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446309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集锦 血液一般检测 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一组贫血。 缺铁性贫血: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

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其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增生增多,成熟和幼稚细胞均形态异常。 简述何为MCV、MCH、MCHC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MCV即平均红细胞容积,指全血中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

3、积,以飞升为单位,数值上MCV = HCT/RBC,它是反映平均红细胞的体积的一个指标。 MCH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为单位,数值上MCH = Hb/RBC,它是反映每个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一个指标。 MCHC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数值上MCHC = Hb/HCT,它是反映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 临床意义: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 MCH MCHC 病因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32-36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大细胞性贫血

4、100 34 32-36 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及恶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32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 粒幼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3个,称为镜下血尿。 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为蛋白尿。 酮体:酮体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 管型: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蛋白定性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白盐而出现混浊或沉淀,此法比较敏感,当总蛋白量超过0.25g/L,可呈

5、弱阳性反应。 简述尿液外观改变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血尿:尿液里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可呈淡红色云雾状。其中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可使尿液呈浓茶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PNH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 脓尿和菌尿:因含大量脓细胞或细菌而呈白色混浊,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乳糜尿:因混有淋巴液而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简述尿蛋白产生的原因: 肾小球滤过增加:当肾

6、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2种: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少量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子蛋白,半定量多在+ - +,见于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半定量在+ - +,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预后常常不良。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近端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蛋白尿。 血浆小分子量蛋白异常增多。 肾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 简述蛋白尿常见的临床类型: 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

7、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此型蛋白尿最为常见。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也含有以些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分子量4万以下的蛋白质含量极少。见于肾小球肾炎、原发性及狼疮性肾炎、继发性肾小球性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而导致的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此类蛋白尿的特点是以2微球蛋白、 a1微球蛋白等低分子量蛋白质增多为主,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混合性蛋白尿:由于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此类特点是白蛋白和2微球蛋白等同时增多。见于同时累及肾

8、小球和肾小管的疾病。 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即属此类,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征。另一类较常见的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此外还有假性蛋白尿。 简述管型形成的条件: 1.尿中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2.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进蛋白变性聚集。 3.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淤滞,有足够的时

9、间形成管型。 分类: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幅管型,细菌管型,结晶管型 简述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的检查特点: 压力 外观 凝固 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细菌 化脓性脑膜炎 浊 可有 多核 化脓菌 结核性脑膜炎 不定 薄膜 早中 TB 病毒性脑膜炎 清 无 早中晚淋巴 轻度 N N 阴性 隐球菌脑膜炎 不定 可有 淋巴 中 隐球菌 简述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性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物理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1.018 凝固性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

10、性 阳性 蛋白定量 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66细胞计数 常500 10/L 细胞分类 以L 、间皮细胞为主 根据病因,分别以N 、L 为主 细菌学检查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积液/血清总蛋白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LDH 200IU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肾清除率:双肾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全部加以清除。 Ccr: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尿渗量: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而言,它只受溶质的离子数量的影响,能真正反映肾的浓缩稀释功能。 肾功能分期小

11、结 肾衰竭代偿期:血Cr178umol/L,Ccr为5180ml/min,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178umol/L,Ccr为5020ml/min,血BUN9mmol/L 肾衰竭期:血Cr445umol/L,Ccr为1910ml/min,BUN20mmol/L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A/G倒置:肝功损害严重时,A下降,G上升,使A/G比值变化,当A/G342mol/L 2.根据黄疸程度判断黄疸原因 完全阻塞性黄疸:342mol/L 不完全阻塞性黄疸:171-265mol/L 肝细胞性黄疸:17.1-171mol/L 溶血性黄疸:85.5mol/L 3.根据STB、CB及UCB判断

12、黄疸 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过多,使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称为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发生障碍,导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原因导致排泄功能障碍,胆汁返流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称为阻塞性黄疸。 4.CB/STB比值协助判断黄疸类型 50%为阻塞性黄疸 简述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清胆红素 尿内胆色素 STB CB UCB CB/STB 胆红素 尿胆原 正常人 3.4-17.1 0-6.8 1.7-10.2 20-40% (-) 0.84-4.2 溶血性黄疸 50% (+) 简述转氨酶在不同肝病类型的变化 1.

13、ALT,肝心脑肾,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 2.AST,心肝骨骼肌肾,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在肝损害时,其漏出量也较ALT低。剧烈的生理活动也可使AST轻度升高。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升高 A、ALT和AST与病程的发展相关。 B、“胆酶分离”现象,是肝细胞广泛坏死的表现 C、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如转氨酶在100U左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急性转为慢性。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若AST升高较ALT显著,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 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4.肝硬化:终

14、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5.急性心肌梗塞时AST增高,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 6.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肾梗塞等转氨酶轻度升高。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测葡萄糖代谢功能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CH50:即总补体溶血活性,是指用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激活待测血清中的补体C1,进而引起补体活化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致敏绵羊红细胞上形成多分子的聚合物,膜表面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溶血程度与补体量成正比,我们把50%溶血作为检测终点称为CH50,是检测补体经典途径的补体综合

15、水平的指标。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 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成年人AFP水平升高提示有肝细胞癌及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 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主要是IgM。 ANA:是一种泛指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类和自身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阳性多见于未治疗的SLE。 TORCH试验:为妇产科产前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其包括:弓型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泡疹I和

16、II型的病原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当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时,该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这种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 抗链球菌溶血素“O”: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相应的抗体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 简述肥达试验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原理:肥达试验是利用伤寒与副伤寒沙门氏菌的H抗原和O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反应,以辅助诊断伤感与副伤寒。 临床意义:单份血清抗体效价01:80及H1:160者有诊断意义;若动态观察,持续超过参考值或较原效价升高4倍以上更有价值。若O,H均升高,提示患

17、伤寒与副伤寒的可能性较大;O不高H高,可能是预防接种或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0高H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菌0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的感染。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医院内感染:入院时无症状,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或出院后48小时发生的感染。 最小抑菌浓度:稀释法所测得的某些抗菌药物抑制检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 E实验:是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和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操作简单,精确测定MIC的一种方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1HBsAg: 存在于Dane颗粒的表面的糖蛋白。作为HBV感染的指标之一,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高峰,如果 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

18、肝炎或肝硬化 2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常见于接种乙肝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 3HBeAg: 其阳性提示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并有较强的传染性,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严重,且可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4抗-HBe:抗-Hbe阳性意味着大部分HBV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但并不表示没有感染性 5抗-HBc:主要包括IgM、IgG、IgA。抗-HBc检测也可用作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鉴定和鲜血员的筛选,抗HBc-IgM既是乙肝近期感染的指标也是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的指标,并提示患者有传染性,抗HBc-IgG是既往

19、感染的指标,用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调查。 简述乙肝两对半试验的项目以及临床意义: 常见模式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大三阳 + - + - + 小三阳 + - - + + 未感染 - - - - - 有免疫力 - + - - - 急性感染 + - - - + 感染恢复期 -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 实验诊断学复习重点及试题 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危急值: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介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

20、幼红细胞脱核后完全成熟之间的过渡型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机体受病毒感染后,由正常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成的一种病理细胞。 分为:I型,II型,III型 血沉: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正常;粒系和红性活跃, 各阶段细胞比例正常,各阶段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百分率、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无异常;巨核细胞易见到;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无特殊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交叉配血:常用试管法进行。将受血者红细胞与血清分别与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血现象。 输血原则: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为避免输血反应,坚持同型输血;

21、短时间需要大量的血,要将供血者与受血者做交叉配血试验,还要将供血者之间做交叉配血试验。 尿管型:以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管腔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为尿液有形成分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成分。 管型的形成机制:有促进形成管型基质的清蛋白,以及由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异性分泌的Tamm-Horsfall糖蛋白等;肾小管仍有浓缩及酸化尿的功能;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意义:复合型透明脂肪管型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标志物;粗颗粒管型出现则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药物毒性所致肾小管损害;白细胞管型多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肾实质感染性疾病,可作为上尿路感染的标志物。 脑脊液的采集

22、:一般通过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从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将标本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小瓶中,每瓶12ml,第1瓶标本常混有血液,可做细菌培养。第2瓶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3瓶作一般性状和显微镜下细胞检查。要求: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保存于24环境中,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 止血与血栓检验项目选择与评价: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出血倾向、出血病患者以及血栓前状态、血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也用于抗血栓和溶血栓药物治疗的检监测 肝脏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蛋白质代谢检查、脂类代谢功能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胆汁酸代谢检查、摄取排泄功能检查、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

23、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的能力。 糖尿病的生化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C-肽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糖化血清蛋白检测、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心脏疾病相关的生化检测指标:心肌酶检测、心肌蛋白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检测、糖原磷酸化酶、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和重链、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的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血脂、炎症反应、凝血因子、盐类物质与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皮质功能、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功能。 甲状腺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甲亢甲低相反。 常见急

24、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转珠蛋白。 肿瘤标志物: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自身抗体:指抗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 病毒感染免疫抗原、抗体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抗原检测阳性表明患者感染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可回顾性诊断患者曾经感染过流感病毒。 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的标志;BHBeAg阳性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HbcAb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

25、;抗-HBc-IgM是早期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血液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要求:无菌、采血部位一般为肘静脉;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成人采血量是10ml/次,儿童15ml/瓶;只要怀疑血流感染,应即刻采集;采血培养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体位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织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多+,定量为0.51.0g/L)、溢出性蛋白尿 化脑、结脑、病脑脑脊液变化特点: 疾病 外观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细胞 细胞分类 细菌 化脓性浑浊、脓显著增显著降低 稍低 显著N为主 可见致病菌 脑膜炎 性、有凝块 加 增加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雾状

26、微混、增加 薄膜形成 清洗或微混 增加 减少 显著减少 正常 增加 早期N为主,抗酸杆菌、结后期L为主 核杆菌阳性 L为主 无 正常或稍高 增加 肾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双侧肾脏能降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能力。 红细胞、白细胞增减的主要临床意义:RBC减少见于各种贫血;RBC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生理性WBC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采血部位不同;病理性WBC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病理性WBC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成年男性Hb:120160g/L,RB

27、C4.05.51012/L;成年女性:Hb:110150,RBC3.55.51012/L。成年人WBC:410109/L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4.010.0)X109

28、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

29、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

30、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MCH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 红细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

31、9.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 76fl ,MCH 24pg,MCHC290g/L,应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正常人 22.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2个/HP B.3个/HP C.4个/HP D.5个/HP E.7个/HP 23.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腊样管

32、型 24.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1.025 C.1.020 D.1.015 E.1.0251.035 25.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水 E.前列腺肥大 27.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 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

33、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管型 E.红细胞管型 30.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蛋白 D.尿中有胆红素 E.尿中有红细胞 31下列尿常规一般检查结果中,表示异常的是 A.淡红云雾状 B.淡黄色 C.无特殊气味 D.呈弱酸性反应 E.比重1.018 32尿液有烂苹果样气味见于 A.正常尿液 B.多食水果后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慢性膀胱炎 E.膀胱直肠瘘 33尿比重低而固定见于 A.慢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肾肿瘤 E.高血压 3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病理性蛋白尿: A.紧盂肾

34、炎 B.剧烈运动 C.糖尿病 D.药物影响 E.高血压 35尿糖定性持续阳性,最多见于 A.食糖过多 B.肾肿瘤 C.脑外伤 D.糖尿病 E.紧张 36尿酮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A.高脂饮食 B.饥饿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重症不能进食者 E.妊娠呕吐 37下列检查需留取24小时尿的是: A.尿蛋白定性 B.尿糖定性 C.尿蛋白定量 D.尿胆原检查 E.尿胆红素检查 38.尿液碱度增高见于 A.糖尿病 B.膀胱炎 C.白血病 D.痛风 E.服用氯化铵 39.血糖浓度应超过下列何值时,尿糖定性试验为阳性: A. 6.88 mmol/L B. 7.88 mmol/L C.8.88 mmol/L

35、D. 9.88mmol/L E. 10.88 mmol/L 40.哪种管型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价值最大: A.蜡样管型 B.红细胞管型C.透明管型D.颗粒管型E.白细胞管型 41.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血尿素氮 C.尿浓缩稀释试验 D.血清肌酐 E.尿常规检查 42能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是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血尿素氮 C.血肌酐 D.尿液浓缩-稀释功能 E.酚红排泄试验 43. 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对下列哪种病情最有诊断意义 A.上消化道出血 B.严重感染 C.饮食中蛋白质过多 D.肾功能减退 E.严重失水 44.下列哪项检查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

36、: A.碱性磷酸酶 B.转氨酶 C.甲胎蛋白 D.胆红素 E.白/球蛋白 45.正常人A/G比值为: A.11.3:1 B.1 1.5:1 C. 1.52.0:1 D.1.52.5:1 E.1.82.0:1 46. 急性黄疸病人,尿中胆红素增高,尿胆原消失,最大可能是 A.急性肝炎 B.肝硬化 C.溶血性贫血D.胆道阻塞E.慢性肝炎 47.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 A.1.01.5mmol/L B.3.417.1mmol/L C. 1.72.1mmol/L D.2.02.5mmol/L E.2.117.1mmol/L 48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粪便呈白陶土色常见于: A.先天性黄疸 B

37、.溶血性黄疸C.不完全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D.肝细胞性黄疸 E. 完全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49.酒精性肝病,哪种酶升高最明显: A.ALT B.AST C.ALP D.LDH E.MAO 50.急性病毒性肝炎首选检测的酶为: A.ALT B.AST C.ALP D.LDH E.MAO 51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最主要见于: A.肝硬化 B.急性肝炎C.慢性胃炎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胆囊炎 52.下列哪种酶在心肌细胞含量最高: A. ALT B.AST C.ALP D.-GT E.LDH 53.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最常见于: A.溶血性黄疸 B.肝细胞性黄疸 C.胆汁淤积性性黄疸 D.急性肝炎

38、 E.慢性肝炎 54. 脑脊液检查结果为细胞数和蛋白量显著增高,葡萄糖明显减少,见于 A.急性脊髓炎 B.病毒性脑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E.脑肿瘤 55.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混浊见于: A.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病毒性脑膜炎 D. 化脓性脑膜炎 E. 结核性脑膜炎 56.脑脊液中氯化物显著减少最常见于 A.化脓性脑膜炎 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结核性脑膜炎 57.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在液面上形成纤细的薄膜,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脑膜白血病

39、E.病毒性脑膜炎 58.符合渗出液的是: A.淡黄色透明 B.比重小于1.018 C.放置后自凝 D.粘蛋白定性试验 E.细胞数低于500106/L 59.腹腔内渗出液常见于: A.肾病综合征 B.肝硬化 C.重度营养不良 D.肝癌 E.慢性心力衰竭 60.胸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的疾病是: A.结核性胸膜炎 B.化脓性胸膜炎 C.癌性胸腔积液 D.心力衰竭 E.肝硬化 61有关渗出液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易自凝 B.细胞数500106 LC.蛋白定量30gL D.糖含量明显高于血糖 E.常见于炎症肿瘤寄生虫侵犯浆膜时 62.血清钠增高可见于: A.大面积烧伤 B.胃肠减压 C.大量

40、放腹水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 酮症酸中毒 63.血清钾增高可见于: A.严重腹泻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64下列哪项检验不需空腹采静脉血 A.血清钾钠氯钙 B.血清总胆固醇 C.血清甘油三酯 D.血清总蛋白和清、球蛋白 E.血清总胆红素 65空腹血糖升高主要见于 A.胰岛细胞瘤 B.糖尿病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颅内压升高 E.运动后 66下列检查标本采集中需将静脉血与抗凝剂充分摇匀的是 A.电解质测定 B.血清酶学测定 C.血清蛋白测定 D.血清胆红素测定 E.红细胞比容测定 67除哪项外均可引起血清总胆固醇增高

41、 A.高脂血症 B.糖尿病 C.动脉粥样硬化D.肾病综合症严重肝病 68目前AMI的确诊标志物是: A.CK-MB B. AST C. ALT D. LDH E. cTnT 69.补体C3减低见于 A.急性肾炎 B. 慢性肾炎 C. 急性炎症 D. 恶性肿瘤E. 传染病早期 70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A.LDH B.-GT C.ALP D.AFP E.MAO 71HBsAg (+) , HBeAg (+),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情比较稳定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具有传染性 72下列哪项情况说明乙肝患者病情已恢复: A. HBsAg (+) B.抗-

42、HBs C. HBeAg (+) D.抗- HBe E.抗-HBc 二、名词解释 1.贫血 2.核左移 3.核右移 4.红细胞沉降率 5.网织红细胞 6.蛋白尿 7.肾性糖尿 8.颗粒管型 9.镜下血尿 10.肉眼血尿 三、填空题 1.成人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 ,女性 。 2.周围血白细胞正常值,成人 ,新生儿 。 3.成人血小板的正常值 ,网织红细胞正常值 。 4.正常人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 ,女性 ,新生儿 。 5.24小时尿量少于 或每小时少于 称少尿,少于 称无尿。 6.细胞管型可分为 、 、 。 7.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 ,夜尿量不应超过 。 8.急性肝炎早期即升高的酶是 。 9.血

43、清钾的正常值为 ,血清钠的正常值为 。 10.血清蛋白正常值,总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A/G为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A 3.D 4.D 5.B 6.A 7.C 8.D 9.E 10.C 11.C 12.C 13.B 14.D 15.D 16.C 17.C 18.B 19.C 20.C 21.C 22.B 23.A 24.B 25.B 26.C 27.D 28.D 29.A 30.D 31.A 32.C 33.A 34.B 35.D 36.C 37.C 38.B 39.C 40.E 41.E 42.A 43.D 44.E 45.D 46.D 47.B 48.E 49

44、.B 50.A 51.A 52.B 53.C 54.C 55.E 56.E 57.B 58.C 59.D 60.C 61.D 62.D 63.C 64.A 65.B 66.A 67.E 68.E 69.A 70.D 71.E 72.B六、论述题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为其最常见的原因;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如严重外伤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等;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急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铅中毒等;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

45、寒等)、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及某些原虫感染;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如X线、射线等物理因素和氯霉素、抗肿瘤药等化学因素损伤骨髓;脾功能亢进。 3. 尿糖阳性临床意义: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胰腺炎、胰腺癌等。其中以糖尿病最常见。血糖正常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退致,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等。生理性糖尿,见于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糖尿:因进食或体内代谢失调可出现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戊糖

46、等非葡萄糖糖尿。 4. 肾小球性蛋白尿:为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损伤及肾移植术后。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型肾病综合征等。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及浆细胞病等。组织性蛋白尿:炎症或药物刺激肾小管分泌蛋白质增多或肾组织被破坏引起的蛋白尿。假性蛋白尿:由于尿内混有血、脓、粘液、阴道分泌物等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5.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但因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存在,故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HBsAg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HbsAg携带者。抗-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