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上传人:h****7 文档编号:19451436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8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1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该实验是初二学生接触到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该实验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分析论证、归纳推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两个要求: 1、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能根据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折纸模型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感受大自然之美,认识平面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计划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用具 两只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板一块、平面镜一个、玻璃板支架一个、刻度尺一块,白纸一张 五、教学过

3、程 (一)提出问题 从每天照镜子引入,欣赏图“湖边垂柳”进一步扩展平面镜的概念,同时感受自然之美。使学生知道镜面、平静的水面、光滑平整的玻璃、金属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通过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学生自然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二)猜想与假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利用桌上的平面镜照镜子,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对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大胆猜测。一般学生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像的大小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等;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或缩小的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

4、的;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设计、完善实验计划。 问题1观察平面镜中点燃蜡烛的像,由于看不到镜后的情况,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学生思考,认识到应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 问题2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学生思考,常有学生提出用尺子测量,把物体拿过去比较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交流与讨论,找出合适的方法。 打比方,让自己的孪生姐妹去和别人比较身高,就可以知道自己和该人谁比较高。引出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去和蜡烛的像进行比较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提示:确定像的位置的时候,要左右观察蜡烛与像重合。 问题3怎样测量

5、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用刻度尺测量点燃蜡烛以及用于确定像位置的蜡烛到平板玻璃板的距离。 提示:应多次改变物距,记录多组数据。 问题4 在玻璃板后放一个光屏,不透过玻璃板观察,上面能看到像吗? 问题5像物连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留给学生实验中观察) 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实验的一部分,要求实事求是的记录。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堂,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进行实验。 (五)分析论证 完成实验后,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

6、面镜垂直。 (六)评估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可靠?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在实验中有学生注意到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的问题,以及观察到的像有重影的问题,组织学生对如何完善实验展开讨论。 (七)反馈练习 1、在距离平面镜8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cm;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cm。 2、某人从远处走近一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及人和像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六、板书: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

7、垂直于镜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改变光路 七、课后反思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比较熟悉,从生活实际进行引入,使学生感到比较贴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本节课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的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是比较有效果的,比如引导学生用玻璃板替换平面镜,用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记录像的位置,并比较大小。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帮助作用。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推荐第2篇:平面镜成像

8、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3)15-0034-02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虚像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

9、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识标】 展示学习目标(课前书写在黑板上出示)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活动二:导学】 一、导入(2分钟): 猜谜语:生活中有一样东西,你对着它哭它也哭,你对着它笑它也笑。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呢? 1.欣赏自然界中的镜子:PPT演示桂林山水、云南大理寺白塔。 2.平静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把山水都倒影在里面,那么在生活中镜子有哪些呢? 二、自学( 8分钟): 镜子是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东西了,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照镜子,观察自己的仪表,但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件事,镜子里为什么会有一个

10、“一摸一样”的你呢?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学问题: 1.镜子里的像是怎样形成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相还是虚像呢? 教师点拨: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反射。 三、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步骤) (1)如右图有蜡烛光源S,S发出的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 传播。S发出的光线遇到镜面会发生 射。 (2)作图: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 (3)分析:当人眼在如左图所示的方向看时,光线进入人眼,人眼看的时候就认为光线是从前方S传来的,就 在镜子里面看到了S的像。 (4)解疑: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光通过镜子反射(拐弯)进入了人眼,而人眼没能判断出光线“拐弯”了,只认为光线是从前面直线传播传来的,即

11、认为光线是从S发出的,所以就看到了镜子中的像。(像这样由光的反向沿长线所构成的像叫虚像) 教师提问:1.镜子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一支蜡烛?看到镜子里面的像是 像。 2.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 形成的。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 25分钟) 一、演示水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中燃烧的蜡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学生实验方案的得出引路 二、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前一环节我们初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 1.实验探究目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到镜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步骤演示: 如下图,将一张8开

12、的白纸用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三、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

13、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学生:以四人一组,由小组长带队,各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1.针对交流中暴露的问题要加以强调。 2.强调一些重要的步骤和操作技巧,比如: (1)玻璃板要与镜面垂直。 (2)如何找出像的位置(物体放好后,从那一边观察)。 (3)如何判断物体与像完全重合。 (4)提醒学生多次变换蜡烛的位置,结论要建立在多组实验的基础上。 (5)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巡查、跟踪指导。 【活动四:展示交流】 学生:1.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实验结论。 2.学生小组发言人上讲台向全班展示探究

14、方案和结论。 教师点拨: 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的纠正,并进行板书。 (责任编辑 全 玲) 推荐第3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教学设计 淮海中学 卢克松 【教材分析】 平面镜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传播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15、。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本还安排了牙医和舞蹈演员等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学生分析】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16、,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半透明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

17、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1.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教学器材】 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棋子枚、平面镜一面、半透明平板玻璃一块、支架、刻度尺、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老师在实验室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吧! (播放视频:不灭的蜡烛,待播放到水已经漫过烛焰,但烛焰还在燃烧时,按下暂停) 教师:看到了什么?

18、学生:蜡烛在水中燃烧 教师:想知其奥秘吗? 学生:想! 教师:请继续观看! (视频镜头拉远,现出平面镜) 学生:(露出揭开谜底的喜悦) 教师:哦,原来这是什么造成的呀? 学生:镜子(有的会说玻璃,也有的同学通过预习会说是平面镜) 教师:镜子在物理上我们称为平面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和学习习近平面镜!(板书:平面镜)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随时在黑板最右侧写下学生的猜想) 教师:我们平常那些地方会用到平面镜呢? (学生讨论1分钟,会有学生说到照镜子) 教师:在照镜子过程中,镜前的物体统称为物,镜中所成的称为像,根据经验,你觉得像和物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同学可能回答出一些,如近

19、大远小,物像一样大)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像和物到达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没学生回答这条,就做如下提示:竖根指头在平面镜前,变化距离,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手指远像就远,手指近像就近,教师问,那到底是手指离镜面近,还是像离镜面近呢?学生回答:一样。教师:得出猜想。)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并尝试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像是“近大远小”;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若猜想很多可做如下处理 教师:非常好!大家提出了很多猜想,同学们看看 这些猜想有没有一

20、眼就能判断出是错误的呢?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排除一些猜想) 2设计实验 教师:这些猜想几乎都离不开物和像,物位置已确定,那么像在哪呢? (教师拿出一块平面镜,假装在平面镜后面找某物的像) 学生:在镜子后面呢! 教师:(镜子背面斜对着学生,镜面对着教师自己)我的像在哪呢?(用手指着镜子后面不同地方)这里,还是这里? 学生:(可能还会说就在镜子里啊) 教师:但是具体的位置确定不下来啊,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有预习的学生可能会说用玻璃板,若有就追问怎么做,假如没有就如下进行) 教师:(教师拿起玻璃板对着自己,一只手指着平面镜后面)你们用桌上的透明玻璃板试试呢,看看能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

21、学生拿起桌上的半透明玻璃板尝试观察) 教师 :那么现在确定像的位置了吗? 学生回答方案 教师:终于可以确定了像的位置,那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明确探究目标,然后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 注:在实验设计时,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若学生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案,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桌上有2个一样大小的电池,你们有想到怎么利用它们吗?”,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所成的像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后给出方案) 教师:下面时间就交给你们了,去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请注意,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重做2

22、遍,这样得到的实验数据才有说服力。另外,为了更好的收集证据,便于后续的分析与论证,同学们在实验中一定要留下痕迹 ;例如将白纸垫在下面,标出像和物以及平面镜的位置。 4分析和论证: 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如需要,教师在适当做以下提醒: 教师:你们可以再把物和像对应点用笔连接,观察一下和平面镜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尝试连接后观察) 学生:垂直 结论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我们若把结论一二三结合起来,你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吗? 学生: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学生若说不出,可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提醒) 教师:

23、实验中我们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电池的像,你们拿张白纸放在镜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看白纸上能否呈现出像呢? 学生实验后得到结论: 不能 教师:那么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信息快递”告诉我在物理上我们称之为什么像呢? 学生阅读后回答:虚像 教师:那下面我们来通过小练习总结下你们的战果,我起头,你们齐读!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不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 (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 是 (实/虚)像; (5)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 (对称/不对称)的。 5.实验反馈 教师:我们通过实验已经

24、归纳出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们又是如何让解决的呢?若困难还没解决正好说出来让大家帮忙解决! 学生思考后回答 注:若没有学生回答,可做以下引导, 1、平面镜要垂直于桌面的问题; 2、像不清楚的问题; 3、对应点问题 6、巩固练习1)某人从远处走近一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及人和像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2) A B C D 甲 乙 如上图(甲)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

25、7.应用一 教师:同学们真是厉害,再上个难度让你们试试,刚才我们得出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作图来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吗? 练习:作出AB的像 步骤:1)过A点作平面镜额垂线(标垂直符号); 2)设垂足为O,延长AO至A,使AO=OA(平面镜反面用虚线); 3)同样作出B的像B; 4)连接AB,用虚线表示虚像。 7情景再现:为什么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 8.平面镜其它应用 1)用ppt展示古人诗句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描述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李白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辛弃疾 风收云散波忽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清,查慎行 2)图片展示舞蹈演员利

26、用平面镜矫正姿势;花店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牙医利用平面镜看清牙的背面;潜望镜等应用。 三、课堂小结(课件显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 (5)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魔术大揭秘(课件显示) 储币魔箱 n 从储币箱前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箱子内部的空间。 n 从箱顶的投币口投入钱币,但看不到钱币落入箱内,这是怎么回事? n 如果告诉你,箱内有一块平面镜,你能解释刚才的现象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是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究活动,但考虑到学生

27、实际知识和能力准备的情况,还是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有顺序地进行。要避免放得过松,导致探究活动进行不完,同时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逐步完成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结论,从而完成了本节教学目标。探究过程也不必让学生严格遵守探究的步骤,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他们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推荐第4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

28、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课,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成绩一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3、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但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较差。 4、学生不能将看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学习兴趣不浓。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

29、的各个环节。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为什么? 生:平静的水面能起到镜子作用,水面不平的话不能起到镜子作用。 师: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注意它的表面怎么样? 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 生:不是,还有我国古代的铜镜,还有平静的水面,还有光亮的金属

30、表面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平静的水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中的奥秘! 【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观察并提出猜想 师: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平面镜,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 同学纷纷拿起镜子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得出结论: (1) 我看到的像和我长得一样。(2) 我靠近镜子,像也靠近。 (3)我的像总在我的正前方。 师: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 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意见产生分歧。 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31、。 2、实验 师:现在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的实验部分,并思考:为什么要用透明玻璃板作平面镜?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生:这样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后面。 生: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 师:下面请大家参考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完成这个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结束后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师:根据实验数据,请大家讨论:(1)物体与像的大小是否相等?(2)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3)物体与像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学生讨论并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4、演示虚像 (1)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

32、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相等,将蜡烛点燃,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2)拿一张纸放在蜡烛像的位置,却不能在纸上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在像的位置没有真实的光线。 师:这些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立即被这奇怪的情景吸引,议论纷纷。(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虚像) 生:虚像 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讲授】平面镜成像原理 师:平面镜可以成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释:以点燃蜡烛为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 物点S 发出的光射到镜面上,经过镜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入人

33、眼。人就通过镜子看到了点S ,但人的眼晴会认为光是从S点沿直线传来的,S就是S的像点。蜡烛由无数点组成,每一点在镜中都有一像点,所有像点就组成了整个蜡烛的像。 所以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活动】平面镜的应用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平面镜,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平常的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生:练功房中的平面镜、潜望镜、牙医用的小平面镜等。 师:同学们,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它们都相当于平面镜。它们的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湖光山色美如画,这其中就有平面镜的巧夺天工。 【练习】课堂练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手中的习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34、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作业】课后作业 利用光在两平面镜之间多次反射,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制作一个潜望镜。 推荐第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 情感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

35、谐,获得成功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准备: 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片、跳棋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光俱盘 手电筒。 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法 2、学法设计: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教学流程图: 本节的中心内容为“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学的流程图: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模拟演示应用实例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线索:观察实验分析交流练习小结升华 板书设计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6、(1)、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 3.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4.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凹面镜使光线会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通过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引入新课, 讲述:本节课主要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和球面镜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 用我国古代应用妇女应用铜镜或水面成像的事例引入,请几个同学悄悄地照镜子,进行心理暗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联想、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37、明确目标引起注意。 (二) 探究实验: 【教师活动】: 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分析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制定实验探究方案。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探究,观察分析。 【学生活动】: 准 备:在纸上的黑白交界处画一线段,把平板玻璃立在交界线上 实验步骤:(投影) 在白纸一方任意位置放一跳棋子,用笔记下棋子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再用手触摸,感知此棋子是否真实存在。 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附近移动,观察纸上是否有像; 拿另一个棋子放在玻璃后面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重合,记下此棋子的位置; 改变棋子的位置,重做实验 取下实验用的纸,沿交界线对折,研究棋子与像的关系。 【设计意图】: 在学生探

38、究过程中,教师应配合学生找准像的位置:不论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寻像的棋子都应与棋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即二者完全重合。 (三)形成结论: 【教师活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先通过课件再现实验过程,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实验数据,相互讨论,然后共享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 理论验证: 【教师活动】: 在学生已有的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例:求作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

39、师重点强调虚像:“S,”是反射光线向延长线所形成并能被肉眼观察到,但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学生活动】: 先组织学生巩固“光的反射规律”, 然后引导学生一起作图加深对虚像 的理解。 既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无法用光屏承接 【设计意图】: 应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出棋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这样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学习了新知,又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光学作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平面镜成像拓展: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让学生把一物品放在接近课桌的地板处,让另一学生从课桌的另一边沿着桌面水平方向看去,利用了平面镜可以看见。 结论

40、: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学生活动】:两人配合,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六)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潜望镜的原理:教师指出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以制作潜望镜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潜望镜的光学原理。并进一步完成潜望镜的光路图。 【设计意图】: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通过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线,让学生能在“异”中求“同”。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 1.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球面镜及其光学特性 【设计意图】

41、: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 (七)课后小结: 【教师活动】: 提问 (1)、平面镜成像具有哪些特点?学过本节内宾,你是如何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手电筒、探照灯、汽车观后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 【学生活动】:思考、整理知识 【设计意图】:原理与运用,完善授课 (八)拓宽目标课堂练习设计: 1雨过天晴的夜晚,猴子看见了天空中有月亮,在地面的积水中也有月亮,问此两个月亮之间_米(已知树高为3米,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为3.84108米) 2人从远处向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来,此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是( )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大小不变.D.总比人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2、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树的影子.B.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树的虚像. C.物体通过小孔成的像是物体的影子 D.小孔成像是光反射形成的 4.画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选择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这就避免了作为“物”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高度的减少给像的寻找带来的困难。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步骤,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感觉到探究是以他自己为主体的,这样就理能够体现实验的乐趣。从而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

43、方面: 1能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当学生对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时,我都能及时的给学生很真诚的评价。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鼓励,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较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或者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让所有的学生有动脑的机会,同时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动口的机会。 4教师也体现出较好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始终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

44、学习。 5在处理虚像这个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利用器材,摸摸镜后有无棋子来感受虚像这个概念,学 生较能理解。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在日常生活中实用性很强,应该利用一定的时间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能更多地相联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更主要的对知识进行了应用。2“平面镜成像特点”完全基于探究实验基础之上。在学生提出验证等距特点的方法时,应该能及时的点评,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推荐第6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45、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 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

46、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

47、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 1.按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48、态度和作风。 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策略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明确探究主题方面,采用学生在观察平面镜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形式。为了使探究更加符合初二学生实际,降低探究的难度,设置探究阶梯,把探究主题分解为三个小课题:怎么样确定像的位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面的远近有关吗?探究形式采用教师引导下的问题启发和讨论的方式

49、,使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探究过程并能解决基本问题并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五)教学用具 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镜、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与导入部分 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

50、经验或表象,激发求知欲,创设求知心理状态,有利于达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本节课设置以下情境引入: 演示: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迎不欢迎啊?(出示魔箱)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现在老师向这位同学借一样东西。哦!10元钱!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钱投入,仔细观察!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了。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仔细观察、激发问题(提出问题)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51、教师: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平面镜,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平面镜的外形、材料、成像大小、远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学生:开始观察半分钟。 教师:(随意点一位学生)现在从这位同学开始,依次轮流回答,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后面同学注意倾听,尽量不要重复。 学生开始依次回答。回答完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启发:通过观察,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梳理问题:教师把简单的可以马上解答的问题解答完毕,例如镜子后面镀的什么原料等等,把学生提问中有关成像特点的问题重点突出。 过渡:刚才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

52、会左右相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投影: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了解如何去观察物体,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梳理归纳问题,如何确定探究主题,并且由于以上活动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教学策略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这部分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思维的碰撞和互动过程。) 2、各抒己见提出猜想 过渡:研究之前,大家能猜想一下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吗?像的位置可能在什么地方? 投影:猜想:像大小可能与_有关。 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 过渡: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呢?谁

53、猜想得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 学生的猜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想像在镜子内表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想像的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不要干涉他们的猜想,让他们自主想象,但最好请他们陈述猜想的依据,避免胡乱瞎想。 3、设计讨论探究规律 启发: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多远?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 再启发: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

54、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见后面物体,镜子成像清楚,看不见后面物体。 追问:假如要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较清楚,有什么办法? 我们今天就用这块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作实验。 探究1: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学生先讨论1分钟,然后动手尝试。 交流:随意请一组的两个同学上来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大家说他做的好不好?给点鼓励行不行? 强调:象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替代法,等会我们还会用到。 这里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等自主活动找到了定位像的方法,并且了解了替代法这种基本的研究物理的方法,实际上大大

55、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也为以下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过渡: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来研究像的特点就不难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探究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 过渡:实验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 讨论:要测量哪两个物理量? 用到什么仪器? 就在课桌上直接测量距离准确吗?怎样测量比较准确? 仅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 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交流小结:请一组代表把数据表格带上来,并说说实验步骤。(2分钟) 学生动手。 归纳小结,得到结论: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假如学生说不出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启发一下:把物像两

56、点连起来,有什么发现?)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基于学生实际的探究基础和水平,这一个探究主题采用了教师设置一系列的有一定梯度的且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探究的顺利完成,属于半开放形式的探究。至于一些其他的发现,例如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等,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探究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子的远近有关吗? 过渡:这里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高度。 讨论:像的高度能直接测量到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间接反映出像的大小呢?(替代法)你准备如何来做实验?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实验并且归纳:像的大小和远近无关。 启发:在不同位置像都和后面的物体重合,说明像的大小和后面的物体大小相等。当然和前面的蜡烛大小也相等。 交流评估: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把镜子倾斜放置,发现像和物体大小依然相等,说明像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无关等等。) 学生的一些与看似探究主题以外的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发现。 归纳成像特点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