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442914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大自然的语言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

2、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 1.融化: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

3、路,整体感知 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1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 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第1段: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情况。 第2段:以具体的现象为例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段: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等问题。 第4、5段:以具体事例说明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7、8、10段: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11、12段:说明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小结本课 本文从具

4、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走进交流 1教师与学生对话。 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这样拟题对于揭示文章内容有何帮助?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指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 文章在第1段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里面涉及到的“大自然语言”有哪些? 明确:涉及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种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

5、风雪载途等。 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明确:不行,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分明。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由外至内的理解课文,为进一步品析课文作好准备。 2学生与文本对话。 2 话题: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物候学知识科学文章。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你认为作者采用哪些策略,使文章叙述知识时深入浅出? 明确: 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 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用人们易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 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修辞手法,使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

6、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清分析文章内容,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二、研读品味,咀嚼精妙 1找出你欣赏的句子、段落,谈谈你认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明确:主要针对1、2段,研读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典雅的特色。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的好处。 个人欣赏是针对前面的小组讨论合作而言,教学中也有学生单个的阅读见解,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句子和段落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 2与竺可桢原文一门生产的科学物候学比较,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找出与原文不同之处,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某一点谈

7、体会。应围绕改后文章更准确、内容更有概括性谈起。 三、拓展延伸,实践明理 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链接一: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 链接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八千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

8、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3 链接三:你了解竺可桢吗?课后以“走进竺可桢”为主题开一个故事会,更好地了解竺可桢,从而获取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治学方法。 链接四:现在我们还在研究物候学,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意义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走向课外,不但关注书本还联系现实生活,这需要老师充分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 四、课堂小结,再品文本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如在第1、2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本文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