“中国风

7、”,把中国民族音乐用世界音乐形式推向世界舞台,从而实现“洋为中用”的理想。“鲍元恺是一位很有思想的音乐家,他赞赏巴托克关于民间歌曲有着巴赫的赋格曲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同样价值的观点,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神韵和丰富的积淀。这些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灿烂音乐遗产,向我们展示了无比广阔的艺术创作天地。中国丰富的汉族民歌必将使专业音乐获得新的生命”3。他学习先进的西方音乐创作理论,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涵养,试图在创作中找到二者之间完美的契合点。他的大量作品中都融入了中国音乐素材或民族民间歌曲的原样旋律传达了民族之神,如京剧交响曲,作曲家采用京剧中的旋律特点、特殊器乐的音色及节奏

8、特色等元素在交响音乐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4。鲍元恺认为现代音乐的创新就要融合,在普适性中凸显民族性。同时鲍元恺也注重创作技巧的创新,试图追求新的音响效果。音乐的情感需要作曲家在各种形式的融入和编配与运用中才能有所体现,基于这种理念,鲍元恺在创作中大胆尝试,保留中国传统音乐原来面貌,用西洋管弦乐的形式表达,可谓魅力独特。这也是鲍元恺创作思想中另一主线“雅俗共赏”,既让大众听懂又能登大雅之堂。他的音乐中使用了大量耳熟能详的民歌原样旋律让听众倍感亲切,同时运用复调手法进一步发展形成严肃交响音乐备受音乐人士欢迎。鲍元恺认为“走向人民,才能走向世界”,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只有表达普适性的真情实感且有一定的精

9、神广度才能被广大听众接受,如此才能实现雅俗共赏5。鲍元恺对中国传统音乐忠实的热爱,其坚定的民族情怀鼓舞着他延续着中国老一辈作曲家的创作使命,力求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这种民族情怀融入在他的创作思想里,从而也印刻在了具体音乐作品中。(一)“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语言 1991 年鲍元恺创作了炎黄风情管弦乐组曲,并在全国乃至世界音乐领域中广受欢迎。该作品选用了囊括中国六个省的24 首经典民歌,分别编组成六个部分,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太行春秋,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特色。在该作品中除了作品的引子和重复间的连接曲由作者创作而成外,鲍元恺运用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和多声部音乐形式重复对比,毫无保留

10、的对每首民歌进行原曲调再现。在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作用下民歌曲调的表现力大大丰富,给听众耳熟能详又焕然一新的审美享受,可谓“重而不腻”6。其中,在燕赵故事组曲中鲍元恺选用了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民歌茉莉花,曲调直率又不失情调,鲍元恺运用原曲调做引子,直率的进入音乐情绪。该作品通过单纯的弦乐运用主调形式在不同音色和调性上进行了鲜明对比,形成了三段式的结构形式。这三段无疑都是原样再现了原曲调,简单朴实的抒发了茉莉花的音乐情感。(见谱例 1)谱例 1 在炎黄风情问世之后,鲍元恺应邀再次于1999 年完成了管弦乐组曲台湾音画。为其在“中国风”音乐创作道路上又添浓墨。台湾音画与炎黄风情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品

11、中有直接沿用当地民歌曲调,又有主题发展和原创构思。其中第三乐章宜兰童谣中直接引用了当地民歌丢丢铜(见谱例 2)和天乌乌的曲调,天真活泼的旋律曲调在管弦乐中更丰富多彩。台湾音画深刻地展现了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作品中沿用当地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合着管弦乐队演绎出浓郁的台湾风情7。谱例 2 鲍元恺还把国粹京剧与交响乐融合在一起,独具匠心地创作了京剧交响曲。该作品以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为四个乐章,引用西皮、二黄等音乐素材形成了东西方音乐精华之完美对决。每个乐章中的几个主题都来自传统京剧中不同的音乐形象,通过西方复调写作手法进行延展从而形成了在管弦乐中刻画京剧人物故事情节的精彩画面。鲍元恺通过一系列的音

12、乐创作不断充实着他的“中国风”音乐旅程,“原汁原味”的民族曲调是作曲家创作的根本,也是中国风的基本体现,民族音乐语言通过交响乐的演绎也成了世界的语言。(二)“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 鲍元恺的交响音乐创作始终以民族音乐为根基,他的音乐是东西方音乐的完美融合。在音响中呈现的不是碰撞和对比,而是巧妙的交融。“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语言是作曲家情有独钟的创作表现,也是作曲家民族情怀的基本体现。形式与内容是哲学中的基本关系项,二者相互影响,辩证统一。在音乐创作中,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更为密切,音乐内容的表现离不开形式,即音响形式。而音响形式的组成需要众多因素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风格面貌。音乐内容

13、的表达是作曲家真正的创作目的,从创作目的到创作形式的选用方面来说,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形式的特点。鲍元恺的“中国风”音乐创作力求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其创作目的明确,在表现形式上选择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及作曲技法的结合,真正意义上创作出具有民族音乐语言化的现代交响乐作品。从炎黄风情到台湾音画,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民歌旋律的渲染中尽显风采,同时也展现着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第一交响曲纪念运用了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形式沉痛地描述了文革时期的苦难,记录时代和缅怀历史。京剧交响曲中“言不似神似”的京剧韵味在交响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交响曲厦门运用了福建南音等民间音乐素材,声

14、情并茂地展现了福建地区的风土人情。烽火燕赵交响曲在创作中作曲家立足河北,对家乡的民歌和河北梆子等民间音乐的大量运用,衷恳的缅怀历史,音乐中真情流露着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在他的交响乐中都有民族元素的参与,运用“大众化”的音乐成分演绎出深刻的音乐内容。这种深刻既“耐人寻味”又“通俗易懂”。鲍元恺的每一部交响乐的音乐内容都从不同角度表达民族精神,不仅有灿烂文化的弘扬和对历史的深刻缅怀,也有小民情调的真情抒发。在他的创作中体现出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真情实感和坚定不移,深刻的民族精神在丰富的交响乐织体中淋漓尽显。音乐这种作为人类精神表达的最好形式,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有较多的特殊性。作曲家需要掌握音乐艺

15、术规律的同时,还要赋予音乐以生命。音乐的生命就是精神上的表现。音符的律动好比流淌着的生命,在时间中被听众感受,获得新生。作曲家的创作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总结社会发展规律,了解大众生活并能得到自身感受,通过对事物有规律的想象把精神赋予音符。音乐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每一部经典音乐作品都体现其所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曲家就是用音符来总结人们的日常所想以及自身对生活的看法。作为中国现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的鲍元恺教授,他的音乐中体现着深邃的哲理和精神意识中最底层的内涵,从而引起每个听众的共鸣。作品中“通俗”的旋律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调,能够瞬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敞开心扉接纳曼妙的

16、音乐,尽情享受音乐的激情。在他的交响乐创作中都有民族元素的借鉴,音乐表现出深刻而丰富的民族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是从不同角度上展现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从而也体现作曲家对民族和人民那深深的情感和情怀。【相关文献】1梁茂春.“鲍元恺现象”漫论J.艺术评论,2014,(3):110-115.2鲍元恺.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1):78-83.3鲁琦.贵在创意 美在情真简论鲍元恺炎黄风情的艺术构想J.黄河风情,1999,(2):14-17.4鲍元恺.艺术的出路在于中西融合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3):16-22.5鲍元恺.中国风我的交响系列创作工程J.音乐研究,1994,(2):64-68.6刘卓娅.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7曾立毅.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经典浅析交响乐组曲台湾音画D.厦门:厦门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