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458890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础中医学名解和答题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食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2,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种含义,一是行列次序,二是运动变化。所以,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3,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ao1)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4,自汗:昼间汗出不止,动则尤甚。多属

2、气虚或阳虚,卫阳不能固表所致。 5,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汉止。多属,阴液亏虚,虚火内扰。 6,五脏六腑: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五脏,多属实质性器官,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是花生和储藏精气。六腑,多属空腔性器官,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7,腧穴:是人体经脉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同义,有传输,输注的含义;穴,是孔隙的意思。腧穴是在内经也被称作为“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是针灸推拿和拔罐的治疗之处。 8,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三寸,用于四

3、肢部取穴的直寸。 9,得气:患者针刺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医者指下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称为得气,也称针感。针刺得气不得气对疗效有很大关系。 10,气机: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11,气化: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 12,经络: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

4、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一源三岐: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行欲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腹腔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14,阿是穴: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15,相杀:相杀,中药学术语。系药物七情之一。出神农本草经。指一种药物能减

5、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南星的毒副作用。 大题。 一、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升发,透泄的作用,能调畅全身气机,进而对津血、情志、消化、生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调畅气机,肝性主升,主动,有助于全身气机的调畅,从而促使气机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旺健和谐。促进津血运行,肝主疏泄,在调畅气机的同时,也促进津液的输布和血液循行。促进消化:肝的疏泄对人体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疏调情志: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生殖功能:男女的生殖功能,尤其是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和月经,都与肝密切相关。 二

6、、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具体表现在精气血津各自的新陈代谢以及其相互转化。气化功能失常,会引起整个物质代谢过程失常,形成各种病变。 三、火邪:具有炎热特性的外邪称为火邪。多于夏季,但四季均可。火热之气太过,变为火邪。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邪为阳症,其性炎上,阳邪侵入,邪气亢盛,阳胜则热,所以为实热性病症,临床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等火热易扰心神,轻者心神不宁,失眠,重者扰乱心神,狂躁不安,神昏呓语等火热易伤精耗气,一面迫津外泄,津亏气耗,一面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阴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指火热侵犯人体,经脉失养失润,引起肝风内动。动血是火热入血脉,易迫血妄行,灼

7、伤经脉,引起各种出血。火热疮痈,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四、风邪:自然界中具有善动不局,轻扬开泄特性的外泄称为风邪。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清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常伤及人体上部如头面、阳经和肌表。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指善动不居,游移不定,致病有病痛游离无法定位的特点。数变指变幻无常发病迅速,痛时此起彼伏时隐时现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移不定的特征,常见眩晕震颤抽搐风为百病之长,一是风邪常与其他邪合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风邪侵袭人致病最多。无孔不入,表里内外。 五、金银花和连翘的异同: 同: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于

8、痈肿疔疮和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使用时,都不能用于脾胃虚寒以及气虚疮疡脓清者。 异:金银花性味甘苦,归肺胃经。连翘味苦微寒,归肺心胆经。而且金银花除以上应用,还可在暑热病症中,因为清热解暑,也可以作用于热毒血痢。 六、川贝母与浙贝母区别: 川贝母主产四川云南,浙贝母在江苏安徽等地。因产地不同有细微差异。两种贝母都清热化痰,但是川贝母可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为散结消痈。在功用上,两者均可用瘰疬痰核,但前者还可用于阴虚劳咳、久咳痰少咽干,后者是治疗外感风热咳嗽。 七、藿香正气散组成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 用量: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

9、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g,藿香(去土)90g,甘草(炙)7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义:本方主治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月常见病证。风寒外束,卫阳郁遏,故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上吐下泻;湿

10、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之法。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2 运用: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禁忌: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八、六味地黄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