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说明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452809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0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说明书(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远距离室内温度测量系统 1.1 远距离室内温度测量系统简介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而且在许多的工程项目中温度指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因此,准确、方便地获取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工程项目中可能要测量多点的温度值,这就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如果现场环境恶劣也会带来很大的难题,而且传统的温度测量只适用在静止的物体测量上。采用无线测温方案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无线温度测量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上位机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下位机测量系统。上位机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是系统的核心,是负责与下位机通信并完成显示任务和控制功能的,具体由显示芯片、单片机和无线收发芯片三部分组成。下位机测

2、量系统负责对测量点的温度测量,并根据上位机的控制要求,把测量点的信息返回给上微机控制系统,具体由无线收发芯片,单片机,温度测量设备来完成。1.2 各模块及工作原理图 DS18B20 型单总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属于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智能温度传感器,可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军事等领域的温度测量及控制仪器、测控系统和大型设备中。它具有体积小,接口方便,传输距离远等特点。DS18B20 的测温范围从-55至+125,并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 9-12 位的数字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 93.75ms和 750ms 内完成温度值转换和读取。DS18B20 外形简单且体积小,它只有三只管脚,分别是电源引脚 VCC、接

3、地引脚 GND 和输入/输出引脚 DQ,仅通过单线接口 DQ 就可以完成于单片机的信息交流。工作原理图如下: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本系统由传感器和接收机,以及显示芯片组成。传感器部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 18B20,单片机89C52 和低功耗传输单元 NRF24L01 等组成,传感器采用电源供电;接收机无线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保存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存储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模块的发射端与接收端进行交换。工作原理图如下:-本系统的温度采集与显示,无线的传输与对比均由单片机 89C52 来控制完成。AT89C52 不仅和 80S51 指令、管脚完全兼容,

4、而且其片内的 4K 程序存储器是 FLASH工艺的,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出、改写,一般专为 ATMEL AT89Cxx 做的编程器均带有这些功能。这种单片机对开发设备的要求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工作原理图如下:经过无线传输后,温度数据信息将在共阴极数码管上进行显示,工作原理图如-下:第二章 DS18B20 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2.1 DS18B20 简介 DS18B20 的特性 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主要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热电阻 Pt100 等。热电偶式传感器体积较大 H 变化率小导致灵敏度比较低;热敏电感测量的稳定性和复现性差,且变化率非线性;热电阻 Pt100 的缺点就

5、是热响应比较慢,成品高。本系统采用的 DALLAR 半导体公司的单总线数字式只能温度传感器 DS18B20 很好的改善了这些问题。DS18B20 型单总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属于新一代适配微处理器的智能温度传感器,可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军事等领域的温度测量及控制仪器、测控系统和大型设备中。它具有体积小,接口方便,传输距离远等特点。DS18B20的测温范围从-55至+125,并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 9-12 位的数字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 93.75ms 和 750ms 内完成温度值转换和读取。DS18B20 外形简单且体积小,它只有三只管脚,分别是电源引脚 VCC、接地引脚 GND 和输入/输出引脚 D

6、Q,仅通过单线接口 DQ 就可以完成于单片机的信息交流。说明 DS18B20 通过一个单线接口发送或接受信息,因此在中央微处理器和 DS18B20 之间仅需一条连接线(加上地线)。用于读写和温度转换的电源可以从数据线本身获得,无需外部电源。因为每个 DS18B20 都有一个独特的片序列号,所以多只 DS18B20 可以同时连在一根单线总线上,这样就可以把温度出传感器放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一特性在HVAC 环境控制、探测建筑物、仪器或机器的温度以及过程检测和控制等方面非常有用。引脚说明-16 脚 SS0P PR35 符号 说明 9 1 GND 接地 8 2 DQ 数据输入/输出脚。对于单线操作:

7、漏极开路。7 3 VDD 可选的 VDD 引脚。2.2 DS18B20 的工作原理 测温操作 DS18B20 通过一种偏上温度测量技术来测量温度。图 4 示出了温度测量电路的方框图。温度/数据关系 温度 数据输出(二进制)数据输出(十六进制)+125 00000 00FA+25 00000 0032+1/2 00000 0001 0 00000 0000-1/2 11111111 11111111 FFFF -25 11111111 11001110 FFCE-55 11111111 10010010 FF92 DS18B20 是这样测温的:用一个高温度洗漱的振荡器确定一个门周期,内部计数器在

8、这个门周期内对一个低温度系数的振荡器的脉冲进行计数来得到温度值。计数器被预置到对应于-55的一个值。如果计数器在门周期结束前到达 0,则温度寄存器(同样被预置到-55)的值增加,表明所测温度大于-55。同时,计数器被复位到一个值,这个值由斜坡式累加器电路确定,斜坡式累加器电路用来补偿感温振荡器的抛物线特性。然后计数器又开始计数知道 0,如果门周期仍未结束,将重复这一过程。斜坡式累加器用来补偿感温振荡器的非线性,以期在测温时获得比较高的分辨力。这是通过改变计数器对温度每增加一度所需计数的值来实现的。因此,要想获得所需的分辨力,必须同时知道在给定温度下计数器的值和每一度的计数值。DS18B20 内

9、部对此计算的结果可提供 0.5的分辨力。温度以 16bit 带符号位扩展的二进制补码形式读出,表 1 给出了温度值和输出数据的关系。数据通过单线接口一串行方式传输。DS18B20 测温范围-55+125,一 0.5递增。如用于华氏温度,必须要用一个转换因子查找表。注意 DS18B20 内温度表示为 1/2LSB,如下所示 9bit 格式:最高有效(符号)位被幅值充满存储器中两个字节温度寄存器的高 MSB 位,由这种“符号位扩展”产生出了示于表 1 的 16bit 温度读数。第三章 远距离无线传输 3.1 NRF24L01 简介 产品特性 2.4GHz 全球开放 ISM 频段,最大 0dBm 发

10、射功率,免许可证使用;支持六路通道的数据接收。低工作电压:1.93.6V 低电压工作 高速率:2Mbps,由于空中传输时间很短,极大的降低了无线传输中的碰撞现象(软件设置 1Mbos 或者 2Mbps 的空中传输速率)多频点:125 频点,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 超小型;neizhi 2.4GHz 天线,体积小巧,1529mm(包括天线)低功耗:当工作在应答模式通信时,快速的空中传输及启动时间,极大的降低了电流消耗。低应用成本:NRF24L01 集成了所有与 RF 协议相关的高速信号处理部分,比如:-西东重发丢失数据 饱和自动产生应答信号等,NRF24L01 的 SPI 接口可以利用单片机

11、的硬件 SPI口连接或用单片机 I/O 口进行莫伊,内部有 FIFO 可以与各种高低速微处理器接口,便于使用低成本单片机 自动重发功能,自动检测和重发丢失的数据包,重发时间及重发次数可软件控制 自动存储未收到应答信号的数据包 自动应答功能,在收到有效数据后,模块自动发送应答信号,无须另行编程 载波检测 CRC 检测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 数据包传输错误计数器及载波检测功能可用于跳频设置 可同时设置流露接收通道地址,可有选择性的打开接收通道 标准插针 Dip2.54MM 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 基本电气特性 参数 数值 单位 供电电压 1.93.6V V 最大发射功率 0 dBm 最大数据传输

12、率 2000 Kbps 发射模式下,电流消耗(0dBm)11.3 mA 接收模式下电流消耗(2000kbps)12.3 mA 温度范围-40+85 数据传输率为 1000kbps 下的灵敏度-85 dBm 掉电模式下电流消耗 900 nA 模块结构和引脚说明 说明:1)VCC 脚接电压范围为 1.93.6V 之间,不能在这个区间之外,超过 3.6V 将会烧-毁模块。推荐电压 3.3V 左右。2)除电源 VCC 和接地端,其余脚都可以直接和普通的 5V 单片机 IO 口直接相连,无需电平转换。当然对 3V 左右的单片机更加适用了。3)硬件上面没有 SPI 的单片机也可以控制本模块,用普通单片机

13、IO 口模拟 SPI不需要单片机真正的串口接入,只需要普通的单片机 IO 口就可以了。与 51 系列单片机 PO 口连接时需要加 10K 的上拉电阻,其余连接不需要。-3.2 NRF24L01 工作方式 NRF24L01 有四种工作模式:收发模式、配置模式、空闲模式、关机模式。工作模式由 PWR_UP register、PRIM_RX register 和 CE 决定,详见下表:模式 PWR_UP PRIM_RX CE FIFO 寄存器状态 接收模式 1 1 1-发射模式 1 0 1 数据在 TX FIFI 寄存器中 发射模式 1 0 10 停留在发射模式,直至数据发送完 待机模式 2 1 0

14、 1 TX FIFO 为空 待机模式 1 1-0 无正在传输的数据 掉电模式 0-3.2.1 Enhanced ShockBurstTM 收发模式 Enhanced ShockBurstTM 收发模式下,使用片内的先入先出堆栈区,数据低速从微控制器送入,但高速(1Mbps)发射,这样可以尽量节能,因此,使用低速的微控制器也能得到很高的射频数据发射速率。与射频协议相关的所有高速信号处理都在片内进行,这种做法有三大好处:尽量节能;低的系统费用(低速微处理器也能进行高速射频发射);数据在空中停留时间短,抗干扰性高。Enhanced ShockBurstTM 技术同时也减小了整个系统的平均工作电流。在

15、 Enhanced ShockBurstTM 收发模式下,NRF24L01 自动处理字头和 CEC 校验码。在接收数据时,自动把字头和 CRC 校验码移去。在发送数据时,自动加上字头和CRC 校验码,在发送模式下,置 CE 为高,至少 10s,将时发送过程完成。Enhanced ShockBurstTM 发射流程 A 把接收机的地址和要发送的数据按时序送入 NRF24L01;B 配置 CONFIG 寄存器,使之进入发送模式;C 微控制器把 CE 置高(至少 10s),激发 NRF24L01 进行 Enhanced ShockBurstTM-发射;D NRF24L01 的 Enhanced Sh

16、ockBurstTM 发射(1)给射频前端供电;(2)射频数据打包(加字头、CRC 校验码);(3)高速发射数据包;(4)发射完成,NRF24L01 进入空闲状态。Enhanced ShockBurstTM 接收流程 A 配置本机地址和要接收的数据包大小;B 配置 CONFIG 使之进入接收模式,把 CE 置高。C 130s 后,NRF24L01 进入监视状态,等待数据包的到来;D 当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正确的的地址和 CRC 校验码),NRF24L01 自动把字头、地址和 CEC 校验位移去;E NRF24L01 通过把 STATUS 寄存器的 RX_DR 职位(STATUS 一般引起微控制

17、器中断)通知微控制器;F 微控制器把数据从 NewMsgRF24L01 读出;G 所有数据读取完毕后,可以清楚 STATUS 寄存器。NRF24L01 可以进入四种主要的模式之一。3.2.2 空闲模式 NRF24L01 的空闲模式是为了减小平均工作电流而设计,其最大的优点是,实现节能的同时,缩短芯片的启动时间。在空闲模式下,部分片内晶振仍在工作,此时的工作电流跟外部晶振的频率有关。3.2.3 关机模式 在关机模式下,为了得到最小的工作电流,一般此时的工作电流为 900nA 左右。关机模式洗啊,配置字的内容也会被保持在 NRF24L01 片内,这是该模式与断电状态最大的区别。NRF24L01 与

18、单片机接口示例 绝对极限参数 工作电压 VDD-0.3V+3.6V VSS0V 输入电压 Vi-0.3V+5.25V 输出电压 VoVSSVDD 总功耗 DP(AT=+85)60Mw 温度 工作温度-40+85 存储温度-40+125 注意:强行超过一项或多项极限值使用将导致期间永久性损坏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我通过这次课设,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温度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以及 52 单片机的结构功能和具体应用,也是我们对电路 PCB 板有了更深的认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拿到课设题目的时候,看到温度传感器首先想到的是 DS18B20,数字总线温度传感器。实现远距离

19、传输闪现了三种方案:红外、无线、延长导线。因为此次为传感器课程设计,因此首先选择使用延长导线的方法做到远距离传输,后发现延长导线带来的误差较大。又由于对于红外和无线模块的知识不了解,于是向同学咨询最终决定使用无线模块。由于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测温相当准确,我主要时间花在了单片机软件程序的编辑和调试以及电路模块的制作方面。在使用 NRF24L01 进行无线传输时,使用的程序是模块自带的程序,我所要做的就是进行稍许修改,进行调用函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本次课设,我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温度的无线采集,并且相当精确,我的电路板使用的是生产实习时做好的比较成功板子。

20、当然,我的课程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加改进。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感谢老师以及同学对我的帮助,我以后会做的更好!参考文献 1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年 7 月第一版 2 张洪润等编著.单片机应用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年 7 月第一版。3 潘勇.孟庆斌.基于 DS18B20 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9):91-93.4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 89C52 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8.5 谭浩强.C 语言程序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指导教师评语:该生学习态度 (认真 较认真 不认真)该生迟到、早退现象 (有 无)该生依赖他人进行设计情况 (有 无)平时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2 年 1 月 5 日 图面及其它成绩:答辩小组评语:设计巧妙,实现设计要求,并有所创新。设计合理,实现设计要求。实现了大部分设计要求。没有完成设计要求,或者只实现了一小部分的设计要求。答辩成绩:组长签字:2012 年 1 月 5 日 课程设计综合成绩:-答辩小组成员签字:2012 年 1 月 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