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育种讲稿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446232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2.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花生育种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花生育种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花生育种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花生育种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育种讲稿(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花生育种参考书:花生育种学孙大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中国花生栽培学万书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学,2003年花生品质学万书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学,2005年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禹山林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年第一节花生生产与育种概况一、花生生产概况在田间种植的农作物中,花生居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之后居第6位,在油料作物中居 第3位,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1、世界花生的种植面积和单产(20062007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亚洲最多占56%,非洲占39%,美洲占4.3%,欧洲和大洋 洲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2007年)列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是:印度10050万亩,中

2、国7029万亩,尼日利 亚3345万亩,美国1780.5万亩,苏丹1380万亩,印度尼西亚1050万亩,缅甸997.5万亩,塞内加尔910.5 万亩,乍得720万亩,加纳705万亩。印度是世界上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由于印度单产水平低,总产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原因除 土地贫瘠外,干旱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的发展(国际半干旱研究所在印度)。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花生种植国,由于单产水平高于印度,总产居世界第一(占37.6%)。世界花生单产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单产一直保持在400kg/亩以上(喷灌、施肥水平高),但面积较 小(6万亩)。在花生种植大国中,产量水平较高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和中国。2007年美国

3、234kg/亩, 阿根廷224.6kg/亩,中国186.2kg/亩。其他主产国的花生单产均低于140kg/亩。美国的花生生产技术领先世界,因美国花生产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比我国优越,再加上先进的栽 培措施(包衣、精播、重视叶斑病的防治、生产全程机械化、轮作换茬等),所以单产较高。随着地膜覆盖技术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大面积亩产500kg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规范化。我国79年 首次突破500kg大关,80年代达650kg,说明花生是高产、经济效益高的作物。2、我国花生生产的地区分布我国花生生产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与温带地区除西藏、青海、宁夏三省区外都有种植。从播种面积上看,山东、河南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种植区

4、。在20002007年间,河南年平均1441.5 万亩占第一位,山东1368万亩居第二位(2004年后面积有所下降,低于河南)。其次是河北(681万亩)、 广东(477)、安徽(390)、四川(385.5)、广西(339)、江苏(295.5)、江西(237)。山东花生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临沂、日照、潍坊南潞城、高密),面积占73%。泰安、济宁、枣庄及荷泽地区(夏花生),面积占19%。而鲁西(济南、聊城、鲁北(德州、东营、淄博、滨州面积较少占5%。20002003年属面积上升阶段,2003年最高达1482万亩。20042007年属面积下降阶段,2007年最低达1185万亩。(07年花生

5、价格高,导致08年面积大而价格便宜,09年面积又缩小)从产量上看,山东省花生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20002007年山东花生平均产量为351.8万T,占 全国的25%,河南322.6万T,占全国的22.7%。但地区间存在不平衡现象,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的 10个省中,2007年山东的单产水平最高为274.7kg/亩,高于美国(234)(山东平度最高,94年亩产达 335kg),四川的单产水平最低仅为142.9kg,相差131.8kg。3、世界花生贸易中国、印度、美国、阿根廷是最主要的花生出口国,占69%。中国近5年占全球贸易量的48%。进口国相对分散,欧洲是最大的花生进口市场,主要进口国有荷兰

6、、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 其他主要进口国还有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中国进口一定量的饼粕)。二、山东省花生育种的发展与成就上世纪50年代只是进行地方品种的筛选评定,进而发展到系统育种,59年杂交育种兴起,60年开始 辐射育种,为花生育种开拓了新途径,70年代曾进行过化学诱变、快中子、激光和花粉组织培养,都没 有较大的突破。近年来,杂交与辐射相结合、远缘杂交、生物技术都应用于育种实践,提高了育种效果。60年来花生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品种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良种贡献率不断提高,已实现了 四次品种更新,推动了花生育种事业及花生生产的发展。1、50年代评选推广了地方老品种(19501963

7、年)解放初主要种爬蔓、半蔓晚熟大花生(160d土),为了提高产量,对地方花生品种开展了评选活动, 当时评选出蓬莱一窝猴、栖霞老抱鸡、文登大粒墩、姜格庄半蔓等地方品种。这些品种的特点是:抗旱、 耐瘠薄、产量稳定。在当时条件下很受农民欢迎。2、60年代推广普及了伏花生(19641975年)伏花生是烟台市福山区解甲庄房维经1944年从大田选出的自然变异株,经过逐年繁育而成。该品 种株型直立、结果集中、好收刨,深受农民的欢迎。具有早熟(比晚熟大花生早熟一个月)、丰产(增 产10%以上)、适应性广等特点。伏花生在省内普及快,1966年推广面积达500多万亩,占花生播种面积的60%以上,实现了花生 品种的

8、第一次更换。同时在全国18个省市推广,占全国花生栽培面积的1/3以上,是我国第一个适应性 广、推广面积大的品种。伏花生的配合力也很高,是很好的杂交育种亲本。据中国油料所张承祥82年)统计191个花生品 种属伏花生系统的55个,占28.8%。3、19761990年进行了第二次品种更换主要推广了白沙1016、花17、徐州68-4、海花1号等品种。我国从59年开始花生杂交育种,70 年代育成了以白沙1016、徐州68-4、花17为代表的品种。白沙1016 (广东澄海县白沙农场)比伏花生增产10%以上,且米色比伏花生好。徐州68-4 (徐州农科所)比晚熟大花生增产20%以上。以上两品种成为早、中熟花生

9、的当家品种。 花17果型好、米色鲜艳,适宜出口,比晚熟大花生增产15%,成为我省出口大花生的当家品种。海花1号(海阳)77年由临花1号X白沙171育成,比68-4增产5%,84年山东认定,该品种抗倒伏, 适合高产栽培,以上四个品种的推广实现了品种的第二次更换。4、19912000年进行了第三次品种更换随着鲁花9号、鲁花10号、鲁花11号、8130、鲁花12号、鲁花14号、花育16等新品种的育成, 并快速推广利用,实现了第三次品种更新。尤其是鲁花11号,2005年以后,年推广面积近300万亩,占总 面积的25%以上,居第一位。此次品种更换不仅提高了产量水平,而且花生品质有了全面改善,取得了 显著

10、的经济效益。5、2001年至今鲁花11号的大面积推广,花育22号、花育25号、丰花1、3号、潍花6、8号等品种的育成及推广, 实现了第四次品种更换。三、目前花生育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育种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落后花生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亲本的配合力、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等方面。特别是细胞学 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因而育种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遗传基础狭窄、品种单一化日趋明显由于品种资源缺乏,加上过分强调品种的丰产性,只能选用一些配合力高的亲本作杂交育种,导致 目前推广品种的亲缘关系比较狭窄。如山东以前推广的花生品种,许多有伏花生的血统,如白沙1016、 鲁

11、花12、徐州68-4等。以白沙1016为亲本的有鲁花2、5、6、丰花2、4、6号、山花8、10号。90 年代以后许多单位以鲁花11号为亲本,育成一些品种,如潍花6号(79266X鲁花11)、潍花8号(79266 XLH11)XLH11)、花育19 (79266X鲁花11)、花育24号(鲁花14X鲁花11)等。导致育成品种的 亲缘关系比较近,产量很难突破。四、花生育种的艰巨性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在育种的选择阶段,必须对单株在成熟后挖掘出来才能逐个进 行选择,由于时间紧迫,给选择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而势必逐一过目、过手这个复杂的选择过程与其 他作物育种是不能比拟的.因而在育种选择过程中

12、,理论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亲自动手就成为花生育种的一 项独特的技术和成败的关键。第二节花生的种质资源一、我国花生的类型花生属豆科、花生属。其中只有一个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其余都是野生种。栽培种为异 源四倍体(2n=4x=40),染色体基数为10。野生种多数为二倍体(2n=2x=20),少数为四倍体(2n=4x=40)。花生栽培种内的分类,目前国际公认的是根据开花型,将栽培种分为二个亚种(密枝亚种、疏枝亚 种);每一亚种又按荚果及其他性状又分为二个变种。Arachis hypogaea L.栽培种:密枝亚种(交替开花型):普通型(弗吉尼亚型)龙生型(秘鲁型)疏枝亚种(

13、连续开花型):珍珠豆型(西班牙型)多粒型(瓦楞西亚型)我国花生种质资源分类始于50年代,1956年孙大容根据开花习性及其他综合性状分为四大类型, 即普通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多粒型。并根据育种工作的发展,增加了中间型。1、普通型:属交替开花型:主茎不开花(全是营养枝),侧枝上分枝和花序交替生长,称为交替开花型。分枝 较多(密枝),有第三次分枝。荚果为普通形,种仁椭圆形,皮色淡红、鲜艳美观。叶色绿或浓绿。种 子休眠期较长。生育期较长,春播145160d,为中晚熟种。发芽要求温度较高为15C。有直立、半蔓、 蔓生三种类型。普通型花生品质好,适合出口,是山东出口的主要类型。代表品种有:8130、鲁花

14、4号等。2、龙生型:主茎不开花,侧枝交替开花。分枝较多,常出现第四次分枝。蔓生型。荚果为曲棍形,每果种子3 4粒。种子休眠期较长。生育期较长,春播150d以上。发芽要求温度高,为1518C。本类型抗旱耐瘠、抗病性强。适应气候干旱和土壤沙性大的地方种植。如:如皋西洋生(江苏如皋县 地方品种)。国内生产上现无种植。3、珍珠豆型:属连续开花型:主茎开花,侧枝可连续开花,称为连续开花型。分枝性弱(疏枝),二次分枝很少。 荚果为茧形、葫芦形,皮薄、出米率高。种仁多数为桃形,种皮光滑淡红色。叶片大、叶色淡。种子休 眠期短,成熟后或久旱遇雨易发芽。生育期较短,春播130d之内。发芽要求温度较低为12C。本类

15、型具有早熟、结果集中、籽仁饱满等特点,分布区域超过普通型大花生。代表品种有:白沙1016、 鲁花12号、鲁花15号等。4、多粒型:主茎开花,侧枝可连续开花,属连续开花型。分枝少,一般只有56条分枝。株形直立,茎枝粗 壮,分枝长。荚果为串珠形,每果34粒种子。果皮厚。种仁圆柱形或三角形,种皮呈深红色或紫红 色。种子休眠期短。早熟,春播120d左右。多粒型品质较差,单株生产力低。但具有早熟、结果集中等优点,在无霜期短的黑龙江、吉林有种 植的。代表品种有:金县四粒红、荣成四粒红。5、中间型:由于类型间杂交(如普通型X珍珠豆型),育成的丰花1号、花37、海花1号等,往往具有中间性 的特征特性,很难归于

16、四大类型中的任何一类,而它们在生产上很重要,故称为中间型。主要特征:属连续开花型:主茎基部有营养枝,中上部能开花结实。株型直立,分枝少。而荚果类似 普通型。生产上的高产品种多数为中间型。有时为了栽培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上述类型的品种可按生育期和种子大小来分类: 按生育期分:早熟种生育期130d以下(春播,下同)中熟种生育期130160d (145d)晚熟种 生育期160d以上(目前生产上无晚熟种)按种仁大小分:小粒种百仁重50g以下中粒种百仁重5080g大粒种百仁重80g以上即小粒V5080g大粒。目前生产上种植的白沙1016属中粒种。二、花生育种的种质资源花生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有关理论研究

17、的物质基础。同其它作物一样,花生种质资源包括: 古老的农家品种;育成的改良品种;国外引入的品种或材料;野生种及近缘植物等。种质资源的研究,不仅可以鉴定出生产上直接利用的品种,更重要的是为育种提供材料。(一)花生种质资源的收集花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历经三个五年计划的研究,到“九五”末,我国已收入国家长期 库保存的花生种质资源达6000余份。并从“七五”开始进行了全面地鉴定研究工作。据统计,“七五” 以来获得高抗网班病种质2份,高抗早斑病种质222份,高抗晚斑病种质92份,高抗青枯病种质85份, 高抗线虫病种质54份。品质方面,获得脂肪含量在57%以上的种质44份,蛋白质含量在33%以上的

18、 种质77份,油酸含量在57%而亚油酸含量低于20%的种质50份。从而,第一次全面弄清了我国现有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及遗传特性,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了依据。收集的途径有直接出国考查收集和各育种单位间开展种质资源交换等方法。如山东花生所与国际半 干旱研究所(印度)常交换材料。(二)种质资源的保存花生种子大(1g土),含油量高,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引起脂肪酸的酸败,导致生活力降低而丧 失发芽力。保存的方法有三种:1、种植保存为了保持花生种子的生活力,并不断补充其数量,花生种质资源必须每隔一定时间播种一 次,即种植保存。如果连年都有种植保存,不仅占地多、费工多,并容易引起混杂退化,所以应尽量 减少种植

19、保存。2、密闭保存 花生种子充分晒干(含水量56%),放于磨口瓶内密封,常温下可保存34年。一般 采用种植与密封相结合的方法保存。可每年轮换种植部分材料,不必每年全部种植。3、低温库存 长期贮藏保存种子生活力的关键技术是低温和干燥,通过控制种子周围的温湿度,迫使 种子处子代谢作用的最低限度。种质库分二种:长期库、中期库。非开放性的长期库:温度控制在一5一10C ,入库种子含水量56%,种子真空包装。长期库可 保持种子寿命3050年以上。中期库:温度控制在05C ,湿度45%,种子密闭包装。寿命可达10几年以上。各地建的冷风 库(0C 土)可作为中期库使用。(三)种质资源的研究种质资源的研究要与

20、种植保存结合起来。即在种植过程中观察、记载和研究。研究内容:1、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如对干旱(鲁花11)、水涝(花37)、土质(高肥或耐瘠)等的适 应性。2、对病虫害的抗性:主要是叶斑病、青枯病。3、对农艺性状的观察。4、产量和品质的研究:主要研究单株生产力、分枝习性、荚果类型。品质方面主要研究:油分、蛋白质含量、油酸/亚油酸比值。总起来要全面研究、详细记载,提出每个材料的特点,以便合理利用。(四)种质资源的利用花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1、直接利用:通过引种试验,如有利用价值,即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如白沙1016由广东白沙 农场引入,

21、经比较鉴定直接利用。2、间接利用:选择具有突出特点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选择优良的材料进行诱变育种。第三节花生育种目标一、制定花生育种目标的原则1、应符合油用、食品加工和外贸出口的要求花生兼具油料、食品、经济作物的用途。制定育种目标时,既应重视食用油含量高、质量好的品种; 也应兼顾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加工的品种;以及有利于出口创汇,符合出口要求,油酸、亚油酸比值高, 耐贮性好的优良品种。2、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掌握当地品种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限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选育出能克服现有品种缺点,保 持其优点的新品种。如花生叶部病害,主要的是网斑病,给生产上造成了一定损失。育种目标应主攻选育抗

22、网斑病的品种。丘陵薄地应选高产、抗旱的品种:如鲁花11号。青枯病重的地区应选抗青枯的品种:鲁花3号。3、确定具体的选育性状主攻方向确定以后,根据现有条件及育种材料,明确对花生各个性状的选择。不能笼统地提出高产、 优质、多抗等要求。如果选育高产品种应选择:结果多而整齐,粒大、出仁率高,抗倒伏,不落果等。4、育种目标要考虑品种搭配即使在同一地区,生产上对品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时,也没有能适应一切条件、十全十美的 品种。要考虑各类型品种的搭配,选育不同用途的花生品种。二、花生的育种目标高产、优质、熟性适宜、抗逆性强、适应机械化是花生育种的总目标。(一)丰产性:高产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求荚果

23、高产、籽仁高产,而且稳产。构成产量的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X单株产量。单位面积株数是通过栽培技术控制的,而单株产量取决 于品种的丰产性。实践证明花生丰产性的主要指标是:1、以直立为主,株高适中(4045cm)我国选育的花生新品种,均为直立型。直立型有利于收获。株高以适中为宜(4045cm):植株过高:地上部消耗养分多,容易倒伏,光合产物难于向荚果运输。植株较矮:生物产量不够,光能利用率低。(多粒型株高较高,产量较低;传统大花生植株较矮,产量也不高)2、分枝中等,有效枝多:分枝数10个以下,结果枝7 8条合适。疏枝型品种:分枝数一般10条以下,有效结果枝占总分枝数的90% 土密枝型品种:分枝数一般1

24、5条以上,有效结果枝占总分枝数的40% 土 分枝数相对较少,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一般连续开花型(中间、珍珠豆)分枝中等,有效枝多;交替开花型(普通型出口大花生)分枝较多。3、茎较细并有一定韧性,抗倒伏多粒型分枝较粗、长,而产量低。海花1号有利于创高产就是因为抗倒伏。4、基部节间短,结果部位低,荚果整齐鲁花11号、海花1号等高产品种共同特点:基部节间短,结实部位低,结果集中。尤其是鲁花11 为中大果,饱果率高,则荚果整齐。5、单株结果数多、果大果饱,出米率高构成单株生产力的因素是单株荚果重,而单株荚果重又取决于单株结果数和荚果大小(两者呈负 相关)、单株饱果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25、因此,在大果形品种中选择结果多、饱果率高的单株尤为重要。6、叶片功能期长成熟时尚能保持一定绿叶数,有利于提高饱果率,提高单株产量。如鲁花11叶片功能期长,其饱果 率就高。栽培上喷杀菌剂(多菌灵、百菌青)就是为了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饱果率。(二)熟性适宜(早、中熟)北方花生产区过去多为一年一熟。目前,小麦一花生一年二熟已非常普遍(如荷泽),生产上迫切 需要早熟品种。但不能片面强调早熟品种,因早熟与丰产有矛盾,一年一熟产区还应种中熟品种。具体: 一年一作区或二年三作区:应选用生育期135145d中熟大粒花生和130d早熟中粒花生(不盖膜)。 一年二作区:夏播应选用110d以下的品种(春播135d,

26、夏播110d)。目前国内没有晚熟大花生,生产上种植的大花生品种都是中熟种。有二种观点:不应选晚熟大花生(160d),因生育后期常有低温、干旱而影响产量。目前覆膜花生较多,一般9/10收获,对光能利用率不高,选150d以上的品种,9/20收获比较合适。(三)抗逆性强花生常因病虫危害和旱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减产。人工防治病虫害,既增加投入,又污染环境,且 易产生残毒,因此,抗性育种也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1、抗病虫害:北方产区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有叶斑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棉铃虫、蛴螬、金针虫等。 目前主要选育抗叶斑病的品种。2. 抗旱、耐涝:山东花生多数种植在丘陵旱薄地上,56月经常遇到干旱

27、,而78月常出现涝害(农村多数无排 水沟)。因此,为了获得高产稳产,必须选育抗旱、耐涝的品种。旱年在高产品系中选择抗旱单株。涝 年选拔耐黄化、无烂果的品种(如花37)。(四)品质优良花生用途比较多,主要有油用、食用、出口等,不同用途其优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花生品质包括 荚果和籽仁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包括脂肪酸含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等。1、油用品种 目前我国花生50%以上用于榨油。油用花生应以提高脂肪酸含量为主要指标,含油量愈 高品质愈好。目前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高产品种,一般含油量为50%左右。作为油用专用品种目前公认的含油量 55%左右,产量略高于同类推广品种。如海花1号粗脂肪51.0%、

28、丰花1号49.9%、花育22号49.2%、 鲁花11号52.3%、鲁花9号54.0%。据统计20052009年育成20个品种,最低者山花8、潍花9号47.9%; 最高者花育28号52.4%,平均50.5%。花生含油量改良潜力(%) = (最高含油量一平均含油量)/平均含油量X100按公式计算花生油改良潜力是19%,而国际上报道是27.7%,说明品种含油量还有很大潜力,只 要采取相应的育种手段,55%含油量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国保存的种质资源有粗脂肪含量达60.21%的种质,含油量高于56%的品种61份。但高油分育 种至今未引起育种者的重视,从而造成油用品种脂肪酸含量不高的现状(品质育种较

29、难)。花生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油酸(18:1)和亚油酸(18:2)。特别是亚油酸在人体内无法合成, 属必须脂肪酸,具有很强的生理功能。凡亚油酸含量高的植物油质量都比较好(芝麻油、棉籽油)。 但亚油酸含两个不饱和键,不稳定,容易酸败变质,致使花生及其制品不耐贮藏,贷架寿命短,不受食 品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欢迎。在脂肪酸的组分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矛盾的统一体。从营养角度看,适当提高亚油 酸含量,对人类的健康有利。从耐贮藏角度出发,应降低亚油酸含量,增大其比值(O/L)。2、食用品种目前我国所产花生有40%左右用于食用,其中有30%以上加工成各种花生制品(美国有 70%以上用于食用)。随着

30、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花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我国食用花生所占比重也 会不断增大。食用花生应以蛋白质含量、口味为主要指标。(1)蛋白质含量: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6%左右,偏低。因此,食用花生 育种的目标应该是进一步提高蛋白质含量,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要求蛋白质含量30%,产量比同类 品种增产8%以上。如花11蛋白质含量高达32.3%。(2)口味:目前烤花生的当家品种鲁花10号,其籽仁质地酥脆,不油不腻,品质较好。我国一般 食用花生的口味越来越不够理想。上世纪60年代,山东种植普通型晚熟大花生,生育期一般160d,如 栖霞老抱鸡等,具有较佳的口味,以“香、甜、清脆”驰名国内外

31、。以后育成的品种花17、8130、鲁花 9号等因熟期短、产量高,其口味均较普通型晚熟大花生差。再加上人类健康和体形的需要,要求食用 花生脂肪含量要低,而生产推广品种脂肪含量普遍偏高,口感必然油腻。花生所育成的花育17籽仁含油量44.6%,比一般大花生低5个百分点,O/L值1.62,脂肪酸含量较 低(低脂肪品种的指标是比一般品种低8%)。3、外贸出口 我国花生净出口量为67%。山东手拣大花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主产于威海、 青岛、烟台)。(1)传统大花生:花生果、米皆可出口,果为手拣双仁花生果。果形普通形(传统果,国际市场称弗吉尼亚型)、较大,网纹粗浅,果腰明显,果嘴中等,果长与果 粗3:

32、1;籽仁呈椭圆形或圆锥形,外种皮鲜艳呈粉红色,无裂纹,无油斑,内种皮橙黄色。油酸、亚油 酸比值(O/L)1.6左右。花生荚果形状国际贸易中,双仁花生果最好每英两1012个(1英两28.3495g),折合百果重为283.5236.0g。由于多为烤食用,要求果皮较厚、洁白(种在壤土或沙壤土,一般用水 冲洗,然后烘干)、籽仁饱满。山东出口大花生品种鲁花10号、8130基本符合要求。新推广的花育22号形状符合要求,但果皮较 薄,用水冲洗易碎。油酸/亚油酸(O/L)比值是衡量花生及其制品耐贮藏性一个重要指标,比值愈大(油酸含量高、亚 油酸含量低)耐贮性愈好,货架寿命长,耐长途运输。普通型大花生的比值大,

33、耐贮性好于其它类型。 所以普通型大花生历来收外商的欢迎。传统出口大花生蓬莱一窝猴为1.66,花17为1.45,鲁花10号 1.50、花育22号1.71。美国同类型的花生为1.74,美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强。而国内中间型大花生比值一般比较低为1.0左右,耐贮性差。如丰花1号1.11,花育25号1.09等。 鲁花11号比值高(1.42.0,高于出口品种8130),在高产品种中育成高比值的花生品种,是花生育种 的一项重大突破(张高英)。(2)小花生:主要出口花生米:珍珠豆型早熟中粒花生,必须手扒手拣。荚果呈茧形或葫芦形,籽仁圆形或桃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油酸/亚油酸比值大于1.0。以前主 要出口品种

34、为白沙1016、鲁花12号其油酸/亚油酸比值1.0左右,其比值太低,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力,必须选1.4以上的品种,才能与美国的“兰娜”型花生竞争。山东花生所改良兰娜型品种育成鲁花15号(O/L1.32)、花育26号(O/L1.68)其比值较高,但 产量不太高,面积不大。外贸部门要求大花生的比值1.6左右,小花生的比值1.4以上。(五)适应机械化栽培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减轻劳动强度,在制订育种目标时,要逐步加强适宜机械化种植管理等品种的选育。-9 -如适宜田间机械管理,要选择株型直立紧凑、坚韧不倒的品种;适宜机械收获,要选择结果集中,果柄短不易落果、果壳坚韧的品种等。目前,花生播种已实现机械化

35、,花生收获机械也在生产上开始推广。第四节 花生主要性状的遗传一、生育习性的遗传1、生长习性(株型) 遗传比较复杂。蔓生型X直立型杂交一-孔蔓生型显性一-F2分离出蔓生型、直立型和半蔓三种类型。但蔓生型占 优势。直立型F3就稳定下来了。受12对基因控制的性状。2、开花习性开花习性是花生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多数研究认为:是由少数基因控制的性状。交替开花型品种X连续开花型品种一一R交替开花型为显性一一马分离,以交替开花型占优势。 多数学者认为,连续开花习性受隐性单基因控制。3、分枝数 分枝多小与开花习性有密切关系密枝型X疏枝型品种杂交一一密枝型为显性,疏枝型为隐性,是由少数基因控制的。控制分枝数量与

36、开花习性两对性状的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交替开花型与密枝型、连续开花型与疏 枝型是连锁遗传的。说明开花习性与分枝数量的遗传行为一致。4、生育期多数研究认为:晚熟X早熟一F接近双亲的平均数一马分离出早、中、晚熟类型,中晚熟类型比重大。马为早熟个体, f3仍表现早熟,表明早熟性为隐性遗传。因此,生育期的选择在马代进行严格的单株选择有效。二、荚果性状的遗传1、荚果大小多数研究认为:大果型X小果型一 F1为大果型显性一 F2分离出大中小、超大等类型,但仍以大果型为主。表明大果 型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小果系统容易稳定,特大果系统较难稳定。因此,荚果大小在f2代即可进行严格选择。2、荚果形状花生荚果有普通

37、形、葫芦形、斧头形、茧形等形状。据花生所研究:珍珠豆型的葫芦形荚果,比普通型的普通形荚果遗传力强。葫芦形X普通形一 F1葫芦形为显性一 F2分离,仍以葫芦形为主。伏花生是葫芦形,遗传力很强斧头形X葫芦形(或斧头形X普通形)一斧头形为显性,耳均为斧头形,F2分离群体以斧头形为主。3、果壳厚度果壳厚相对的种子少,出米率低,高产育种是选育果大、仁大、皮薄的。出口花生果的品种可以厚皮。厚壳品种X薄壳品种一R厚壳为显性,薄壳为隐性一F2出现各种类型的分离,且能分离出特别薄壳 的类型。据研究,大果和厚壳、小果和薄壳存在连锁遗传。因此认为荚果大小和果壳厚薄受多基因控制 且存在连锁遗传。通过染色体交换,可以分

38、离出大果薄皮的。三、种子性状的遗传1、种子大小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大粒品种X小粒品种一 F1大粒为显性一 F2群体中大粒植株占优势。种子大小与荚果大小的遗传行为一致。即荚果大的种子也大。荚果大小与种子大小(用百果重和百 仁重表示)的相关系数为0.822,说明荚果大小和种子大小的关系密切。2、种皮颜色种皮颜色深色为浅色的显性。从色泽的遗传力分析:紫红色红色粉红色白色。例如:紫红色种皮X粉红色种皮一F1种皮为紫红色一F2产生分离,以紫红色为主。F3种植粉红色后代不分 离了;而紫红色的后代种皮颜色仍继续分离。即深色X浅色一深色显性;浅色一旦表现出来就不分离了。第五节花生的育种方法花生常用的育种方法有:

39、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等。一、引种(一)引种的作用国内外的相互引种,促进了花生生产和育种事业的发展。1、直接用于生产 山东省的伏花生,60年代,先后被各省引进并大面积推广,全国累计推广面积居所 有品种之首;海花1号,80年代开始,被北方地区引种,累计推广面积居第二位。鲁花11号92年推广, 至1998年在全国推广面积居第三位。同样,山东省1968年从广东引进的白沙1016和从江苏引进的徐 州68-4两个品种,并逐步推广到北方花生区。花生引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用于选育新品种首先,作为系统育种的原始材料。2008年审定的科花1号,是从徐州68-4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第

40、二,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比较突出的有伏花生和狮头企。到目前全国育成推广的260多个花 生新品种中,直接和间接利用伏花生做亲本育成的有130多个品种。花生所利用引进推广的徐州68-4做亲本选育成了花37;从美国引进“兰娜”型品种做亲本,育成了鲁花15号,成为我国专用出口小花生品种。(二)花生引种的一般规律1、花生虽为短日照作物,但对光照并不十分敏感,南、北之间引种都能正常开花结实,容易成功。 从南向北引种除由于积温不足延迟成熟外一般表现正常(山东一辽宁)从北向南引种由于高温、高湿的影响,易于徒长(北方大花生一南方)。2、花生是喜温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注意引种地区的无霜期长短和

41、温度的高低。(1)大花生引种范围不大。如海花1、鲁花10号等只能在北方大花生区种植(山东、河南、河北、 皖北、苏北、辽宁等),引到南方(东南沿海花生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徒长、染病,尚无成功的 事例。引到早熟花生区,因生育期短而不能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2)珍珠豆型小花生适应性广,引种容易成功。伏花生引到全国表现良好。白沙1016从广东引至北 方得以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国面积第一。(三)引种程序1、引进 要少量引种,要进行引种鉴定。主要鉴定产量潜力、适应性、抗逆性等情况。2、检疫 引种时往往会带来病虫害及杂草。所以从外地区,特别从国外引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 国内检疫对象为根结线虫病,在含

42、水量低于10%虫缨就干死了。二、系统育种(一)意义 系统育种就是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择自然变异单株,把单株后代,按株系、品系、品种的系 统,逐代进行观察、鉴定、比较,从中选出最好的系统育成新品种。“株系,是单株的种子播种后所长成的后代群体,在性状稳定以前,个体之间没有达到整齐一致时, 叫株系。品系,是把一个株系混合收获,混合脱粒,下代混合种植,在性状已稳定一致,没有正式形成品 种以前,统称为品系。系统育种是花生育种常用的一种育种方法,全国育成的花生新品种中,系统育种育成推广的品种占 10%以上,例如,伏花生是从地方品种自然变异株中系统育种育成的,累计推广面积占全国推广品种 之首;鲁花10号(栖选

43、1)是从花17中选出的,是山东目前出口品质最好的品种;双纪2号是从临花1 号选出的;科花1号(莒南)是从68-4变异株选出(08年审定)。花生虽然是自花授粉作物,由于昆虫传粉等原因,天然杂交率一般在0.2%0.5%,通过天然杂交, 引起性状变异。(二)系统育种的方法系统育种可采用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是在变异的群体中,选出性状一致的变异单株,进行混合种植。此法实质上是很难存在 的,因不可能同时出现许多相同的变异。如混选1号是花生所从临花1号混选而来的,只是提纯复壮了 一下。注意:混合选择法(选出相同的变异混合种植)混合法(杂种后代处理的方法:不进行选择,混合种植)下面只讲单株选择法

44、:1、选株对象:系统育种选育的品种绝大部分是从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即将推广的花生品种中选出来的。 没有发展前途或即将被淘汰的品种则不宜作为选择对象。2、选株条件:选择单株时,一定要在土壤肥力均匀、栽培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在田 边、地头、缺株的地方常能见到结果多的单株,由于植株占用空间大所致,是不能遗传的,切忌入选 不同的选择目标应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高产应在高产条件下选择;抗病应在有发病的条件下选择;抗 旱应在干旱的条件下选择。3、系统育种的步骤:花生属典型自花授粉作物,一般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即可。(1)单株选择:第一年在花生田里选优良变异的单株,按单株摘果、编号、保存。不要限制数

45、量,看 准几棵就选几棵。(2)株行比较:第二年将入选单株每株种一行,每9行种一行原品种作对照进行观察比较;凡是与对 照不同又超过对照的要初选。与对照一样要全部淘汰,选优良且整齐一致株行保存。(3)株系比较:第三年将入选株行种成一株系,每个株系播一小区以标准品种作为对照(丰花1号)。 重点考察各株系的经济性状,如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等。凡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可作为中选品 系。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同时繁殖种子,以便加速推广。系统育种简单易行、性状稳定快、时间短,适合于群众育种。关键在于熟悉品种的特征、特性。即 看准选准。三、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成效最突出的方法。山东省

46、选育推广的品种,75%以上是通过杂交 育种育成的。根据亲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三种:一是品种间杂交育种:如花17是用两个普通型品种杂选4号和姜格庄半蔓杂交育成的。二是变种间(4个)和亚种间(2个)杂交育种:亚种间杂交较为理想的组配是普通型X珍珠豆型。 如海花1号由普通型的临花1号X珍珠豆型的白沙171育成。三是种间杂交育种:如河南农科院2002年育成的远杂9102,是用白沙1016XA chacoense育成的, 属珍珠豆型品种。(一)杂交亲本选配 一般应掌握好以下几个原则:1、亲本主要性状的优缺点能够互补双亲的优缺点互补,即亲本一方的优点能有效地克服对方的缺点。如高抗青枯病、丰产品种鲁花3

47、 号,系用高产不抗青枯病品种徐州68-4做母本,用高抗青枯病低产品种协抗青做父本杂交育成的,有 效地克服了双亲的缺点。2、选用当地推广品种作为亲本之一当地推广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综合性状也较好,用它作为亲本之一,对少数性 状加以改良,育成的新品种容易推广。有的育种家将其称为中心亲本。前几年,各单位用鲁花11号作 中心亲本育成几个品种:如潍花6号(79266X鲁花11)、潍花8号(79266XLH11)XLH11)、花育 19 (79266X鲁花11)、花育24号(鲁花14X鲁花11)等。3、选用生态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亲本国内外利用类型间杂交育成了许多“中间型”高产

48、品种。山东省培育的花生杂交育成品种基本上都 是采用普通型丛生大花生与珍珠豆型小花生杂交育成的。如海花1号就是用中熟大花生临花1号和早熟 小花生白沙171杂交育成的。4、选用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作亲本我国育成的260余个花生新品种,有130余个有伏花生的亲缘,有60余个有狮头企的亲缘。表明 这两个品种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白沙1016、鲁花11、鲁花14的配合力也较高,用他们育成不少品种。(二)杂交方式和技术1、杂交方式有单交、三交、双交、回交等方式。(1)单交:两个亲本杂交叫单交,生产上推广品种大都是单交育成的。白沙1016、花37、海花1号、鲁花9、鲁花11、花育16、花育17、花育25、潍花

49、6等都是单交育成的。(2)三交:用两个亲本单交得到的子代或早期世代,再与第三个亲本杂交,即(甲X乙)X丙。如(09年 审定)花育30是三交育成的。组合是094-9/95-1/9629-1-0 (094-9/95-1引自美国,9629-1-0选自 8130/79266的杂交后代)。(3)双交:用四个亲本配成两个单交组合,然后用这两个单交组合双交即(甲X乙)X(丙乂丁).如鲁 花14 (混巨8X混巨5) /(开农8X油麻1-1).(4) 回交:用两个亲本杂交的子一代或早期世代,再与双亲之一重复杂交。如花生所育成的8130,系用(鲁 花4号XRP1)F1XRP1回交方法育成的。亲本鲁花4号是出口大花

50、生,但有的籽仁存在种皮裂纹、口味 一般等缺点。选用种皮无裂纹、口味甜等优点的RP1作轮回亲本,克服了鲁花4号的不足之处,育成了 比鲁花4号更优良的新品种8130。潍花8号也是通过回交育成的:(79266X鲁花11) F1X鲁花11.2、杂交技术种植亲本:花生植株矮小、开花部位低,平地种植杂交比较困难。母本一般采用高台池栽方式。池 高80cm左右,池宽8090cm。这样,去雄授粉都可以坐在板凳上进行。每一组合母本一般种20穴,每穴2粒,出苗后每穴留1株,父本一般就近垄栽或平栽。(2) 去雄:一般是在父母本始花后几天开始去雄杂交。花生早晨开花,去雄时间是每天16时以后为宜,花生碟形花冠,8个雄蕊(

51、4个球形、4个园柱形), 去雄时全部去除。(3) 授粉:第二天69时对去雄的花朵进行人工授粉。(三) 杂种后代的处理与选择花生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经典的系谱法、也有不少人采用了混合法,其它方法作为补充。1、系谱法 我国杂交育成的花生品种,大部分采用此法选育而成的。第一代(F):通过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叫做杂种第一代。按组合种植,单粒播种,每组合旁边种上父母本作比较;单交一般表现一致,不进行单株选择。如果植株性状像母本,是假杂种,应淘汰。收获时,应以组 合为单位。如果是复交,第一代发生分离现象,可进行单株选择。第二代(F,):种植基本同F1。2F2是分离最广泛的世代,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世代。

52、根据育种目标,淘汰不良组合,把精力集中到 重点组合上去。对于成熟期、开花型、株型、分枝数、荚果籽仁大小均可在第二代进行选择。第三代(F3): F2入选的单株按组合种成株系,顺序排列。F3各株系间的性状差异明显,各株系内仍有分离。除按F2对有关性状进行选择外,要对抗病性、 丰产性进行选择。F3应该首先选择优良株系,然后从优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第四代(F)及以后各代:除按F3对有关性状进行选择外,要对抗性、丰产性、整齐度进行严格鉴定。4如果表现突出,可选留几个单株后,混合收获,成为一个品系,升级进行产量试验。2、混合法要点: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进行选择,只淘汰劣株,直到杂种性状基本稳定了

53、5以后),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株系,然后选择优系进行试验鉴定。对以产量为目标的育种可用混合法。3、改良系谱法(“一粒传”法)在f2f4分离世代不选单株,收获时按组合每株摘一果,下年混合种植,到f5选择基本纯合的单株, 下年种成株系,再选优系进入产量鉴定。此法种植规模较小,各分离年代不选株,有利于温室和异地加代,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四、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与化学因素诱导作物产生变异而选育新品种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辐射或辐射与杂交相结合效果较好。其它方法如化学诱变、激光诱变也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成为主要育种手段。花生辐射育种,研究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6oC0 Y射线。可以处理干种子、湿种子

54、、发芽种子、幼 苗等。到目前,花生辐射育种比较普遍应用的是丫射线辐照干种子,该法简单、安全、效果较好。Y射线处理剂量,一般干种子为200300 Gy,湿种子为4070 Gy,催芽种子为5080Gy,幼苗 为 3050Gy。(一)诱变材料的选择主要应掌握好以下两方面1、选用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我国用Y射线直接诱变选育的8个花生新品种,都是选用综合性状良好的优良品种作为诱变处理材 料。如超早熟品种鲁花6号,是用Y射线250 Gy照射白沙1016选育成的。选用优良品种诱变处理后再做杂交亲本也有良好的效果。如花育18号:是采用8223作母本,用Y射线250 Gy照射海花1号干种子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花育2

55、2号:是采用8014作母本,用Y射线250 Gy照射海花1干种子作父本杂交育成的。2、选用杂交材料:即诱变与杂交相结合一般选用低世代(rf3)的杂交材料做为诱变处理材料,有利于提高变异类型和诱变效果。 全国诱变育成的花生新品种,一半以上是选用杂交材料进行诱变处理育成的。丰花1号(蓬莱一窝猴X海花1) F1Y射线照射育成(2万伦琴)丰花3号(花17X蓬莱一窝猴)Fy射线照射育成(2万伦琴)(二)诱变后代的种植与选择(基本同杂交育种,但也有突出特点)用MM.表示,分离世代也是在第二代。1、第一代(M)诱变处理当代生长的植株称为第一代,以M表示。把诱变的种子(M0)按不同品种、不同剂量顺序排列,种未

56、照射的原品种作对照。因通过诱变处理引起生物学损伤(有的播种后不能出苗,有的出苗后死亡,有的存活不结实,许多 存活的个体生长也较弱)。因此,处理的种子相对要多点,并选择较好的条件种植和精心管理。由于是个别细胞引起突变,一般是隐性突变,植株本身是嵌合体,在形态上不易显露出来,M通常 不进行选择。可全部单株留种,人力不足可混合留种。为了节省劳力、土地和提高选择效率,不少育种者,MW种方法进行改良:如花生所经常采用一株 一果或一株二果法留种,M2代混合种植,效果较好。2. 第二代(M)是诱变处理的主要变异世代,也是选择的主要世代。2M单株留种的,M2种成株行,每隔9或19个株行设一对照。M混合留种的,

57、M2按剂量进行小区种植。 M2是大量产生变异的世代,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变异的单株,育成新品种。还应选择特异植株,丰富花 生种质资源。第六节花生的良种繁育一、花生良种繁育的任务花生良种繁育的任务主要包括繁育和保纯两个方面。(一)加速繁殖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加速繁殖已审定的新品种,以满足花生生产的需要。还要繁殖有推广价 值的新品系,以加速育种进程。(二)搞好提纯复壮,保持良种种性优良品种经过播种、收获、晒种等环节,容易造成机械混杂;由于天然杂交,容易造成分离和混杂 退化等,都会降低良种的种性。因此,搞好提纯复壮,保持良种种性。二、花生良种繁育技术(一)单粒稀播,高产高倍繁育技术花生用种量大,繁

58、殖系数低,在一般覆膜条件下,每亩产量在300kg,而亩用种量为25kg,繁殖 系数约12倍土(小麦、玉米为100倍土)。一个新品种从开始推广,到大面积普及,往往需要十几年 的时间。为了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各地总结推广了单粒稀播,高产高倍繁殖技术,大大加快了良种繁育推 广的进程。1973年花生所繁殖花93,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单粒稀播高倍繁殖技术,使繁殖系数达 到54.5倍(对照双粒播为21.3倍)。说明在不缺苗的情况下,单粒播与双粒播产量相差很少,而繁殖系 数成倍地增加了。高产高倍繁殖花生的主要措施就是单粒稀播:使花生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 因花生的单株结果能力,可随营养面

59、积、光照条件的改变而自行调节。该技术一直沿用至今。(二)北育南繁技术非常优良的新品种,可采取南繁加代的方法加速繁育。具体做法是:将9月或10月收获的春、夏播 花生,晒干后到海南省冬繁。一般于11月中旬播种,翌年3月下旬(130d)即可收获。除单粒播种外,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花生(三)塑料薄膜阳畦温床双季繁育技术1982年临沂农科所试验成功的。特点是一年可繁两季,繁殖倍数高。据试验,全年累计繁殖倍数可达 到364倍。另外,由于是在温床内种植,所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种子总量少的情况下,采用 该技术是加速繁种的好方法。缺点是费用较大,但比南繁费用低。要点:第一季在3月上、中旬播种,单粒播

60、种,然后覆盖薄膜,晚上用草帘盖好,提高床土温度。6 月中旬后全部揭膜,下旬收获。第二季在7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开始盖上薄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该技术适于繁育 休眠期短的良种。三、花生良种繁育推广的成就第一,高产品种代替了低产品种以小花生为例:60年代种伏花生;70年代换种比伏花生增产13. 5%的白沙1016; 80年代中期至今,推广了比白 沙1016增产10%以上又属旭日型出口品种的鲁花12号。第二,早、中熟品种代替了晚熟品种50年代,黄河流域多数为晚熟品种,生育期160d左右。自 50年代后期伏花生的繁育推广,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迅速减少,早、中熟品种的面积迅速增加。以原烟台地

61、区为例,1952年90%以上为晚熟大花生,到1982年90%以上为早、中熟花生,目前已 全部是早、中熟品种。第三,疏枝品种代替了密枝品种以前栽种的花生中,以密枝花生占很大比重(如花17、花39), 随着与伏花生杂交育成疏枝型品种的繁育推广。目前,疏枝花生品种占全国花生品种面积的93%以上。第四,中间型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代替了普通型花生品种5070年代,全国超过20万亩的品种共有23个,除徐州68-4为中间型外,其余14个品种属于普 通型和珍珠豆型;80年代以来,北方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的14个品种中,属珍珠豆型的只有4个,属 普通型的只有1个,其余9个均为中间型。四、花生品种的防杂保纯和防止退化

62、在花生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混杂(机械播种、补苗、摘果、晒干等过程不严造成混杂);生物学混杂(昆虫传粉等异花授粉率为0.20.5%);品种本身的分离和自然变异(若早代出圃,性状不太稳定易发生分离)以及不正确的选择等,往往都会 导致品种的混杂退化。随着品种使用年限的延长,品种混杂退化的程度就愈加严重。品种退化后,生长不整齐,成熟期不一致,产量降低。因此,必须坚持经常性地提纯复壮。实践证 明,经过提纯复壮的花生原种一般可增产5%以上,而且可延长优良品种的使用寿命。花生是自花授粉作物,一般用简易原种繁殖法(二圃制法)、果选法和仁选法等。(一)简易原种繁殖法二圃制法,其程序为:单株选择、株行比较、原种圃

63、1、单株选择提纯复壮的品种必须是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且具有利用前途的品种,或试验示范表现 好而准备推广的新品种。最好实行单粒播种,以便在收获前大量选择优良单株。已经生产原种的,应在原种圃内选择。选株 数量一般每种一亩(667m2)选600株左右为宜。当选单株晒干后要分袋保存。播种前再根据荚果饱满度、 结果多少、种子形状和种皮色泽等典型性进行一次复选。2、株行比较每个单株种1行,单粒播种,行长一般为67m,行距45cm。各个生育期间要观察和记 载。花针期主要观察记载株型、叶形、叶色、开花类型、分枝习性等;成熟期主要观察记载成熟早晚、 抗病性、株丛高矮及是否表现一致等;收获时先收淘汰行,后收初选行,同时观察初选行的丰产性、典 型性和一致性,荚果形状、大小及其整齐度等性状。性状一致的株行可混合摘果。3、原种圃 要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砂壤土,施足基肥后作为原种圃。将上年混收的种子,单粒播种, 按高产高倍方法繁殖原种。(二)果选、仁选法1、果选 果选要坚持每年进行。在收获时,选择生长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